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化学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702590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化学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化学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化学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化学含答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4 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一)化化学学2024 年高三年级年高三年级 3 月模拟月模拟(二二)化学化学(时间时间 75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 分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2、上,写在本试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 Co 59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 1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列与龙有关文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龙首人身陶生肖俑”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

3、,经高温烧结而成B.“战国青铜双翼神龙”的主要材质为铜合金C.“东汉玛瑙龙头雕刻品”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绘有龙纹的辛追墓帛画”所使用的帛的主要材质为纤维素2.下列工业制备过程中的物质转化错误的是A.工业制硝酸:22OH O23 NNOHNO 放电或高温B.工业制备高纯硅:2HHCl318002000 C300 C1100 CSiHCl 焦炭石英砂粗硅高纯硅C.工业冶炼镁:22MgCl()MgCl电解熔融D.氯碱工业:2222NaCl2H O2NaOHClH 电解3.已知:HClO苯酚23H CO8aK4.0 1010aK1.0 107a111a2K4.5 10K4.7 10下列实验中,因

4、通入2CO的量不同而产物不同的是A.向2Ba(OH)溶液中通入2COB.向23Na CO溶液中通入2COC.向NaClO溶液中通入2CO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制备氨气除去2NO中的NO通过观察气泡验证2Fe能否催化22H O分解A.AB.BC.CD.D5.有机物 Z 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其制备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Z 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Y 既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又能与3NaHCO反应C.1molX最多能与24molH发生加成反应D.XYZ、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2sp杂化6.下列说法

5、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可分别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B.基态 O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8 种C.氢键(XHY)中的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D.23SO的空间结构与其VSEPR模型相同7.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4CF是非极性分子C 原子处在 4 个 F 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中心,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为零BGe原子间难以形成键Ge的原子半径较大,未杂化的 p 轨道很难重叠C干冰的熔点低于2SiO2 个C0键的键能之和小于 4 个SiO键的键能之和D利用“杯酚”可分离60C和70C超分子具有自组装的特征A.AB.BC.CD.D8.烯丙醇制备

6、丙醛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此过程中Co的配位数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反应过程中Co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反应过程中涉及键的断裂与形成D.4Co(CO)H作催化剂9.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下图所示。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Y原子价电子数是 Q 原子价电子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 和 Z 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B.电负性大小:WXYZC.Q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D.沸点:44XWXZ10.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碘水中加入4CCl溶液,观察现象

7、,然后加入KI溶液,振荡分层,下层为紫红色;加入KI溶液后,下层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碘在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能力B冷却装有2NO的密闭烧瓶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2242NO(g)N O(g)H0C分别用pH计测量10.1mol L的4HClO溶液和HClO溶液的pH4HClO溶液的pH1.0HClO溶液的pH3.84HClO为强酸,HClO为弱酸D向某23Na SO样品溶液中依次加入2BaCl溶液、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溶解样品溶液中含有24SOA.AB.BC.CD.D11.某晶体由镁、铝、氧三种元素组成,若将其晶胞按图 1 方式切成 8 个体积相同的小立方体,23

8、MgAl、和2O在小立方体中的分布如图 2、图 3 所示。已知2Mg之间的最小间距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体中2Mg的配位数为 4B.晶胞的体积为33038 310cm9aC.晶体中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OMgAlD.晶体的化学式为24MgAl O12.某密闭容器中含有 X 和 Y,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XYMQ;XYNQ。反应的正反应速率11()vk c(X)c(Y)正,反应的正反应速率22()cvk(X)c(Y)正,其中12kk、为速率常数。某温度下,体系中生成物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s时,正反应速率1()2()vv正正B.06s内,X

9、的平均反应速率11v(X)0.5mol LsC.若升高温度,4s时容器中c(N):c(M)的比值减小D.反应的话化能大于反应13.苯甲醇电催化氧化制备苯甲醛的电解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理论上,1mol苯甲醇被氧化成苯甲醛时,电极 B 上有222.4LH放出B.电解过程中,电极室 A 和电极室 B的pH均减小C.电极 A 的电极反应式:222Mn2H O2eMnO4HD.b 端电势高于 a 端电势14.氧化铅在不同pH的水体系中存在以下溶解平衡:221PbO(s)2H(aq)Pb(aq)H O(l)K2PbO(s)H(aq)Pb(OH)(aq)K223PbO(s)H O(l)Pb(

