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讲义课件.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6541808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PDF 页数:84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讲义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4章 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讲义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讲义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讲义课件.pdf(8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4章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 4.1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4.2操作系统的功能r 4.3操作系统实例 4.4计算机网络概述 4.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r 4.6因特网技术 4.7本章小结操作系统方便用 户使用计算机 上网是目前人们 使用计算机最常 见的方式计算机导论Q009)0 4.1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形成操作系统的发展操作系统的特征计算机导论Q009)4.1.1操作系统概念计算机系统硬件子系统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存储器:内存/外存。外设: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子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翻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 统。应用软件:通用应用软件/专用应用软件

2、。计算机导论Q009)4.1.1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管理计算机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提供多种服务。方便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开放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计算机导论Q009)4.1.2操作系统的形成人工操作 用穿孔机将编写好的程序及相应的数据穿孔在纸带/卡片 上,通过纸带/卡片机输入计算机。启动计算机执行程序,通过控制台上的开关、按钮和指 示灯来操作和控制程序的执行。程序执行完并取走计算结果后,下一个用户才能使用该 计算机。高速的CPU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等待慢速的手工操作和外 设运行,计算机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计算机导论Q009)4.L2操作系统的形成批处理操

3、作系统单道批处理系统把一批作业放入外存,但一次只调用一道作业进入内存运行。作业是指用户在一次数据处理中要求计算机所做的全部工作的总 和,由用户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组成。多道批处理系统从外存中把多个作业同时调入内存。内存中的多个作业可以交替执行,但不能进行人机交互。一批作业放入外存的方式联机方式:在主机控制下进行。脱机方式:在外围机控制下进行,进一步提高了主机利用率。计算机导论Q009)4.1.2操作系统的形成分时操作系统 把CPU的时间分成微小的时间片o 按时间片轮流为多个终端服务。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控制系统/硬实时任务。实时信息系统/软实时任务。计算机导论Q009)4.1

4、.2操作系统的形成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具备实时/分时/批处理功能。按优先级分类处理。UNIX的早期版本是当时通用操作系统的代表。计算机导论Q009)4.1.3操作系统的发展微机操作系统单用户单任务一个用户执行一个程序。CP/M,MS-DOS o单用户多任务一个用户可以执行多个程序。Windows 2000,Windows XPO多用户多任务多个用户可以分别执行多个程序。微机版UNIX和Linux.计算机导论Q009)4.L3操作系统的发展多处理器操作系统.多处理器系统的优点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节省投资多处理器操作系统分类主从模式:易于实现/资源利用率低。对称模式:资源利用率高。多处理器操作系

5、统实例 SUN公司的 Solaris.AT&T公司的UNIX System V4.0 MP版本。DG公司的DG/UX.计算机导论Q009)4.1.3操作系统的发展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网络通信。资源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实例 Windows NT,Windows Server.网络版的UNIX和Linux.计算机导论Q009)4.1.3操作系统的发展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多个分散的处理单元经网络互连形成。每个单元包括处理器和局部存储器。分布式操作系统把分布式系统虚拟成一台独立的计算机。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计算机导论Q009)4.1.3操作系统的发展

6、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嵌入到其他设备中。控制被嵌入设备的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运行在嵌入式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Windows CE、VxWorks等是常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计算机导论Q009)4.1.4操作系统的特征四个基本特征并发性 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让多个进程交替地使用CPU。操作系统负责多个进程之间的执行切换。共享性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互斥共享方式:对单处理器的访问。同时共享方式:对同一磁盘中的访问。计算机导论Q009)4.1.4操作系统的特征四个基本特征虚拟性,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通过分时使用的方式实现。异

7、步性进程通常是以断断续续的方式运行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进程执行进度也互不相关。计算机导论Q009)4.2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用户接口操作系统的 五大功能与接0计算机导论Q009)4.2.1处理器管理功能总体功能保证处理器在多个进程之间进行有效的切换,进程是指程 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体功能进程控制创建进程/撤销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运行状态/就绪状态/等待状态。进程同步:协调相互有关的进程的执行。进程同步方式。进程互斥方式。-加锁机制/死锁/饥饿。计算机导论Q009)4.2.1处理器管理功能具体功能进程通信实现相互合作进程之间的信息交

