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012-1986 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657290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3∕T012-1986 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63∕T012-1986 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63∕T012-1986 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T012-1986 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青海省).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备案号:青海省地方标准DB63DB63DB63DB63DB63/T 0121986青海省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1986-12-16 发布1986-12-25 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3/T 0121986I前言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公司、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海宁王龙骧王汉中强中发DB63/T 01219861青海省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蚕豆育种、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2品种名称及来源2.1品种名称:原代号、曾用名

2、,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2.2种、变种2.3品种来源3记载项目和标准3.1生育期3.1.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3.1.2出苗期:全田 50%的幼苗露出地面的日期。3.1.3分枝期;全田 50%的植株叶腋内露出分枝的日期。3.1.4现蕾期:全田 50%的植株出现花蕾的日期。3.1.5花期:分为三个时期记载。始花期:全田1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开花期:全田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终花期:全田90%的植株停止开花的日期。3.1.6结荚期:全田 50%的植株出现嫩荚的日期。3.1.7成熟期:全田 75%的荚色变黑的日期。3.1.8收割期:实际收割的日期。3.2生育天数及

3、积温3.2.1播种期至出苗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2出苗期至分枝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3分枝期至开花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4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5生育期:出苗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2.6全生育期:播种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3.3形态特征(本条各项除有专门要求者外,均取有代表性植株株以上观察,计平均值,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3.3.1幼苗3.3.1.1幼苗形态:分枝到现蕾前观察,分三种。匍匐形:分枝

4、与地面的角度30度以下。半直立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3060度。直立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60度以上。3.3.1.2幼茎颜色:分紫、浅紫、绿、浅绿色等。DB63/T 012198623.3.2茎和分枝3.3.2.1茎秆颜色:开花期观察主茎颜色,分紫、浅紫、绿、浅绿色四种。3.3.2.2茎型:成熟期观察主茎基部第三节中部形状,分长方形、方形两种。3.3.2.3茎粗:成熟期测定主茎基部第三节中部的长、宽(厘米),用长宽表示。3.3.2.4株高:成熟后测定主茎基部至顶端的长度(厘米)。3.3.2.5茎节数:成熟期测定主茎全部节数。3.3.2.6节间长度:按下式计算。节间长度(厘米节)株高茎节数3.3.2

5、.7单株有效分枝数:成熟期观测有一个以上有效荚的分枝。3.3.2.8单株无效分枝数:与上项同时进行,计不结荚(包括无效荚)的分枝。3.3.2.9总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与无效分枝之和。3.3.2.10有效分枝率:按下式计算。有效分枝率()有效分枝数总分枝数3.3.2.11株型:开花期观察分枝与主茎的荚角大小,分二种。松散型:分枝与主茎之间45度以上。紧凑型:分枝与主茎之间45度以下。3.3.3叶3.3.3.1初生叶形:出苗后观察第一对真叶展开后叶片的形状,分卵圆形、倒卵圆形,3.3.3.2叶色:开花期记载,分绿、浅绿、深绿色。3.3.3.3托叶颜色:开花期记载主茎托叶的颜色,分绿、浅绿、深绿色三

6、种。3.3.3.4叶形:开花期观察主茎中部叶片的形状,分卵圆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椭圆形。3.3.3.5叶片大小:开花期取主茎第四层复叶,测定小叶的长、宽(厘米)。3.3.3.6复叶小叶数:和上项同时进行,统计每片复叶的平均小叶数。3.3.3.7叶姿:开花期观测植株中部复叶长相,按叶片与主茎之间荚角大小,分上举、平伸和下倾三种。3.3.4花3.3.4.1始花节:观测主茎第一朵花所在节位。3.3.4.2终花节:观测主茎最末层花所在节位。3.3.4.3始花高度:主茎第一层花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4.4末花高度:主茎最高一层花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4.5总花节数:全株开花的总节

7、数。3.3.4.6最多小花数:主茎花簇中最多小花个数。3.3.4.7花色:开花期观察旗瓣、翼瓣、龙骨瓣的实际颜色。3.3.4.8花序长度:开花朗测定主茎中部花簇长度(厘米)。3.3.5荚3.3.5.1始荚高度:主茎第一层荚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5.2末荚高度:主茎最高层荚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3.3.5.3结荚层数:成熟期观测主茎结有一粒以上种子荚果的层数。3.3.5.4主茎荚数:和上项同时进行,观测主茎的有效荚总数。3.3.5.5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与无效荚的总和。3.3.5.6单株有效荚数:成熟期测定单株结有一粒以上的荚的总数(荚株)。3.3.5.7实荚率:按下式计算。DB63

