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火灾扑救之闷顶火灾扑救.doc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96510937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住宅火灾扑救之闷顶火灾扑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居民住宅火灾扑救之闷顶火灾扑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民住宅火灾扑救之闷顶火灾扑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住宅火灾扑救之闷顶火灾扑救.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居民住宅火灾扑救之闷顶火灾扑救 建筑闷顶是指坡屋顶建筑由吊顶(顶棚)到屋面之间的空间。带有门、窗的闷顶称为阁楼。建筑闷顶火灾一般是由于其内部着火或下面房间、走廊、楼梯间的火灾烧穿吊顶而引起。一、建筑闷顶分类建筑闷顶可按其使用功能、坡屋顶建筑投影形式进行分类。1按使用功能分类建筑闷顶一般分为住人闷顶和不住人闷顶两类。住人闷顶,也称阁楼,一般用于人员居住和储存物品等。不住人闷顶,主要对建筑起保温隔热作用。2按坡屋顶建筑投影形式分类建筑闷顶一般分为一字形、拐角形、口字形、丁字形、工字形、山字型、圆形和环形闷顶等。二、建筑闷顶结构建筑闷顶是坡屋顶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闷顶的结构与房屋的使用功能

2、、屋面材料、结构选型以及建筑造型等有关。砖木结构的建筑闷顶主要由砖砌的外墙,承受屋面荷载的椽子、檩条、屋架或梁等木质承重构件以及屋面瓦材和吊顶等构成。坡屋顶的屋面坡度一般在2030左右,屋面防水材料多为瓦材,部分采用石棉瓦、铁皮瓦,少数采用油毡屋面。有的屋面上设置有天窗或老虎窗。檩条、椽子、屋架等构件一般都采用木质材料。在挑檐顶棚、檐口外墙、山墙上部等部位设置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口。吊顶一般采用木板、板条抹灰;部分采用纤维板、胶合板、钙塑板、石膏板;还有一些采用砖质望板。有的因保温需要,还用板条抹灰吊顶组成双层天棚。三、建筑闷顶特点建筑闷顶具有空间相对密闭、耐火等级较低、使用功能简单等特点。1以木

3、结构为主坡屋顶建筑大多为老式砖木结构建筑,如一些老式砖木结构住宅、学校和工厂等建筑,其建筑闷顶的屋面板、屋架、檩条、吊顶等主要构件,大多采用木质材料,耐火等级较低。2火灾荷载大建筑闷顶的火灾荷载密度一般可达45kg/m2。北方地区常在建筑闷顶内放置锯末用于保温,更增大了可燃物的数量。用于人员居住的阁楼以及作为仓库使用的闷顶,可燃物品比较集中,火灾荷载则更大。3空间大小各异建筑闷顶一般都有足够的净空高度,如学校、医院、商店等老式砖木结构公共建筑,其闷顶的内部空间相对较大,净高大多在2m左右,有的甚至达到3m以上。阁楼的内部空间相对较小。仅作通风隔热层使用的闷顶,内部空间则更小。4开口部位较少建筑

4、闷顶一般都有少量的人孔,通常设在楼梯间或走廊尽头的吊顶位置。有的建筑闷顶在山墙位置设有通风口。少数建筑闷顶在屋顶部位设有天窗或老虎窗。阁楼一般都设有门、窗。5电气线路较多建筑闷顶内一般都敷设有电气线路,而且电气线路随意拉、接或绝缘层老化的情况较多,火灾隐患较大。四、建筑闷顶的火灾特点建筑闷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空间位置,决定了其在火灾情况下火势发展蔓延和结构坍塌的规律性,以及对灭火作战行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一)阴燃时间长建筑闷顶的开口部位较少,特别是一些密闭性较好的建筑闷顶,如铁皮瓦、油毡房盖的闷顶,受外界风向和风力影响较小,其初起火灾大多处于阴燃状态,火源隐蔽,火势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二)充烟蓄

