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

上传人:力*** 文档编号:96630067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需要立足区域发展布局,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协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推进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乡村建设行动以及乡村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当前,*全市共有乡村人口20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5.91%,共有乡镇92个、行政村2253个,农村人口多,发展任务重。虽然*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农业强市相比,还有一些短板和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实践中存在现实困境。(一)产业动能困境:产业关联存在链接“断点”1.农业产业

2、综合竞争力较弱。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全市农产品综合加工率约为70%,精深加工率只有20%左右。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存在短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农产品特色品牌竞争力不强,产业链还不够强,附加值不高。三产融合的层次不高,规模不大。二是政策兜底刚性需求大。2022年以来,新认定的贫困监测对象大多是因病、因残或者突发事故导致家庭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立刻下降到贫困线以下造成贫困。三是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农村地区产业帮扶项目基本拥有了较好的基础,但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支撑还不强,部分项目需要依靠帮扶单位、帮扶资金才能运行,独立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偏弱。2.农业品牌整合力度较小。一

3、是产业发展不足,对品牌的培育力度有限。比如,*市水产、家禽、富硒稻米和果蔬等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未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品牌效应优势,在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上做得不深入。二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紧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农产品加工结构方面,初级产品、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三是农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较难获得银行贷款。3.城乡产业联动“梗阻”。一是农业生产成本高,纯收益较低。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成本高,种粮的化肥、农药的成本高;另一方面是农产品收购价格低,中间商压价收购,达不到

4、政府的保护价。二是土地指标限制。虽然*市安排了10%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用于满足乡村产业用地需求,但是很多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土地指标供需仍具有较大的缺口。三是过度园区化影响村域经济活力。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土地向园区集中,增加了乡村企业的运营成本。四是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不健全。国内运输通道“梗阻”,限制了乡村流动性服务业发展。(二)主体行动困境:主体协同不足与组织化薄弱1.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一是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不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专业技术、创新创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与此同时,大量农村人才不断流入城市,留在农村的人才呈现渐老渐衰之势,导致

5、城乡人才结构失衡。二是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干,农民看”和“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农民群众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不强。部分群众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缺乏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是农业对接市场的有效方式。比如,*市的鮰鱼养殖业,农民很难统一产品品质、规格和品种。2.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足。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全市4.5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全部退出事业编制,目前通过以钱养事方式聘用的农技人员只有1635名,其中50岁以上的有919

6、人、占56.2%,既存在数量上的缺口,又面临年龄老化的问题。此外,新型经营主体仍然小散弱。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有3.13万家,其中家庭农场1.7万家,每家年平均经营收入22.2万元,比全省平均25.6万元低3.4万元;*全市市场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共有1.1万家。全省共有国家级示范社9000家、社均年经营收入1514万元,*市只有469家、社均年经营收入约1200万元。新型经营主体自身实力不强,联农带农作用还不明显。3.党员干部认识有待加强。个别地方基层干部存在精神松懈现象,少数干部对后续帮扶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思想上出现“喘口气、歇歇脚”的倾向。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性认识不足,工

7、作研究不多,理论学习不够。少数部门工作人员和驻村干部对现行政策和基层基本情况不能做到“一口清”。乡村振兴机构的职责职能有待进一步明确,尤其是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职责尚未明晰,导致基层工作推进较为被动。(三)供需错配困境:城乡生产与消费对接不畅1.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市2021年农民人均收入18259元,比全省人均收入低672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0278元,比全省人均收入低7134元,城乡收入差为2.21,差距仍然较大。“三农”投入有待加大。2020年,*市级财政支农投入为19.834亿元,而*市为55.27亿元、*市为40.08亿元、*市为34.14亿元,差距十分明显。仅高标

8、准农田建设资金,*市建设标准约为2000元亩,市级投资300元亩;*市级投资600元亩,高效节水项目市级再投资300元亩;*市按照不低于600元亩配套。2.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大。现在城乡还是两个“天地”,城市地铁公交出行便利,但约三分之一的村内道路尚没有硬化。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为64.72%,生活在农村的居民有6亿左右。即使以后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达到70%以上,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仍然有4亿多。如果将来城乡各方面差距进一步拉大,越来越发达的城市与越来越萧条的乡村形成鲜明对比,就会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从整体来看,*市农村人居环境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尤其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农

