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docx

上传人:1564****418 文档编号:96667882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7篇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学问,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加,在探究活动中到达自悟得意。 这首五言绝句,记叙了登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思。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实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图片与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

2、境及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重点: 难点:体会诗人胸襟的宽大,明白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article/ 四、教具预备: 挂图,词卡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诗) 2、集体背诵。问:诗的是谁? 3、今日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17、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4、解题:“登”:登上。“鹳雀”:一种鸟。“鹳雀楼”:楼名。“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5、介绍鹳

3、雀楼及写诗背景。鹳雀,一种鸟儿,外形像鹳。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因常有鹳雀楼留在上面休息,人们就给这座楼取了这个名字。楼高三层,是唐代巡游胜地。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黄河水冲没。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三、理解诗句 1、学习一二行 (1)出示课文挂图,设置情景:一天黄昏,诗人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看,这气概多么壮丽。 出示:A、“依”有三个意思:靠、依靠;根据;服从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是什么意思? (2)在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黄昏) 你怎么知道这是黄昏的太阳的?课文中称黄昏的太阳叫什么?(白日) 这轮黄昏的太阳就要落下

4、去了(在图上演示太阳落下的情景)它会怎样落下去?(靠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语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的意思。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诗人还看到了滔滔的黄河,奔腾咆哮着的水流向大海) (3)指名诗句的意思:黄昏,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流向大海。 2、学习三四行 (1)谈话:看到这么宏伟壮丽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2 【教学目标】 1、熟悉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标准、端正、干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

5、,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熟悉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标准、端正、干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3、大致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难点】 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预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读课文三遍,包括课后生字。 2、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给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给生字组词,至少两个,鼓舞找四字词语。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今日教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

6、象如何? 3、闻名诗人王之涣来到这里看到了这样的风光,留下了传送千古的名诗登鹳雀楼,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吧!生读题,学习题目中的三个汉字,只要求认。 二、读熟古诗,熟悉汉字。 1、师:王之涣笔下的黄鹤楼是什么样子的呢?先听教师读一读,一边听一边划出停顿来。 2、师: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帮忙下,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吗?自己试一试吧!生读完以后,沟通展现。 3、诗歌读得这么好,汉字娃娃肯定记得很熟!咱们来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读汉字,沟通识字方法,组词。 4、把汉字娃娃送回到古诗中,你肯定读得更好。生再读古诗。 5、师:孩子们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

7、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能看着这样的情景背诵吗?练习背诵。 三、书写生字。 1、师:淘气的汉字娃娃要孩子们送他们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里呢?(田字格里面)。 2、今日要求写的汉字娃娃很少,你能写好吗?找找这些汉字在书写的时候要留意什么?生沟通写字要领。 3、师:咱们在书写的时候要留意:一看二写三对比。生摆好书写姿态,做到三个一,然后开头书写,努力做到

8、书写标准、端正、干净。 4、生写完以后,展现,沟通,评奖。 四、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读读王之涣的其他古诗。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看得远 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 识鸟学字,提醒课题。 1出示鹳图片,熟悉这种鸟吗?这种鸟有个美美的名字,叫鹳。板书:鹳齐读鹳。这种鸟很特殊,发觉了吗?它的尾巴特殊长,是一种长尾巴鸟。一般,表示长尾巴鸟的字,用鸟字旁。再读。 2出示雀图片,这又是什么鸟呀?(麻雀)我们发觉麻雀的尾巴和鹳的尾巴明显不一样,颧的尾巴长,雀的尾巴短。对,这是一种短尾巴的鸟。 我们来看这个雀字,板书(雀)上面一个小,下面

9、加个隹,留意小的竖钩要变成竖。这是长丿,要写伸展,课文中还有许多长丿的生字。 隹是一个新偏旁。隹是一类短尾巴小鸟的总称。 3鹳和雀,是两种不同的鸟,但是放在一起,指一种鸟类,就是:鹳,黄河边的一种水鸟,人们习惯叫它鹳雀。跟教师读。 4出示鹳雀楼图片,这是什么?这是一座古代的楼台。名字叫鹳雀楼。板书:楼 猜一猜,为什么这个楼有这个名字?据说常有鹳雀在这里停留,所以称之为鹳雀楼。 读读这个名字。鹳雀楼有三层楼,很高,可以登高望远。 5这首诗是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以古诗题目叫登鹳雀楼。板书:登齐读古诗题目。 指导读诗题:登鹳雀楼,鹳雀楼楼的名字,要连读。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3

