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范(T-ZLX 067—2023).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71669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5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范(T-ZLX 067—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范(T-ZLX 067—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范(T-ZLX 067—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范(T-ZLX 067—2023).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5.020.20CCS B 31T T/Z ZL LXX浙 江 省 绿 色 农 产 品 协 会 团 体 标 准T/ZLX 067-2023绿色食品 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范Green foo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green asparagusin greenhouses2023-11-24 发布2024-12-01 实施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协会发 布T/ZLX 0672023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

2、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兴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大学湖州市蔬菜产业联盟、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晓梅、孙淑媛、解静、张琴、刘成成、陈丽萍、杨健、居星辉、陆鸿英、陈朱侃、莫忠华、蒋宸辰。本文件首次发布。T/ZLX 06720231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 大棚绿芦笋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要求、田间设施、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

3、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DB33/T 717 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芦笋 green asparagus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未经培土软化而形成的绿色或紫色嫩茎。来源:DB33/T 7172016,3.13.2母茎 mother stem由新生嫩茎培育而成,为地下贮存根、鳞芽萌发及嫩茎生

4、长提供养分的地上部分植株。来源:DB33/T 7172016,3.34产地要求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宜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粘壤土、壤土或砂壤土。5田间设施T/ZLX 06720232应符合 DB33/T 717的规定。建议采用热镀锌钢管为棚架材料搭建单体拱型棚或连体钢架大棚,单 体大棚相邻棚间距1.3 m1.8 m。灌水施肥系统由“水源-水泵-过滤设备-施肥设备-地下输水管-田间出水管-水阀-末端过滤器-田间输水管-滴灌管”组成。6生产技术6.1品种选择选用早熟性好、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杂

5、交一代,如格兰德 F1、太平洋早生 F1、特利龙 F1等。6.2播种育苗6.2.1种子处理采用药剂浸种,也可采用种衣剂拌种处理。在常温下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50 倍液浸种消毒 6小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处理后的种子置于 25 30 温水中浸种,春播浸种 72小时,秋播浸种 48小时,浸种期间每天换水漂洗 1 次。或先将种子置于 25 30 的温水中浸种,春播浸种72小时,秋播浸种 48 小时,浸后沥干,用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匀后即可播种。6.2.2播期要求地表温度达 10 以上开始播种,3 月10 月份均可播种育苗。春播宜在 3 月上旬至 5 月底,秋播宜在 8 月上旬

6、至 10 月上旬,以大棚保护地育苗为佳。6.2.3用种量大田需种量一般每亩为 40 g45 g。注:1 亩666.7 m2。6.2.4育苗6.2.4.1育苗方式选用大棚保护地营养钵或穴盘育苗,也可用大棚苗床播种育苗。6.2.4.2营养钵育苗建畦宽 120 cm、深 10 cm 的苗床,选用上口径 10 cm 的塑料营养钵,营养土选用商品育苗基质,基质湿润后装钵,钵内装 2/3 基质,播前浇透水,每钵正中播一粒种子,播后覆盖 1.0 cm1.5 cm 基质盖籽。6.2.4.3穴盘育苗建畦宽 120 cm、深 10 cm 的苗床,春播用 32 孔穴盘,秋播用 24 孔穴盘,选用商品育苗基质。基质湿

7、润后装穴盘,穴盘内装 2/3 基质,播前浇透水,每穴正中播一粒种子,播后覆盖 1.0 cm1.5 cm 基质盖籽。6.2.4.4苗床育苗选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杂草少的地块作苗床,每亩用腐熟农家肥 2500 kg、14%过磷酸钙或 12%钙镁磷肥 25 kg、48%复合肥(NP2O5K2O=161616)15 kg,充分混均后撒施床面,翻耕入土,整平T/ZLX 06720233土地,做育苗畦,畦宽 120 cm、高 15 cm20 cm,在床面横向每隔 20 cm 开一条播种沟,沟深 2 cm3 cm。播前浇透水,单粒点播,间隔 6 cm8 cm,播后覆 1.0 cm1.5 cm 疏松过筛潮湿细

