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9658637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验收标准GB50209-20101总则1 .0.1为了加强本企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本企业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 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2 .0.2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施工质量的验收。不 适用于超净、屏蔽、绝缘、防止放射线以及防腐蚀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1 .0.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承包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其他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 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国家规范的规定。1.0.4本标准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配套使用。1.0.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

2、,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 定。2术语2.0.1 建筑地面 building ground建筑物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总称。2.0.2 面层 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建筑地面表面层。2.0.3 结合层 combined course面层与下一构造层相联结的中间层。2.0.4 基层 base comse面层下的构造层,包括填充层、隔离层、绝热层、找平层、垫层和基土等2.0.5 填充层 filler course建筑地阿中具有隔声、找坡等作用和暗敷管线的构造层。2.0.6 隔离层 isolating COurSe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或地下水、潮气渗透地面

3、等作用的构造层;当仅防止地下潮气透过 地面时,可称作防潮层。2.0.7 绝热层 insulating course用于地面阻挡热量传递的构造层。2.0.8 找平层 tioweling corese在垫层、楼板上或填充层(轻质、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强作用的构造层。2.0.9 垫层 imder layer承受并传递地面荷载于基土上的构造层。2.0.10 基土 foundation eaith layer底层地面的地基土层。2.0.11 缩缝 Shiiiikage crack防止水泥混凝土垫层在气温降低时产生不规则裂缝而设置的收缩缝。2.0.12 彳申缝 stretching crack面上

4、水泥昆凝土垫层在气温升高时在缩缝边缘产生挤碎或拱起而设置的伸胀缝。2.0.13 不发火(防爆)面层 misfiring(explosion-proof)Iayer面层采用的材料和硬化后的试件,与金屑或石块等坚硬物体进行摩擦、冲击或冲擦等机械试验时,不拿产生火花(或火星),不具有致使易燃物起火或爆炸的建筑地面O2.0.4 不发火性 misfiring当所有材料与金属或石块等坚硬物体发生摩擦、冲击或冲擦等机械作用时,不产生火化(或 火星),不会致使易燃物引起发火或爆炸的危险,称为具有不发火性。2.0.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floor radiant heating system在建筑地面中铺设的绝

5、热层,隔离层、供热做法、填充层等的总称,以达到地面辐射供暖的 效果。3基本规定3.0.1建筑地面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应按表301的规定执行。表3.0.1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表分部工程F部工程分项工程建 筑 装 饰 装 修 工 程地面整体 面层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 垫层、三合土及四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 凝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硬化耐 磨面层、防油渗面层、不发火(防爆的)面层、自流平面层、涂料面 层、塑胶面层、地面辐射供暖的整体面层板块 面层基层:基土、灰土

6、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 垫层、三合土垫及四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 混凝土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面层:砖面层(陶瓷锦砖、缸砖、陶瓷地砖和水泥花砖面层)、 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预制板块面层(水泥混凝土板块、水 磨石板块、人造石板块面层)、料石面层(条石、块石面层)、塑料 板面层、活动地板面层、金属板面层、地毯面层、地面辐射供暖 的板块面层木、竹 面层基层:基土、灰土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碎石垫层和碎砖 垫层、三合土及四合土垫层、炉渣垫层、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 凝土层、找平层、隔离层、填充层、绝热层面层:实木地板、实木集成地板、竹地板面层(条材,

7、块材面 层)、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浸渍纸层压木质地 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软木类地板面层(条材,块材面层)、 地面辐射供暖的木板面层3.0.2从事建筑地面工程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应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施工工艺技术标准。3.0.3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或产品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无国家现行标准的,应具有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认可文件。材料 或产品进场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2应对型号、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对重要材料或产品应抽样进行复验。3.0.4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大理石、花岗石、料石等等天然石材以及砖、预制板块、地毯、

8、人造 板材、胶粘剂、涂料、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或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室内环境污染控 制和放射性、有害物质限量规定。材料进场时应具有检测报告。3.0.5厕浴间和有防滑要求的建筑地面应符合设计防滑要求。3.0.6有种植要求的建筑地面,其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 技术规程JGJ 155的有关规定。设计无要求时,种植地面应低于相邻建筑地面50mm以上或 作槛台处理。3.0.7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 程JGJ 142的有关规定。3.0.8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面层铺设。面层分格缝的构造做法应符 合设计要求。

