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9771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时空坐标时空坐标 课 程 标 准学 习 要 点1.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古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目录索引培养史学思维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一、丝绸之路1.概念: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_”。2.地位: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3.张骞通西域概况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_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意义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4.发展演变(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

2、些支线,新疆、_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丝绸之路张骞中亚认知升华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丰富了东西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东汉时期窦宪打败北匈奴,匈奴西迁;突厥被唐朝打败,被迫西迁 2.“西南丝绸之路”:从_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

3、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关中平原3.“海上丝绸之路”(1)概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随着_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开辟和发展航海技术西汉宋元郑和下西洋认知升华中原地区与漠北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是相依相生的关系,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条件。草原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不同,它们在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缫丝技术冶铁技术苜蓿服饰棉花2.精神文化交流(1)佛教在_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2)祆教、摩

4、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_地区。汉朝阿拉伯认知升华中国与中亚以西地区的文化交流包括物质文化交流和精神文化交流,物质文化交流和精神文化交流都呈现出双向性的特点,丰富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西域传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情境再现提示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宣扬威德的政治需要;张骞出使西域。1.观察教材第一子目图片“甘肃敦煌莫高窟323窟的初唐壁画张骞出使西域”,这幅画

5、描绘的史实有何意义?拓宽教材提示 壁画的内容是张骞出使西域,这次出使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阅读”,两位学者生活的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哪个朝代?通过这两段史料,我们能够得出怎样的认识?提示 东汉。认识:中国的丝绸已经传到欧洲;古希腊、古罗马学者对丝国(中国)以及丝绸生产有所了解但认识非常模糊、片面。陆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图解历史3.观察教材第一子目图片“绘有身着丝绸妇女形象的古希腊陶壶”。它蕴含了哪些信息?拓宽教材提示 丝绸很早就成为中西方进行贸易的商品;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有悠久的历史。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图解历史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经济上:

6、农作物传入,丰富了中国农作物的品种;推动中国手工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文化上:推动了基督教、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天文学成就传入中国。社会生活上: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民众的食物来源。思维点拨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主题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演变主题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演变问题探究视角1汉朝陆上丝绸之路材料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的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

7、高过黄金,而中国是丝绸唯一来源。摘编自英拉乌尔麦克劳克林罗马帝国与丝绸之路教你读史 说明丝绸之路以中亚为桥梁,把中国丝绸等商品运往西方罗马帝国对丝绸强劲的需求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提示 历史悠久;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有来自罗马帝国的贸易需求;以中亚为桥梁;区域范围广。视角2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材料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地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

8、史教你读史 说明唐朝中期后,经济重心逐步南移从民族关系、政府的重视和科技的进步等角度分析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提示 经济上,重心南移;政治上,少数民族政权隔断陆路交通,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制定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科技上,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史论史识1.古代的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由以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的原因(1)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2)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3)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瓷器为主,不宜陆路运输。(4)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5)

9、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6)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1.丝绸之路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2.汉朝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绸之路覆盖了西亚、南亚等地区。()3.陆上丝绸之路持续时间长,并未受到任何因素影响而中断。()提示 受割据、战乱等因素一度中断。1.张骞通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2.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衰落,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走向繁荣。3.丝绸之路实现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大范围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进步。问题探究主题二主题二古代商路上的中

10、西文化交流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视角1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材料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白银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教你读史 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影响 从经济、科技的交流和人员往来等角度分析了丝绸之路的影响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的角度归纳丝绸之路带来的影响。提示 丝绸之路影响

11、文明进程;经济文化交往联系密切;物种和人员的相互传播流动;科学技术交流。视角2丝绸之路的影响材料人们对“互惠贸易”的古代丝绸之路,有许多赞美之言。有人认为它是“经济贸易之路”,有人认为它是“文化传播之路”。教你读史 从物质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从精神文明交流的角度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对“经济贸易之路”和“文化传播之路”加以解释。提示“经济贸易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外销;外国的珍宝、香料等传入中国。“文化传播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思想文化等传入外国;外国的音乐、舞蹈、宗教等传入中国。史论史识1.古代商路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2.丝绸之路在

