膝痹针灸医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55309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膝痹针灸医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膝痹针灸医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膝痹针灸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膝痹针灸医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膝痹膝痹是以膝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时关节内有声响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因劳损 或年高,膝失精血充养,经气不利所致。多发于老年人群,可导致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 功能受限,行走困难,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膝关节骨 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骰骨软化症等。本节收载王国才、田从豁、孙申田、陈全新医案共 5则,以局部针刺为主,配合推拿、中药、艾灸、头皮针等治疗。1.王国才医案推拿配合针灸治疗骸骨软化症骸骨软化症为肾精亏虚,治以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施以推拿针灸,疗效显著。朱某,女,42岁。医案编号:052Q073。初诊:2009年10月27日。左膝关节疼痛不适1年,右膝

2、关节疼痛不适半年。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不适,上下楼梯与过度劳累后加重,曾于某医院 就诊,口服安必定、维固力等药后,效果不显,半年后右腿出现同样症状,于聊城某门诊就 诊,贴膏药,具体不详,略有减轻,但仍疼痛较甚,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处就诊。查体见: 双膝关节外形基本正常,无明显肿胀,伸屈运动范围基本正常,有轻度摩擦音,骸韧带压痛 明显,屈膝至90。-135时疼痛明显。膝关节MR示:左膝关节骸骨软化症,关节腔积液 左膝(+ )。中医诊断:膝痹,证属肾精亏虚。西医诊断:骸骨软化症。治宜补肾壮骨,通络 止痛。拟用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推拿步骤:(1)患者仰卧屈膝位,以揉法作用于膝关节周围

3、肌肉韧带等软组织;(2)局部压痛点以点按等手法增强痛阈,缓解疼痛;(3)腿伸直,以抻法(左手压于骸骨上方,右手握于脚踝,至最大功能位时,下压)作用 于膝关节;(4)擦法作用于局部,透热为度。针灸采用禅针法,主穴为:内外膝眼、凤嘴穴、鹤顶、委中、肾俞、阳陵泉,其中凤嘴穴为 王老师经验效穴,定位:患者屈膝100 ,以针扎入骸骨下皮肤,从骸骨尖下穿过骸韧带, 沿骸骨下缘刺入,患者有麻胀感。二诊(2009年10月30日):患者自诉已好转2/3,现上下楼梯仍困难,骸骨压痛减轻, 能韧带压痛减轻,治疗方案同前。三诊(2009年11月3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患者自诉诸症状减轻,走路较长后才出 现疲劳感及

4、轻微疼痛,治疗方案同前。按:骸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上极与股四头肌腱相连,下极由骸韧带固定于胫骨结节。其 关节面与股骨内、外牌相互形成骸股关节,膝关节屈伸时,骸骨在股骨内、外牌间由近到远 呈S形滑动。骸骨软骨软化症是骸骨面因慢性损伤后,软骨肿胀、侵蚀、龟裂、破碎、脱落, 最后与之相对的股骨既软骨也发生相同病理改变,从而形成旗股关节的骨关节病。主要的病 因分为先天性骸骨发育异常和膝关节长期磨损。造成本病的内在因素就是关节软骨本身的退 变,这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外在因素就是机械性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所谓肾主骨, 肝主筋,治疗上膝关节局部推拿消除无菌性炎症,针刺肾俞、阳陵泉、凤嘴穴、鹤顶等穴以 补

5、肾壮骨,通络止痛,疗效显著。(整理:毛树文;审阅:黄石玺、王映辉)2 .田从豁医案针药舒筋通络法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腰膝退行性骨关节病,治以补气行气,活血化痰通络,获良效。杨某,女,69岁。医案编号:089Q014。初诊:2008年11月11日。双膝关节痛20余年,加重伴腰痛明显2月余。患者20余年前开始出现双膝关节痛(1982年诊为双膝关节骨质增生),经中西药物及针灸 封闭等综合治疗,病情尚能控制。200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高热39.6C,烧退后双膝关 节痛加重,疼痛不分昼夜,口服消炎镇痛西药及活血化瘀中药,病情未见明显好转。2个月 前因胃溃疡出血停用所有抗风湿免疫药物后病情渐重,双膝关节剧

