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43977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pptx(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礼记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政治哲学,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1.了解与大学这本书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积累“明、静、安、虑、得、格物、壹是”等词语含义。3.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三纲”“八目”的内容。4.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初步掌握修身的内容。文文 化化 常常 识识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又称 ,和 、并称“三礼”。小戴礼记周礼 仪礼礼 记发送暗号领取“高中语文”108个个G资料免费获取“初初 中中 语语 文文”6 8个个G“高高 中中 语语 文文

2、”180个个G暗 号 在 图 中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对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 开篇的第一句。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 、合称为“四书”。“大学之道”指的是:、的根本原则。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穷理正心修身治人解读题目“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节和文化

3、课。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翻翻 译译 课课 文文大学之道,在大学之道,在明明明明德,在德,在亲亲民,在民,在止止于至善。于至善。明:动词,彰明 明:形容词,美好的 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止:达到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知止止而后有而后有定定,定而后能,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虑而后能得得。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 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 得:处事合宜知道要达到的“至善”

4、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近道矣。道矣。近:动词,接近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大大学学之之道道明明德明明德亲民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目标目标止止定定静静安安虑虑得得步骤步骤先后先后本末本末终始终始三纲:三纲:近道近道古之欲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先齐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其身。其身。齐:使整齐有序 修:修养古代那些要

5、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欲修其身者,先正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诚其其意。欲诚其意者,先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致其知。其知。正:端正 诚:使真诚 致:获得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致致知知在在格格物物。物物格格而而后后知知至至,知知至至而而后后意意诚诚,意意诚诚而而后后心心正正,心心正正而而后后身身修修,身身修修而而后后家家齐齐,家家齐齐而而后

6、后国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壹是壹是皆以修身为皆以修身为本本。庶人:平民百姓壹是:一概,一律本:根本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深深 入入 探探 究究“纲”的本意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是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

7、。二者的关系是纲比目大,目从属于纲。勾画有关勾画有关“三纲三纲”和和“八目八目”的语句的语句,解读内容。解读内容。所谓“明明德”,意指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行,培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求知和修身。所谓“亲民”,是指做到求知和修身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明明德”,那么就要亲民。前面两条都做到了,就会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勾画有关勾画有关“三纲三纲”和和“八目八目”的语句的语句,解读内容。解读内容。彰显美好品德治理好国家处理好家族间关系具有良好修养去除私心杂念意念诚实不欺获得更多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分析八目之间的关系分析八目之间的关系关键?方法?目的?拓拓 展展 延延 伸伸“所谓诚其意者,毋(w)自欺也

8、,如恶(w)恶()臭(xi),如好(ho)好(ho)色,此之谓自谦(qi)。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n)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n),故君子必诚其意。诚意如何做到诚意?如何做到诚意?3.慎独。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严格且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1.保持内心的诚实不欺。所谓诚其意者,毋(w)自欺也。2.内心所想与外在表现一致。“

9、诚于中,形于外”,内心的真实,总是会在外表上表现出来的。正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n)懥(zh),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ho)乐(yo),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如何做到正心?如何做到正心?自身有所忿怒,心就不能端正,有所恐惧,心就不能端正,有所偏好,心就不能端正;有所忧虑,心就不能端正。要想做到端正内心,就必须摒除这些私心杂念,摒除患得患失的心态,不受情绪制约,保持心态端正。正,即端正调整至合适的角度。说说说说“诚意诚意”和和“正心正心”带给你的启示?带给你的启示?在独处的时候,要保持内心的谨慎,我们不要像文中的“小人”那样,在独处的时候无恶不作,还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我们要做到,让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与外在表现的一致,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面对生活中多种情绪,不因喜爱而偏好,不因愤怒而憎恨,保持自己内心的端正,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礼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