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的苗木脱毒及田间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GDPPS 001—2023).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569808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柑橘的苗木脱毒及田间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GDPPS 001—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柑橘的苗木脱毒及田间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GDPPS 001—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柑橘的苗木脱毒及田间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GDPPS 001—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柑橘的苗木脱毒及田间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GDPPS 001—2023).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B 16团体标准T/GDPPS 0012023柑橘的苗木脱毒及田间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pagation of Citrus virus-free budling and integratedmanagement of major diseases of Citrus2023-12-22 发布2023-12-22 实施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发 布T/GDPPS 0012023II前前言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

2、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保平、张木清、姚伟、赵弘巍、周而勋、张宝鑫、黄江锋、暴怡雪、金丰良、邹修平、陈树鹏、何勇、覃婷、朱振中、王宗抗、李珂清、宋晓兵、黄峰、张泰劼、王泽煌、宋日芹、王家宜、梁浩贤、林伟、何衍标、易建彬、陈霞、马冲、周江文、林旭辉、邹萧、林培华、黄钦年、钟海东、钟佰成。T/GDPPS 00120231柑橘的苗木脱毒及田间重要病害的综合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柑橘苗木脱除柑橘黄龙病病原菌、柑橘裂皮病病毒、柑橘碎叶病病毒、柑橘

3、衰退病病毒及温州蜜柑萎缩病病毒的技术要求;规定了柑橘田间重要病害:柑橘炭疽病、黄龙病、溃疡病和脚腐病的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华南地区柑橘苗木中柑橘黄龙病病原菌、柑橘裂皮病病毒等病原体的脱毒及柑橘田间重要病害:柑橘炭疽病、黄龙病、溃疡病和脚腐病的综合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798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35333柑橘黄龙病监测规范NY/T 9

4、74柑橘苗木脱毒技术规范NY/T 975柑橘栽培技术规程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DB 36/T 1128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 42/T 1836柑橘轻简化管理树形培育和改造技术规程DB 44/T 638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规程DB 50/T 487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规程3防控原则通过苗木的脱毒与检测,培育健壮无毒苗木。田间橘园新建时,确保入园苗木无毒,做好水肥管理,加强抗病栽培,定期开展病害监测,及时掌握病害发生的苗头;田间柑橘病害发生后,精准诊断柑橘病害种类,并根据果园发病程度进行分类防控。4柑橘苗木的脱毒与检测应用高效药剂,结合“变温脱毒”及“茎尖微嫁接”方法,脱除柑

5、橘内的黄龙病病原菌和柑橘裂皮病病毒等病原体,培育脱毒苗木。4.1脱毒所需的器材和药剂T/GDPPS 001202324.1.1脱毒所需的器材超净工作台、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光照培养箱、高倍体视显微镜、酒精灯、镊子、茎尖嫁接刀、试管及试管塞、培养皿和烧杯等。4.1.2脱毒所需的药剂柑橘病毒病脱毒的药剂:病毒唑、膦甲酸等。柑橘黄龙病脱毒的药剂:氨苄青霉素、磺胺噻唑钠、纳米银、异噻唑啉酮等。4.2柑橘苗木的脱毒流程4.2.1砧木准备选取采自健康植株的饱满无病虫的枳壳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 45温水中预泡 5 min,再用55热水浸泡 45 min,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70%酒精浸泡 1 m

6、in,用 5%次氯酸钠溶液对种子消毒 15min,然后无菌水冲洗 3 次,接着在无菌滤纸上剥掉种子的内外种皮,接种于种子发芽培养基(MS 基本培养基 4.43 g/L,3%蔗糖,0.8%琼脂,pH 为 5.7)中,每试管接 2 颗种子;置于 25的恒温培养箱中暗培养 15 d 左右,获得黄化苗。4.2.2接穗采集在夏秋季午后 3 点,选取 4 年-8 年树龄生长健壮的优良柑橘品种,采集当年半木质化新梢上的带芽茎段。茎段去叶后剪成 4 cm-5 cm 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 3 min,吸水纸吸干水,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70%酒精消毒 30 s,无菌吸水纸吸干酒精,然后用 5%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7、20 min。将大茎段切成 1 cm左右的小茎段,每个小茎段带 1 个-2 个芽,丢弃位于大茎段两端的小茎段,其余小茎段待用。4.2.3接穗的药剂脱毒将 4.2.2 中的待用小茎段,接种于芽诱导培养基中(MS 基本培养基 4.43 g/L,3%蔗糖,0.8%琼脂,5 mg/L 的 6-苄氨基嘌呤(6-BA),pH 为 5.7)诱导丛生芽生长。脱除柑橘病毒时,平板内需增加有 10mg/L 病毒唑及 100 mg/L 膦甲酸药剂,用于抑制茎段内病毒的增殖。脱毒柑橘黄龙病菌时,平板内需增加 10 mg/L 氨苄青霉素和 10 mg/L 异噻唑啉酮药剂。培养瓶放置于 25,光照强度 2000 Lux。