10、OH)(aq)K234PbO(s)2H O(l)Pb(OH)(aq)H(aq)Klgc(x)X为223PbPb OHPb OHPb 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 c 代表Pb(OH)与pH的关系B.3K的数量级为510C.随pH增大,溶液中所有含铅微粒的总浓度c Pb总逐渐降低D.232Pb(OH)(aq)Pb(OH)(aq)Pb(OH)(aq)的2423K KKK二、非选题:本题包含二、非选题:本题包含 4 小题,共小题,共 58 分。分。15.钴配合物336Co NHCl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336Co NHCl并测定其组成。制备336

11、Co NHCl晶体实验步骤:将22CoCl6H O分批加入4NH Cl溶液中;控温至10 C以下,加入活性炭、浓氨水后,再逐滴加入6%的双氧水;加热至55 60 C充分反应,然后进行操作;将所得固体转入盛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再进行操作 2;向所得混合液中加入浓盐酸,冷却,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336Co NHCl晶体。(1)温度保持5560 C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为_。(2)活性炭是反应的催化剂,写出制备336Co NHCl的化学方程式_。(3)操作和操作 2 分别为_、_(填选项字母)。A 冷却、过滤B趁热过滤C蒸馏(4)与水洗相比,用乙醇洗涤可减少晶体的溶解损耗,分析其原因为_。测定3

12、3Co NHClx中 x 的值该小组同学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夹持装置省路)。实验步骤如下:步骤 i:向 a 中加入过量的111VmLc mol L的24H SO溶液;步骤 ii打开1K,关闭23KK、,将含 mg33Co NHClx晶体的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分别由 d 加入 e中,并用蒸馏水冲洗 d;步骤 iii打开_,关闭_,并在 d 中保留少量水;步骤 iv加热 e,使水蒸气进入 e,充分反应;步骤 v对 a 中溶液进行滴定。(5)f 的作用为_。(6)步骤 ii 中如果未用蒸馏水冲洗 d,会导致所测 x 的值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7)将步骤 iii 补充完整

13、:打开_,关闭_,并在 d 中保留少量水。(8)步骤 v 中,用12c mol L NaOH标准溶液滴定 a 中的溶液,消耗2V mL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为_;33Co NHClx中x _(用代数式表示)。16.天然锆英砂(主要成分为4ZrsiO)常含有2323Fe OAl OCuO、等氧化物杂质。工业上以锆英砂为原科制备2Zr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i有机溶剂N235(三辛胺与壬醇的混合溶液)与水互不相溶;ii“萃取”过程中铁元素由4FeCl转化成有机配合物进入有机相。(1)“碱熔”时,锆英砂转化为25Na ZrSi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水浸”时,所得“

14、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除23Na CO外,还有_(填化学式)。(3)“酸浸”后,锆元素以2Zr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此过程中25Na ZrSi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除铜”时,若测得剩余滤液中1c CN0.01mol L,通过计算判断溶液中2Cu是否除尽_已知:常温下,10sp2KCu(CN)4 10,溶液中离子浓度低于511.0 10 mol L即可认为该离子被除尽)。(5)“有机溶剂N235”中的壬醇919C H OH几乎与水互不相溶,解释其原因为_。(6)已知氯氧化锆2ZrOCl的溶解度、铁的萃取率与盐酸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萃取”过程中,应选用盐酸的最适宜浓度为_(填选

15、项字母)。A.12mol LB.16mol LC.18mol LD.110mol L(7)“煅烧”时,需要在350 C条件下发生反应,所得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2V(HCl):V H O _。17.CO2-CH4干气重整反应制合成气(H2、CO)是 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反应主要包括:反应 I14221CH(g)CO(g)2H(g)2CO(g)H247.34kJ mol 反应2222H(g)CO(g)H O(g)CO(g)H(1)已知 H2(g)、CO(g)的燃烧热分别为 285.8 kJmol-1和 283kJmol-1,水的汽化热为 44kJmol-1,则H2=_ kJmol-1;