5、热快建筑闷顶结构相对独立,空间比较密闭,火灾时产生的大量烟、热不易散发,在其内部快速积聚,不仅消防人员实施火情侦察时不易找到火点,而且当建筑闷顶内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若有适量空气补充,易出现爆燃。(三)易沿水平方向蔓延有的老式砖木结构建筑的山墙只砌至吊顶位置,建筑闷顶内没有采取防火隔离措施,整幢建筑的建筑闷顶相互贯通,火灾时,火势沿水平方向发展蔓延很快。设有双层天棚的建筑闷顶发生火灾时,火势会沿闷顶和两棚的夹层向水平方向同时发展蔓延。另外,一字形、拐角形、口字形和环形闷顶,火势一般只向两个方向水平蔓延;丁字形、工字形和山字型闷顶,火势一般同时向三个方向水平蔓延;圆形闷顶,一般呈多向或放射性水

6、平蔓延。(四)易垂直向下延烧建筑闷顶发生火灾时,火势在闷顶内沿水平方向发展蔓延的同时,会很快向下发展蔓延,将吊顶烧穿,导致垂直向下延烧。另外,火势通过缝隙向下发展蔓延或因燃烧物从烧穿吊顶的开口部位坠落,引起吊顶下面楼层着火,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层面同时燃烧的立体火灾。(五)屋顶易坍塌屋顶设有天窗、屋顶为小楞挂瓦或山墙设有通风口的建筑闷顶,特别是大空间建筑闷顶结构,火灾时,火势易突破这些闷顶的开口部位迅速蔓延扩大,甚至直接将吊顶或屋顶烧穿导致局部坍塌。另外,燃烧时间较长的建筑闷顶火灾,闷顶的吊顶和木构架屋顶易发生局部或整体坍塌。吊顶或屋顶坍塌后,热烟气对流加快,火势燃烧加剧,大量热烟气易从窜顶或塌

7、落的部位向外排出,建筑闷顶内部的热辐射强度和烟气浓度相对减弱。五、建筑闷顶火灾的灭火措施扑救建筑闷顶火灾,必须针对其火势发展蔓延规律、吊顶和屋顶易坍塌的特点,灵活运用战术,以赢得作战行动的主动权。(一)快速查明火场情况消防队到场后,在采取外部观察烟气流向的同时,组织侦察小组,深入建筑闷顶内部,查明火场主要情况,确定火场主攻方向。1火情侦察的内容一般建筑闷顶火灾,必须快速查清火点的位置,燃烧的范围,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和途径,火势对吊顶下面房间和毗邻建筑的影响等情况。阁楼火灾,还应快速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被困人员的数量、所处位置以及受火势的威胁程度等情况。2火情侦察的方法消防人员通过外部观察瓦缝、

8、天窗和山墙通风口等部位的烟雾、火焰情况,初步判断起火的部位。利用热成像仪在吊顶下方测定火点位置和燃烧的大致范围。通过人孔、老虎窗等途径进入建筑闷顶,实施内部侦察。在严寒季节可根据屋面积雪的消融情况来确定起火部位。(二)积极营救被困人员阁楼以及一些学校、医院、科研等单位的办公楼、宿舍楼等建筑的闷顶发生火灾时,应积极组织力量营救被困人员。对天窗、老虎窗和屋顶的被困人员,迅速架设消防梯救人。组成救人小组,利用内楼梯登高,深入阁楼内部搜索救人,尤其要加强对狭小部位的搜索。当楼梯被烟火封堵时,及时组织水枪掩护,开辟救生通道,强攻登楼救人。当楼梯被烟火严重封堵时,应在地面铺设救生气垫、棉被等,营救跳楼的被