8、每天光照 16 h,然后黑暗 8 h。每隔 20 d 把茎段转接到新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茎段可生出丛生芽。脱除柑橘衰退病、碎叶病、温州蜜柑萎缩病及黄龙病时,等小茎段的丛生芽长到 2 cm-3 cm,开始变温培养。脱除柑橘裂皮病不需要变温培养。4.2.4接穗的变温培养脱毒光照时,设置培养箱起点温度为 25,以后每天升高 2,逐渐升温至 31;每日黑暗时,温度降至 25。当光照时的温度达到 31后,把光照时的温度每天增加 1,一直升温至 37后,保持光照时 37达 20 d;此期间内,每日黑暗时温度降至 31。4.2.5接穗的茎尖微芽嫁接T/GDPPS 00120233变温培养结束后,在超净工作台

9、上,剥离丛生芽茎尖的微芽,确保微芽有 2 个-3 个叶原基。将切下的微芽浸泡在 1 mg/mL 的 6-BA 溶液中 30 min,然后把微芽嫁接至黄化的无菌砧木上。黄化的无菌砧木先切去部分根系,留根 3 cm-4 cm,然后切去砧木幼苗的顶端,留下 2 cm-3 cm 长的上胚轴,在上胚轴距上边缘 0.5 cm 处切一个倒 T 形的切口,于超净台内的解剖镜下挑取含 2 个-3 个叶原基的微茎尖做接穗,接穗茎尖嵌入字形切口内,使接穗与砧木切口充分贴合在一起。嫁接好后的试管苗放入 MS 液体培养基中,并采用带孔的滤纸支撑试管苗,转入弱光照 1 w 后正常光照培养,培养温度 25,光照强度 120

10、0-1500 Lux,连续光照 16 h/d。定期检查并除去萌孽。4.2.6茎尖嫁接苗的二次嫁接将装有茎尖嫁接苗的试管置于 24-27恒温下培养,每天光照 1000 Lux 16 h,黑暗 8 h。待试管内茎尖嫁接苗长出 3 个-4 个叶片并老化时,将茎尖嫁接苗从试管内取出,炼苗 7 d,留下 1 cm-2 cm 砧木的茎,嫁接在健康砧木倒砧口下侧顶部。上套一个薄膜袋保湿,接穗成活后去掉保湿袋,当接穗再发的新梢老化后截掉砧木,即为柑橘脱毒苗。4.3脱毒种苗的检测种苗脱毒后,需进行种苗检测,以确保脱毒苗不带柑橘黄龙病、溃疡病、衰退病、裂皮病等病害。使用指示植物检测法、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11、种苗检测。检测方法可参照NY/T 974的标准。经脱毒处理的种苗,每株均需检测,用指示植物检测不显症状并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呈阴性者为合格;用指示植物检测有症状者或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呈阳性者均为不合格。5田间柑橘病害的综合防控田间柑橘病害发生后,根据橘园病害的种类和发病程度进行分类防控。橘园病害不同发病程度的标准见附录A。5.1新建橘园病害尚未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橘园新建时需要确保所有入园苗木为无毒苗木,从源头上减少柑橘病害发生。果园外围布局生态隔离带,种植功能性杂草,涵养瓢虫、草蛉、亮腹釉小蜂等天敌,阻滞柑橘木虱进入果园。参照DB50/T 487,开展柑橘营养诊断和配方施肥

12、。在春梢和秋梢期间应避免偏施氮肥,造成树梢徒长,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增施有机肥或微生物菌肥,以增强树势。做好果园水分管理,在春季至夏季做好果园排水,降低果园湿度,预防病害借助高温高湿的环境蔓延;秋冬季雨水较少,要小水勤灌,保持良好的土壤含水量,保障柑橘养分和水分平衡供应,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参照NY/T 975、DB42/T 1836等规程,做好柑橘的修剪、整形和控梢,培育健壮树形,减少病害发生。定期开展病害监测,以精准诊断和监测柑橘病害出现的苗头,及时采取精准措施。相关微生物菌肥见附录B。5.2橘园病害轻度发生时采取的措施5.2.1施用生防菌剂等防控柑橘病害柑橘炭疽病、溃疡病和脚腐病可施用生防菌

