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96588899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就是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付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的人。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江南博哥)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德育过程不能缺少实践的环节和具体行为的指导,德育中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既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正确答案:A“夫子

2、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而这句话正是该原则的例证。“亲其师,信其道”体现了()的作用。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B 【解析】“亲其师,信其道”的意思是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

3、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因此,答案为B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 A.示范性特点 B.长期性特点 C.主体性特点 D.创造性特点 正确答案: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

4、.导向性 B.疏导性 C.因材施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正确答案:C 【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差别教育,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句话体现了()的规律。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正确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

5、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这要求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题目中将德育付诸各项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做法,就是这一规律的体现。学记提出的“长善救失”的教育主张反映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德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长善救失”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内涵。材料:下雪了,窗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班主任刘老师坐在办公室里发愁。因为他的学生超超总是逃课出去打游戏。劝说、批评都试过了,可他

6、软硬不吃。更可气的是,超超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赚钱很不容易,可超超并不以为然。刘老师看着窗外忙忙碌碌的行人,忽然眼前一亮,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自己来感受家人的不容易呢?于是刘老师在第二天的课上,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下雪了,您在哪里?要求学生想一想,在这风雪交加的日子里,父母都在做什么?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下来,十分钟后,让学生发言。芳芳说,她的爸爸在北京打工,现在应该还在工地上干活,很想念爸爸说着说着便哭了。亮亮说,他的爸爸是司机,在这样的天气里,打车的人该多了,可爸爸也更累了,尤其是安全问题,说着说着竟然哽咽了。刘老师接着说:“为了让你们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好好学习,你们的父母都付出了很多,哪

7、怕是大雪天,他们都不舍得休息,我们该怎么报答他们呢?”刘老师看见超超低下了头,便让他起来说说。超超红着眼睛说:“下雪了,我爸爸应该还在送货,他那么拼命地挣钱,我却还打游戏,我错了。”之后,超超再也没去打游戏了。问题:试分析材料中刘教师运用了哪几种德育方法,运用每一种德育方法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答案】(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材料中刘老师通过总结父母赚钱的辛苦,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2)陶

8、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写作交流活动,让学生想象父母风雪中劳累奔波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父母工作的不易。运用陶冶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材料: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学校有名的“乱班”。第一天走进教室就让我目不忍睹:纸片飞舞,桌仰椅翻,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景,我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椅重新摆好,最后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经过我亲手打扫过的教室里,全班同学一个个出奇地规矩。第二天,我依旧如此。有一些同学说话了:“

9、李老师,教室的卫生让我们打扫吧。”我微笑地说:“不,这周李老师做值日。”一个星期后,我安排了值日表。每天的佳日生都非常认真负责,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有老师也做值日的。我不仅这样做了,而且做在学生之前,做得一丝不苟。学生由起初的费解到后来的于心不忍,再到最后的肃然起敬。在我的带动下,我们这个学校有名的“乱班”,周周都能得到卫生流动红旗,还经常得到学校的表扬。问题: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德育方法?请阐述其含义、特点及要求。 正确答案:【答案】李老师的做法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的含义:教育者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10、榜样示范法的特点:将深刻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人格化,使其生动、富有感染性;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求。榜样示范法的要求:选好示范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某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室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便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问题:请结合德育理论分析此材料。 正确答案:【答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一

11、次溜冰活动对孩子进行于道德教育。(1)从德育内容上看,教师进行的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他告诉学生这样一个人生道理:学习一定会面对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2)从德育的原则来看,该教师遵循了疏导原则和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班主任针对学生们考试后的低落情绪,便带学生去溜冰,并适时地启发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学习,体现了疏导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强调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3)从德育方法来看,该教师采用了实际锻炼法。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并通过

12、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通过社班主任陈老师通过生杏的酸涩和熟杏的香甜来教育一位早恋的初三女生,告诉她: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刻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从而使这位女生从早恋中走了出来。这体现了德育的哪一原则() A.知行统一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有的放矢原则 D.疏导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班主任王老师经常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王老师进行德育的途径是()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

13、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正确答案:D 【解析】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这体现了王老师是通过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加涅 正确答案:B 【解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他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研究。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的特点。 A.稳定性 B.波动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正确答案:B 【解析】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搅动性。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学说是()

14、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情景模式 正确答案:A 【解析】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认知模式,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是() A.道德概念的掌握 B.道德信念的确立 C.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D.道德意识的形成 正确答案:B 【解析】学生道德信念的确立不仅取决于道德认知的深度,更主要的是通过道德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体验。因此,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是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是() A.小学 B.中学. C.幼儿园 D.大学 正确答案:B 【解析】道德信念的确定大约在15岁之后

15、。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起() A.指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辅助作用 D.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B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正确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因素构成。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A.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C.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

16、、逐步提高的过程 正确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 B.政治课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团活动 正确答案:A 【解析】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正确答案:A 【解析】皮亚杰早在

17、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品德发展阶段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企图用“堵”和“压”的办法去解决,就会产生矛盾,造成反抗;用“大禹治水”的办法,能使学生明白事理,提高认识。这反映的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疏导原则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大禹治水”的教育方法是运用了疏导原则的体现。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如果一个孩子已能够用公道不公道作为道德标准