9、3.0.9建筑地面下的沟槽、暗管、保暖、隔热、隔声等工程完工后,应经检验合格并做隐蔽记录 方可进行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3.0.10 建筑地面工程基层(各构造层)和面层的铺设,均应待其下一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施工 上一层。建筑地面工程各层铺设前与相关专业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设备管道 安装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3.0.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材料或产品的技术要求,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1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和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2;2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宜低于10。u3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0。54采用自流平、涂料铺设时

10、,不应低于5。e也不应高于30P。3.0.12铺设有坡度的地面应采用基土高差达到设计要求的坡度;铺设有坡度的楼面(或架空 地面)应采用在结构楼层板上变更填充层(或找平层)铺设的厚度或以结构起坡达到设计要求 的坡度。3.0.13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冻胀性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冻胀土处理后方可施工,并不得在 冻胀土层上进行填土施工;2在永冻土上铺设地面时,应按建筑节能要求进行隔热、保温处理后方可施工。3.0.14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其面层和基层(各构造层)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应按本标准基层铺设中基土和相应垫层以及面

11、层的规定执行。3.0.15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应设置伸、缩缝,其延长米间距不得大于IOm:对口晒强烈且 昼夜温差超过15。C的地区,其延长米间距宜为4m6m。水泥混凝土散水、明沟和台阶等与 建筑物连接处及房屋转角处应设缝处理。上述缝的宽度应为15mm20mH1,缝内应填嵌柔 性密封材料。3.0.16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缝、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 筑地面的各构造层;2沉降缝和防震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缝内清理干净,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 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3.0.17当建筑地面采用镶边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

12、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强烈机械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与其他类型的面层邻接处,应设置金属镶边构 件:2具有较大振动或变形的设备基础与周围建筑地面的邻接处,应沿设备基础周边设置 贯通建筑地面各构造层的沉降缝(防震缝),缝的处理应执行本标准第3016条规定:3采用水磨石整体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并用分格条进行分格;4条石面层和砖面层与其他面层邻接处,应用顶铺的同类材料镶边:5采用木、竹面层和塑料板面层时,应用同类材料镶边;6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均应设置镶边;7管沟、变形缝等处的建筑地面面层的镶边构件,应在面层铺设前装设。3.0.18厕浴间、厨房和有排水(或其他液体)要求的建筑地面

13、面层与相连接各类面层的 标高差应符合设计要求。3.0.19检验同一施工批次、同一配合比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的试块,应按每一层(或 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少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面积大于IOOOm2时, 每增加IOOom2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IOOO nF按IOOOm2计算,取样1组;检验同一施工批 次、同一配比的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坡道的水泥混凝土、水泥砂浆强度的试块,应按每 150延长米不少于1组。3.0.20各类面层的铺设宜在室内装饰工程基本完工后进行。木、竹面层、塑料板面层、活动地 板面层、地毯面层的铺设,应待抹灰工程、管道试压等完工后进行。3.0.21建筑地面

14、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的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按每一层次或每层施工段 (或变形缝)划分检验批,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可按每三层(不足三层按三层计)划分检验批:2 每检验批应以各子分部工程的基层(各构造层)和各类面层所划分的分项工程按自然 间(或标准间)检验,抽查数量应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 (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3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每检验批抽杳数量应按其房 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4间,不足4间,应全数检查。3.0.22建筑地面工程的

15、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主控项目,必须达到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标 准,认定为合格:一般项目80%以上的检查点(处)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其他检查 点(处)不得有明显影响使用,并最大偏差值不超过允许偏差值的50%为合格。凡达不到质量 标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规定处理。3.0.23建筑地面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在建筑施工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或 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进行检验。3.0.24检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查允许偏差应采用钢尺、InI直尺、2m直尺、3m直尺、2m靠尺、楔形塞尺、坡度尺、游 标卡尺和水准仪;2检查空鼓

16、应采用敲击的方法;3 检查防水隔离层应采用蓄水方法,蓄水深度最浅处不得小于IOmm,蓄水时间不得 少于24h;检查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的面层应采用泼水方法。4检查各类面层(含不需铺设部分或局部面层)表面的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 应采用观感的方法。3.0.25建筑地面工程完工后,a2对面层采取保护措施。4基层铺设4.1 一般规定4.1.1 本章适用于基土、垫层、找平层、隔离层、绝热层和填充层等基层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 验Q4二2基层铺设材料质量、密实度和强度等级(或配合比)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标准的规定。4.1.3 基层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干净、无积水。4.1.4 垫层分段施工时,接槎

