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4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8讲课题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636177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4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8讲课题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通史版2024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8讲课题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4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8讲课题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4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8讲课题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史版2024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8讲课题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含解析课题2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2经过(1)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初,清政府迎战。(2)四大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3结果: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

2、二亿两白银。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2)影响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破坏。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2)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经过(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

3、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内容及危害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炮台准许驻兵: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2)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深化理解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

4、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读图明史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野心(1)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列强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2)漫画形象地揭示了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现象。构图解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新教材新观点119世纪7090年代中国边疆危机(1)西北边疆: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勾结沙俄入侵新疆,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收复。(2)西南边疆:英国势力侵入西藏、云南。(3)东南边疆:1874年日本侵略我国宝岛台湾,后向中国勒索50万两白银才撤军。

5、1879年3月,日本兼并琉球,琉球国灭亡,其侵略锋芒直指台湾。(4)法国妄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云南、广西等处,清政府调淮军南下,在广西边境和福建(当时福建含台湾)沿海激战,中国“不败而败”。(5)1894年,日本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际,为争夺“宗主权”,出兵朝鲜,悍然挑起甲午中日之战,日本取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府中央集权危机(1)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2)1900年6月,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

6、洞拒不执行,并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3)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均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该协议保全了西方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也避免了南方社会经济遭到战争破坏。地方督抚势力扩大,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4)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与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关系密切。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学术前沿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中国近代化史学新论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

7、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思维激活史料作者提出了迥异于现行教材的观点,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唯物史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关联。考题研析 2020江苏卷,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命题立意根据申报的报道创设新情境,灵活考查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时空定位旅顺、威海、倭人关键点拨从材料信息“奉天”

8、“旅顺”“威海”“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可知,该报道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占领旅顺和威海卫以及马关条约中割占辽东半岛的历史事实相符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纵观甲午战争,除却黄海上的硝烟,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舆论战。日本政府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的时候,就已经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说,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刊载的

9、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石版画“牙山大胜”“倭兵无状”“海战捷音”“形同海盗”完全是被清军谎报军情误导,颠倒了真相,国人还一时被虚假胜利蒙蔽,在国际上成为笑谈,造成恶劣影响。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史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史料三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费省,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

10、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解读(1)史料一从清王朝的观念落后,不重视舆论的作用等角度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2)史料二从唤醒国人民族意识角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3)史料三张之洞的劝学篇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中国学习方向发生的转变,这是一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探究(1)史料一体现了清朝战败的哪些原因?(2)根据史料二,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列强侵华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

11、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征,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社会主要矛盾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经济结构变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传统观念的转变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先进的中国人渐渐抛弃传统的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1)夷夏观: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

12、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2)本末观: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3)义利观: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4)人才观: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课题随堂演练12021山西运城模拟1894年黄海大战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名称火炮/门鱼雷发射管/架总排水量/吨总兵力/人平均航速/节北洋水师19555632 1002 12610.2日本联合舰队26856840 8403 91614.

13、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 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C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 D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22021广东深圳模拟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粟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粟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掌握国际舆论话语权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32021江西上饶一模如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

14、打击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4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52021江苏盐城模拟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不谓近日衅起,团教不和,变生仓猝,竟致震惊九庙。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

15、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62021福建莆田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 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 D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直通高考微讲座8(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到八国联军侵华)已考视角讲练考法一 创设新情境灵活考查甲午中日战争1.命题点:以联系和发展的观

16、点看待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关键点拨:依据题干信息,针对日本在国际上丑化中国、美化日本的舆论战,清政府却无所作为,使得西方舆论倒向日方,表明清政府当时认识不到外交宣传、抢占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本题旨在以史为鉴,提醒我们要重视国际宣传。

17、听课笔记2命题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016全国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视角独特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缺乏近代外交理念,舆论失败以史为鉴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明确抢占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性第2题突出主干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强化能力引导考生透过现象,理性分析历史事件所体现的实质考法二 挖掘历史题源,隐性考查

18、列强侵略的影响3.命题点:战争推动下的晚清外交近代化2018全国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关键点拨:由“中国使臣邀请西方各国”“按照万国公法”等信息可知,当时清朝一些官员已经知道运用当时通行的一些外交行为和国际法则处理外交纠纷。本题体现了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由传统的朝贡体系向融入国际社会的近代外交转变。听课笔记4命题点:再现历史情境

19、考查维新派救亡图存2016全国卷,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时政热点近年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外交博弈第4题信息丰富时间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后)、人物信息(梁启超)、事件信息(“诗界革命”)还原历史以“诗界革命”这一文学体裁的变革切入考查维新派对维新理论的宣传命题热点专攻待考视角预测考向一 从鸦片战争看历史潮流角度命题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急于打开中

20、国市场是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源,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解题时需结合鸦片战争的背景分析。1命题点:南京条约中的主要内容2021日照市模拟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2命题点:立足世界历史潮流看待晚清时期的“变局”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

21、。这反映出()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考向二 从太平天国的历史反思角度命题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时代,时代赋予太平天国新的历史使命,而天京变乱的发生、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矛盾之处等,充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解题时需结合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内涵来分析。3命题点:对太平天国革命纲领资政新篇的评价2021湖南联考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D有

22、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4命题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李鸿章率淮军出战太平军不久,就发觉太平军之所以“猛不可当”是因为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他还将中西方军事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军队与西方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A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B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C洋务运动开展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考向三 从列强侵华与当时的国际关系角度命题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大量权益。如协定关税、游历与传教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解题时需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也是一场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国际战争,日本崛起