16、能同时提高 CH4(g)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措施为_(写一条即可)。(2)向T C 2.8MPa、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H4(g)和 1mol CO2(g)发生反应 I 和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80%,2n(CO)3n H,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总=_mol;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_(MPa)2;若反应在刚性容器中达到平衡,则 CO2(g)的转化率_(填“”“=”或“”)80%。(3)实验研究发现,在(2)条件下,催化剂表面产生积碳与下列 2 个反应有关:反应1423CH(g)C(s)2H(g)H74.87kJ mol 反应 IV1242CO(g)CO(g)C(s

17、)H172.47kJ mol 已知G=H-TS,G 的值只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忽略H、S 随温度的变化,反应和反应 IV 的G 与 T 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其中表示反应的曲线为_(填“a”或“b”);在 200400时,催化剂表面产生的积碳主要来自于反应_(填“”或“IV”)。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压强和进料比42n CHn CO对催化剂表面积碳生成量的影响如图 2、3 所示。据此判断,有利于减少积碳量的措施为_(填选项字母)。A压强一定时,增大42n CHn CO且升高温度B42n CHn CO一定时,升高温度且减小压强C温度一定时,增大42n CHn CO且增大压强D温度一定时,降

18、低42n CHn CO且减小压强18.G 可用于合成一种治疗肺炎的药物,合成 G 的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B需要加入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为_;B 的化学名称为_。(2)CD反应类型为_。(3)EF的化学方程式为_。(4)F 与足量2H加成后的产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数目为_。(5)制备 G 的过程中还能生成,但其产率远低于 G,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_。(6)X 为 D 的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X 的结构简式_。(a)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b)1molX最多能消耗4molNaOH;(c)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峰。(7)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以苯胺和丙酮为原料(无机试

19、剂任选),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_。2024 年高三年级年高三年级 3 月模拟月模拟(二二)化学化学(时间时间 75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 分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20、试卷上无效。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 Co 59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 1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2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列与龙有关文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龙首人身陶生肖俑”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B.“战国青铜双翼神龙”的主要材质为铜合金C.“东汉玛瑙龙头雕刻品”的主要

21、成分为二氧化硅D.“绘有龙纹的辛追墓帛画”所使用的帛的主要材质为纤维素【答案】D【解析】【详解】A陶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A 项正确;B青铜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铜合金,B 项正确;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 SiO2,C 项正确;D帛的主要材料为桑蚕丝,桑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D 项错误;答案选 D。2.下列工业制备过程中的物质转化错误的是A.工业制硝酸:22OH O23 NNOHNO 放电或高温B.工业制备高纯硅:2HHCl318002000 C300 C1100 CSiHCl 焦炭石英砂粗硅高纯硅C.工业冶炼镁:22MgCl()MgCl电解熔融D.氯碱工业:2222NaCl2H

22、 O2NaOHClH 电解【答案】A【解析】【详解】A硝酸工业用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NO,NO 和氧气反应生成 NO2,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A错误;B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生成硅和 CO,Si 和 HCl 高温反应生成 SiHCl3,SiHCl3和 H2高温反应生成 Si,B 正确;C熔融氯化镁电解得到镁,C 正确;D点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和氯气、氢气,D 正确;故选 A。3.已知:HClO苯酚23H CO8aK4.0 1010aK1.0 107a111a2K4.5 10K4.7 10下列实验中,因通入2CO的量不同而产物不同的是A.向2Ba(OH)溶液中通入2COB.向23Na CO溶液中

23、通入2COC.向NaClO溶液中通入2CO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答案】A【解析】【分析】Ka越大,酸的酸性越强,根据表格中数据,酸性:233H CO HClOHCO苯酚。【详解】A 向2Ba(OH)溶液中通入2CO,2CO少量时的产物是3BaCO,2CO过量时的产物是3 2Ba(HCO),A 正确;B向23Na CO溶液中通入2CO,反应为:23223Na CO+CO+H O=2NaHCO,产物只有3NaHCO,B 错误;C向NaClO溶液中通入2CO,反应为:223NaClO+CO+H O=NaHCO+HClO,产物不会随 CO2量的变化而变化,C 错误;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2CO,

