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政治史(西周到元朝).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570200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政治史(西周到元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政治史(西周到元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政治史(西周到元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政治史(西周到元朝).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政治史西周至宋元重点总结一 时期:西周至秦朝1.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大多为同姓宗族,但也有异姓宗族。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级森严 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诸侯国自主权很高。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2.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但是具有政治属性)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

2、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强调的是等级,宗法制强调的是)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一派为大宗(一脉单传)其他儿子为小宗(婚 姻,兄长均有影响。)小重点:选择题内如果包括西周时期,并且强调了血缘,婚姻等类似内容,就需要考虑联想宗法制的内容。如果强调了地域,诸侯,统治,就需要联想分封制内容,需要灵活运 用。3.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与民主对立,体现为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权和国家最高权力集为一身。中央集权对应地方分权,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管控,受制于中央。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从秦

3、朝建立,特征为,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始皇帝为嬴政。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秦朝监察制度),下达诏令;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九卿指九个诸卿,分别掌管具体事务,进行执行。郡县制:内容(一)把全国分为 36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内又分为若干县,县以下是乡。(二)地方官制,分为郡守,是郡的最高长官,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令,县的长官,治理民众。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意为家国同治。特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是官僚制取代了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小重点:郡县制对比制度为西周的分封制,两者区别很大,但都是为了巩

4、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法律,颁布秦律,统一法令;货币方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修缮道路和水渠,以灵渠为代表;修筑长城,组织移民二 时期:汉代至唐朝1.西汉的政治制度:内容:行政制度基本沿袭,依旧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制度由于汉初分封诸侯王,形成郡和封国同时存在的场面,实行郡国并行制。察举制:选官制度,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由官吏察访合适人才推荐给中央,中央予以任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演变为九品中正制,由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监察制度:西汉维持御史大夫,东汉加设了刺史,刺史后来逐渐演变为州牧,由监察官转化为

5、地方行政长官。推恩令: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所拥有的地区需要分割给自己的所有子弟为列侯。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2.唐代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三省,分别为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又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监察制度:御史台,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朝时期就已经产生,明清时期演化为八股取士。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

6、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拓展部分: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均田制的奔溃),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节度使掌管军政大权,民族问题严重)等等。藩镇割据: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 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三时期:宋朝至元朝:1.宋朝的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最高行政

7、机构)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北宋称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其长官称“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意义:三司分割了宰相(中书门下行政长官)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得皇帝可以总揽大权。监察制度:设置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地方设置:分为州,县两级,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一定自治权,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 宋朝国家状况:宋朝中后期重文轻武,军权收归中央形成禁军,地方长官由文臣为主,地方财政由中央控制,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2.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度: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统领百官。元世祖中 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地方制度:地方设中书省,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到中央控制。行省制度便利了地方管理,巩固了民族统一并且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问题:元朝后期相权权力越来越大,有时候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