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_T 286-2023 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规范.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631017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05_T 286-2023 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DB3305_T 286-2023 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305_T 286-2023 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05_T 286-2023 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规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03.080CCSZ003305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DB3305/T2862023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sfordemonstrationconstructionofregionalgreen,low-carbonandinnovation2023-12-18发布2023-12-20实施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305/T286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15绿色生活.26绿色生产.27减污降碳.38创新驱动.49保障体系建设.510评价和改进.6附录A(资料性)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指标体系.7参考文

2、献.9IDB3305/T286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湖州市生态环境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华妍妍、文一惠、谢婧、张逸凡、于洋、朱振肖、王夏晖、刘桂环、倪丽萍、金晓林、童丽华。IIDB3305/T2862023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的基本原则、绿色生活、绿色生产、减污降碳、创新驱动、保障体系建设、评价和改进等方面要求。本

3、文件适用于指导市、县(区)开展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18337(所有部分)生态公益林建设GB/T33635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DB33/109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T2274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陆域生态系统DB3305/T40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B3305/T93生态

4、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DB3305/T114(所有部分)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与管理规范DB3305/T19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实现路径技术导则DB3305/T19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指南3术语和定义DB3305/T196界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DemonstrationConstructionofRegionalGreen,Low-carbonandInnovation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低碳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发展方式变革、环境治理社会协同和生态品牌共建共享,通过走资源消耗最小化、

5、环境损害最低化、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4基本原则1DB3305/T28620234.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拓宽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高水平转化的通道,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标准示范。4.2坚持系统治理、协同增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统筹空间布局、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城乡建设,促进全市域生态资源良性循环。4.3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惠民,推进生态富民增收、城乡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优享,汇聚全民共识,加快推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4.4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把握市场化、数字化方向,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6、促进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5绿色生活5.1绿色居住5.1.1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按照DB33/1092中的规定执行,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倡导绿色装修,鼓励选用绿色建材、家具、家电。5.1.2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行生活垃圾处理费用与产生量直接挂钩的混合垃圾与分类垃圾的差别化收费机制,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5.2绿色出行5.2.1推进慢行交通系统,提高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路权使用分配,加快绿道建设,全面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推行步行街改造提升。5.2.2优化公交线网

7、布局,建设“城际、城市、城乡”三位一体全域公交体系,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10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5.2.3精准实施交通管理,探索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管控措施,引导降低小汽车通行总量。推进城区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5.2.4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新能源车辆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车辆配套政策,推动新能源车更新。5.3绿色消费5.3.1实行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推广节能低碳用品,引导居民使用环保再生产品和绿色设计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5.3.2倡导“光盘行动”,广泛推广“分餐制”“公勺公筷制”绿色点餐制、“绿色点餐专员

8、”“半份菜、小份菜”制等机制模式,制止餐饮浪费。5.3.3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提高符合标准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5.3.4建立绿色低碳消费积分制度,完善“碳达人惠湖州”、“绿色账户”积分等的数智平台,激发全民绿色消费积极性。6绿色生产6.1绿色工业6.1.1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立健全绿色智造体系,培育一批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DB3305/T28620236.1.2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6.1.3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建立健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6.1.4聚焦碳中和碳达峰等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6.1

9、.5构建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应符合GB/T33635的要求。6.2生态农业6.2.1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及其废弃物产生量。6.2.2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建设。6.2.3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和高效集约现代渔业模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6.2.4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6.2.5根据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休闲农业等领域,打造一批“未来农场”。6.2.6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符合DB3305/T

10、93的要求。7减污降碳7.1重点领域节能降碳7.1.1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建设,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7.1.2加快工业领域应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实施涂装类、化工类等产业集群分类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完成水泥、玻璃和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7.1.3加快平台(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开展清洁能源替代、能源梯级利用改造、“三废”资源化利用,构建园区循环企业共生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链。7.1.4农业领域扩大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比例,因地制宜推广“光伏+”、稻渔综合种养等低碳生态生产模式,减少能耗