24、反应为,产物不会随 CO2量的变化而变化,D 错误;故选 A。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制备氨气除去2NO中的NO通过观察气泡验证2Fe能否催化22H O分解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应选择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后再分液,A 项错误;B浓氨水挥发到装有 CaO 的试管中,CaO 会迅速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以促进32NHH O的分解,继而产生3NH,B 项正确;C2NO和 NaOH 溶液反应,不能除去2NO中的 NO,C 项错误;D22H O中加入4FeSO发生反应:2+3+222H

25、 O+2Fe+H=2Fe+2H O,产生3+Fe,不能确定2+Fe是否具有催化作用,D 项错误;答案选 B。5.有机物 Z 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其制备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Z 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Y 既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又能与3NaHCO反应C.1molX最多能与24molH发生加成反应D.XYZ、中所有碳原子均采用2sp杂化【答案】D【解析】【详解】AZ 中所有碳原子均为 sp2杂化,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面,单键可以旋转,则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A 正确;BY 含有醛基、羧基,既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又能与3NaHCO反应,B 正确;C苯环、羰基均可以和氢加成,则1molX最

26、多能与24molH发生加成反应,C 正确;DY、Z 中所有碳原子除了苯环碳就是双键碳、羰基碳、羧基碳,故碳原子均采用2sp杂化,但是 X 中含有甲基碳,为 sp3杂化,D 错误;故选 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大小可分别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B.基态 O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8 种C.氢键(XHY)中的三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D.23SO的空间结构与其VSEPR模型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电负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第一电离能大小还与外围电子排布有关,A 错误;B基态 O 原子的电子排布为 1s22s22p4,共有 8

27、 个电子,核外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均不同,则基态 O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8 种,B 正确;C形成氢键的 3 个原子有的在一条直线上,有的不在一条直线上,则氢键(XH Y)中的三原子不一定在一条直线上,C 错误;D23SO的中心原子 S 的价层电子对数为13623 242,采取 sp3杂化,则23SO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VSEPR 模型为四面体,D 错误;故选 B。7.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4CF是非极性分子C 原子处在 4 个 F 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中心,键的极性的向量和为零BGe原子间难以形成键Ge的原子半径较大,未杂化的 p 轨道很难重叠C干冰的

28、熔点低于2SiO2 个C0键的键能之和小于 4 个SiO键的键能之和D利用“杯酚”可分离60C和超分子具有自组装的特征70C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CF4为正四面体不是正方形,C、F 元素之间形成极性键,结构对称,正负电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解释错误,A 不符合题意;BGe的原子半径较大,未杂化的 p 轨道很难有效肩并肩重叠形成键,事实与解释相符,B 符合题意;C干冰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共价晶体熔沸点高于分子晶体,解释错误,C 不符合题意;D杯酚与60C形成超分子,而杯酚与70C不能形成超分子,反映了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的特性,解释错误,D

29、 不符合题意;故选 B。8.烯丙醇制备丙醛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此过程中Co的配位数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反应过程中Co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反应过程中涉及键的断裂与形成D.4Co(CO)H作催化剂【答案】B【解析】【详解】A每个副反应,所以的原子都参加了利用,原子利用率是 100%,A 项正确;B根据配合物的结构式,其中中心原子 Co 的化合价为+1 价,没有发生变化,B 项错误;C根据反应机理图可以看出,该过程涉及键的断裂与形成,C 项正确;D反应前后4Co(CO)H没有发生改变,作催化剂,D 项正确;答案选 B。9.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

30、结构如下图所示。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Y原子价电子数是 Q 原子价电子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Q 和 Z 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B.电负性大小:WXYZC.Q 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D.沸点:44XWXZ【答案】C【解析】【分析】W、X、Y、Z、Q 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根据 L 的结构,W 核电荷数最小且只形成1 根单键,则 W 为 H,X 形成 4 根单键,核电荷数大于 H,且小于其他三种元素,则 X 为 C,Y 形成 2 根单键,核电荷数大于 C,则 Y 为 O,W、Y 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Z,则 Z 为 F,Y 原子

31、价电子数为 Q 原子价电子数的 2 倍,则 Q 为 A1。【详解】A基态 Al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23p1,基态 F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5,Al 和 F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均为 1,A 正确;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电负性大小:HCOF,B 正确;CAl 的氯化物氯化铝为共价晶体,C 错误;D甲烷和四氟化硅均为分子晶体,四氟化硅相对分子质量更大,沸点更高,D 正确;故选 C。10.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

