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24226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知识点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5课知识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振之以威怒不复一一自辨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根本必固其根本古义:_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主要的,重要的;本来,从来;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彻底元首凡百元首古义:_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纵情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_今义:尽情行路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_今义:走路聪明役聪明之耳目古义:_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区区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_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上报故略上报古义:_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3.多义实词词

2、语例句意义(1)信信者效其忠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2)诚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3)书答司马谏议书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五代史伶官传序)借书满架,偃仰啸歌(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4)兴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忧劳可以兴国(五代史伶官传序)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抑王兴甲兵,危

3、士臣(齐桓晋文之事)诗可以兴,可以观(论语)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5)修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促织)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必固其根本/则思知止以安人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居安思危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乐盘游/忧懈怠诚能见可欲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貌恭而不心服能克终者盖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以膏泽斯民5.特殊句式例句

4、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而况于明哲乎终必不蒙见察至于怨诽之多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6.文化常识(1)“疏”,通称“奏疏”。“疏”的本义是“_”。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为古代官员向_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也就衍变为“_”的意思。(2)太宗: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_,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_。(3)三驱:古王者田猎之制。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_。(4)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古时多指统治者以_的方式统治天下。(5

5、)有司: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有司”并非特指某个部门,而是泛指_。(6)盘庚之迁:商朝君主盘庚即位后,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今河南商丘),不适宜实行教化,决定迁都亳,改国号为_。二、重点巩固(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七千余字的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足以凸显“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的力量的句子是“_,_;_,_”。(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不竭诚对待臣民,如同用腐烂的缰绳驾驭马车一样可怕的句子是“_,_!”(3)谏太宗十思疏

6、中,“十思”从多侧面反映了文章的主旨,从多方面开拓了唐太宗“居安思危”的境界,从多方面开拓了治理李唐王朝的途径“_,_,_,_”,从而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效果。(4)论语有云“君子和而不同”,这一观念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的“_,_”两句中得到了体现。(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保守派主张的论证立足点是“_,_”。(6)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表明自己不因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的句子是“_,_,_”。 (二)语句翻译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_(2)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_(3)人习于苟且

7、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_ (三)基础双练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太宗后常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

8、言无隐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C.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魏征殂逝”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两句中的“殂”字含义相同。B.“遂亡一镜矣”与“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不同。C.“虽过莫彰”与“而闻者彰”(劝学)两句中的“彰”字含义不同。

9、D.“而皆是于兹日”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附:参考答案一、基础梳理1.同“震”,威吓同“辩”,分辩2.树木的根帝王放纵性情,含贬义路人听觉、视觉灵敏小,用作自称的谦辞写回信3.(1)诚信实在可靠的相信信使信用随意信物(2)真诚,真心表假设,如果确实(3)信专指尚书书籍写字读书(4)兴办发生、产生使兴盛引发发动激发情感起,起床(5)修订长修养高修建、修造编纂、编写修理、建造美好的4.使动用法,固,使稳固;安,使安宁形容词作名词,重,重权;大,重要的地位;安,安逸的环境名词作动词,君,统治;下,居于之下正,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小人意动用法,

10、乐,以为乐;忧,以为忧动词作名词,贪图的东西形容词作名词,能,贤能的人;善,好的意见名词作状语,貌,表面上;心,在心里名词作动词,终,保持到底;事,办(事)名词作动词,施恩惠5.判断句,标志词:亦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被动句,蔽:被蒙蔽固定句式,岂乎固定句式,况乎被动句,标志词:见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宾语前置句,介词“为”的宾语“何”前置6.(1)疏通帝王疏通事理,分条陈述(2)太祖或高祖太宗(3)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4)无所作为、顺其自然(5)官吏(6)殷二、重点巩固(一)名句默写1.(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奔车朽索其可忽乎(3)(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

11、者效其忠(4)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二)语句翻译2.(1)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而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夺取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得分点:“善”,好;“克”,能够;“终”,动词,坚持到底;“岂乎”,难道吗)(2)我私下认为跟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得分点:“窃”,私下里;“以为”,认为;“游处”,同游共处,交往;“操”,持;“术”,方法、主张)(3)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士大夫

12、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好当作美德。(得分点:“苟且”,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以为”,把当作;“恤”,顾念、忧虑;“同俗自媚于众”,介宾短语后置;“善”,好事、美德)(三)基础双练3.(1) D解析“虚己外求”“披迷内省”,结构对仗,各自断开;“言而不用”和“用而不言”是对照的两种情况,应各自断开,排除A、C两项;“自斯已后”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排除B项。故选D。(2) D解析D项对、正确/这。A项均为死。B项丢失/逃跑的人。C项明显(指出)/清楚。参考译文太宗后来常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历代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我常常保有这三面镜子,用来防止自己犯过错。如今魏征去世,就失掉一面镜子了!”因而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经常指责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后,我虽有过错也没有人敢公开指出。难道我只在过去有错误,而今天全是正确的吗?所以我再次虚心征求意见,以便清醒头脑进行反省。你们直言劝谏了而我不采用,我愿承担责任;我需要采纳忠言而大家又不说,这个责任谁来承担?从今以后,大家都得竭尽忠诚。我如有对或不对的言行,你们要直言劝谏,不要保留隐瞒。”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