11、高、污染重的农机设施。7.1.5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轨道+仓储配送”的铁路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实施干线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散转集”,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主城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车辆(应急保障和特殊需求车辆除外)新能源化比例达到100%。7.1.6发展绿色仓储,建设绿色物流园区、邮政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7.1.7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在城镇、乡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减污降碳要求,打造一批完整居住社区、低(零)碳乡镇(街道)。7.2污染治理7.2.1大气污染防治7.2.1.1优化治理技术路线,协同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双控双减”,重点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

12、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7.2.1.2加强VOCs源头替代控制和高效治理,以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推行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工程。7.2.1.3建设适宜高效的末端治理设施,推进涉VOCs“绿岛”项目建设,提升废气收集率、治理设施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3DB3305/T28620237.2.1.4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7.2.2水环境治理7.2.2.1系统推动河湖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生态流量保障和环境风险防控。7.2.2.2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构建区域再生水循

13、环利用体系。7.2.2.3推进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与管理要求按照DB3305/T114的规定执行。7.2.2.4基本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式治理及就近回用。7.2.2.5在农业生产、渔业养殖重点区域,开展氮磷拦截沟渠和渔业尾水治理等设施建设。7.2.2.6深入实施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千吨万人”水源地整治工作,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7.2.2.7地表水环境质量应符合GB3838的要求,地表水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100%。7.2.3土壤污染治理7.2.3.1加强土壤污染源

14、头防控,合理规划污染地块土地用途,鼓励化工、铅酸蓄电池、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中重度污染地块优先规划用于拓展生态空间。7.2.3.2鼓励绿色低碳修复,优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路线,探索实施工业污染地块“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注重节能降耗。7.2.3.3推动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植树造林增汇。7.2.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实现处置能力与固废产生量相匹配。7.2.5噪声污染防治7.2.5.1严格工业噪声管理,鼓励工业园区进行噪声污染分区管控,编制本行政区域噪声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15、,按要求发布和更新。7.2.5.2强化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夜间施工管理。7.2.5.3加大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推动车船路、轨道交通、民用机场周围等领域噪声分步治理。7.2.5.4完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相应管理措施,加强营业场所、公共场所噪声管控,推动建设宁静小区。8创新驱动8.1绿色低碳技术创新8.1.1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8.1.2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推进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8.2绿色治理体系创新8.2.1生态保护修复8.2.1.1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及自然保护地制度。8.

16、2.1.2开展造林绿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公益林建设应符合GB/T18337的要求,森林抚育应符合GB/T15781的要求,森林覆盖率与森林蓄积量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山区60%,丘陵区40%,平原地区16%。4DB3305/T28620238.2.1.3完成重要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目及数据库建设。加大濒危物种和特色物种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预警监测和源头防控。8.2.1.4严守湿地保护红线,开展湿地污染整治和湿地公园建设。8.2.1.5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加强城市公园、绿地、绿道建设,推进立体绿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以上。8.2.1.6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和绿化,绿

17、色矿山建设符合DB3305/T40要求。8.2.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8.2.2.1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8.2.2.2在保证生态产品功能量不下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符合DB3305/T196要求。8.2.2.3开展生态产品资源调查,建立重点资源资产清单、产权清单、管控清单,形成全域生态产品“一张图”。8.2.2.4开展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年度核算,GEP量化核算方法可参考DB33/T2274。8.2.2.5开展区域内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形成生态资源市场化运作模式。8.2.2.6积极

18、探索数字化赋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进生态资源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应符合DB3305/T197的要求。8.2.3生态品牌建设8.2.3.1丰富“碳账户”“碳普惠”“碳金融”“碳信用”“碳标签”等碳平台在绿色低碳生活、绿色金融、工业生产等领域应用场景。8.2.3.2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向区域公用品牌转型,工业领域与农业领域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工程。8.2.3.3完善品牌质量保障与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品牌诚信体系,建立品牌保护体系。8.2.3.4建设集宣教交流一体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展示馆、交流传播平台、网站等,强化常态化交流合作与宣传。9保障体系建设9.1科技人才体系9.1.1加大对多学科交叉的高层