8、/T 01219863有效荚数实荚率()总荚数3.3.5.8荚果着生状态:成熟期观测主茎中部荚果与茎秆的夹角大小,分直立形、半直立形、下垂形三种。3.3.5.9荚长宽:成熟期测定主茎中部荚果的长、宽(厘米)。3.3.5.10多荚数:观测单株果节上结双(多)荚的个数。3.3.5.11每荚粒数:成熟期测定单株有效荚的平均粒数(粒荚)。3.3.5.12裂荚性:成熟期观察豆荚背缝线的松紧程度,分裂,不裂二种。3.3.5.13主茎着荚密度:计算主茎每节平均着生的有效荚果数。主茎荚数主茎着荚密度主茎茎节数3.3.5.14荚色:成熟期记载荚果实际颜色,分黑褐、黄褐等,主色记于副色之前。3.3.6籽粒3.3.

9、6.1种皮光泽:籽粒晒干后观察,分为有光泽和无光泽二种。3.3.6.2种皮透明度:目测成熟籽粒的种皮,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3.3.6.3脐色:观察成熟籽粒种脐的颜色,分黑、褐、红、灰、白、绿色等。3.3.6.4粒色:成熟籽粒晒干后的颜色,分白、黄,绿、红、紫、褐色等。3.3.6.5粒型:测量成熟种子的长,宽度,脐端,末端厚度(厘米),分为阔薄型、阔厚型、薄型、中厚型、窄厚型、圆型六种。3.3.6.6种皮破裂率:随机取一批成熟种子,检查种皮裂开情况,并按下式计算。裂粒数种皮破裂率()总粒数3.3.6.7硬粒率:(石豆率):接上项,将种子放在的水中浸泡小时,数出未吸水膨胀的粒数,按下式计算

10、。硬实籽粒数硬粒率()总粒数3.4生育动态3.4.1基本苗:齐苗后取有代表性样段调查,统计单位面积上的苗数(万株亩)。3.4.2出苗率:按下式计算。基本苗(万株亩)出苗率()播种量(千克亩)万粒千克净度()发芽率()3.4.3植株整齐度:成熟期观察全田植株高度的一致性,分整齐、较整齐、不整齐三种。3.4.4单株叶面积:注明测定时间、生育时期,以及所用的方法、仪器,用平方厘米株表示。3.4.5有效株数:成熟期取有代表性样段调查(万株亩),并计算成株率。有效株数成株率()基本苗3.5经济性状3.5.1单株粒敷:成熟期测定单株籽粒总数(粒株)DB63/T 012198643.5.2单株产量:和上项同

11、时进行,测定籽粒总重量(克株)3.5.3千粒重:按国家标准 GB345-8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定。3.5.4籽壳比:取 100 个有代表性的干燥豆荚,剥下籽粒,分别称籽粒和荚壳的重量,按下式籽壳比籽粒重荚壳重3.5.5经济系数:成熟期取样风干后,分别称量种子和茎、叶、荚壳、根部重量,按下式计算。经济系数籽粒重量生物重量3.5.6种子品质:测定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主要氨基酸(赖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单宁含量(),嘧啶葡萄糖苷和康蚕豆辛含量(),灰分含量()。注明测定用的方法及仪器

12、。3.6抗逆性(注明发生时间、面积和生育期)3.6.1耐寒性:苗期受冻后目测叶尖的枯萎程度,并记载发生冻害的气温,分五级。:无冻害。:叶缘发黑,个别叶尖受冻。:大部分叶片受冻,少数叶片死亡。:下部叶片死亡,主茎及个别分枝萎蔫死亡。:全株死亡。(冻害级该级受冻植株数)冻害指数调查总株数最高冻害级3.6.2抗旱性:干旱情况下,下午时调查,分五级。:无受害症状。:个别叶片卷曲。:大部叶片卷曲。:大部叶片萎蔫,少数叶片干枯死亡。:整个植株叶片枯死。3.6.3抗倒伏性3.6.3.1性质:分茎倒伏、根倒伏。3.6.3.2倒伏面积:占全田面积的百分率。3.6.3.3倒伏程度:以直立植株为准,观察倒伏角度,分

13、四级。高抗:无任何倒伏现象发生。抗:植株倾斜,倾角不超过15度。中抗:植株明显倾斜,倾角1545度。不抗:大部分植株倒伏,倾角超过45度。3.7抗病性(注明调查条件,自然发生或人工诱发)3.7.1轮纹病:结荚期调查。3.7.1.1发病率:调查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按下式计算。病叶数发病率()调查总叶片数3.7.1.2病级和严重度:分四级。DB63/T 012198653.7.1.3平均严重度:按下式计算。(该病级严重度该级病叶数)平均严重度()调查总发病叶片数3.7.1.4病情指数:用下式计算。(病级该级病叶数)病情指数最高病级调查总叶片数3.7.2枯萎病:在苗期和成株期观察,记载发病率和损失率