6、烈疼痛,不分昼夜,且腰 痛明显,伴全身大小关节均痛,行走困难,上下楼梯受限,腰及以下恶寒甚,纳食不香,口 干口苦,此症夜间尤重。饮水喜热极、凉极温差大者,饮温水却觉胃院部不适。睡眠差,常 因全身关节疼痛而醒,大便不干,排便困难,小便频,夜尿45次。查:双膝关节及腰部压 痛明显。舌质黯红,舌苔白腻,脉细滑。腰椎行MRI检测(2008-10-15,北京某医院): 腰椎椎体增生、退变;胸12腰5椎间盘局限性向后突出,以腰23、腰45为著,伴椎 管狭窄,腰5椎体前移(考虑为椎小关节退变所致),能囊肿。中医诊断:膝痹,证属肝肾 亏虚,寒湿阻滞;西医诊断:双膝骨关节病;腰椎骨质增生、狭窄。治以补益肝肾,散

7、 寒化湿,通络止痛。针灸处方:脾俞、肾俞(向上斜刺)、腰阳关、关元俞、次修、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直 刺)。以L5寸毫针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腰舐部加温灸器灸。中药方剂: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0g,杜仲10g,牛膝10g,当归10g,川茸10g,川断10g,延 胡索10g,生黄芭15g,桂枝10g,肉获蓉10g,何首乌12g,白术10g,云苓10g,党参10g, 甘草10g。7剂,日1剂。方中羌独活疏经通络,桑寄生、杜仲、牛膝补肾益气,当归、川苴养血活血通络,与肉灰蓉、 首乌同用,达疏经活血补气的作用。二诊(2008年11月18日):腰部、双膝关节疼痛仍明显,

8、全身其余大小关节亦觉疼痛, 恶寒甚,纳食不香,口干渴,喜热饮,夜里尤甚,大便排解不畅,小便多,夜尿频,每夜 45次。田老自拟方: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0g,生地12g,黄精10g,杜仲10g,牛膝10g,当归10g,川 号10g,地龙10g,元参10g,麦冬10g,三七粉1.5g,何首乌10g,伸筋草10g,路路通10g, 甘草10g。水煎服,日1齐打共7齐上并施针刺治疗:中院、肓俞、气海、关元直刺,风池朝向对侧鼻尖方向刺,鹤顶、内外膝 眼斜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脐周加温灸器灸。 活血壮骨中国灸6盒(12贴),每日1贴,交替贴双膝关节、腰部,每

9、贴可持续12小时。 三诊(2008年11月25日):腰部、双膝关节贴上中国灸时温热舒适,用药时疼痛明显缓 解,揭去后疼痛仍较明显,余症同前。方药及针灸同前。四诊(2008年12月2日):每天下午4-5点时即双下肢肿胀、沉重感,双手指发胀,晨起 活动后则明显缓解,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头晕、睡眠极差,纳食较差,大便排解不畅。 田老自拟方:黄茂30g,桂枝6g,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0g,生地10g,熟地10g,黄精12g,当 归10g,川苴10g,地龙10g,伸筋草10g,秦茂10g,牛膝10g,杜仲10g,延胡索6g,甘 草10g。水煎服。日1剂,共7剂。并施针刺治疗:百会丛针刺,

10、安眠、神门、中院、肓俞、气海、关元、鹤顶、内外膝眼斜 刺,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太溪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脐周加温灸器 灸。五诊(2008年12月9日):全身疼痛,腰部及双膝关节疼痛甚,颈项部及肩部亦开始疼痛, 头晕,睡眠转佳,纳食较差,余症同前。田老自拟方:黄黄30g,桂枝6g,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10g,生地10g,熟地10g,地龙10g,杜 仲10g,川断10g,木瓜10g,海桐皮10g,延胡索6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共7剂。 并施针刺治疗:百会丛针刺,风池、中脱、肓俞、气海、关元、鹤顶、内外膝眼、梁丘斜 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直刺,采用平补

11、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脐周加温灸 器灸。六诊(2008年12月16日):身疼痛未见明显好转,腰部及双膝关节疼痛甚,颈项部及肩 部亦疼痛,头晕,睡眠欠佳,纳食较差,大便日一行,排解不畅,小便多,夜尿频,每夜 34次。上方加全蝎3g,桃仁10g,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共7剂。并施针刺治疗:百会丛针刺,风池、中院、肓俞、气海、关元、鹤顶、内外膝眼斜刺,足 三里、三阴交、太溪直刺,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脐周加温灸器灸。七诊(2008年12月30日):全身关节疼痛缓解,腰部及双膝关节疼痛甚,颈项部及肩部 亦疼痛,余症同前。田老自拟方:黄黄30g,桂枝6g,羌活10g,独活10g,桑寄生