8、换。通信方式-直接方式:相互合作的进程处于同一计算机系统时。-间接方式:相互合作的进程处于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时。处理器调度 作业调度:把作业由外存调入内存,现在不再用。交换调度:内外存之间进程的交换。进程调度:把处理器分配某个进程让其运行。-线程技术:一个进程的多个部分可以并发执行。计算机导论Q009)4.2.2存储器管理功能总体功能方便用户使用存储器,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从 逻辑上扩充内存。具体功能内存分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动态分配。分配功能:内存分配/内存回收/内存分配记录。内存保护设置界限寄存器。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在自己的内存空间中运行。计算机导论Q009)4.2.2存储器管理功能具体

9、功能地址映射将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与之对应 的物理地址。-程序的相对地址范围称为地址空间。-内存中的物理地址范围称为内存空间。内存扩充 把外存虚拟成内存。请求调入部分程序功能。程序置换功能。计算机导论Q009)4.2.3设备管理功能总体功能分配I/O设备,提高CPU和I/O设备的利用率,提高 I/O速度,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具体功能缓冲管理设置缓冲区以缓和CPU和I/O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单缓冲区/双缓冲区/公共缓冲池。设备分配根据用户的I/O请求,为之分配所需的设备。计算机导论Q009)4.2.3设备管理功能具体功能设备处理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实现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

10、虚拟设备把一个物理设备对应成多个逻辑设备,这种逻辑设备称 为虚拟设备。使一个物理设备能供多个用户共享使用,提高了设备 的利用率。计算机导论Q009)4.2.4文件管理功能总体功能方便用户使用文件并保证文件的安全。,具体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管理 存储空间分配-非连续分配方式。存储空间回收。存储空间使用记录。目录管理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目录项。实现文件的按名存取和快速检索。计算机导论Q009)4.2.4文件管理功能具体功能文件的读写管理和存取控制读写管理-从外存中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外存。存取控制系统级存取控制:设置帐号和口令。-用户级存取控制:为用户分配存取权限。-文件级存取控制:设定文件属性。计算机

11、导论Q009)4.2.5网络管理功能总体功能保证网络功能的正常、高效实现。具体功能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通信管理通过通信软件完成网络上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送。网络管理保证网络的安全高效运行。-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日志管理/配置管理。计算机导论Q009)4.2.6用户接口方便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直接操作:良好的人机界面。程序开发:方便的系统功能调用方式。接口类型”命令接口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程序接口用户程序使用系统功能。图形接口由图标、菜单和对话框组成的可视化操作界面。计算机导论Q009)4.3操作系统实例 CP/M操作系统 DOS操作系统 Windows操

12、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 VxWorks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实例计算机导论Q009)4.3.1 CP/M操作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第一个操作系统诞生于1974年的8位微型机操作系统。主要功能 能够进行文件管理。具有磁盘驱动功能。可以控制磁盘的输入输出。可以控制显示器的显示以及打印机的输出。曾经有多个版本 CP/M-80/CP/M-86/CP/M-68K.计算机导论Q009)4.3.2 DOS操作系统典型的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最早的版本是1981年8月推出的L0版。在Windows流行之前,DOS一直占据微机操作系 统的霸主地位。有效地扩充了 CP/M的功能。增加了许多内部和外部命

13、令。增强了文件系统的功能。我国曾推出基于MS-DOS的汉字磁盘操作系统 CC-DOS,能够有效处理汉字。计算机导论Q009)O 4.3.3 Windows操作系统优秀的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Microsoft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发Windows操作系统。1990年推出的Windows 3.0开始逐步占领微型机操作系统市场。从Windows 95开始,Windows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NT是一种面向高端微机的网络操作系统。2001年3月,人版本Windows XP问世。.2003年3月,推出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操作系统。-2006年 11月正式发布

