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1564****418 文档编号:9666830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大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大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1. 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本地居民或 公园游客的沟通, 增进咱们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大体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生疏,和了解人们关于环境的真正需求。2. 实习线路及内容:XX 年 4 月 5 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动身,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展观看调 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 散进展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沟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 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看,听取教师讲解 ;约14:30 实习终止。3. 实习到达的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观看, 将课堂上教

2、学的学问同实际联系起来,觉察原先咱们身旁有 很多细节都被咱们无视了,一些习以为常的情形背后还有大 文章。通过实习,也生疏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学问。二、实习记录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侧是劳碌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仍是春天的早上,但仍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或许由于是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天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伙儿都要垂头疾走, 固然这种情形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取得减缓。缺乏绿色, 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峻。

3、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四周的同窗,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感觉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留意了。我感觉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固然感觉什么都好, 后来也就没心情留意了,仍是“垂头疾走”要紧。晚上实际上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由于在地学楼前,我感觉弄成一个小型的实习场地,大伙儿能够区分区分岩石,生疏生疏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教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协作图书馆及四周景物 的问题。2. “世外桃源”燕南园(1) 教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生疏了一些植物,如耐踩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

4、,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 们特别的照看,自生自灭,可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 月兰花开,种类加倍丰硕。(2) 自己在园中的观看与园外相较,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 野花。留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 物,再在上面简洁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 叶开花后应当很秀丽。我想那个成效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 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3) 同园内居民的沟通有一名 40 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 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那个地址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固然是那个地址好,由于那个地址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

5、还能够种花草。在询问一名住在园中 30 连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此刻修了反而少了 个消遣的地址。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全都 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 有一名 50 年月就居住在那个地址的老奶奶说那个地址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据教师介绍,那个地址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 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能够任人踩踏,目前黄绿相间,野 草为绿。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 书,突然身旁开头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先是给草坪浇 水的时刻到了。我感觉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

6、处为 处在其中的人着想,或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路建的,但后来 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主假设是同居民进展沟通。大伙儿似乎仍是埋怨的比较多, 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长,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那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屋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观点的时候,大伙儿的意见也是格外的全都,说此刻太乱,草乱七八糟的,仍是要弄弄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莫非不行吗,答复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 大,好看。居民的观

7、点似乎与教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冲突,这 种情形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仍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 工栽种的花朵。是由于咱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 太多的荒凉与吵闹,此刻期望一种整齐的美吗?仍是以自己观看和同他人的沟通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 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那个地址的树 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黄昏来。一个看着小孩玩耍的阿 姨说,那个地址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近,有一些健身设施, 小孩也爱到那个地址玩,有总比没有要好。我观看到,那个地址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 风筝的好地址,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 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

8、年人健身区,区内 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 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轻忽掉的。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 生气。经教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贵重的杜仲。我不明白什么原因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生疏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 而且让人生疏到它的贵重的地方,树就更危急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 物,感觉尚未路边的树多,土却是很多。教师介绍一种名为 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

9、先锋植物,无人治理,也可强健成 长。门前确实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沟渠,岸边已被固化。 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 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线路。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依照 当时开通此线路时所说的,为疼惜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 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尽是树,水里鱼也很多,但为 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此刻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 很多,又没有树,土也特地大。我认真观看河水,觉察水中有很多水草,靠近岸边处还有垃圾。颐和园要紧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份组成,二者均为自 然形成。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 较,简直确实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

10、沟通中,大伙儿都很 宠爱那个地址的风光,感觉“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湖边教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 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够造福环境。我夏 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 波光粼粼,是很秀丽,但那时不了解它原先还有这么多生态 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切的了解,这也是这次实习的一 大收成。公园中正在进展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巡游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认真看,简直无法区分。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 更让人感觉舒服。但不幸的是咱们仍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长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