12、10g,生地10g,元参10g,麦冬10g,地 龙10g,杜仲10g,牛膝10g,木瓜10g,延胡索6g,全蝎3g,僵蚕6g。水煎服。日1齐IJ, 共7齐上针刺同前。八诊(2009年1月6日):症状减轻,全身关节疼痛改善,腰部及双膝关节疼痛缓解,颈 项部及肩部亦疼痛缓解,余症同前。方药针刺治疗同前。按:本案患者“痹证”因肝肾不足,加之外邪侵袭人体,寒湿痹阻经络,引起关节等疼痛, 屈伸不利、活动受限。患者久病伤气耗血,“不荣则痛”;汤药中君为黄芭、桂枝、生地、杜 仲、牛膝、桑寄生、肉获蓉等补益肝肾,达到强壮骨骼、驱病外出的目的;臣以当归、木瓜、 羌活、独活、伸筋草、秦芜、伸筋草、路路通等祛风除湿

13、、强筋之中药;佐以全蝎、僵蚕、 地龙等通络之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针刺方面:肾俞、大肠俞、关元俞起到培补肾气, 振奋诸阳的作用;配合百会、风池等头部穴位意在提升阳气;秩边、环跳为局部阳经穴位, 达到疏通经气的作用;同时选用肾经原穴太溪,加强补益肾气之力;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 与阴陵泉、足三里合用,加强健脾利湿之力;委中取其“腰背委中求”之意;血海取其“治 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梁丘为足阳明胃经郊穴,阳经郑穴多治急性痛证。髓会绝骨, 取其补髓填精,筋会阳陵泉,取其舒筋骨,通利关节之意。其余穴多为局部取穴,起到补益 肝肾、疏通经络,通痹止痛的作用。内外膝眼为局部取穴,局部取穴意在疏通经络

14、气血,驱 逐局部邪气,为治标之举,这样就达到了调理脾肾,补益气血,疏通经络,行气止痛之意。 加用温灸,有增强振奋阳气,散寒祛湿,通络止痛之力。(整理:穆岩;审阅:黄石玺、王映辉)3 .孙申田医案调畅气血舒筋活络针刺治疗增生性骨关节病膝痹,证属经气不利,络脉不通者,治宜调畅气血、舒筋活络,以经络辨证循经取穴配合头 穴,运用“拮抗运动针法”治疗,获良效。赵某,男,67岁。医案编号:022H012o初诊:2008年7月21日。右腿疼痛、行走困难10月余。患者于2007年10月在家里干活时,右腿扭伤疼痛难忍,遂到医院就诊,X线平片示膝关节 骨质增生,骨刺形成。三大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检查无异常。诊为

15、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骨刺形成。建议手术治疗,未被采纳。后又到多家医院就诊,采用保守疗法治疗,口服活血 化瘀中药,膝关节局部药物贴敷、中频离子透入、针灸、按摩及膝关节药物封闭,疼痛均无 明显改善。现每日晨起时膝关节疼痛最重,起床困难,活动不利,伴失眠,倦怠,记忆力差 等症状。既往健康,无家族史。察其扶入病室,面色无华,表情痛苦。右下肢皮色正常,无 红肿;膝关节无肥大、无畸形,活动僵硬、有响声;右下肢肌肉无萎缩。浮骸试验(-),直 腿抬高试验(-),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舌质黯淡,舌苔白,脉沉弦,尺脉弱。此由年老 肾衰,强力劳动损及筋骨,气血瘀滞,筋络失养,痛有定处。复感风寒湿邪积聚关节,寒性 凝

16、滞,故疼痛剧烈;寒主收引,则活动迟滞。中医诊断:膝痹(血瘀寒凝)。治宜化凝散寒, 舒筋活络。处方:足运感区(双)、四白(右)、攒竹(右)、内膝眼(右)、外膝眼(右)、血海(右)。操作:足运感区要求手法由徐到疾捻转,捻转速度200转/分钟,连续35分钟。四白、 攒竹穴针尖向下进针,刺入L0l.2寸深,行小幅度提插捻转,施以泻法,留针过程中采用 飞法以增强针刺感应。主穴行针10分钟后,局部腌穴常规针刺,得气后接G6805-H型电针 仪,连续波刺激20分钟,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日1次,每次40分钟,2周为一疗程。 特殊医嘱:针刺足运感区、四白穴得气后,嘱患者活动,做拮抗性动作,即做引起疼痛或 加重