23、,清政府国际地位衰落,帝国主义在中国矛盾加剧,日俄战争爆发。解题时可从中、日、俄、德等国之间的利益与冲突方面思考。5命题点:列强侵华对“天朝上国”观念的冲击2021云南昆明一中月考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6命题点: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2021河南周口模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间跨越50多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24、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真题导练【例】2016全国卷,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2分)关键点拨:本题以清末自开商埠为切入点,考查自开商埠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角度新颖。解答本题,首先要提取归

25、纳材料中的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必须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特别要注意论据一定要充分说明论点。规律总结技法指导解答观点论述(论证)类开放型试题的注意事项(1)历史观点论述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第二步我对观点的态度“若何”(怎么样);第三步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运用史实,说明原因或影响。(2)解答要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扎稳打。就材料、地图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述;尽量不论述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

26、思维观点;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3)注意有时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段;完全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针对训练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徐中约费正清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和从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实实在在地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越来越紧地掐住江河日下的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

27、主要根源。中国近代史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剑桥晚清史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2分)课题2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考题研析C史料实证提示(1)观念落后,不重视舆论的作用;漠视日本歪曲真相,失去道义支持;军队谎报军情,蒙蔽国人。(2

28、)影响:唤醒民族意识,国人开始救亡图存运动。提示 (3)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政治:暴露清政府腐朽,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经济:列强资本输出加剧,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客观上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思想文化:维新变法等救亡图存思想发展;出现赴日留学热潮,有识之士积极学习,寻求救国之道。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图中表格展示了中日海军力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对比,故选D项;材料仅反映了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没有反映日本的综合国力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海军军事力量,不能反映清朝政治制度是否腐败,排除B项;表格仅体现了黄海大战前中日双方海军实力

29、对比,无法体现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C项。答案:D2解析:由材料“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顽固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日本积极塑造自身文明形象和清政府的野蛮形象,把自己标榜为文明和进步的国家,把清政府描述为腐朽落后的国家,迎合了西方的思维,注重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故选C项。答案:C3解析:由漫画题名“临渴”可知,清廷的政策只顾眼前,缺乏长远规划,故选A项;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而此漫画创作于甲午战后,排除C项;仅有一口“海军港”水井的挖掘不能得出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排除

30、D项。答案:A4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对其加以肯定,晚清大臣刚毅认为其“出死力为国宣难”,但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烧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劫掠焚杀,逾土匪”,由此可以看出,站在不同的立场,他们对义和团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所以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选C项。答案:C5解析:“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自强求富”改革开启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八国联军侵

31、华战争之后,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据材料“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受制于中央,故选A项;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排除B项;清末“新政”此时还未开始,排除C项;“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没有将材料内容完全反映出来,排除D项。答案:A直通高考微讲座8已考视角讲练1解析: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C项正确。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并不能左右战争进程,A项错误;日本想利用舆论影响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

32、主政体,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两国对待舆论影响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D项错误。答案:C2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是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故“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选C项;A项表述不符合当时的史实,直到20世纪初,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仍是编练“新军”;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是集权制度,故排除B项;D项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不符,故排除。答案:C3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

33、,可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然存在,可排除B项。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决策,可排除C项。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D项正确。答案:D4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

34、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故D项错误。答案:C待考视角预测1解析:由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可知,英国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故A项正确。答案:A2解析:依所学,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故B项错误;据材料“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说明中国传统观念发生变化,陈腐观念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依所学,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顽固派与维新派等思想论战,说明学习西方未达成共识,故D项错误。答案:C3解析: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民阶

35、级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故A项错误;资政新篇未体现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B项错误;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故D项正确。答案:D4解析:材料反映出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认识是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一个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洋务运动开展的必然性,C项错误。D项材料并未涉及。答案:A5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故A项

36、错误;“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材料反映的是传统观念的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B6解析: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中国的近代化已取得较大成果,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但它并没有推动中国走向真正的独立富强,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大的变化,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

37、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进行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答案:D高考非选择题12分大题高分导练真题导练【例】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信息:集中于沿海地区。(2分)分析: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来侵略。(10分)针对训练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试题,两位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评析应注意史学家表达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角度:徐中约是从民族主义角度

38、(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民族危机角度),费正清是从全球化的角度(近代化角度;文明融合角度)。评析观点:示例一:我同意徐中约的观点,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4分)评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加深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8分)示例二: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西方侵略加深了民族危机,也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4分)评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8分)课题1欧风美雨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

39、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背景: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2)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村的“织”与“耕”分离。(3)服从于国际市场,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3影响(1)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封建统治基础动摇。(2)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外交困,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出现。2概况(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40、左宗棠和张之洞。(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活动(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影响(1)引进西方近代科技,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41、的产生1原因(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条件。(2)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创办近代企业。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3)著名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3.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倡导“实业救国”。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的变迁1

42、原因(1)外因: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2)内因:晚清政府的推动。2表现(1)服饰: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服饰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饮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咖啡店等。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宅:中国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二)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1交通(1)鸦片战争后,列强设立轮船公司。(2)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3)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修建淞沪铁路。(4)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建唐胥铁路。2通讯(1)19世纪7

43、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2)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3)19世纪80年代,外国人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3大众传媒(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出现。构图解史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构图解史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信息提取:(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2)民

44、用工业:目的是“求富”。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特别提醒近代化与工业化(1)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2)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思想的理性化。构图解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洋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强烈的半封建性。构图解史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信息提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了洋务经济和民族工业的诞生;洋务经济和民族工业在加速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对外来资本主义经济也起着一定的抵制作用。构图解史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信息提取:伴随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自然经济解体自然经济解体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它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2洋务运动兴起与失败的必然性(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