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doc

上传人:封****n 文档编号:96697676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doc(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 C )年。 A、 1879 B、 1897 C、 1908 D、 19242、 F、 H、奥尔波特(F、 H、 Allp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B)的学科”。 A、社会心理 B、社会意识 C、社会知觉 D、社会观念*3、社会学家艾尔乌德(C、 A、 Ellwood,1925)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 )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A、习惯行为 B、社会行为 C、群体心理 D、社会互动4、勒温(K、 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其中,E的含义是(

2、D )。 A、行为 B、个体 C、函数关系 D、个体所处的情境5、社会行为是人对( )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6、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 )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A、他的情绪状态 B、他过去的经验 C、他的个性特征 D、他所处的情境7、社会心理是(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A、社会认知 B、社会意识C、社会规范 D、社会刺激*8、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 )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 B、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9、

3、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 )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 B、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10、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 )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辫、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辫、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辫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 A、行学思辨阶段 B、实证分析阶段 C、学派时代 D、经验描述阶段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 A、19世纪下半叶 B、20世纪20年代 C、18世纪末 D、19世纪上半叶13、 Ill

4、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 )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 B、遗传和环境 C、本能和教育 D、人性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 )到20世纪初。 A、 19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初 D、 19世纪中叶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观察 B、实验 C、思辫 D、归纳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 ) A、 20世纪20年代 B、 19世纪中叶 C、 19世纪末 D、 19世纪初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 )转向应用研究。 A、纯理论研究 B、经验研

5、究 C、实验室研究 D、哲学思辨*18、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 )。 A、不用干预 B、进行一定的引导 C、进行干预 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20、口头调查又称为( )。A、纸笔法 B、量表法C、访谈法 D、档案法21

6、、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 )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A、面对面 B、有结构C、有目的 D、聊天式22、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B、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C、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D、间接访谈是指研究

7、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24、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 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25、( )不是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A、目的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非暗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26、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 )。 A、内容分析法 B、实验法 C、档案法 D、观察法27、关于档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8、( )。 A、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B、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较大 C、档案法是一种内容分析的方法 D、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不属于档案法*28、( )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 A、 F、H、奥尔波特 B、勒温 C、特里普力特 D、麦独孤2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 F、H、奥尔波特 B、勒温 C、特里普力特 D、麦独孤*30、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B、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推广到现实情景中C、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

9、范围D、 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力较弱31、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勒温 C、班杜拉 D、奥尔波特*32、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 )。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C、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33、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 )。 A、霍曼斯 B、布劳 C、埃莫森 D、蒂博特34、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

10、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火不满意度 D、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35、“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 )。 A、成功命题 B、刺激命题 C、价值命题 D、剥夺满足命题36、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不包括( )。A、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B、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事物自身中C、事物的意义在于得与失的权衡结果D、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

11、和修改事物时他的意义37、( )不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 A、潜意识 B、力比多 C、生本能与死本能 D、集体潜意识* 38、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 ),而不是治疗症状。 A、认知能力 B、完整的人格 C、调整他们的情绪 D、恢复信心39、“集体潜意识”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40、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由( )决定的。 A、文化因素 B、遗传因素 C、环境 D、力比多41、沙利文认为( )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A、环境因素 B、人际关系 C、情感 D、认知能力42、早在公元前3

12、28年,古希腊哲学家( )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马基雅维里4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 )的过程。 A、成年人 B、社会人 C、心理健全的人 D、合格社会成员44、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45、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成年期的社会化 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 D、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46、(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大

13、学 C、杂志 D、观念47、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为条件的。 A、早期社会化 B、语言社会化 C、性别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48、“性别”表示( )。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49、( )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 A、国家形象阶段 B、抽象国家观念阶段 C、国家意识阶段 D、国家组织系统阶段50、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 )、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 B、社会认知 C、社会情感 D、社会意识51、企业家属于( )角色。 A、表现型 B、功利型 C、自由型 D、创

14、造性52、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53、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失调 C、角色不清 D、角色间冲突*54、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 ) A、角色间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内冲突 D、角色失败5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5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

15、个阶段,即( )。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57、身份的特点不包括( )。 A、客观性 B、主观性C、稳定性 D、系统性* 58、詹姆斯(1890)关于自尊的经典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59、自尊是个体对其(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 C、成功与失败 D、价值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的知觉。 A、自己 B、社会 C、自然 D、环境61、人的社会化过程,

16、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 )为基础的。 A、人际沟通 B、情景判断 C、社会知觉 D、人际知觉*6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称为( )。 A、图式 B、框架 C、核心知识 D、内隐认知63、( )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 A、自我知觉 B、自我概念 C、自我评定 D、自我图式64、受( )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遗忘曲线 B、印象 C、图式 D、自我意识65、( )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

17、确定向的过程。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个体印象 D、个体信息6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定向作用 B、第一印象 C、首因效应 D、印象管理67、( )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好恶评价68、( )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A、刻板印象 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69、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 )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信息加工 D、第一印象70、首因

18、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 )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A、信息内容 B、信息数量 C、信息顺序 D、信息真实性71、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 A、特质印象 B、印象形成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72、光环效应是一种( )的现象,可能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 A、社会适应 B、信息干扰 C、先入为主 D、以偏概全73、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总体印象 D、刻板印象74、刻板印象具有( )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概括定

19、型 B、社会适应 C、碑坏性 D、消极75、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的性质。 A、积极 B、消极 C、双向作用 D、定向作用76、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会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 )。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总体印象 D、客观印象*77、( )是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A、简约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法模式*78、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 )。 A、加权平均模式 B、平均模式 C

20、、加法模式 D、定型*79、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 ),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 A、权重 B、联结 C、数据 D、均值*80、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这种模式被称为( )。 A、简约模式 B、概括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中心品质模式*81、( )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A、印象输入 B

21、、印象输出 C、印象管理 D、印象形成82、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 A、印象定位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83、印象管理是一种( )。在人呼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A、影响力 B、情感过程 C、社交技巧 D、信息加工84、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 )。 A、

22、隐藏自我 B、自我抬高 C、形象塑造 D、自我暴露8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 )。 A、归因 B、探索 C、图式 D、评价86、( )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 A、内归因 B、行为内因 C、稳定性原因 D、情境归因87、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 A、成败归因 B、稳定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8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 )是易变性因素。 A、情绪 B、人

23、格 C、智力 D、能力89、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系统90、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 )的预测。 A、较准确 B、变化 C、可控 D、不可控91、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 )理论。 A、控制点 B、内外因 C、稳定性 D、可控性*9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 )有不同的解释。 A、态度 B、原因 C、控制源 D、行为*93、某些人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

24、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相信社会的安排,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被称为( )。 A、行动者 B、观察者 C、外控者 D、内控者94、( )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人。 A、行动者 B、内控者 C、 外控者 D、评价者95、( )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A、行动者 B、内控者 C、外控者 D、观察者96、海德(F、 Heider,1958)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 )原则。 A、不变性 B、易变性 C、协变性 D、特异性*97、折扣原则是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 )提出的。他发现,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