17、疼痛的动作。足运感区长时间留针达8小时以上,嘱晚睡前拔针。初诊疗效:行针5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可自行上下楼梯。行针10分钟后疼痛消失,活 动不受限制。行针40分钟后,活动如常,走出病室。二诊(2008年7月22日):察其神志清楚,精神愉悦,面色光泽,步入病室。膝关节疼痛 感消失,行走、站立活动自常。此乃气血调和,经络通畅,筋脉得养,通则不痛。法当同前。 巩固治疗2次,4次治疗膝关节疼痛消失。按:膝痹临床较多见,多为寒湿瘀血阻滞,经气不利,络脉不通所致,治疗时根据大脑皮 质功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关系选取头穴,结合经络辨证循经取穴,配以“拮抗运动针法” 治疗,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整理:孙忠人、王

18、玉琳;审阅:黄石玺、王映辉)4 .陈全新医案(2则)案一: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寒湿困阻,邪气注于筋脉、关节,膝关节肿胀,屈伸不利,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获良 效。张某,男,36岁。医案编号:066H012o初诊:2007年5月25日。双膝关节疼痛遇寒加重3个月。3个月前,患者因工作而冒雨涉水,后出现双膝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痛减,曾在本 单位诊所就医,予以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服后疼痛稍缓解,尚可坚持工作。后因双膝 关节肿胀疼痛曾到某医院求治,经双膝关节X片检查示:双膝关节未见异常。查血沉32mm /h,类风湿因子阴性,按“风湿性关节炎”予解热镇痛西药、散寒止痛中药及按摩

19、等治疗, 疗效不明显。近日双膝剧痛明显,影响睡眠,行走不利,由家人扶持来诊。胃纳可,二便调, 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查体:神情倦怠,痛苦面容,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拒按,遇寒加重, 得温则痛减。局部皮肤皮色正常,触之厥冷,关节活动受限,伸屈不利,行走困难。陈教授认为患者因工作时冒雨涉水,感受寒湿之邪,邪气注于筋脉、留于关节,致经络气血 痹阻不通,发为本病。寒性凝滞,寒士收敛,故经脉不通而痛,遇寒加重;湿性重浊,故患 者神情倦怠;加之湿性缠绵,易阻碍气机,故病情绵绵3个月而未愈。治以温经散寒,活血 通络为主。针刺按“寒者留之,陷下则灸之”原则,用平补法,宜少针、深刺久留,配合艾 灸。中医诊断:膝痹(

20、寒湿痹);西医诊断:双膝关节疼痛待查(风湿性关节炎? )o 取穴:以病变肢节邻近循经所过之经穴或局部痛处“阿是穴”为主,外膝眼(双)、血海(双)、 阳陵泉(双)。刺法:补法针刺血海、阳陵泉,进针得气后,反复捻针,以拇指偏重向前推捻为主,并且 持针手缓慢地将针从浅层向深层插进,轻快地将针上提(徐入疾出),将针尖刺向膝关节, 促经气向病所传导。外膝眼进针后只施捻转补法,不提插。留针30分钟。温灸:出针后温灸肝俞、肾俞,患者即感热从背腰向足放射。治疗后,患者原厥冷的关节转暖,疼痛减轻,步行已不需家人扶持。嘱其明日再诊。二诊(2007年5月26日):患者自行步入诊室,述经昨日针治后,双膝关节疼痛减轻,

21、关 节屈伸活动明显改善,疼痛已不影响睡眠。取穴:梁丘(双)、内膝眼(双)、阴陵泉(双), 配以温灸脾俞(双)、肾俞(双)。陈教授针刺以上穴位时皆以补法刺之,梁丘、阴陵泉施以 捻转提插手法,行针得气后将针尖刺向膝关节,促其“气至病所”;内膝眼只施以捻转补法, 不提插。留针30分钟。出针后艾灸脾俞、肾俞。三诊(2007年5月30日):因昨日天气转变,患者双膝关节疼痛加重,活动不利,关节肿 胀较前明显,察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治以散寒通络,消肿止痛。取穴:血海(双)、 委中(双)、肾俞(双)。针刺上穴皆施以补法,血海穴行针得气后将针尖刺向膝关节,以达 “气至病所”之功效;补法刺委中穴时,捻转与提