11、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仍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假设是后者,仍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咱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维持工程,很不惹眼, 教师不讲,我是不行能觉察的。工程对山体的转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如此能够增加下渗, 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 人颇不睬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养的表现。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习终止。三、分析与争论留意到这次实习中不管是教师的讲解,自己的观看仍是 进展访问的进程中,都提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 一部份

12、想着重探讨四周环境中植物的选择,和对实习进程中 想到的问题进展解答。1. 关于居民对四周植被观点的问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应当对环境进展修理,而 对野生的植物那么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教师的一些观点有 些背道而驰。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感觉舒服,令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争论说明,第一,要看人是不是对自然环境感爱好;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点。例如,一片矮树林隔壁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 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 紧急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开心 ;而在另一种情形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种自然风光往往失 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13、。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仍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根底的。咱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 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 ?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咱们不能完全否认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 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楚度,更能够吸引人。固然, 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教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那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硕,无需太多人工治理等优势。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仍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如此对资源和环境都有利处。但处处都是如此,未免让人产生荒凉杂乱的感觉。 居民的不满确实是一个特地好的实例。固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仍 是

14、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根底,二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置,转变人的观念 ?这是一个缓慢的进程,在转变的进程中,咱们应当寻求一种适合的立 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2. 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 的杜仲树不睬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点,觉察自 己那时的观点过于简洁,是错误的。那时看到的树,由于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 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感觉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 的资料,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 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 是城市园林绿

15、化超级抱负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 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展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 超级中意的成效,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兴旺,耐干旱瘠薄,也 是宽阔山丘地域抱负的水土维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 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超级抱负。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能够说满身都是宝,尤其是 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进程中 我觉察,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便对骨干某一区 段树皮进展全数环剥,只要准时实行疼惜方法,短时间内在 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的树皮,34 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份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能够增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力量,

16、但其中以幼、 壮龄树再生力量最强。所说的疼惜方法,简洁来讲确实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我想,既然剥皮可不能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必 然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必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 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期望这是 由于树还没完全长好,进展疼惜的原因,以后能看到小树摆 脱桎梏。那咱们要如何选择种植的植物呢?我感觉第一要了解植物的特性,和本地的环境,因地制 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 叶树的落针有必定酸性,会使四周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 植被很少,咱们强种上草也没有效 ;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

17、址往 往植被不多,公园假设是片面的追求绿化成效,铺上草坪,为 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 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由于每一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 不便,这是当时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 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咱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 是根底。同时咱们还应当留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 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很多有较高赏识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治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别的处置,可供选择用于公园、消遣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水池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

18、值得重视的争论课题。”(William 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供给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小孩们在那个地址能够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展其他活动,而这正是此刻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 乡土树种还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本地的季节转变,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快速进展转变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令人感到生疏而又长久的风貌,或许更能引发人们对过去的思念从而增加对生活的信念。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能够依 托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有表土的地段,更 可显现出其特别的栽培价值。很多乡土植物并非需要优良的 表土。贫瘠的土壤反

19、而能够避开其过量生长,并削减相应的 治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 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普及遍地的二月兰确实是一个 特地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特地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势,咱们能够考虑以其 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要紧原材料。如此能够在必定程 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最终,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 的那排柿子树,那是咱们学校的一道风光,一到秋季树上挂 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 绩感,一种知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本地环境 的果树,让

20、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当被提倡。四、收成与问题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遇,在实习 的进程中,经教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 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学问,加深了明白得, 订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生疏。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确实是,人们的需求或愿望与生态的冲突。要转变人的生疏,但这绝非咱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咱们不能把全数的精力全放在订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尽力去查找和谐二者的方式,而那个方式, 应当确实是咱们要探讨的问题。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 虽在前面有所争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学问,明显仍是不全面的,需要加倍深切的探讨。在海淀公园觉察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址,因 此不该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 的散布和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到底应当如何安排 园中的植物,固然最好应当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削减对自然 的破坏,再依照不同地址的特点来设计。而到底具体应当如 何做,还待争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