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XB2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ppt

上传人:侯** 文档编号:96464403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XB2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苏教XB2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XB2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XB2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ppt(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概念认知概念认知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能力形成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素养发展素养发展 创新应用创新应用第二章群落第一节生物群落的结构【课程标准】2.1.4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改变。【素养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科学思维)2.基于实例分析,阐明生态位的概念,理解生态位分化对群落和物种的意义。(科学思维)3.分析各种生物群落,认识群落随时间而改变的现象。(生命观念)概念认知自主学习一、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1.群落的概念:特定_或生境中各种_所构成的集合。2.群落结构的类型:类型特点影响因素水平结构_特性光照的_的差

2、异湿度的_的活动垂直结构_现象植物分层:受_影响动物分层:与_和_有关空间生物种群镶嵌强弱地形不同动物分层阳光食物栖息环境3.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1)不同种群之间的_和_等关系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2)生态位。概念: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_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_之间的功能关系。任何一个种群在_或生态系统中都会_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_的能力。(3)生物群落的_也对生物群落的结构产生影响。竞争捕食空间相关种群生物群落占据一定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空间异质性(非均匀一致)实例1:阳光分布的不均匀性影响池塘中植物的垂直分布。实例2:阳光影响池塘中动物的昼夜分布。【思考】校园有一片草坪

3、和一片树林,某学习小组经过调查认为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原因。提示:不正确,这两个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二、群落随时间而改变基于群落的变化,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物群落的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原因是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2)区分针叶林和阔叶林的依据是群落的外貌。()(3)在草原群落中植物有季相,而动物没有季相。()提示:动物也会有季节性变化。(4)群落在不同季节的物种组成不同,但是空间结构不会变化。()提示: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5)动物的迁徙、夏眠和冬眠等生命活动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4、()【思考】教材问题:热带地区的群落如热带雨林的季相没有温带草原的季相明显,原因是什么?提示: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季节区别,因此热带雨林的季相不明显。能力形成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群落的概念和结构1.群落与种群的比较:比较项目种群群落研究对象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区域的所有种群组成单位生物个体(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主要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丰富度、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关系群落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表现分层现象。B处的结构分

5、析:C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导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导致了不同藻类的垂直分布。影响动物分布的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水平结构。表现镶嵌分布。A处影响因素分析:地形的变化是影响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除上述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光照强度的不同、温度的不同和动物的活动。(3)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别提醒:有关群落结构的三点提醒(1)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

6、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2)同种生物内的个体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高度差异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群落的外貌是变化的。原因:阳光、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随着季节而变化,导致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结果:群落在不同季节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思考探究】1.拓展探究:(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水生植物能否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命观念)提示:不能,群落应包括所有生物。(2)群落中的各种种群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科学思维)提示: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2.情境探究:草菇喜温喜湿喜半阴,是一种

7、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的食用真菌。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请你分析其中的原理和意义。(科学思维)提示: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素养案例】(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

8、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A.B.C.D.【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群落结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森林群落的植物分层现象提高了植物利用光能的能力,同时拉大了动物分层分布的空间,为动物提供了更丰富的生存空间,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正确;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错误;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自身对光的利用能力决定的,错误。【审答误区】本题常见错因有两个:(1)误认为森林植物最上层为灌木层,易错选B、C;森林中的植物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2)误认为植物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易错选

9、B、C、D;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决定的。【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该现象的形成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种植高粱时要合理密植,是因为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在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间行种植是利用了这一原理【解析】选C。决定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A正确。从生物进化角度说,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种植高粱时要合理密植,是因为种群内部存在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现象,不属于群落研究的范畴,C错误。在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属于

10、不同种群,其间行种植是利用了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原理,D正确。2.(2022扬州高二检测)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m。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解析】选D。天山各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所有生物的总和,相同物种是种群的概念,A错误;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存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体

11、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随着海拔不同温度变化巨大,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不同,C错误;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异明显,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D正确。学习任务二分析某种生物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以及所需要的物理(如温度、湿度、pH等)和生物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等。2.生态位分化:在长期的相互竞争作用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物种若要共存,必须在空间、食物、活动时间、生理或习性上有分化,即生态位分化。3.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

12、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物种灭绝。4.生态位的应用:在农业中,应该从水平、垂直、时间、营养及物种、数量等多方位进行系统组分的合理组配,以充分利用和拓展系统生态位,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思考探究】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在一生中是固定不变的吗?提示:物种随着自身发育,食性、空间等发生改变,物种生态位可发生改变。【素养案例】(2022镇江高二检测)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

13、,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物种观察数量觅食生境出现率/%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生境2生境3小坚果茎类草屑螺类贝壳砂砾甲壳类其他绿翅鸭21206703352.816.70121305.5绿头鸭1513981178.30.807.15.61.17.1鹤鹬1678640360050.025.025.000青脚鹬15172928430033.333.3033.30.1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A.该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不同的生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四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的出现率不同与其食

14、性密切相关C.四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弱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解题思维】提取关键点生态位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以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转化知识点群落的结构及其特点、生态位概念的理解、生态位形成的意义和原因排除障碍点不同生境的形成与水平结构有关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选C。由题意,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可知不同生境的形成是由于水平结构的不同,故该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不

15、同的生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决定动物分布的因素是其食物和栖息空间,所以四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的出现率不同与其食性密切相关,B正确;四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生态位重叠越多,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越大,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弱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正确。【跟踪训练】1.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C.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解析】选C

16、。不同物种的食物资源可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以出现重叠的现象,A正确;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所以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B正确;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如杂草与农作物,C错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2.(2021渭南高二检测)一个物种所能占据的生态位空间,是受竞争和捕食强度影响的。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物种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得到繁荣。这种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

17、大空间;而一种生物实际占有的空间叫做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B.棕蝙蝠比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三种蝙蝠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如果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解题思维】(1)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实际占有的空间叫做实际生态位。(2)根据所学知识点分析: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解析】选C。三种蝙蝠的实际生态位不仅仅是它们所分别占据的树洞,

18、还和食物及竞争者的分布等有关,A错误;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由曲线可知,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这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虽然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也不是基础生态位,D错误。【审答误区】本题常见错因是对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的判断错误,易错选A、D。【补偿训练】下列有关生态位的阐述正确的是()A.据图所知,物种x与物种y之间一定是竞争关系B.物种x因生态位较物种y小,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被淘汰C.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

19、特定环境中都有相似种类的生物D.生态位的形成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选D。物种x与物种y因为生态位重叠,所以它们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A错误;物种x因生态位较物种y大,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B错误;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C错误;生态位是生物和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而逐渐分化产生的,D正确。素养发展创新应用某滨海低洼区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蓬、碱蒿等少数几种植物,后来经过生态改造,建立了人工湖泊并用于鱼类养殖。如图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湖泊营养化程度以

20、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曲线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探究:(1)该碱斑地的全部碱蓬构成一个_。酸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蒿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据图分析,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时,更有利于鱼类生长。(3)微囊藻(一种蓝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其数量可呈“J”型增长,但在湖泊中种植芦苇(一种挺水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解析】(1)该碱斑地的全部碱蓬构成一个种群。酸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蒿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由曲线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中营养化时,微囊藻的数量较少,脆杆藻的数量最多,有利于鱼类生长和繁殖。(3)微囊藻和芦苇都能利用光、CO2和矿质元素等,说明两者利用的资源相同,而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它们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答案:(1)种群水平(2)中营养化(3)微囊藻和芦苇之间在利用光、二氧化碳、矿质元素等无机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本本课结课结束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