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赤壁赋》《登泰山记》)(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497510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赤壁赋》《登泰山记》)(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赤壁赋》《登泰山记》)(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赤壁赋》《登泰山记》)(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赤壁赋》《登泰山记》)(附参考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6课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赤壁赋1.苏轼在赤壁赋中追述了曹军攻破荆州、沿江而下的景象,接着用“,”两句表现了英雄的志得意满。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了曹操枭雄兼诗人的形象。3.赤壁赋中“,”两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侧面表现了洞箫声强烈的感染力。4.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的“,”,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可以用来表明那些清廉不贪的官员的内心思想。5.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6.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描写了眼前的山川形胜,以此自然引出当年赤壁大战的

2、盛况。7.赤壁赋中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两句,客人以物自比,形象地写出了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8.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有了共鸣。他们“”,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豁达超然之“乐境”。9.赤壁赋中客人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 ,_”。10.苏轼认为,造化所为,生命有限,不可强求,“_,_”,是大自然慷慨的赏赐,可以尽情享用。11.苏轼赤壁赋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人与万物关系的两句是“,”。1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1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借听者的反

3、应表现了洞箫演奏强烈的艺术魅力。14.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曹操水军的雄壮气势。15.赤壁赋中,“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16.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17.在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就是如此。18.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小船像叶子般任意漂荡在浩渺江面上的样子。19.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

4、二、登泰山记1.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初登山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2.在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出大雾弥漫,山路冰滑,表现了登山的困难。3.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4.在登泰山记中,“_, 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

5、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7.在登泰山记中,“_,_,_”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8.登泰山记,日出之前,“,”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9.登泰山记,“,”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附:参考答案(教师版)赤壁赋1.苏轼在赤壁赋中追述了曹军攻破荆州、沿江而下的景象,接着用“,”两句表现了英雄的志得意满。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了曹操枭

6、雄兼诗人的形象。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3.赤壁赋中“,”两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侧面表现了洞箫声强烈的感染力。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4.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的“,”,在反腐倡廉的今天,可以用来表明那些清廉不贪的官员的内心思想。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5.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6.苏轼赤壁赋中,“,”两句描写了眼前的山川形胜,以此自然引出当年赤壁大战的盛况。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7.赤壁赋中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两句,客人以物自比,形象地写出了

7、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8.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有了共鸣。他们“”,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豁达超然之“乐境”。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9.赤壁赋中客人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 ,_”。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10.苏轼认为,造化所为,生命有限,不可强求,“_,_”,是大自然慷慨的赏赐,可以尽情享用。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11.苏轼赤壁赋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人与万物关系的两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

8、,逍遥自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1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借听者的反应表现了洞箫演奏强烈的艺术魅力。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14.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曹操水军的雄壮气势。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15.赤壁赋中,“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16.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7.在离骚中,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沿袭,苏轼赤壁赋中的“,”

9、两句就是如此。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18.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小船像叶子般任意漂荡在浩渺江面上的样子。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19.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两者关系应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二、登泰山记1.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初登山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2.在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出大雾弥漫,山路冰滑,表现了登山的困难。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3.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

10、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4.在登泰山记中,“_, 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7.在登泰山记中,“_,_,_”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 动摇承之8.登泰山记,日出之前,“,”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其中“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 山也9.登泰山记,“,”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