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ppt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9644238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3)--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93)--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3)--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3)--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ppt(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及现代转化一、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情感一、政治文化中的政治情感自从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1956年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以来,政治文化研究在西方进入了热潮,而美国学者墨子刻的着作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则突破了西方学者政治文化研究的界限,将政治文化概念体系应用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在这一概念体系中,对政治情感的思考是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概念上来看,情感是个性的基本心理要素,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于客体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主体认识世界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并非人们所有的态度和情感都属于政治情感,只有经常而明显地影响政

2、治发展的哪些态度和情感,才能界定在政治情感的范畴之内。同时,政治情感属于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不同于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意识。依据阿尔蒙德的定义,政治情感是人们对政治体系或政治体系的某一方面所产生的好恶感情,也是人们对政治对象的一种内在体验:喜爱或者憎恶,尊重或者轻视,同情或者冷漠等。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政治偏好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又对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情感是政治社会中的主体的基本素质,是主体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信仰的偏好,是政治上层建筑中的主体性因素。其在现实中的表现就是政治参与,其极端的表现是政治激情或政治冷漠,其实质是由利益矛盾、冲突及协调整合过程所引起的人

3、们对政治系统的态度化理解。“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不同的个人、集团出于对自身利益或某种价值的关切,对自己某种政治需要的满足感,而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产生不同的态度和体验。这种态度和体验就是政治情感。二、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二、中国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一)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分析1.权力崇拜与依附中国传统农民对政治系统的看法是模糊的。他们没有明确的国家概念,在他们心中,上至皇帝、官僚,下至家族长,都可以代表他们行使政治权力。因此,他们对政治的情感不是围绕政治系统自身展开,而是针对政治系统中的个人,最终总是归结到官僚个人或者一家一姓的君主身上。这是一种依附型的政治情感,包括对皇权的崇拜,以及

4、期盼“明君”、“贤相”和“清官”的情感。传统农民的政治情感贯穿、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蕴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他们畏惧天灾人祸、寇盗病瘟等灾难,希望能在天地、自然、人际和谐的环境中生存,这是农民的淳朴要求。这一要求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赖对明君、清官、天地、祖先、神灵、命运等的权威崇拜和寄托来实现。对皇权、清官的拥戴,使农民把实现和谐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有道明君和“青天大老爷”身上。当他们有冤无处申的时候,他们期待明君与“青天大老爷”的出现。丧失主体意识、依赖客体的主宰来实现自己和谐、安宁的价值目标,决定了传统农民自我价值评判中的臣民依附情感。几千年来,农民在对权威主宰的崇拜、寄托、服从中安分守

5、己地生活,他们的本分就是勤劳耕作,纳税服役,礼敬、服从这些权威,这也使得中国的农民最好统治。2.平均主义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就记载了劳动人民对社会不公的烈感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比如陈胜广起义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钟相、杨幺起义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以及太平天国起义提出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等,可见其影响之深。3.人治意识与臣民观念“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在传统政治生活中,“人”是核心和关键,集司法与行政职权于一身的地方官被农民阶层视作“父母官”,这凸显了农民阶层一种重要的政治情感,即所谓的人治意识。4.家国同构下的集体主义在传统中国社会,单子式的个人主义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即使讲求个人独立人格的儒家也只是在道德意义上谈论个人的独立性而非在其他层面。应该讲,在传统的社会中,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家”。(二)传统农民政治情感的产生原因1.儒家政治文化的影响2.农耕文化的影响3.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制约三、中国传统农民政治情感的现三、中国传统农民政治情感的现代转化代转化政治文化的建设不可能完全抛开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新型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改造传统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继承与重建两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