14、。3.7.2.1病级:分四级。3.7.2.2发病株率:按下式计算。各级病株数之和发病株率()调查总株数3.7.2.3病株平均减产率:按下式计算。(该病级病株平均单株产量该级病株数)病株平均减产率()总病株数健株平均单株产量3.7.2.4全田损失率:按下式计算。全田损失率()发病株率()病株平均减产率()1003.7.3病毒病:调查记载发病率和损失率。病级分四级。3.7.4根腐病;根据发病率分三级。病级严重度0无病斑。1病斑占叶片面积25%以下。2病斑占叶片面积2550%3病斑占叶片面积50%以上。病级症状苗期成株期0根和叶部无病,地上部生长正常根、茎基部无病,根瘤完整,地上部生长正常1地上部开

15、始萎蔫,下部叶片变黄,根部开始变色根系病斑较少,部分皮层腐烂,茎叶萎黄2地上部萎黄,阴天或早晨也不易恢复,根、茎基部变褐,腐烂较多根系2/3的皮层腐烂枯死,下层叶片枯黄,整株萎蔫3幼苗枯死,根部变褐,根皮全部腐烂主根呈深褐色,皮层全部腐烂,须根脱落呈鼠尾状;地上部提早凋萎枯死病级症状0无病1苗期植株叶片出现明脉或花斑,花期植株正常。2花期植株叶片出现花叶皱缩,植株矮化,但能结荚。3花期全株节间细长,呈黄色;叶片变厚、变大,不结实。DB63/T 01219866轻:发病率110%。中:发病率1020%。重:发病率在20%以上。3.7.5锈病:调查记载发病率和损失率。病级分五级。3.7.6褐斑病和

16、赤斑病:调查记载发病率和损失率。未受害样本平均产量受害样本平均产量损失率()未受害样本平均产量3.8抗虫性3.8.1蚜虫:开花期和结荚期进行两次观察。3.8.1.1虫株率:按下式计算。有虫株数虫株率()调查总株数3.8.1.2严重度,分五级。3.8.1.3栖息指数;根据严重度级别,按下式计算。(该级该级受虫株数)栖息指数调查总株数3.8.2豆莞菁:注明最初危害时间。随机取样株调查,记载虫株率,并根据全田受害程度,分三级。轻:受害植株占全田植株10%以下。中:受害植株占全田植株1020%。重:受害植株占全田植株20%以上。3.8.3地下害虫:在危害时调查。3.8.3.1虫口密度:调查单位面积内的

17、虫口数,用每平方米的虫数表示。3.8.3.2受害程度:调查植株受害率,分三级。轻:受害株占全田植株10%以下。中:受害株占全田植株1020%。重:受害株占全田植株20%以上。3.9产量3.9.1理论产量:根据测产数据(注明方法),按下式计算。病级症状0无病1下部叶片有少量孢子堆。2下部叶片孢子堆多。3上部叶片有少数孢子堆。4上部叶片孢子堆多级别症状0无虫。1植株上蚜虫数少,被害茎叶均未变形变色2植株上蚜虫数多,被害茎叶已开始变形变色3植株上蚜虫数很多,全株呈半枯死状。4植株上蚜虫数严重,全株枯死。DB63/T 01219867理论产量(千克亩)0.01万株亩荚株粒荚千粒重(克)3.9.2实际产

18、量:记载实有产量,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说明与理论产量之间差距()。3.9.3种子质量检验:籽粒实际含水量、纯度、净度、发芽率按国家标准 GB3453-8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3.9.4种子等级:按省颁农作物种子分级标准确定。DB63/T 01219868附录A(品种试验地点和栽培措施记载项目)(补充件)A.1观察地点市、县、场(队)、乡(镇)、村。A.2观察时间起止年、月、日。A.3观察地点主要生态因素海拔高度(米),年平均气温(),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初终期及积温、5初终期及积温、10初终期及积温,年降水量(毫米),无霜期(天),土壤类型、土种和质地,地区类型(分灌区,高位水地,高位、中位、低位山旱地)。A.4主要栽培措施A.4.1施肥水平:单位面积内用农家肥料、化肥、微量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有效含量。A.4.2土壤肥力指标:用有机质(),全氮(N)、全磷(PO)、全钾(KO),水解氮即碱解氮(Nppm)、速效磷(Pppm)、速效钾(Kppm)表示。A.4.3灌溉情况:指明旱作、冬灌、春灌及生育期内灌溉次数和生育时期、时间。A.4.4耕作、播种和田间管理主要措施。A.4.5防治病虫草害技术要点,指明时间、生育时期及其效果。DB63/T 012198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