9、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的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3.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仅为城镇职工的十五分之一,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差距不小。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院、福利院、集贸市场、中心小学等基础设施,离高质量服务群众目标还有差距。部分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单位没有全面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编制的乡村规划不够全面和科学。少数村庄自然生态的建设和道路硬化、绿化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缺少特色。另外,还存在补贴标准的地方差,全市在标准农田建设上,山区和平原补贴一样,山区开发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理应补贴更多,资金分配和绩效考评理应增加地方差的权重。在村域建设发展服务

10、方面存在较大的城乡和地区“剪刀差”,削弱了部分村庄发展活力。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一)开发特色资源,打造产业新高地1.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村域优势产业。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在现阶段尤其要推动光伏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以及县域镇域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比如,*郑场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先锋村推广鳝鱼养殖技术,在村办公楼旁边建立黄鳝交易市场,收取买卖双方4的服务费,每年实现村集体收入达到300万;头潭村进行产业调整种植种香米,与恒泰米业公司合作,公司提供种子和指导,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另外,基于“共享”理

11、念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推动村域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比如,*市华五村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建立了一个300亩的共享菜园,实行企业式菜园经营模式,出租给单位或个人,村属企业收取维护费,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壮大优势产业,寻找富民增收突破点。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向乡村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资料,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一是通过就业帮扶、安排公益岗位帮助脱贫劳动力人口就业,促进增收。二是通过产业带动帮助增收。市场经营主体以及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种养业、代购代销、技术带动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主要包括一般户、脱贫户和监测户等。同时,带动农户务工就业也

12、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尤其需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系,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来发展产业。比如,*县王家坪村兴办小提琴生产基地,每年制作各类型号小提琴5500余把,年收入达到5000余万元,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二)培育农业主体,构建产业新矩阵1.增强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通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计划,加大国家级、市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新评定一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形成“三级联动”发展格局。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产创联合体”。同时,构建产业与农

13、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和生活品质,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如何让农民参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红利如何让农民共享、如何让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有连接。2.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大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形塑良好空间。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清运保洁机制。比如,*市干河街道办组织各村利用村规民约、门前三包、道德评议会、积分制管理等方式,发动群众清理自家前庭后院,推动环境整治由“村庄美”向“庭院美”拓展;

14、*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2年整合项目资金6500万元,支持2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市胡场镇四号村墙体立面改造510户,栽植垂柳、梧桐等树木3700棵,让村容村貌由“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三)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1.延伸区域产业链和生产网络。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建立产业链和延伸生产网络,盘活农村资源,实现城乡资源有效匹配。一是乡村多元主体联动,形成了横向和纵向的产业联结网络。通过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比如,利川毛坝镇茶业协会积

15、极参与茶长制推进工作,经常对各村茶叶种植和加工进行暗访检查。二是适时供给乡村公共产品。通过政府和乡村企业共同出资修建村庄道路,定期改造产业园区,建立符合产业项目标准、有一定规模的厂房,建立乡村产业发展孵化平台。比如,蕲春县发展蕲艾产业,通过园区平台吸引消费者,以节会平台的形式丰富业态发展;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打造产业科研平台。2.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布局。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尤其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能够有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一是完善县域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协调机制,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比如,*市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包括:学前教育阶段按普惠性幼儿园每学年1000元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高中教育阶段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杂费,每生每年发放15003000元国家助学金;中职教育每生每年减免2000元学费,全日制职高学生按照每生每年发放3000元国家助学金;大学教育阶段可申请办理最高额度1.2万元的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在校期间财政给予全额贴息。二是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的关爱服务工作,让留守群体享受应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大学生村医制度,在三至四个村建立一个医疗中心,有效扩大村域医疗服务范围。-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方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