32、碘水中加入4CCl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加入KI溶液,振荡分层,下层为紫红色;加入KI溶液后,下层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碘在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能力B冷却装有2NO的密闭烧瓶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2242NO(g)N O(g)H0C分别用pH计测量10.1mol L的4HClO溶液和HClO溶液的pH4HClO溶液的pH1.0HClO溶液的pH3.84HClO为强酸,HClO为弱酸D向某23Na SO样品溶液中依次加入2BaCl溶液、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溶解样品溶液中含有24SO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向碘水中加入4CCl溶液,层,下层为紫

33、红色,再加入碘化钾溶液,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说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与碘化钾溶液中碘离子反应生成碘三离子使上层溶液呈棕黄色,证明碘在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能得出相应结论,故 A 不符合题意;B2242NO(g)N O(g),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说明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则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 0,能得出相应结论,故 B 不符合题意;C10.1mol L4HClO溶液的pH1.0,10.1mol LHClO溶液的pH3.8,说明高氯酸完全电离,次氯酸部分电离,则4HClO为强酸、HClO为弱酸,能得出相应结论,故 C 不符合题意;D

34、硝酸会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得出相应结论,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11.某晶体由镁、铝、氧三种元素组成,若将其晶胞按图 1 方式切成 8 个体积相同的小立方体,23MgAl、和2O在小立方体中的分布如图 2、图 3 所示。已知2Mg之间的最小间距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体中2Mg的配位数为 4B.晶胞的体积为33038 310cm9aC.晶体中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OMgAlD.晶体的化学式为24MgAl O【答案】B【解析】【详解】A由 A 型小晶格结构可知,每个2+Mg与 4 个2-O紧邻,则2+Mg配位数为 4,A 项正确;B 设晶胞变成为 2L,

35、3L=a2,2aL=3,晶胞体积为33333-3034a64 3a64 3a(2L)=()pm10cm993,B 项错误;C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同周期自左向右逐渐增大,但两处反常:第 IIA 族大于第 IIIA 主族,第 VA 主族大于第 VIA 主族,而自上而下则逐渐减小,则晶体中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OMgAl,C 项正确;DA 块中,2+Mg个数=1+4/8=3/2,3+Al个数=0,2-O个数=4,B 块中,2+Mg个数=4/8=1/2,3+Al个数=4,2-O个数=4,图 1 由 4 个 A,4 个 B 构成。所以:2+Mg数=24=8,3+Al数=44=16,2-O数=84=32,所

36、以 化学式24MgAl O,D 项正确;答案选 B。12.某密闭容器中含有 X 和 Y,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XYMQ;XYNQ。反应的正反应速率11()vk c(X)c(Y)正,反应的正反应速率22()cvk(X)c(Y)正,其中12kk、为速率常数。某温度下,体系中生成物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s时,正反应速率1()2()vv正正B.06s内,X 的平均反应速率11v(X)0.5mol LsC.若升高温度,4s时容器中c(N):c(M)的比值减小D.反应的话化能大于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初始生成 M 的速率大于 N,则12k k

37、,10s时两个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由于11()vk c(X)c(Y)正、22()cvk(X)c(Y)正,则正反应速率1()2()vv正正,A 正确;B 反应中XQ的系数均为1,则06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1-1116v(X)=v(Q)=mol Ls=1mol Ls6,B 错误;C4s后 M 浓度减小,可能为 Q 浓度增大导致逆向移动所致,不确定 2 个反应的吸热放热情况,不能确定升高温度,4s时容器中c(N):c(M)的比值变化情况,C 错误;D由图可知,初始生成 M 的速率大于 N,则反应的话化能小于反应,D 错误;故选 A。13.苯甲醇电催化氧化制备苯甲醛的电解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38、的是A.理论上,1mol苯甲醇被氧化成苯甲醛时,电极 B 上有222.4LH放出B.电解过程中,电极室 A 和电极室 B 的pH均减小C.电极 A 的电极反应式:222Mn2H O2eMnO4HD.b 端电势高于 a 端电势【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电解原理示意图分析,A 极锰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A 为阳极、B 为阴极,则 a 为正极、b 为负极;【详解】A没有标况,不确定生成氢气的体积,A 错误;BA 极锰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氧化苯甲醇为苯甲醛同时生成锰离子,总反应为 C6H5CH2OH-2e-=C6H5CHO+2H+;B 极反应为氢离子放电生