14、Windows Vista。根据2006年的统计,在桌面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Windows的市场 占有率达到95%以上。计算机导论Q009)4.3.4 UNIX操作系统典型的多用户多任务型操作系统 UNIX操作系统起源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贝尔实验室。1971年UNIX第1版(UNIXVI)正式诞生。1973年C语言出现后,用C语言改写出第3版。,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更多人的参与为UNIX的改进、完善和普及起 了重要作用。从1977年开始,各公司陆续推出了多种UNIX的商业化版本。众多UNIX版本的出现,促进了UNIX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UNIX开发标准的制定促进了UNIX的标准

15、化。20世纪90年代后,UNIX开始支持多处理器系统,推出了多处理器 操作系统版本。计算机导论Q009)4.3.5 Linux操作系统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起源于一个大学生的课程设计。多人扩充其功能。,源码全部开放。可以在网上自由下载。多家公司支持IBM/InteVOracle/SUN.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导论Q009)0 4.3.6 VxWorks 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代表支持各种工业标准 POSIX,ANSI C,TCP/IP.支持各种实时功能,快速多任务处理/中断支持/抢占式和轮转式调度。应用领域广泛 网络通信/多媒体设备/消费电子品 医疗设备/交通运输/工业控制/航空航天 19 9 9

16、年12月3日发射升空的“极地登陆者号”火星探测 器上,就采用了VxWorks操作系统。计算机导论Q009)4.4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网络计算模式计算机导论Q009)0 44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萌芽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一台主机和若干个终端组成。终端通过电话网/调制解调器与主机连接。终端主要是键盘和显示器。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初联合 开发的飞机定票系统SAVRE-I。计算机导论Q009)0 44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

17、络的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多台主机互连,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成的ARPAnet实验网。最初只有4个结点,以电话线路为主干网络。,70年代后期,网络结点超过60个,主机100多台。Internet就是由ARPAnet发展来的。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分层的网络协议。计算机导论Q009)0 44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统一的网络标准。19 77年,开始标准的制定工作。19 84年,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的正式文件。对推动计算机网

18、络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对统一网络体 系结构和协议标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导论Q009)0 44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网络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一代互联网研究计划。美国的网络研究的全球环境-GENI。欧盟的未来互联网研究和实验-FIRE。我国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计算机导论Q009)0 4.4.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自主计算机的互连集合,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两部分构成。资源子网-由互连的主机或提供共享资源的其他设备组成。-提供可供共享的软硬件和信息资源。通信子网-由通信线路和通信设

19、备组成。-负责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计算机导论Q009)0 4.4.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覆盖范围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一般在100米以内的范围。用于把PDA/手机/数码相机等设备与计算机连接。一般采用无线连接方式。蓝牙是目前流行的个人区域网技术。Bluetooth计算机导论Q009)0 4.4.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覆盖范围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覆盖范围一般在几千米以内。传输速率高/传输延迟小/误码率低。常用的局域网技术-令牌环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以太网(Ethernet)。lOMbps/lOOMbps

20、 以太网。1000Mbps/lOGbps快速以太网。计算机导论Q009)0 4.4.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覆盖范围城域 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覆盖范围在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一般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广域网(Wide Aera Network,WAN)覆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覆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甚至更大的范围。计算机导论Q009)0 4.4.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覆盖范围互浜网(internet)*互连各种网络而形成的网。覆盖范围最广/网络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是Internet。-基于ARPAnet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称为Internet。-

21、翻译成中文为因特网或国际互联网。计算机导论Q009)0 4.4.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所有连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一台计算机可以同时向多台计算机发送数据。点对点式网络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根据传输介质有线网: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作为传输介质。无线网:采用微波/卫星/红外线等作为传输介质。计算机导论Q009)0 44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形结构连接方式 各工作站点都通过单独的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直接连接。工作站点之间的信息传输需要通过中心结点的转发才能实现。处于中心结点的设备一般是集线器或交换机。星形结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扩充 某个工作站点出现

22、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结点和全网的工作 用双绞线连接的简单局域网多采用这种结构 星形结构的缺点 需要的连接线较多/连接成本较高。一旦中心结点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口 口计算机导论Q009)0 44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总线结构.连接方式 所有站点共享同一条通信线路。任何一个结点发送的数据都会通过总线传送到每一个结点上。每个站点接收到数据后,分析该数据是否为发给本站点的,若是 接收此数据,否则拒绝接收。.总线结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布线容易/可靠性高/易于扩充。节省连接线/连接成本较低。早期的同轴电缆局域网多采用这种结构。nnnnn.总线结构的缺点 丫丫 故障诊断相对困难。总线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