22、插手法并用。留针30分钟。四诊(2007年6月1日):患者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无明显肿胀,关节活动灵活, 但遇寒冷仍有疼痛加重,查舌脉同前,仍旨原意施治,处方同上,手法同前。五诊(2007年6月4日):患者双膝关节肿胀消失,关节活动稍有疼痛,稍遇寒冷已无明 显疼痛加重,察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前法合度,症续好转。取穴:大椎、血海(双)、 足三里(双),手法仍以补法为主,大椎穴只以捻转补法刺之,其余针刺手法同上。出针后 温灸双侧肾俞,温阳补肾。治疗后嘱其回家仍可以炒热之粗盐热熨患部,巩固疗效。如无疼 痛,1周后复诊。六诊:1周后复诊,患者喜诉双膝关节已无肿胀,疼痛消失,遇寒无加重,关节

23、屈伸活动 灵活,舌质红,苔薄白,脉缓。守上方继续治疗1周巩固疗效。按:陈教授认为本病患者因冒雨涉水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偏盛,故关节局部皮肤厥冷;寒 邪凝滞,留滞关节,致关节局部肿胀剧痛,活动不利,行走困难,遇寒则症状加重。舌质淡, 舌苔白腻,脉沉紧亦为感受寒湿外邪的表现。症脉合参,当属中医学之“痹证寒湿痹”范 畴。素问痹论篇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寒气盛者为痛痹”按灵 枢经脉“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之意,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针用补法。 首诊、二诊针刺外膝眼乃刺其病之根源,能疏通局部经气而祛痹痛;血海、梁丘、阴陵泉与 阳陵泉能疏通所过病患部位之经络气血,养血舒筋,活血祛风;

24、出针后温灸肝俞、脾俞能健 脾运、行血气而消关节肿痛。经两次治疗症状本已减轻,后因天气转变而症复加重。陈教授遂刺肾俞壮肾元而补筋骨。针 刺委中穴不但能疏通局部经气,通络止痛,还能疏通膀胱经气而增强疗效;刺大椎疏通督脉 经气,行气血而消关节肿痛;足三里能疏通阳明经气,通络祛痛。温灸肾俞,能达壮骨舒筋 之效。诸法合用,正气得补,脏腑阴阳得调,风邪得祛,则痹证可愈。陈教授还认为痹证除针灸治疗外,对新病标急,或久病本虚者,则酌情配合中药,针药合用 可产生事半功倍的协同作用。部分痹证患者缠绵不愈,宜加刺背部相关俞穴,调气血、补肝 肾。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陈教授常配合使用以下治疗方法:(1)耳穴贴压:交替选取

25、神门、肝、肾、脾等相应痛点,每次23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2)穴位注射:辨证取穴,用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选肾、肝、脾俞穴为主,每次1 穴,每穴注射0.5lml,每日1次。(3)梅花针:交替叩刺患部关节或腰背部夹脊穴,疏通经络气血,每次叩刺至表皮轻度潮 红即可。(4)热熨:用吴茱萸伴粗盐各200g炒热,以布包裹热熨双膝关节,以散寒止痛。(整理:万芳;审阅:黄石玺、王映辉)案二:祛湿通络补肾壮骨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久站伤骨,气虚湿盛,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治以祛湿通络、补肾壮骨,获良效。林某,女,48岁。医案编号:066H013o初诊:2007年7月25日。双膝关节疼痛、乏力2年。患者工作以长

26、时间站立为主,2年前出现双膝关节疼痛,逐渐加重,行走乏力,上下楼梯时 疼痛加重,双膝关节屈伸障碍。远行、劳累或天气转变时疼痛加重。纳一般,眠可。小便频 数,夜尿23次/晚,大便调。舌质淡,苔白微腻,边有齿印,脉细。查体:患者神情倦怠, 体形较胖,双膝关节肿大、变形,普遍压痛,关节屈伸不利,下蹲受限,下蹲或久坐后起立 困难,活动膝关节有磨擦感,局部皮肤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辅助检查:双膝关节X片示: 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唇样骨刺增生。患者工作以长时间站立为主,加之体形较胖,造成双膝关节负重较大,劳损过度,导致关节 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患者年近半百,肾气渐衰,肾主骨,肾气渐衰则见膝 痛