18、,他可能的年龄是() A.5岁 B.7岁 C.10岁 D.12岁 正确答案:D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用()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正确答案:A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可以运用该方法。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A.二者相互区别 B.二者相互联系 C.二者相互独立 D.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正确答案:D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

19、生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过程 正确答案:C 【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由此可知德育过程并不是直线提高的过程。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

20、德认知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 A.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B.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 D.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正确答案:C 【解析】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教师让学生扮演变色龙中的人物,体会奥楚蔑洛夫的虚伪与人性的贪婪,属于() A.榜样示范法 B.说理教育法 C.激励法 D.角色扮演法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过扮演角色来进行德育,属于角色扮演法。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抓“闪

21、光点”以提高学生品德的做法,体现了()的德育原则。 A.说理疏导 B.方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D.可接受性 正确答案:C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这是因为()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正确答案:A 【解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体现了对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的综合运用。柯尔伯格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这个理论分为

22、()个阶段。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C 【解析】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孔子提出的“力行近乎仁”这一观点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正确答案:C 【解析】“力行近乎仁”主要是强调,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统一。李林私拿水果摊上的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林进行教育。 A.道德

23、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刘畅认为,法律或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取向 正确答案:C 【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

24、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某班老师总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但班里经常有学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教师应侧重于() A.提高学生认识 B.锻炼学生意志 C.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D.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正确答案:D 【解析】“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于这类学生,最适合从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入手。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正确答案:B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

25、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题干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德育方法,属于陶冶教育法中的情感陶冶法。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培养()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识 正确答案:C 【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品德发展所具有的()表明,德育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 A.随机性 B.多开端性 C.层次性 D.多项选择性 正确答案:B 【解析】品德发展具有多开端性,

26、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概念。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正确答案:C 【解析】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人的道德认知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道德行为,当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成为道德动机。所以,答案为C项。说

27、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正确答案:A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理教育的方式。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押,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 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正确答案:B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

28、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德育方法。题干的描述强调了周围的人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因此,属于陶冶教育法。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正确答案:D 【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它是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下列不属于德育的自我教育法的是() A.学习 B.评比 C.座右铭 D.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B 【解析】自我教育法包括学习、立志、座右铭、自我评价、慎独等多种形式。评比属于品德评价法。下列德育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群体意识、归属感

29、、自尊心和成就感的是()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合作学习法 D.实践锻炼法 正确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下列德育原则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有关的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根据马卡连柯的成功教育经验进行总结得来的下列对于“德育”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进行强制灌输的活动 B.德育是一种无需教育者参与的受教育者的自我修行

30、活动 C.德育是把个体的品德转化为社会规范的活动 D.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 正确答案:D 【解析】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相统一的活动。下列关于使用言语说服策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观点不恰当的是() A.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感情色彩、生动感人的说服内容更容易产生影响 B.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充分说理,逻辑性强的说服内容更有效 C.正面的观点和材料在短时间之内难以见效,不容易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 D.同时提供正反两面的论据和资料更利于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态度 正确答案:C 【解析】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要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

31、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以免学生产生困惑、无所适从。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考虑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使学生产生客观、公正的感觉,从而相信教师所言,改变态度。当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应只提出正面观点,以免延误时间。下列哪个阶段是学生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正确答案:C 【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下列哪种德育方法对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A.合作学习法 B.品德评价法 C.角色扮演法 D.实际锻

32、炼法 正确答案:C 【解析】角色扮演法对于发展个体关爱他人、体谅他人的社会情感以及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下列情形中,运用了品德评价法的是() A.奖励助人为乐的学生,惩罚违规违纪的学生 B.鼓励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 C.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 D.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品陶冶情趣 正确答案:A 【解析】品德评价法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学校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

33、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正确答案:C小景看到老人倒在路边却没有人去扶,意识到自己应该过去把老人扶起来,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过去,衡量小景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他的想 B.他的心情 C

34、.他的意志 D.他的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人的道德行为。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星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公正阶段的儿童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知中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也就是说,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应先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

35、德判断的方法是() A.问卷法 B.对偶故事法 C.两难故事法 D.成就测验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提出了他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他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学生的年龄特点 D.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 正确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预期结果,德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所以,选择德育方法首先要考虑德育目标的要求。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

36、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悄悄归还了失主。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正确答案:A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A.引导法 B.榜样示范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正确答案:B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各方面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控制,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从而共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地发展的教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通过集体教

37、育的原则 D.正面说服教育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即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用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做法来处理问题就违反了德育的()原则。 A.知行统一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疏导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正确答案:C 【解析】疏导原则,就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拒绝用简单粗暴的做法来处理问题的原则。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属于() A.后习俗水平 B

38、.准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前习俗水平 正确答案:D 【解析】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正确答案:B 【解析】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或社会习俗的定向或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或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的定向)。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阶段。 A.

39、依从 B.同化 C.认同 D.内化 正确答案:C 【解析】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在小新看来班级规章制度如果不能维护大家的利益,是可以修改的。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新处于() A.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B.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定向阶段 D.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A 【解析】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正确答案:A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一般是在()前后形成。 A.七年级 B.八年级 C.九年级 D.高一 正确答案:C 【解析】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一般是在九年级前后形成的。九年级以后,道德行为习惯的可塑性降低。组织活动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锻炼的方式主要包括执行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