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9_T 286-2023 麦叶蜂测报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57789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09_T 286-2023 麦叶蜂测报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1309_T 286-2023 麦叶蜂测报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309_T 286-2023 麦叶蜂测报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09_T 286-2023 麦叶蜂测报技术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65.020CCSB161309沧州市地方标准DB1309/T2862023麦叶蜂测报技术规范2023-12-27发布2024-01-27实施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09/T286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献县宝芳农机联作种植专业合作社、献县农业农村局、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远、张景松、马晓霞、林琳、胡国律、李英

2、、卢艳、贾胜各、远朝晖、杜红娈、康宝雷、张泽勇、魏洪敏、张增杰、李江、巩竞、刘明芳。I2m5m2,目测成虫数量。结果记入麦叶蜂成虫数量调查表(见附录B)。DB1309/T2862023麦叶蜂测报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麦叶蜂的术语和定义、麦叶蜂发生情况调查内容及方法、预测预报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沧州市范围内的麦叶蜂测报调查和预报。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麦叶蜂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别名齐头虫、小黏虫和青布袋虫,危害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杂草。其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3.2虫口密度(头/m2)每平方米麦叶蜂成(幼)虫

3、数量。4调查内容及方法4.1成虫调查从3月上旬开始,在晴朗无风的中午,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5块10块,每块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24.2卵量调查4.2.1系统调查发现成虫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2块3块作为系统田,每块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m单行,每3天调查一次麦叶蜂卵量;结合卵量消长调查,观察卵的孵化、天敌寄生等情况。结果记入麦叶蜂田间卵量调查表(见附录B)。4.2.2普查在产卵始盛期和产卵盛末期共普查2次,每次选择有代表性的麦田进行卵量普查,调查地块不少于10块,调查方法同上。调查结果记入麦叶蜂田间卵量调查表(见附录B)。4.3幼虫调查1查到卵后,在系统田内,结合卵量调查,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1

4、m,每3天调查一次,仔细调查幼通过对成虫密度调查,如果成虫5头/m以上,气象预报4月份气温偏高,小麦长势较旺,即有偏重发生程度每平方米幼虫数量(头/m)DB1309/T28620234.3.1系统调查2虫数量,结果记入麦叶蜂田间幼虫数量调查表(见附录B)。4.3.2普查在幼虫发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共普查3次,每次调查有代表性的麦田不少于20块,调查方法同上。调查结果记入麦叶蜂田间幼虫数量调查表(见附录B)。5预测预报5.1发生期预测一般年份自成虫盛发期向后推20天26天,即为幼虫2龄3龄盛期。5.2发生量预测2发生的可能。6麦叶蜂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分为4级,以每平方米幼虫数量确定发生程度级别

5、。21级:幼虫数量10;2级:10幼虫数量20;3级:20302DB1309/T2862023AA附录A(资料性)麦叶蜂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征A.1麦叶蜂形态特征麦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叶蜂属,别名齐头虫、小黏虫和青布袋虫,危害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杂草。我国发生的麦叶蜂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厚丝角叶蜂(黄麦叶蜂)和浙江麦叶蜂。在4种麦叶蜂中以小麦叶蜂为主,分布范围广,发生区域为淮河以北麦区,以黄淮、华北麦区为主。小麦叶蜂成虫:雌蜂体长8.6mm9.8mm,雄蜂体长8.0mm8.8mm。全体大部分为黑色,仅前胸背板、中胸前背板、中胸侧片和颈板为赤褐色,后胸背板两侧各具一个白斑。头部黑色,粗糙

6、有网状纹及刻点;头部后缘曲折,头顶沟明显。复眼突出,触角线状9节,第3节最长,以后各节逐短,雄虫触角稍短约与腹部等长。翅膜质,近透明,前翅微显淡褐色,翅痣和翅脉黑褐色;后翅无色,足黑色。胸部光滑。小盾片黑色近三角形,中胸侧片具粗网状纹。雌蜂腹末有锯齿状产卵器。卵:长1.8mm,宽0.6mm。肾形,初产无色透明,后变淡黄色,表面光滑。幼虫:圆筒形,胸部较粗,腹末较细,头褐色,后头后缘中央有1黑点,上唇不对称,左边比右边稍大。胸腹部灰绿色,腹部各节多横皱,末节背面有一对暗色斑点,腹部2节8节及臀节各有一对腹足,即具7对腹足和1对尾足。蛹:长9.0mm9.8mm,裸蛹。初化蛹时淡黄白色,将羽化时变成

7、棕黑色、黑色。头、胸部粗大,顶端圆,腹部细小,末端分叉。A.2生物学特性麦叶蜂在沧州地区麦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第二年随着地面温度回升,土中深处越冬的老熟幼虫向上升到一定程度,化蛹,3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羽化盛期在3月中下旬,成虫在麦田内交尾产卵,卵经孵化后,4月上旬5月初幼虫发生危害,一般于4月中下旬进入危害盛期,5月以老熟幼虫入土越夏,特殊情况下化蛹越夏越冬。成虫飞翔力不强,产卵时,用锯状产卵器沿叶背面主脉锯一裂缝,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内。边锯边产卵,卵可单产,也可连成一串,叶面上出现突起。幼虫共5龄,l龄2龄白天危害叶片,全天在麦株上,3龄后白天隐蔽在麦株下部或

8、土块下,黄昏后转小麦上部危害。进入4龄后,食量剧增。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入土。麦叶蜂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幼虫有假死性,遇振动即落地。A.3为害特点幼虫咬食麦叶,低龄幼虫多从叶边向内咬成缺刻,龄期较大后在叶片端部以横的方向咬食,将叶尖咬掉,形成整齐的断面,严重发生时小麦减产2成3成。3DB1309/T2862023BB附录B(规范性)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手册麦叶蜂()年单位名称:地址:经度:纬度:海拔:填报人:负责人:4时间地点2调查面积(m)雌虫(头)雄虫(头)成虫合计(头)平均密度2(头/m)备注DB1309/T2862023表B.1麦叶蜂成虫数量调查表5时间地点麦田类型生育期单行长度(m)卵量(粒)寄生孵化干瘪折卵量2(粒/m)备注数量%数量%数量%DB1309/T2862023表B.2麦叶蜂田间卵量调查表6时间地点麦田类型生育期2调查面积(m)幼虫数量(头)平均密度2(头/m)备注DB1309/T2862023表B.3麦叶蜂幼虫数量调查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