17、处应做成阶梯形,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mLOm。 接槎处不应设在地面荷载较大的部位。4.1.5 当垫层、找平层、填充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4.1.6 对有防静电要求的整体地面的基层,应清除残留物,将露出基层的金属物涂绝缘漆两 遍晾干。4.1.7 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应符合表417的规定。表4.1.7基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mm)项 次项13f mm)检魁方 法基土垫层找平层填充层“离层绝热 层土砂、 砂石、碎碎话灰土、三窘 土、四合土、力 渣、水泥混凝土 浒粒混凝土木 阖垫层地板用胶 结料做结 介层铺

18、设 板块面层用水 泥砂浆做 结合层铺 设板块面 县用胶粘剂做结 介层铺设拼花木板、 浸渍纸层压木质地 板、实木复合地板、 竹地板、软木地板面 K属 面 层肌k、 於潮、 亦油海板块材 料、浇 迎材料、 喷涂材 料材料材料拼花 实木地板、 拼花实木 复合地板 面层1:丧而 乎整 度151510J3S35238534用2m 靠尺和 模形塞 尺检杳2标向0.- 502010土5858=4=4=444=4用水准 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T- 30用坡度尺 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且不大,20用钢尺检 查4.2 基 土4.2.1 地面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

19、土上。土层结构被扰动的基土应进行换填,并予以压实。压 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4.2.2 对软弱土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4.2.3 填土应分层摊铺、分层压(夯)实,分层检验其密实度。填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的有关规定。4.2.4 填土时应为最优含水量。重要工程或大面积的地面填土前,应取土样,按击实试验确 定最优含水量与相应的最大干密度。I主控项目4.2.5 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建筑杂物作为填土,填土土块的粒径 不应大于5Onmio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土质记录。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2

20、.6 I类建筑基土的氨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 范GB 50325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土源地点检查一组。4.2.7 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U 一般项目4.2.8 基土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3 灰土垫层4.3.1 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

21、土)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 IOOinmo4.3.2 熟化石灰粉可采用磨细生石灰,亦可用粉煤灰代替。4.3.3 灰土垫层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施工后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4.3.4 灰土垫层应分层夯实,经湿润养护、晾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4.3.5 灰土垫层不宜在冬期施工。当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应采取可靠措施。I主控项目4.3.6 灰土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杳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体积比检查一次。n 一般项目4.3.7 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应大于5mm;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 粒粒径不得大于16mm。检验方法:观

22、察检杳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验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3.8 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4.4.1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 OOmnio4.4.2 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夯)至不松动为止。I主控项目4.4.3 砂和砂石不应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 的 2/3。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

23、文件。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4.4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 一般项目4.4.5 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现象。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4.6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5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4.5.1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4.5

24、.2 垫层应分层压(夯)实,达到表面坚实、平整。I主控项目4.5.3 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 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5.4 碎石、碎砖垫层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杳和检查试验记录。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II 一般项目4.5.5 碎石、碎砖垫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

25、.0.22条的规定检查。4.6 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层4.6.1 三合土垫层采用石灰、砂(可掺入少量粘土)与碎砖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四合土垫层应采用水泥、石灰、砂(可掺少量粘土)与碎砖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 小于80mm。4.6.2 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层均应分层夯实。I主控项目4.6.3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应大于5 mm;砂应 用中帖,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物质;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和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 径不应大于60 mmo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6.4

26、三合土、四合土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杳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体积比检查一次。n 一般项目4.6.5 三合土垫层和四合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7 炉渣垫层4.7.1 炉渣垫层采用炉渣或水泥与炉渣或水泥、石灰与炉渣的拌和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 80 mm。4.7.2 炉渣或水泥渣垫层的炉渣,使用前应浇水闷透;水泥石灰炉渣垫层的炉渣, 使用前应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和闷透:闷透时间均不得少于5d。4

27、.7.3 在垫层铺设前,其下一层应湿润;铺设时应分层压实,表面不得有泌水现象。铺设后 应养护,待其凝结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4.7.4 炉渣垫层施工过程中不宜留施工缝。当必须留缝时,应留直槎,并保证间隙处密实, 接槎时应先刷水泥浆,再铺炉渣拌和料。I主控项目4.7.5 炉渣内不应含有有机杂质和未燃尽的煤块,颗粒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颗粒粒径在 5mm及其以下的颗粒,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7.6 炉渣垫层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