10、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和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预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 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其次大河。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闻名的高楼叫鹳雀楼。(课件出示2)(板书局部课题:鹳雀楼) 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黄昏,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

11、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3)齐读课题。 2、留意读准“登”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沟通识字方法) “登”是什么意思?(登上)争论: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教师一起写一写课题。 4、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4) 1、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 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 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课件出示5) 3

1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4、领读、齐读。 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风光吧!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 1、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太阳)。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jn再读。我们平常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尽”是什么意思?(消逝) 3、太阳怎样? “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渐渐落下去,最终消逝不见了。 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 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范读、指读、齐读) (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 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

13、了怎样的黄河? 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滚滚) 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 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 前后位争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 练读:黄河入海流。(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概)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 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盼望)“穷”是什么意思?(穷尽) 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敞。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 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 练读:欲穷/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 1、同

14、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需要“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登高望远) 2、“更上一层楼”这里表示“再、又”。谁来为“更”组词? 3、谁来试着说一说“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4、两句诗中的千里和一层都是都是真实的数字吗?不准确,我们把它叫做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和更上两个词包含了多少盼望,多少向往啊!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不仅告知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望的远的道理,同时鼓励我们不断攀登顶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 5、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 师:

15、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还经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方来鼓舞别人。(课件出示11) 6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古诗) 练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感情朗读、当堂背诵(课件出示12) 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1、确定感情基调 2、留意诗句的节奏,的心情。 3、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 4、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表达了非凡的胸襟理想,和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沟通读后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诗。 小结:山衔落日水流入海,这是多么气概磅礴的山水图啊!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

16、得精神,有高瞻远瞩胸襟的同学们,让我们也牢记这首诗,让他鼓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也乐观进取,更上一层楼! 五、拓展延长,编曲唱歌(课件出示13) 如此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的古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它改编成歌曲后,是怎样的?(播放歌曲)同学们课下也可以把喜爱的古诗试着改编成歌曲听一听! 六、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悦耳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了解笔画笔顺 依: 穷: 目: 鹳: 欲: 2、沟通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教师一起比划书写。(提示学生留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均匀) 4、开头练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

17、察,个别指导,订正写字姿态。个别作业展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白日山尽,入海流。 欲千里,更上一楼。 2、带着动作将所学古诗背给家长听。 3、为古诗配上漂亮的图画。 参考答案: 1、依黄河穷目层 2、(自己设计合理的动作参加古诗里,合情合理即可) 3、(依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为古诗画上漂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登高望远高瞻远瞩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熟悉“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8、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由于常常有一种外形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宏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闻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自由读,画诞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理解诗句意思。 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

19、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小组争论、沟通上述问题。 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 目:看。欲:想要。穷:尽。 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忙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勉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同桌互背。 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根底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点指导: 入:与“人”的区分。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

20、里书写。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是谁? 3、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 二、解题,简介 登楼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诵读全诗,想一想:诗人站在颧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人看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依,入,指名试读。 怎样记住依 人和入这两个字的区分在哪里? (2

21、)组词练习:衣()()入()() 依()()人()() (3)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诗人想到了什么? (1)教学生字:欲,穷,目,指名拼读。 谁能想出好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组词练习:日()()()目()()() (2)指读三四行诗句 四、课堂作业 1、读读、抄抄以下词语,预备听写。 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认真观看插图,指图上楼、太阳、黄河的位置。 (2)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出示:依有三个意思:A靠,依靠B根据C服从 白日依山尽的依是什么意思?靠 白的

22、意思也比拟多,如A跟黑相对B清晰、明白C亮D空白等 尽的意思有A完B到达极点C全部用出D全部的等 诗中的尽是多少 (4)想一想:第一二行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么?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说出来。 (5)朗读第一二行诗句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诗人想到什么? (2)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出示:欲,A欲望B要、盼望C需要D将要 穷,A贫困B完、尽C到达极点D推究究竟 目,A眼睛B看C大项再分的小项D名目E标题 千里的意思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选择恰当的解释,想一想,欲穷千里目这句诗的意思 还得怎么样 更,A更加,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可见这时诗人还站在哪一层?