8、土或砂土。6.2.5苗期管理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 20 30,最高不超过 35 ,夜间不低于 12 ,并以 15 18 为宜。及时通风换气,棚内温度超过 30 时,背风处揭膜通风降温。育苗期间及时补水、除草,做好雨后排涝。秋播苗在冬季地上部茎叶枯萎后及时割去地上部茎叶清园过冬。6.3移栽6.3.1整地施基肥施肥按照 NY/T 394 的规定执行。移栽前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 2000 kg2500 kg,深翻入土后耙平,按畦宽 140 cm150 cm、高 20 cm30 cm 作栽培畦,一般 6 m 棚作 4 畦,8 m 棚作 5 畦。畦中间开宽40 cm45 cm、深 30 cm40 cm 的定

9、植沟,沟底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1000 kg1500 kg、14%过磷酸钙或12%钙镁磷肥 25 kg、48%复合肥 25 kg30 kg,施后回填覆土 10 cm。6.3.2移栽时间和方法按 DB33/T 717 的规定执行。春播苗于 5 月中下旬 6 月上旬移栽;秋播苗于次年 3 月下旬 4 月上旬移栽。幼苗按大小分级带土移栽、单行种植,每亩密度为 1400株1700株。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6.4田间管理6.4.1覆膜避雨芦笋苗定植前盖好大棚膜,进行薄膜覆盖与避雨栽培。成年期芦笋(二年后)促早栽培的,可于12 月下旬1 月上旬覆膜保温增温。夏秋季保留顶膜避雨。6.4.2中耕除草培土定植后及时

10、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春母茎和秋母茎清园后,结合进行浅中耕培土,培土要求芦笋根盘距地表有 10 cm15 cm 的土层,同时应避免伤及嫩茎和根系。6.4.3温度与水分管理根据不同生育期进行水分管理,采用滴灌定时定量灌水。留母茎期间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60%70%,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70%80%。白天棚内气温最高不超过 35,夜间保持 12 以上。冬季低温期间应采用多层覆盖保温。6.4.4母茎留养选留母茎的嫩茎直径在 0.8 cm1.2 cm、无病虫斑、生长健壮。按不同品种特性,春母茎一般于 2月下旬4 月上旬留养,二年生每棵盘留 3 支4 支,三年生及以上每棵盘留 4 支5 支

11、。秋母茎于 6月下旬8 月中下旬留养,二年生每棵盘留 6 支8 支,三年生及以上每棵盘留 10 支15 支。留养的母茎应分布均匀。6.4.5疏枝打顶与防倒伏母茎留养期间,及时整枝疏枝,母茎长至 50 cm80 cm 高时,应及时在定植行两边立架拉绳防倒伏。母茎长至 120 cm150 cm 高时,摘除顶芽控制植株高度。T/ZLX 067202346.4.6追肥追肥按 NY/T 394 的规定执行。秋母茎冬季清园后,重施有机肥、配施复合肥,一般在畦两侧每亩沟施腐熟有机肥 1000 kg1500 kg、48%复合肥 25 kg30 kg;春母茎夏季清园后,在畦两侧每亩沟施生物有机肥 250 kg3

12、00 kg。对缺钙、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的田块,结合冬季施肥进行补充。母茎留养期间和采笋期间少量多次滴灌追肥,留养期间每亩滴灌追施高氮型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715)5 kg8 kg,每 15 天20 天追施一次;采笋期按高氮型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20715)一次与高钾型水溶性复合肥(NP2O5K2O=18916)两次循环交替追施水溶性肥,一般每亩 5kg8 kg,每 10 天15天追施一次。滴灌施肥浓度 0.3%0.5%。7 病虫害防治7.1 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褐斑病、根腐病、灰霉病、茎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蓟马、蚜虫、蝼蛄等。7.2 防治原则遵循