28、告。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体积比检查一次。n 一般项目4.7.7 炉渣垫层与其下一层结合应牢固,不得有空鼓和松散炉渣颗粒。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用小锤轻击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7.8 炉渣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8 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4.8.1 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应铺设在基土上。当气温长期处于0。C以下,设计 无要求时,垫层应设置缩缝,缝的位置、嵌缝做法等应与面层伸、缩缝相一致,并应符合

29、本 标准第3016条的规定。4.8.2 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陶粒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80mm。4.8.3 垫层铺设前,当为水泥类基层时,其下一层表面应湿润。4.8.4 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 缝、横向缩缝的间距均不得大于6m。4.8.5 垫层的纵向缩缝应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度大于15Omm时,可做企I I缝 横向缩缝应做假缝。平头缝和企I I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I 1缝 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假缝宽度为5mm20mm,深度宜为垫层厚度的1/3,填缝材料应与 地面变形的填缝材料相一致。4

30、.8.6 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积水泥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 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 向、横向缩缝的间距相一致。4.8.7 水泥混凝土、陶粒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的有关规定。I主控项目4.8.8 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 2/3;含泥量不应大于3%;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陶粒中粒径小F 5mm的颗 粒含量应小于10%;粉煤灰陶粒中大于15mm的颗粒含量不

31、应大于5%;陶粒中不得混夹杂 物或粘土块。陶粒宜选用粉煤灰陶粒、页岩陶粒等。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4.8.9 水泥混凝土和陶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陶粒混凝土的密度应在800kg/m3 1400 kg/n?之间。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和强度等级检测报告。检查数量:配合比试验报告按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强度等 级检测报告按本标准第3.0.19条的规定检查。n 一般项目4.8.10 水泥混凝土垫层和陶粒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 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

32、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9 找平层4.9.1 找平层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铺设。当找平层厚度小于30mm时,宜用水泥砂浆 做找平层;当找平层厚度不小于30mm时,宜用细石混凝土作找平层。4.9.2 找平层铺设前,当其下一层有松散填充料时,应予铺平振实。4.9.3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 进行密封处理;并进行隐蔽验收;持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9.4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前,板缝填嵌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相邻缝底宽不应小于20 mm:2填嵌时,板

33、缝内应清理干净,保持湿润;3 填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0。填缝高度应低于板面IOinm-20mm,且振捣密实,填缝后应养护。当填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达到CI5后方可继续施工。4当板缝底宽大于401Ilm时,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4.9.5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时,其板端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裂的构造措施。I主控项目4.9.6 找平层采用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不应大于其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 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4.9.7 水泥砂浆体积比、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

34、合设计要求,且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 1:3(或相应强度等级);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o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强度等级检测报告。检查数量:配合比试验报告按同一工程、同一强度等级、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强度等 级检测报告按本标准第3.0.19条的规定检查。4.9.8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立管、套管、地漏处不应渗漏,坡向应正确、无积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蓄水、泼水检验及坡度尺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杳。4.9.9 有防静电要求的整体面层的找平层施工前,其下敷设的导电地网系统应与接地引下线 和地下接电体与可靠连接,经电性能检测且符合相关要

35、求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n 一般项目4.9.10 找平层与其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9.11 找平层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9.12 找平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10 隔离层4.10.1

36、 隔离层材料的防水、防油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4.10.2 隔离层的铺设层数(或道数)、上翻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有种植要求的地面隔离层 的防根穿刺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I55的有关规定。4.10.3 在水泥类找平层上铺设卷材类、涂料类防水、防油渗隔离层时,其表面应坚固、洁净、 干燥。铺设前,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采用与卷材性能相容的配套材料或采用与 涂料性能相容的同类涂料的底子油。4.10.4 当采用掺有防渗外加剂的水泥类隔离层时,其配合比、强度等级、外加剂的复合掺量 等应符合设计要求。4.10.5 铺设隔离层时,在管道穿过楼板面四周,防水、防油渗材料应向上铺涂

37、,并超过套管 的上口:在靠近柱、墙处,应高出面层20Omm30Omm或按设计要求的高度铺涂。阴阳角和 管道穿过楼板面的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防油渗隔离层。4.10.6 隔离层兼做层面时,其材料不得对人体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食品安全毒性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15193.1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有 关规定。4.10.7 防水隔离层铺设后,应按本标准第3024条规定的进行蓄水检验,并做记录。4.10.8 隔离层施工质量检验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 的有关规定。I主控项目4.10.9 隔离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38、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检验数目: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检查一4.10.10 卷材类、涂料类隔离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对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检验方法:检杳兔验报告。检查数量: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的有关规定。4.10.11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 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房间的楼板四周除 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 小于C20。旅工时结构