12、中外交往中的作用(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我国利用这一通道将东方各种特产传入西方,同时西方独有的特产也传到了东方。(2)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丝绸之路让唐朝接受了不同国家的舞蹈和音乐等文化。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亚非等地进行了经济和文化交流。(3)促进了多种宗教的传播和交流。很多国外传教士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东方进行传教,促进了文化交流。唐朝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经,促进了唐朝和印度的宗教交流。丝绸之路让各国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和交融,许多外来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1.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

13、.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农作物的品种。()3.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的交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4.丝绸之路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古往今来,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开辟了不同类型的海陆交通商路,不断开展着经贸文化交流。2.中外交通的发展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力。培养史学思维培养史学思维学术引领从丝绸之路看商业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材料7世纪以后,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汉方医学”,其内容基本上是针灸、按摩之类,完全是融合中国传统

14、医学文化的结果。而在公元3世纪,日本开始正式大量使用汉字。中国佛教传入日本也是在唐朝时期。至于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如奈良是模仿唐都长安,等等。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商业活动背景,比如日本的茶道,在许多方面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与中国茶文化作为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色密切相关。再次,“古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的传播,不仅表现在中国文化对西方及东方的重大影响,也表现在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这方面,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是最典型的例证。印度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隋唐时期,印度佛教逐渐为中国文化所消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15、这从“唐僧取经”中可以得到说明。总之,汉唐时期的中西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中国文化向西方及亚洲的传播,得力于商业通道“古丝绸之路”,商业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是一目了然的。摘编自张建生文化传播的商贸媒介思考【理论升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1)世界交往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2)贸易互惠、物种传播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3)科技交流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4)宗教文化传播之路: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

16、、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对点训练1.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在中国往来频繁,他们把浙江的青色绫带回日本做样板,仿制出彩色锦、绫等,江浙地区出产的丝绸也被大量运往日本。这可用于说明,隋唐时期()A.江浙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已确立B.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日经济交流C.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丝银贸易活跃D.中日朝贡贸易向民间贸易转型B解析 隋唐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被运往日本,日本还仿制出丝绸品种,这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对中日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当时经济重心还未转移至南方,排除A项;丝银贸易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中日之间贸易往来,没有明确是朝贡贸易还是民

17、间贸易,排除D项。2.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为“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风靡一时的“霓裳羽衣舞”源于印度传入中国的婆罗门曲,经过一系列中国化的加工修改而成,说明中外文化交融推动了艺术创新,故选D项。D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1.张骞通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18、B.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序C.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解析 根据材料“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可知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经济繁荣,根据材料“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可知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安全,因此这些举措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序,B项正确。B2.亚历山大的远征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到达中亚。这表明()A.张骞曾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B.东西方都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作出贡献C.战争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D.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B解析 亚历山大的远征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

19、交通体系,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表明东西方都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作出贡献,B项正确;张骞并未到达地中海沿岸国家,A项错误;战争只是开辟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并非主要方式,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D项错误。3.(2023福建莆田高二联考)“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解析 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东国”“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易桑麻”,这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A项正确。A4.北方草原地区

20、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 D.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副产品与中原的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A5.(2023浙江强基联盟高三联考)文物凝聚历史。读下图,对其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汉朝鎏金铜马这件

21、鎏金铜马现藏于茂陵博物馆。据考证,它的艺术造型源自汉朝御厩中饲养的大宛“汗血马”。玻璃水注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这件玻璃水注出土于辽宁北票十六国墓葬。A.汉朝社会一度战乱频繁B.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C.中外交流丰富人们生活D.河西走廊始终畅通无阻C解析 根据材料“汉朝鎏金铜马”“玻璃水注”可知,鎏金铜马和玻璃水注见证和体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中外商品、物种、技术和文化的交流,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C项正确;汉朝社会一度战乱频繁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也判断不出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河西走廊始终畅通无阻,排除D项。6.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泉州客商李充携带一系列商品出海,这反映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宋代商业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不等于不受监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官方贸易和朝贡体制,故排除B、C两项。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