19、次科技人才、创新团队、技术经理人队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9.1.2推动高端技术研发团队与企业开展合作,重点企业设置专岗专人负责绿色低碳发展管理工作,完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9.1.3以“生态+科技+产业”理念推进科创谷建设,集约高效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平台。9.2制度保障体系9.2.1完善绿色导向的领导责任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持续完善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9.2.2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损害赔偿责任。9.2.3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产能和能耗

20、等量减量替代制度。9.2.4以新能源电池、汽车产品、旅游业等行业为重点,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9.2.5深化“亩产论英雄”机制,将用水、用能、碳效综合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5DB3305/T28620239.2.6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等管理制度。9.2.7健全数字赋能的生态环境治理监管机制,建立完善智慧化监管平台。9.2.8建立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杜绝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9.3市场运行体系9.3.1探索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确权改革,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市场化应用机制。9.3.2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探索应用

21、推广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土地“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流转、生态保护修复产权激励机制。9.3.3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强化对第三方治理单位污染治理效果的评估及结果应用。9.3.4应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规范开展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应当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包括: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上一年度因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受到重大行政处罚等符合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事业单位。9.3.5打造生态资源资产评估、咨询、推介等服务链,培育壮大生态产品产业。9

22、.3.6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智造、环境治理、绿色建筑、绿色生活等领域深度融合。10评价和改进10.1评价10.1.1评价主体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委托第三方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评价工作。10.1.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四项一级指标,分别是生态环境宜居宜业、资源利用低碳高效、生态福祉富裕富足和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可参考附录A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设立指标目标值。10.1.3评价要求10.1.3.1评价以年度为评价周期。10.1.3.2应畅通社会公众参与渠道,及时收集整理社会公众对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处理

23、和回复。10.2改进应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及时整改,持续提升区域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质量。6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指标属性数据来源生态环境宜居宜业1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约束性自然资源部门2森林覆盖率(%)约束性自然资源部门3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约束性自然资源部门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预期性水利部门5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约束性生态环境部门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约束性生态环境部门7地表水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比例(%)约束性生态环境部门8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约束性生态环境部门9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约束性

24、生态环境部门10生态质量指数(新EI)预期性生态环境部门资源利用低碳高效11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束性生态环境部门、统计部门12单位GDP能耗降低(%)约束性发改部门、统计部门1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预期性发改部门、统计部门14主城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车辆(应急保障和特殊需求车辆除外)新能源化比例约束性交通部门15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约束性水利部门、统计部门16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万元)预期性发改部门、统计部门17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期性统计部门18突破关键前沿技术(项)预期性科技部门19聚引高层次人才和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人)预期性科技部门生态福祉富裕

25、富足2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幅(%)预期性农业农村部门21旅游产业增加值增长率(%)预期性文旅部门2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性统计部门2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预期性统计部门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预期性统计部门2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预期性统计部门26单位面积GEP(万元/平方公里)预期性发改部门、生态环境部门27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约束性住建部门绿色生活共建共享28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约束性住建部门29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约束性住建部门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预期性住建部门DB3305/T2862023附录A(资料性)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指标体系

26、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指标体系见表A.1。表A.1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指标体系7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指标属性数据来源绿色生活共建共享31城乡公交一体化率(%)预期性交通部门、统计部门32绿色出行比例(%)预期性交通部门、统计部门DB3305/T2862023表A.1绿色低碳创新示范建设指标体系(续)8DB3305/T2862023参考文献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2020年)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2020年)3关于印发的通知(环综合202242号)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5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就业2022107号

27、)6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环资20231093号)7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和的通知(浙美丽办20236号)8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189号)9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未来农场建设导则(1.0版)的通知10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浙经信绿色202357号)11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12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的通知13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湖发改规划2021164号)14湖州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15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湖委发202213号)16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对标“两个先行”奋力实干争先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决议(湖委发202233号)17关于印发的通知(湖生态文明发20231号)18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湖政办发202322号)19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湖政发20235号)_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