23、(3)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4)朗读第三四两行诗句 (5)指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划出停顿处 2、练习朗读 3、指读评议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点 楼,左窄右宽,共十三笔 2、其他要描红的字 穷:穴字头写的扁而宽 3、描红练习 五、课堂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白日依山尽,看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想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6 一、教学目标 1、学问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勉向上、积极进

24、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三、教学预备资料 书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一、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对和鹳雀楼教师做一些具体的说明,帮忙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学法随评语等途径渗透。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忙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舞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依据详细状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根底上再进一步熟悉和提高。 五、引导合作

25、在合作中探究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长,突破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日教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由于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出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今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

26、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诗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翻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观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觉他们读的时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学生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教师带读。 3、教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认真听一听,教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 4、一起学着教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了?哪些内容是写他

27、想到的呢? 2、登鹳雀楼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 沟通: (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们可以调过来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场面。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播放录像。(表达: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始终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28、回”呀!) (4)看了录像,你觉得黄河怎么样?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概吗?指名读,师评(你边读边想,所以读得好!很有气概!)男女竞赛。 (5)师边深情地表达边板画: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观察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诗人观看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师生齐读!) 3、看着这样壮丽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齐读)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欲穷更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联系上下句理解,会学习!)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答案。今日,教师查找资料,知道

29、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的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一会儿我们全班来沟通。(工具书的作用真不小,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 4、诗人说的再登一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长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由于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合作的力气是最大的。现在请你们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诗人登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好吗?(看得出你们一节课都在仔细听!好样的!) 6、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

30、鹳雀楼”。今日小朋友们学得真棒,教师要嘉奖你们,我给你们配乐配录像,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像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动作。信任你们这次会读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个人读,齐读。 7、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教师更喜爱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谁来试试?(学得好,记得牢啊!向你们学习!) 8、回去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知他们诗意和,能行吗? 四、总结、延长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缘由就是由于这句诗。由于它不光用在登楼上,常常被别人用在学习、工作等很多地方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呢!当我们的班长被评为

31、校“三好学生”的时候,教师为了让他不傲慢,连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荣誉,就会鼓舞他,在他的素养报告书上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采访罗高扬:当你跳绳竞赛中取得年级第一的时候,我们同学们也可以这样对你说谁来说? 采访戴铭君:虽然你钢琴已经考过5级,但教师还想对你说,你猜,说什么?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助。 2、王之涣是唐朝特别闻名的一位诗人,小时候就聪慧过人。成年后,曾做过官,但被人诬告就辞去官职。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结交文坛名人,前后达15年之久。后又当官,业绩显著,就要高升时,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诗写得特别好,全唐诗中存有六首绝句。其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出名。今日,咱们就来观赏另外一篇千

32、古名诗凉州词。这首诗又写了什么呢,你们可以试着用今日学习的方法,回家后啊讨论讨论,下节课我们来沟通,好吗? 3、从你们的话中,教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奋勉向上的决心。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日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穷千里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感受。(配乐)最终教师要嘉奖你们,送你们一句祝愿的话、 (示:祝小朋友身体安康,每天快乐,学习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说课稿范文7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 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预备: 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

33、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第一幅图(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教师观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你抬头看那天涯,一轮落日,伴这群山慢慢落下去。 (3)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教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教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其次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教师观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看那黄河奔腾、咆哮着向那大海一泻千里。 (3)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教师用完整的话说了,

34、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教师来说一说吧! 2、出示第三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教师观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风光真美啊,你还想看到那更远的美景吗? (3)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教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教师来说一说吧! 3、出示第四幅图。 (1)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教师用概括性语言总结: 陈教师观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再登上一层吧,那样会看到更远更美的风光的。 ( 3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陈教师用完整的话说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来跟着教师来说一说吧

35、! 二、观看课件,学习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1、今日陈教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我们一起来念一念。(3遍,和古诗解释) 2、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指字认读。(变换节奏念) 三、用肢体动作来吟诵古诗,并感知韵律美。 1、请小朋友想一想,然后用你最喜爱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找到自己的朋友一起商议,用你们最喜爱的方式来吟诵古诗登鹳雀楼。 设计意图 语言是沟通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进展,特殊是口语进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肯定的语言根底,因而,这节课重在培育幼儿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帮忙幼儿记忆古文不在枯燥。 【学问扩展】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渐渐地漂浮,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今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