13、剂进行防控;对于柑橘黄龙病,可先借助分子检测方法及时清除病树,补种无毒苗木,定期在原病树的周边有黄龙病潜伏侵染风险的柑橘树上喷施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活性素等的纳米乳剂,抑制黄龙病菌,减少黄龙病潜伏侵染柑橘树的发病,同时施用T/GDPPS 00120234生防菌剂防治柑橘木虱,防止木虱传播黄龙病。柑橘根系可以施用微生物菌肥。相关生防菌剂见附录C。纳米乳剂的制作和施用方法见附录D。5.2.2施用植物免疫诱抗剂防控柑橘病害防控柑橘炭疽病、溃疡病、脚腐病和黄龙病所用的植物免疫诱抗剂见附录C。5.2.3施用植物源生物农药及微生物源生物农药柑橘炭疽病、溃疡病和脚腐病可施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控。柑橘黄龙病

14、的防控,可施用生物农药防治柑橘木虱,防止木虱传播黄龙病。相关生物农药见附录C。5.2.4释放天敌防控传毒虫媒可释放瓢虫、亮腹釉小蜂等天敌,防控柑橘黄龙病的传毒虫媒。5.3橘园病害中度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橘园病害中度发生时,应选用高效化学农药,并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等新型器械进行喷施。5.3.1用药原则化学药剂的选用应符合 GB/T 8321 和 NY/T 1276 的规定,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避免连续使用同一作用机制的农药品种;采用复配用药、一药多治及统防统治的策略;轮换使用高效或新型的农药品种。5.3.2选用高效施药器械及剂型参照GB/T 8321标准,并使用经过改良的新型超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高

15、效喷雾器械及其配套剂型,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施用。5.3.3药剂选用柑橘炭疽病、溃疡病和脚腐病可施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控。柑橘黄龙病可借助分子检测方法清除发病病树,补种经检测无病的柑橘健壮苗木,有黄龙病潜伏侵染风险的果树可定期喷施井冈霉素、乙铝锰锌等的纳米乳剂,同时施用可抑制黄龙病菌的枯草芽孢杆菌等的菌肥,杀灭潜伏病菌,减少黄龙病潜伏侵染柑橘树的发病,同时选用化学农药防控柑橘木虱,防止虫媒传播黄龙病。相关化学农药见附录C。5.4柑橘病害重度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柑橘炭疽病和溃疡病,可对病树重度修剪,销毁植物残体,喷施农药彻底消杀果园,然后高接换种抗性品种的接穗。贡柑、椪柑等炭疽病敏感品种可换为脐橙、

16、冰糖橙等,沃柑、脐橙等溃疡病敏感品种可换为温州蜜柑、金柑等。黄龙病重度发生时,应挖除并销毁病树,做清园处理。柑橘脚腐病重度发生时,应挖除并销毁病树,清除残留根系,撒石灰消毒,在病园轮换种植其他抗病作物3年以上。T/GDPPS 00120235附录A(资料性附录)橘园病害不同发病程度的标准柑橘病害柑橘病害病害调研相关标准病害调研相关标准发病程度的具体标准发病程度的具体标准柑橘黄龙病GB/T 35333轻病园发病率0%且5%,中度发病园发病率5%且30%,重度发病园发病率30%。柑橘炭疽病DB 36/T 1128轻病园病情指数0%且5%,中度发病园病情指数5%且30%,重度发病园病情指数30%柑橘

17、脚腐病GB/T 17980柑橘溃疡病GB/T 17980T/GDPPS 00120236附录B(资料性附录)可选的微生物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细黄链霉菌且有机质4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且有机质4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施氏假单胞菌且有机质4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细黄链霉菌且有机质4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短短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N+P2O5+K2O=18.0%,且有机质2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植物乳杆菌、酿

18、酒酵母和巨大芽孢杆菌,且有机质4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侧孢短芽孢杆菌且有机质4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酿酒酵母和细黄链霉菌,N+P2O5+K2O8.0,且有机质2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白色链霉菌、天青链霉菌和侧孢短芽孢杆菌,且有机质40.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5107CFU/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且N+P2O5+K2O8.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2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且N+P2O5+K2O16.0的菌肥。含有效活菌数51