9、困人员。对获救的中毒、窒息人员,及时采取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或供氧等措施,进行现场急救。(三)全力堵截火势发展扑救建筑闷顶火灾,必须针对其火势发展蔓延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1进入闷顶的途径消防人员通过人孔等途径直接进入建筑闷顶。通过天窗、老虎窗等途径进入建筑闷顶。破拆吊顶、房盖或山墙通风口等部位,开辟内攻通道。2、堵截火势的方法火势只有一个蔓延方向时,应在火势蔓延方向的前方位置部署力量,堵截火势。一字形闷顶中部或丁字形闷顶发生火灾,火势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蔓延方向时,应首先堵截向下风方向发展蔓延的火势;力量充足时,可对不同蔓延方向的火势同时进行堵截。口字形和环形闷顶火灾,火势呈环形蔓延时,要在闷

10、顶的两侧进行堵截。设有双层天棚的闷顶发生火灾时,首先堵截沿闷顶蔓延的火势,同时布置力量堵截沿两棚夹层蔓延的火势。根据实际灭火需要,在闷顶内设置闷顶水枪,或横向布置水枪,以控制火势蔓延扩大。横向堵截闷顶火势的水枪数量,通常要根据房架的跨度,建筑闷顶的内部结构形式,以及易燃构件的数量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每10m宽度布置1支水抢,若宽度为10m以上,不足20m时应布置2支水枪,水枪的位置应该居中,便于向左右射水。在吊顶的下面楼层部署设防力量,防止火势沿吊顶向下面楼层延烧。火势烧穿屋顶后,应在下风方向安排一定的设防力量,堵截火势向毗邻建筑蔓延,并防止可能出现的飞火引起新的火点。(四)适时破拆排烟散

11、热扑救建筑闷顶火灾,受空间狭小、高温浓烟等因素的影响,火情侦察和内攻灭火都极其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破拆排烟措施,为内攻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火点位于建筑闷顶的一端时,应在下风方向选择破拆排烟口。火点位于建筑闷顶的中部时,应在下风方向尽可能靠近火点的位置选择破拆排烟口。火灾处于初起阶段时,破拆下风或侧下风方向的通风口进行排烟。水枪布置到位后,在下风方向靠近火点的位置,破拆吊顶或屋顶进行排烟。六、建筑闷顶火灾的灭火行动要求及注意事项扑救建筑闷顶火灾,火场环境特殊,作战条件艰苦。因此,对灭火战斗行动的有效性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要确保火场行动安全消防人员进入闷顶前,要首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要控

12、制内攻人员的数量,消防人员进入闷顶时,要携带好照明灯具,沿结构的承重部位行进,防止踩空而坠落。内攻近战时,水枪手要做好梯队掩护,以防止高温、热气浪反扑伤人。在吊顶下方设防的消防人员,要防止吊顶或其他构件塌落伤人。屋顶局部承重构件或吊顶存在潜在的坍塌危险时,消防人员要及时撤离危险区域。在屋顶行走时,要尽可能靠近屋脊,防止踏空、滑落伤人,特别是冬季严寒地区,必要时应采用绳索保护。(二)要正确把握内攻时机火势没有烧穿屋顶或吊顶时,要以内攻为主,消防人员要及时深入闷顶,展开近战灭火。火势烧穿屋顶或采取破拆排烟措施后,闷顶内的热辐射强度和烟气浓度明显减弱时,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内攻,以便快速扑灭火势。内攻灭火时,要尽可能使用喷雾射流进行灭火,并要防止盲目射水或过量射水。为提高扑救建筑闷顶火灾的技术效果,必要时可以合成使用灭火剂,如先向闷顶内部喷射干粉,将火势压下,继而内攻灭火。有些地方有自制的长管形水抢,要利用这种水枪伸入闷顶内部出水灭火。(三)要谨慎实施破拆排烟选择破拆排烟散热口的位置时,要防止破坏建筑闷顶的承重构件。破拆屋顶、吊顶进行排烟时,要在水枪到位以后,防止爆然导致人员伤亡。吊顶或屋顶的排烟口面积不宜破拆过大,防止引起空气对流,加快火势蔓延发展或导致其他火场突变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