39、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检验方法:观察和钢尺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0.12 水泥类防水隔离层的防水等级和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防水等级检测报告、强度等级检测报告。检查数量:防水等级检测报告,强度等级检测报告均按本标准第3019条的规定检查。4.10.13 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排水的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蓄水、泼水检验、坡度尺检查及检杳检验验收记录。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杳。U 一般项目4.10.14 隔离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用钢尺、卡尺检查。检查数量

40、: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0.15 隔离层与其下一层粘结牢固,不得有空鼓:防水涂层应平整、均匀,无脱皮、起壳、 裂缝、鼓泡等缺陷。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和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0.16 隔离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规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11 填充层4.11.1 填充层材料的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11.2 填充层的下一层表面应平整。当为水泥类时,尚应洁净、干燥,并不得有空鼓、裂缝和 起砂等缺陷。4.

41、11.3 采启松散材料铺设填充层时,应分层铺平拍实:采用板,块状材料铺设填充层时, 应分层错缝铺贴。4.11.4 有隔声要求的楼面,隔声垫在柱、墙面的上翻高度应超出楼面20mm,且应收I I于踢 脚线内。地面上有竖向管道时,隔声垫应包裹管道四周,高度同卷向柱、墙面的高度。隔声垫 保护膜之间应错缝搭接,搭接长度应大于IOomm,并用胶带等封闭。4.11.5 隔声垫上部应设置保护层,其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内配间距不大于2OOnimX2OOiniii的 6mm钢筋网片。4.11.6 有隔声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

42、B/T 50121、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II8的有关要求。I主控项目4.11.7 填充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检查数目: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检查一 次O4.11.8 填充层的厚度、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用钢尺检查和检查配合比试验报告。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1.9 对填充材料接缝有密闭要求的应密封良好。检验方法:观察检杳。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n 一般项目4.11.10 松散材料填充层铺设应密实;板块状材料填充层应压

43、实、无翘曲。检验方法:观察检杳。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1.11 填充层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检验方法:观察和采用泼水或用坡度尺检杳。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1.12 填充层表面和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11.13 用作隔声的填充层,其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417中隔离层的规定。检验方法:应按本标准表4.1.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

44、检验批和第3.0.22条的规定检查。4.12 绝热层4.12.1 绝热层材料的性能、品种、厚度、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12.2 建筑物室内接触基土的首层地面应增设水泥混凝土垫层后方可铺设绝热层,垫层的 厚度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首层地面及楼层楼板铺设绝热层前,表面平整度宜控制在 3mm以内。4.12.3 有防水、防潮要求的地面,宜在防水、防潮隔离层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在铺设绝热 层。4.12.4 穿越地面进入非采暖保温区的金属管道应采取隔断热桥的措施。4.12.5 绝热层与地面面层之间应设有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构造做法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 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水

45、泥混凝土结合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20OmmX20Omm的#6mm钢筋网片。4.12.6 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上、地下交界部位楼板的绝热层应采用外保温做法,绝热层表面 应设有外保护层。外保护层应安全、耐候,表面应平整、无裂痕。4.12.7 建筑物勒脚处绝热层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地区冻土深度不大于50Omm时,应采用外保温做法:2当地区冻土深度大于500mm且不大于IOOOmm时,宜采用内保温做法;3当地区冻土深度大于IOOOmm时,应采用内保温做法;4当建筑物的基础有防水要求时,宜采用内保温做法:5采用外保温做法的绝热层,宜在建筑物主

46、体结构完成后再施工。4.12.8 绝热层的材料不应采用松散型材料或抹灰浆料。4.12.9 绝热层施工质量检验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的有关规定。I主控项目4.12.10 绝热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检查一4.12.11 绝热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对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阻燃性进行复验。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工程、同一材料,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批号复验一 组。4.12.12 绝热层的板块材料应采用无缝铺贴法铺设,表面应平整。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楔形塞尺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n 一般项目4.12.13 绝热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出现负偏差,表面应平整。检验方法:直尺或钢尺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2.14 绝热层表面应无开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按本标准第3021条规定的检验批检查。4.12.15 绝热层与地面面层之间的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或水泥砂浆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允许 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