19、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白色链霉菌和天青链霉菌,且有机质60.0%的菌肥。T/GDPPS 00120237附录C(资料性附录)本研究的相关药剂标准层次标准层次编号编号标准层次标准层次小标题小标题柑橘有害柑橘有害生物生物防控药剂防控药剂5.2.1施用生防菌剂等防控柑橘病害柑橘炭疽病菌1109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柑橘脚腐病菌5108CFU/mL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悬浮剂、1106CFU/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柑橘溃疡病菌1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109CFU/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

20、粉剂柑橘黄龙病菌含有效活菌数11010CFU/g的解淀粉芽孢杆菌ZHR0,且有机质40.0%的菌肥柑橘黄龙病虫媒8109CFU/mL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5.2.2施用植物免疫诱抗剂防控柑橘病害柑橘炭疽病菌2%几丁聚糖水剂柑橘脚腐病菌5%氨基寡糖素可溶液剂柑橘溃疡病菌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柑橘黄龙病菌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水杨酸甲酯5.2.3施用植物源生物农药及微生物源生物农药柑橘炭疽病菌16%多抗霉素可溶粒剂、5%d-柠檬烯可溶液剂柑橘脚腐病菌0.5%小檗碱水剂、0.5%苦参碱水剂柑橘溃疡病菌0.5%苦参提取物可溶液剂、6%春雷霉素可溶液剂柑橘黄龙病虫媒1.8%阿维菌素乳油、5%香

21、芹酚水剂5.3.3药剂选用柑橘炭疽病菌2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和40%咪鲜胺水乳剂柑橘脚腐病菌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柑橘溃疡病菌36%春雷喹啉铜悬浮剂、30%噻唑锌悬浮剂柑橘黄龙病虫媒20%噻虫嗪虱螨脲悬浮剂、51.5%高氯毒死蜱乳油T/GDPPS 00120238附录D(资料性附录)用于黄龙病防控的纳米乳剂的制作和施用方法1.参照张木清等的发明专利 ZL 201410614713。按重量份数称取 100 份-1000 份聚氧乙烯蓖麻油、1份-100 份 Span 80 和 90 份-1800 份乙酸乙酯,然后混合并搅拌,得到均质的有机相 S1。按重量份数称取 1 份-

22、100 份 Tween 80 和 10 份-1000 份 0.1 mg/mL-2.0 mg/mL 杀菌剂,然后混合并搅拌,得到均质的水相 S2;将有机相 S1 注入水相 S2,搅拌 25 min-45 min,使有机相 S1 的各组分在水相 S2 内部均匀扩散,然后在 5 watts-20 watts 的超声波下,搅拌 5 min-10 min,得到纳米乳;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对所述纳米乳进行 30 min-60 min 的蒸馏,完全除去乙酸乙酯,使得纳米乳将均匀分布在由油脂、表面活性剂和氨苄溶液所组成的体系中,得到蒸馏母液;然后将蒸馏母液溶于 1000 份-250000 份含有 0.1-0.

23、5(w/w)Brij 35 的去离子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所述纳米药物。所述的纳米药物中纳米乳的径粒大小范围为 10 nm-450 nm。将所述的纳米药物用清水稀释 100 倍-500 倍,将稀释液喷施到黄龙病感病植株的叶片上,每 15 天-20 天进行一次喷施。2.参照张木清等的发明专利,ZL 201410614025。按重量份数称取 10 份-100 份聚氧乙烯蓖麻油,10 份-100 份 Span 80 和 100 份-1000 份丙酮,然后混合并搅拌,得到均质的有机相 S1;按重量份数称取10 份-100 份 Tween 80 和 100 份-1000 份去离子水,然后混合并搅拌,

24、得到均质的水相 S2;将有机相 S1注入水相 S2,搅拌 25 min-45 min,使得有机相 S1 中的各组分在水相 S2 内部均匀扩散,然后在 5 watts-20watts 的超声波下,搅拌 5 min-10 min,得到纳米乳;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对所述纳米乳进行 30 min-60min 的蒸馏,完全除去丙酮,使得纳米乳在水和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中均匀分布,得到空白纳米乳;将空白纳米乳溶于 1000-10000 份含有 0.1-0.5(w/w)的 Brij 35,且含浓度为 0.1 mg/mL-2 mg/mL 氨苄青霉素的水溶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所述纳米药物。取所述的纳米药物,用水稀释 500 倍-1500 倍,利用树木注射装置将所述纳米药物稀释液对黄龙病感病植株的茎干进行供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