23、的瘫痪。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结点发送数据,存在总线的使用权争用。计算机导论Q009)0 44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环形结构连接方式 所有站点连接在一个封闭的环路中。一个站点发出的数据要通过所有的站点,最后回到起始站点。某个站点接收到数据,要把此数据的目标地址与本站点地址进行 比较,相同时才接收该数据。环形结构的优点 口-八 结构简单/数据在网络中沿环单向传送。p q 不存在对中心结点的依赖。n r 令牌环网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zxZ环形结构的缺点可靠性差/故障检测困难。需要一种控制方法来决定每个结点何时能够发出数据。计算机导论Q009)0 44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树形结构连接方式从星形结构演变

24、而来。,各结点按一*定的层次连接起来。树形结构的优点可靠性高/易于扩充网络结点和分支。复杂一点的局域网多采用这种结构。树形结构的缺点使用的连接线较多。整个网络对根结点的依赖性大。计算机导论Q009)0 44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状结构连接方式每个结点通过多条链路与其他结点相连。数据从一个结点传输到另一个结点有多条路径可选。.网状结构的优点可靠性高。数据传输速度快。广域网多采用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缺点 结构复杂/连接成本比较高。不易管理和维护。计算机导论Q009)0 4.4.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主要功能资源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节约成本/方便维护管理/方便用户使用。数据通信接

25、发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视频会议/网络教育/网上银行。协同工作计算机远程医疗系统/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环境。计算机导论Q009)0 4.4.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应用示例.网格计算通过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物理与逻辑资源 以开放和标准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资源共享和动态协调,来解 决不同领域的复杂问题的分布式和并行计算。云计算.对于单位用户或个人用户来说,把原本 在本地计算机完成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 理工作更多地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有专 业的网络公司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 平台。计算机导论Q009)44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 电缆-Twisted Pair Cable

26、 由螺旋状相互绞合在一起的两根绝缘铜线组成双绞线。线对绞合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电磁辐射干扰。将多对双绞线封装于绝缘套里做成双绞线电缆。广泛地应用于局域网中。传输距离不超过100米。-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计算机导论Q009)0 44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同 轴电缆-Coaxial Cable 由同轴的内外两个导体组成。内导体是一根金属线。外导体是是由细金属线编织成的网状结构。内外导体之间有绝缘层。光缆-Fiber Optical Cable 光纤是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光纤外加保护层构成光缆。一根光缆中可包括数十至数百根光纤。容量大/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

27、强。计算机导论Q009)44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通过空间传输,不需要架设或铺埋电缆或光缆。.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微波/卫星。,无线介质的优点 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较小。使用方便。无线介质的缺点容易受到障碍物和天气的影响。计算机导论Q009)4.4.7网络计算机模式分时共享模式 多个终端通过分时的方式共享使用主机。所有的计算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都集中在主机上。早期的终端一般只是键盘/显示器等输入输出设备。现在的终端大多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主机前端机 Modem电话线Modem终端计算机导论Q009)4.4.7网络计算机模式资源共享模式,各终端计算机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有CPU和内存),但

28、没 有硬盘或容量很小。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保存在文件服务器上。应用程序运行时需要先从文件服务器下载到终端计算机,再在终端计算机上运行。,服务器一般是一台性能比较高的计算机。计算机导论Q009)4.4.7网络计算机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 客户机是一台能独立工作的计算机。服务器是高档微机或专用服务器。把计算任务分成服务器部分和客户机部分,完成,数据库在服务器上。客户机接受用户请求,进行适当处理后,把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功能后,把 结果返回给客户机,客户机以方便用户 的方式把结果提供给用户。分别由服务器和客户机 UQ计算机导论Q009).士4.4.7网络计算机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