13、“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使用药剂应符合 NY/T 393 的要求。7.3 农业防治应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苗,及时盖膜避雨栽培。合理密植,科学供应水肥,加强母茎留养期间棚内湿度管理,做好夏笋采收结束和秋笋采收结束时的两次清园消毒。及时清除病残株,保持生产田间环境清洁。7.4 物理防治4月10月,采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可在种植区域安装风吸式杀虫灯诱杀,每 20亩30亩安装一盏;在大棚内悬挂蓝板诱杀蓟马、黄板诱杀蚜虫,每亩悬挂蓝板、黄板各30块40块;大棚内悬挂斜纹夜蛾性诱诱捕器和甜菜夜蛾性诱

14、诱捕器,每亩分别悬挂1个2个,定时更换诱芯。7.5 生物防治利用瓢虫、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7.6 化学防治农药使用严格按NY/T 393的规定执行,正确用药,交替施用,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用药见附录 A。8 采收芦笋嫩茎长到 25 cm30 cm、笋头开散前采收上市。采收后的芦笋要用整洁干净的潮湿布料覆盖。9 采后处理T/ZLX 06720235芦笋采收后先剔除有病虫斑、弯曲、头部开散或机械损伤的嫩茎,经分级整理后用包装材料捆绑包装。包装按NY/T 658的规定执行。采收后6 h内完成预冷,保鲜温度控制在 2 5。10 生产档案及时

15、记录田间生产资料使用、生产管理、采收等相关内容,并保存2年以上。11 生产模式图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T/ZLX 06720236AA附 录 A(资料性)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农药使用方案绿色食品芦笋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农药使用方案见表 A.1。表A.1 主要病虫害防治推荐用药防治对象农药名称每亩使用剂量使用方法最多使用次数(次)安全间隔期(d)茎枯病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5 g100 g发生初期喷雾37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1500倍液发生初期喷雾215褐斑病8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85 g100 g发生初期喷雾37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

16、液1500倍液发生初期喷雾215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 mL50 mL发生初期喷雾23灰霉病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倍液1000倍液发生初期喷雾21540%嘧霉胺悬浮剂60 g90 g发生初期喷雾215蓟马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 mL40 mL发生初期喷雾27虫螨腈360克/升悬浮剂20 mL33.3 mL发生初期喷雾13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1 g14.3 g发生初期喷雾13蚜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15 g若虫盛发期和发生初期喷雾2153%啶虫脒微乳剂50 mL60 mL若虫盛发期和发生初期喷雾215斜纹夜蛾甜菜夜蛾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 mL40

17、 mL低龄幼虫期喷雾27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 mL4 mL低龄幼虫期喷雾1315%茚虫威悬浮剂14 mL18 mL低龄幼虫期喷雾13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40 mL60 mL低龄幼虫期喷雾-蝼蛄等地下害虫3%辛硫磷颗粒剂3 kg4 kg冬季清园期撒施1-注:绿色食品名录外农药自动从名单中删除。7附 录 B(资料性)绿色食品 大棚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绿色食品大棚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图 B.1。防治原则: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使用化学防治。使用药剂应符合NY/T 393 的要求。农业防

18、治农业防治: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苗,及时盖膜避雨栽培。合理密植,科学供应水肥,加强母茎留养期间棚内湿度管理,做好夏笋采收结束和秋笋采收结束时的两次清园消毒。及时清除病残株,保持生产田间环境清洁。物理防治:物理防治:4 月10 月,采用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粘虫板等诱杀害虫。可在种植区域安装风吸式杀虫灯诱杀,每 20 亩30 亩安装一盏;在大棚内悬挂蓝板诱杀蓟马、黄板诱杀蚜虫,每亩悬挂蓝板、黄板各 30 块40 块;大棚内悬挂斜纹夜蛾诱捕器和甜菜夜蛾诱捕器,每亩分别悬挂 1 个2个,定时更换诱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瓢虫、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化学