27、并逐渐加重,行走乏力;肾气不足,气虚固摄无力,则见小便频数,夜尿多;气虚则水湿 气化不力,湿阻中焦,故胃纳一般;舌质淡,苔白腻,舌边有齿印,亦为肾气亏虚,水湿中 阻之象。中医诊断:膝痹。当祛湿通络,补肾壮骨。针用平补平泻法,针灸并用。针刺处方:肾俞(双)、外膝眼(双)、阴陵泉(双)。手法:陈教授以补法刺肾俞、阴陵泉。肾俞穴施术时进针得气后,运针以轻捻转、慢按轻 提为基础,使针下经气向经穴周围扩散。针刺阴陵泉,进针后用捻转补法,将针尖斜向膝关 节,促经气向病所传导。外膝眼进针后只施捻转补法,不提插。当陈教授捻针导气后,患者 渐感针下有一股气上下流动,膝痛渐减。留针30分钟。灸法:出针后,以艾条温

28、灸双侧脾俞,健脾利湿。治疗后,患者自觉双膝疼痛减轻,屈伸关节较治疗前轻松。在患者右耳的交感、膝、肾点用王不流行籽贴压。嘱其尽量减少站立、下蹲,治疗期间避免 远行。二诊(2007年7月30日):患者诉双膝疼痛较前减轻,关节活动改善,夜尿次数减少。关 节压痛减轻,舌苔白腻减,证明初诊辨证施治得当,取穴:鹤顶(双)、委中(双)、气海俞 (双)。以上穴位皆以补法刺之,陈教授并非采用传统的刺法直刺鹤顶穴,而是斜刺进针, 针尖斜向内膝眼或外膝眼,并施以捻转补法,促使经气传向病患部位;气海穴进针得气后, 针尖斜刺向双下肢,促经气下行;当陈教授以捻转补法刺委中穴时,患者顿感膝后胴窝部有 强烈的酸麻胀感,并沿小

29、腿后侧向下肢远端放射。留针30分钟。灸法:出针后,以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健运脾胃。三诊(2007年8月6 0):患者神清气爽,诉经针治,膝关节肿痛进一步改善,能下蹲, 久坐和下蹲后起立较前轻松;胃纳改善。察其舌淡红,苔薄白,齿印减,脉缓。前法合度, 取穴:血海(双)、内膝眼(双)、足三里(双)。陈教授针刺血海、足三里以捻转提插补法 为主;内膝眼进针后只施捻转补法,不提插。留针30分钟。灸法:出针后,以艾条温灸双侧肾俞,温补肾阳。四诊(2007年8月10日):患者膝痛继续好转,膝关节已无明显肿胀,关节屈伸活动灵活, 上下楼梯已无引起特殊疼痛。症状改善,仍旨原意施治,处方同上,手法同前,继续治疗2

30、 周。2周后,患者喜诉缠绵2年不愈之膝痛消失,膝关节活动灵活,行走便利,下蹲、屈膝等动 作无引起明显疼痛。察其舌质淡红,苔薄,脉平。病将愈。嘱患者回家继续用艾条温熏双膝 关节,巩固疗效。终止治疗观察。3个月后复诊,病未复发。按:陈教授认为本病患者年近半百,肾气渐衰,肾主骨,肾气衰弱则见双膝疼痛,行走乏 力;肾精不足,体质虚弱,故疼痛常因劳累或天气转变而加重;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 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J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立伤 骨,久行伤筋气虚则固摄无力,症见小便频数,夜尿多;气虚则无力运化水湿,湿阻中 焦,阻碍气机,见胃纳一般;舌质淡,苔白腻,舌边有齿印,亦为肾气亏虚,水湿中阻之象。 按灵枢经脉“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之意,以祛湿通络,补肾壮骨为治疗原则。陈 教授针刺鹤顶、内外膝眼,运用了 “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法,局部取穴,直接 疏通患部经气而祛痹痛;补法刺肾俞穴,能壮肾元而补筋骨;血海、阴陵泉能疏通所过病患 部位之经络气血,养血舒筋;委中穴不但能疏通局部经气,通络止痛,还能疏通膀胱经气而 增强疗效;足三里能疏通阳明经气,通络祛痛;温灸脾俞、足三里能健运脾胃,祛中焦湿邪 而助消化;温灸肾俞,能达壮骨舒筋之效。诸法合用,正气得补,脏腑阴阳得调,病邪得祛, 则痹痛可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