29、式,是一种三层结构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客户机只需要一个Web浏览器,用户通过Web页面与应用系统交互。,Web服务器充当应用服务器的角色,专门处理业务逻辑,它接受来自 Web浏览器的访问请求,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并 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数据库服务器则负责数据的存储、访问和优化。*客户机数据库 Web服务器 服务器计算机导论Q009)0 4.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各层次中的协议和层次之 间接口的集合。主要的网络体系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计算机导论Q009)4.5.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模型的层次组成 应用层:为特

30、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各进程之间的会话。传输层:在通信子网的环境中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网络层:把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从源站点传输到目的站点。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物理连接改造成无差隹 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物理层:在传输介质上传输原始的 由0和1组成的比特流。计算机导论Q009)4.5.2 TCP/IP参考模型模型的层次组成应用层:对应于OSI/RM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服务。传输层:相当于OSI/RM的传输层,负责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应用 程序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互联

31、层:与OSI/RM中的网络层对应,负责将报文独立地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网络接口层:与OSI/RM的物理 层、数据链路层对应,负责将相 邻高层提交的IP报文封装成适合 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帧格式并传 输,或将从物理网络接收到的帧 解封,从中取出IP报文并提交给 相邻高层。TCP/IP计算机导论Q009)4.5.3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 一种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也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 字信号的网络设备。用于计算机与电话线等模拟线路的连接。中继器 是一种在物理层上互连网段的设备。具有对信号进行放大/补偿/整形/转发的功能。集线器 是一种多口的中继器。在早期的星形网络中用的比较多。

32、计算机导论Q009)0 453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网桥可以进行两个网段之间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转换。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局域网。交换机 由输入输出端口以及具有交换数据单元能力的转发逻辑组成。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之间的数据传输。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享全部的带宽。计算机导论Q009)0 453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路由器 为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从多条可能的路径中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可以实现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网络的互连。作用于OSI/RM参考模型的网络层。网关 是一种作用在应用层(包括传输层)的网络互连设备。用来连接异种网络。nrrm网络适配器/网卡把网络结点连接到传输介质接口部件。网卡的接口有多种类型

33、,便于与不同的传输介质连接。计算机导论Q009)4.6因特网技术因特网的发展 ip地址和域名 因特网接入方式 因特网服务计算机导论Q009)4.6.1因特网的发展 国外因特网的发展 1969年,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资助下,建立了最初只有4 个结点的ARPAnet。1972年,在首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上首次公开展示了ARPAnet的 远程分组交换技术,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1983年,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正式启用。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利用ARPAnet中使用的TCP/IP协议,建立了 NSFnet。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

34、网并入NSFnet,NSFnet逐步 取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陆续有多个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主干网,并接入Internet。商业组织的介入使Intemet得以更快发展和更广泛的普及。计算机导论Q009)4.6.1因特网的发展中国因特网的发展 1987年9月14日,从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 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4年4月20日,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 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

35、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 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中国接入Internet的主要网络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宽带中国Chinal69。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338亿,居世界第一。计算机导论Q009)4.6.2 IP地址和域名 IP地址连接在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有i个唯的IP地址。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网络标识确定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主机标识确定某一物理网络上的一台主机。每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可以表示为用小数点分开的的4 个 10进制整数

36、。10100110 01101111 00011001 00101001 是一个有效 的IP地址,可以表示成166.in.25.41。IP地址有3种常用格式 A类地址:用于特大规模网络。B类地址:用于较大规模网络。C类地址:用于较小规模网络。计算机导论Q009)4.6.2 IP地址和域名 IP地址格式7bitNetidHost id24bitA类地址14bit16bitNetidHostidB类地址21bit-8bit-110Netid He)stidC类地址计算机导论Q009)4.6.2 IP地址和域名域名字符串形式的计算机名,便于记忆。域名的层次结构主机名.组织名.组织类型名.国家或地区名

37、。就是一个域名。域名系统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域名服务器用于存放域名及对应的IP地址。计算机导论Q009)462 IP地址和域名域名结构计算机导论Q009)4.6.3因特网接入方式拨号接入 一种使用电话线接入Internet的方式。在计算机和电话线之间要连接调制解调器。拨号方式的优点简单方便/成本低。拨号方式的缺点网络传输速度比较慢。完全占用电话线,上网时不能接打电话。早期个人用户上网用的比较多,逐渐被淘汰。计算机导论Q009)463因特网接入方式 ISDN接入也是一种使用电话线接入Internet的方式。相对于拨号接入传输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上网的同时可以接打电话或收发传真。小单位用户可以使