19、防治化学防治:农药使用严格按NY/T 393 的规定执行,正确用药,交替施用,严格控制安全间隔期。茎枯病蓟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绿色防控褐斑病蚜虫杀虫灯诱捕器根腐病蝼蛄色板诱杀防虫网播种 期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育苗期春播秋播生长采收期春笋采收留母茎夏笋采收留母茎秋笋采收秋茎黄化期拔秆清园育苗期移栽期多层覆盖避雨栽培中耕培土肥水供应清园施肥留养母茎采收期品种选择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宜选用早熟性好、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

20、广、商品性好的杂交一代种子,如格兰德 F1、太平洋早生 F1、特利龙F1等。3 月10 月份均可播种育苗,以大棚保护地育苗为佳。播前浸种,于 2530清水中,春播浸 72h,秋播浸 48h,浸种期间换水 23 次,浸后沥干,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匀后即可播种。播后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见苗露土后及时揭去地膜,苗床温度白天 2030,最高不超过35,夜间不低于12,以 1518为宜。注意通风换气、控温降湿,保持苗床湿润。秋播苗在冬季地上部枯萎后及时割去地上部清园过冬。整地作畦。选择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较好的粘壤土、壤土或砂壤土。移栽前深翻土壤,6 米

21、棚作4 条,8 米棚作 5条,开深30cm40cm 的定植沟,沟内施基肥,然后覆土 10cm。春播的于5 月中下旬至6 月上旬移栽,秋播的于次年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移栽。密度每亩 14001700 株。1、定植前拉好棚膜,进行薄膜覆盖与避雨栽培。成年期芦笋(二年后)促早栽培的,可于12 月下旬1 月上旬覆膜保温增温。夏秋季保留顶膜避雨栽培。2、定植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清园后,应结合进行浅中耕培土,培土要求芦笋根盘距地表有10cm15 cm 的土层,同时应避免伤及嫩茎和根系。3、根据不同生育期进行水份管理,留母茎期间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采笋期间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

22、80%。白天棚内气温最高不超过35,夜间保持12以上。冬季低温期间应采用多层覆盖保温措施。4、选留母茎的嫩茎直径在0.8cm1.2cm、无病虫斑、生长健壮,春母茎一般于2 月下旬4 月上旬留养,二年生每棵盘留3 支4 支,三年生及以上每棵盘留4 支5 支。秋母茎于6 月下旬8 月中下旬留养,二年生每棵盘留6支8 支,三年生及以上每棵盘留 10 支15 支。留养的母茎应分布均匀。5、母茎留养期间,及时整枝疏枝,母茎成株后立架拉绳防倒伏,120cm150cm 高时打顶。芦笋长到 25cm30cm、笋头开散前采收上市。采收后先剔除有病虫斑、弯曲、头部开放或机械损伤的嫩茎,经分级整理后用包装材料捆绑包

23、装。采收后 6h内完成预冷,保鲜温度控制在25。基肥施腐熟有机肥 30004000kg、48%复合肥 25kg30kg、磷肥 20kg。母茎留养期滴灌追施高氮型水溶性肥 5kg8kg/亩,每 15d20d 追施一次。采笋期高氮型水溶肥一次与高钾型水溶肥两次循环交替追施,每亩施 5kg8kg,每 10d15d 追施一次。春季清园肥在畦两侧沟施生物有机肥 250kg300kg/亩。冬腊肥冬季清园后,施腐熟有机肥 1000kg1500kg、48%复合肥 25kg30kg。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图 B.1 绿色食品 大棚绿芦笋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肥料使用建议(公斤肥料使用建议(公斤/亩)亩)芦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及要求芦笋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及要求1、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2、农药:应符合NY/T493绿色食品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3、肥料:应符合 NY/T 494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4、采收:禁止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编制依据:NY/T 491、NY/T 393、NY/T 394、DB33/T 717 等起草单位:长兴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