39、成氢气:2+-2H+2e=H,A 室氢离子迁移到 B 室,结合电子守恒可知,AB 室 pH 值不变,B 错误;CA 极锰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锰,222Mn2H O2eMnO4H,C 正确;Da 为正极、b 为负极,b 端电势低于 a 端电势,D 错误;故选 C。14.氧化铅在不同pH的水体系中存在以下溶解平衡:221PbO(s)2H(aq)Pb(aq)H O(l)K2PbO(s)H(aq)Pb(OH)(aq)K223PbO(s)H O(l)Pb(OH)(aq)K234PbO(s)2H O(l)Pb(OH)(aq)H(aq)Klgc(x)X为223PbPb OHPb OHPb OH

40、、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 c 代表Pb(OH)与pH的关系B.3K的数量级为510C.随pH增大,溶液中所有含铅微粒的总浓度c Pb总逐渐降低D.232Pb(OH)(aq)Pb(OH)(aq)Pb(OH)(aq)的2423K KKK【答案】C【解析】【分析】由四个反应可知,的平衡常数与氢离子无关,则 d 为2Pb(OH)与pH的关系;中2+1+2Pbc=cKH,则2+1lb=l2gKPgclgc H、2+1lgc=-2pPH+blgK,同理:2lgc=pPb(+OH)-H lgK、43lgcpPb(+OH)=H lgK,结合图中斜率可知,abcd 分别为3Pb(OH

41、)、2Pb、Pb(OH)、2Pb(OH)与pH的关系曲线;【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 c 代表Pb(OH)与pH的关系,A 正确;B22PbO(s)H O(l)Pb(OH)(aq)4.232K=c Pb(OH)10,数量级为510,B 正确;C由图可知,溶液中所有含铅微粒的总浓度c Pb总先减小后增大,C 错误;D 由 盖 斯 定 律 可 知,+-2 得 反 应,则232Pb(OH)(aq)Pb(OH)(aq)Pb(OH)(aq)的2423K KKK,D 正确;故选 C。二、非选题:本题包含二、非选题:本题包含 4 小题,共小题,共 58 分。分。15.钴配合物336Co NHCl溶于热水,在

42、冷水中微溶。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336Co NHCl并测定其组成。制备336Co NHCl晶体实验步骤:将22CoCl6H O分批加入4NH Cl溶液中;控温至10 C以下,加入活性炭、浓氨水后,再逐滴加入6%的双氧水;加热至55 60 C充分反应,然后进行操作;将所得固体转入盛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再进行操作 2;向所得混合液中加入浓盐酸,冷却,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336Co NHCl晶体。(1)温度保持5560 C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为_。(2)活性炭是反应的催化剂,写出制备336Co NHCl的化学方程式_。(3)操作和操作 2 分别为_、_(填选项字母)。A 冷却、过滤B趁热过

43、滤C蒸馏(4)与水洗相比,用乙醇洗涤可减少晶体的溶解损耗,分析其原因为_。测定33Co NHClx中 x 的值该小组同学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夹持装置省路)。实验步骤如下:步骤 i:向 a 中加入过量的111VmLc mol L的24H SO溶液;步骤 ii打开1K,关闭23KK、,将含 mg33Co NHClx晶体的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分别由 d 加入 e中,并用蒸馏水冲洗 d;步骤 iii打开_,关闭_,并在 d 中保留少量水;步骤 iv加热 e,使水蒸气进入 e,充分反应;步骤 v对 a 中溶液进行滴定。(5)f 的作用为_。(6)步骤 ii 中如果未用蒸馏水冲洗 d,会导致所测

44、 x 的值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7)将步骤 iii 补充完整:打开_,关闭_,并在 d 中保留少量水。(8)步骤 v 中,用12c mol L NaOH标准溶液滴定 a 中的溶液,消耗2V mL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为_;33Co NHClx中x _(用代数式表示)。【答案】15.水浴加热16.2432233262CoCl+2NH Cl+10NH+H O2 Co NHCl+2H O活性炭17.A.B18.乙醇较水和336Co NHCl形成氢键数目少,使得336Co NHCl在乙醇中溶解度小于在水中溶解度19.平衡装置中压强20.偏小21.2K.1K22.甲基橙

