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567590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复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第11课 答谢中书书答谢中书书南北朝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思想家。2)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语言有浓厚的骈俪气息;简短议论,言简意赅,切中文义;结构杂而不乱,布局有序;3)本文反映了作者寄情山水得清高思想。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文人往往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得慰藉和解脱。4)中心主旨: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第11课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2、宋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作者被贬黄州,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潮、自解多中况味;2)文章分三层,先叙事,继而写景,最后议论;全文脉络分明,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悲凉、散步的悠闲、赏月的喜悦、人生的感慨及洒脱旷达等复杂的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作者为自己和张怀民成为“闲人”平添难言的

3、人生感慨。3)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4)苏轼见月色决定“寻张怀民”夜游的原因是:没有其他可以共享夜游之乐的人;(念无与为乐者)张怀民也是糟贬的失意之人,彼此有共鸣。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强烈地抒发作者洒脱与旷达之情通过强调月光、竹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下文“闲人”之说作铺垫第13课 唐诗五首1、野望野望唐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抒情,诗人内心无所依靠的孤单)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情,没有被景色安慰,只能放声高歌派遣)1)王绩,号东皋子,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采薇是指隐居不仕。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写的

4、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地气氛中流露出了诗人惆怅、孤独和抑郁的心情。2)“望”字ji2、黄鹤楼黄鹤楼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近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远景,黄鹤楼高耸的雄姿,物是人非)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景,语言清朗和谐,有音韵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晚景)1)本诗是作者还乡途中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家乡提笔写成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2)作者先慕名而来,眼前景象落差感极大,为乡愁情节的抒发作了铺垫。3)首联用典故,写了黄鹤楼的传说,表达诗人怀古之幽情。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5、。4、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叙事手法,交代此行目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远景动态移动描写:壮阔景色)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比喻,近景、反衬和衬托)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拟人,借景抒情,由美景转为思乡)1)荆门:今湖北;这首诗通过对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前程的憧憬。2)颈联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高远。【注:这是青年时的李白,兴致勃勃,坐着船,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5、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

6、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地点:孤山寺之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仰视远景:白沙堤之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俯视:花草向荣的趋势)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2、特点:语言质朴自然,体现了诗人清新淡雅的审美情趣;3、“云脚”是指接近地面的云气。第23课 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秦 孟子 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7、,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文章采用摆事实(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地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主要运用举例论证)1) 第1段:列举六个历史人物,阐释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2段: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论证经受磨难的必要,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3)论述中心论点这一道理时,指出这种磨难有精神方面,有肉体方面的,也有行动方面的。第24课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8、先秦 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9、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选自列子 汤问,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体裁),通过记述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子孙挖山不止,其诚意感动天帝命令大山神把山背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畏艰难、坚毅乐观的精神,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地道理。2、内容理解1)文中表明愚公要移山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对于愚公移山地决定,不同人不同态度:其妻的态度关切献疑;邻人的态度支持参与;智叟的态度嘲笑劝阻;(用自

10、己的话概括)3)愚公移山的困难有:方七百里,高万仞(山高无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缺乏劳动力)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4)本文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试举三个例子说明其作用。以愚公和智叟对比,突出愚公的远见卓识和智叟的鼠目寸光;以孀妻弱子跟智叟对比,表现了智叟的顽固不化;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相对比,表现了愚公移山的信心和决心5)文章结尾说“帝感其诚”,这里的“诚”指的是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文章用神话结尾,其作用是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衬托了愚公精神的伟大。第26课 诗词五首1、饮酒饮酒(

11、其五)东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选自陶渊明集,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东晋诗人。此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2)“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3)诗中的“心远”是指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真意”是指自然的意趣。4)从诗中可看出陶渊明的什么形象:一心远离世俗,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2、赤壁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今处湖北省赤壁市;赤壁之战概括: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2)作者经过赤壁,借相同地名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3)诗的特点: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借物兴感,以假设之辞,从侧面落笔,耐人寻味。立意新奇。蕴含哲理: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对历史兴亡的感慨。4)诗中“东风”是指火烧赤壁之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