38、用这种方式。xDSL接入,DSL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统称 为xDSL。目前,最为常用的是ADSL技术。.小型单位、家庭用户和网吧用这种方式比较多。计算机导论Q009)4.6.3因特网接入方式光纤接入 一种以光缆(光纤)为传输介质的Internet接入方式。速度快/障碍率低/抗干扰性强,不足之处是成本比较高。目前主要还是用于骨干网和到路边、到小区、到楼宇的 连接。一些网吧已改用光纤接入方式。“移动网接入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接入Internet。.适合于流动性使用笔记本的场合,如会议室、广场等。计算机导论Q009)4.6.3因特网接入方式局域网接入 一个局域网接入Internet

39、有两种方式通过局域网的服务器、高速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路,在TCP/IP 软件支持下,把局域网接入Internet,局域网中所有计算机共享 一个IP地址。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在TCP/IP软件支持下,把局 域网接入Intemet,局域网中所有计算机都可以有自己的IP地址,也可以共享IP地址。共享IP地址需要地址转换,可以由防火墙完 成地址转换任务。.这种方式成本比较高,适合于比较大型的单位。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网民常用服务网络音乐83.7%(CNNIC2009年1月发布)网络新闻78.5%即时通信75.3%网络视频67.7%电子邮件56.8%搜索引擎68.0%网络

40、游戏62.8%拥有博客54.3%论坛/BBS 30.7%网络购物24.8%网上银行19.3%网络求职18.6%网上教育16.5%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万维网与网络新闻.WWW是Word Wide Web的缩写,中文名称为万维网。提供了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在内的丰富的信息。Web网页是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编写的。浏览器是查看WWW信息的有效工具。网络新闻是WWW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搜索引擎与信息检索 Internet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搜索引擎是找到用户所需信息的有效工具。谷歌(www,) 百度(yw.baidu.coi)搜

41、狗()利用搜索引擎可以方便的搜索出网页、图片、新闻、软件、MP3、Flash动画等诸多信息。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电子邮件(E-Mail)使用电子邮件的前提是拥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即E-mail 地址,实际上就是在邮件服务器上申请一块用于存储邮 件的存储空间。电子邮件地址的典型格式为:usernamemailserver。mailserver代表邮件服务器的域名。username代表用 户 名。就是一电子邮件地址。电子邮件是Intem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之一。快捷/方便/费用低廉。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博客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网络日记

42、)的人。.通过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帖子)来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点。文件传输-FTP.无论两台计算机相距多远,只要它们都连入Intemet并且都支持FTP 协议,就可以进行文件的传输。FTP可以传送各种类型的文件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图像文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 一般的FTP服务器都支持匿名登录,此时只能下载文件。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是利用Internet进行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B2B: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网上交易, B2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网上交易, C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网上交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

43、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 作模式。ALIBABA 一里巴巨一当当网dongdemg.conr淘宝网T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远程登录在远程登录协议Telnet的支持下,用户的计算机通过 Intemet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终端。实现远程登录后,用户的键盘和显示器就好像与远程计 算机直接相连一样,可以直接使用远程计算机上对外开 放的资源。一些大图书馆就曾利用远程登录对外提供图书信息的联 机检索服务。计算机导论Q009)4.6.4因特网月艮务电子公告板系统BBS能提供各种各样的讨论话题。为用户提供的具体服务。选择进入某个主题的讨论区。阅读讨论区中感兴趣的文章。针对讨论主题或他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BBS网站有两种类型文本界面: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访问。Web界面:通过浏览器访问。计算机导论Q009)4.7本章小结计算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操作系统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完善。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服务的不断丰富。操作系统对于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保证程序的高 效正确执行、方便用户使用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网络就是自主计算机的互连集合。因特网得 到了最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工作、学习提供了方 便,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导论Q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