45、.1 1221 122165.5 2VcV c1000m34Vc+17V c【解析】【分析】由氯化亚钴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过程为先向氯化亚钴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氨水,将溶液中的亚钴离子转化为易被氧化的2+36Co NH离子,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双氧水溶液,在活性炭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氧化2+36Co NH离子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336Co NH离子,已知336Co NHCl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故冷却过滤,分离出固体转入盛有少量盐酸的沸水中趁热过滤,滤液加入浓盐酸,冷却,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336Co NHCl晶体;【小问 1 详解】温度保持5560 C,温度低

46、于水的沸点,故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小问 2 详解】氯化亚钴、氨水将亚钴离子转化为易被氧化的2+36Co NH,加入双氧水溶液在活性炭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氧化2+36Co NH生成336Co NHCl,反应为:2432233262CoCl+2NH Cl+10NH+H O2 Co NHCl+2H O活性炭;【小问 3 详解】已知336Co NHCl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故操作为冷却、过滤,分离出336Co NHCl晶体、活性炭固体;操作 2 为分离336Co NHCl溶液和活性炭的操作,为趁热过滤;故选 A,B;【小问 4 详解】乙醇较水和336Co NHCl形成氢键数目少,

47、使得336Co NHCl在乙醇中溶解度小于在水中溶解度,故用乙醇洗涤可减少晶体的溶解损耗;【小问 5 详解】f 与大气相通,作用为平衡装置中压强,防止装置中压强过大引起事故;【小问 6 详解】步骤 ii 中如果未用蒸馏水冲洗 d,使得部分氮元素没有转入装置进行反应吸收,使得对 a 中溶液进行滴定时,标准液用量增大,导致所测 x 的值变小;【小问 7 详解】步骤 iii 为:打开2K,关闭1K,并在 d 中保留少量水,然后加热 e 使用右侧产生的水蒸气将装置中生成的氨气完全排入左侧装置中被吸收。【小问 8 详解】用12c mol L NaOH标准溶液滴定 a 中的溶液,滴定终点得到溶液为硫酸铵和

48、硫酸钠溶液,硫酸铵溶液水解显酸性,故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为甲基橙;242NaOHH SO,与氢氧化钠标准液反应的硫酸为31221V10 L c mol L2,3242NHH SO则与氨气反应的硫酸为33122111110V10 L c mol L2Vc mol L,则3NH为3131112212V10c mol LV10 L c mol L2,则31311122mg12V10c mol LV10 L c mol L59+17+35.5 3 g/mol2xx,1 1221 122165.5 2VcV c1000m34Vc+17V cx。16.天然锆英砂(主要成分为4ZrsiO)常含有2323Fe

49、OAl OCuO、等氧化物杂质。工业上以锆英砂为原科制备2Zr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i有机溶剂N235(三辛胺与壬醇的混合溶液)与水互不相溶;ii“萃取”过程中铁元素由4FeCl转化成有机配合物进入有机相。(1)“碱熔”时,锆英砂转化为25Na ZrSi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水浸”时,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除23Na CO外,还有_(填化学式)。(3)“酸浸”后,锆元素以2ZrO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此过程中25Na ZrSi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除铜”时,若测得剩余滤液中1c CN0.01mol L,通过计算判断溶液中2Cu是否除尽_已知:常温下,1

50、0sp2KCu(CN)4 10,溶液中离子浓度低于511.0 10 mol L即可认为该离子被除尽)。(5)“有机溶剂N235”中的壬醇919C H OH几乎与水互不相溶,解释其原因为_。(6)已知氯氧化锆2ZrOCl的溶解度、铁的萃取率与盐酸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萃取”过程中,应选用盐酸的最适宜浓度为_(填选项字母)。A.12mol LB.16mol LC.18mol LD.110mol L(7)“煅烧”时,需要在350 C条件下发生反应,所得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2V(HCl):V H O _。【答案】(1)423252ZrSiONa CONa ZrSiOCO高温(2)4Na Al 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