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微专题(五) 核心素养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讲义(通用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3384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微专题(五) 核心素养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讲义(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微专题(五) 核心素养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讲义(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微专题(五) 核心素养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讲义(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微专题(五) 核心素养角度分析生物与环境-讲义(通用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21江苏高三开学考试)2020年,一场罕见的蝗灾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毁坏大量草场、农田,对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某地科学工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草场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2)由图可知,当蝗虫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可能增加,原因是_。表明蝗虫种群密度足够大时才会导致危害,其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3)巴基斯坦发生蝗灾时,有网友建议派10万“浙江鸭”前往增援,专家未予采纳。请推测其理由是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合作来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

2、的粮食短缺危机。(4)造成此次灾害的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两种类型。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_(填“升高”或“降低”),这一过程说明信息传递在调节_中起着重要作用。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主要捕食_型蝗虫。(5)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在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有感知该种信息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这项研究使绿色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据此研究,下列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可行的是_(填序号,多选)。可人工合成“集群信息素”,从而在田间长期监测蝗虫的种群动态可根据“集群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从而阻止蝗

3、虫的聚集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蝗虫的嗅觉受体基因,从而使蝗虫无法集群可使用较高浓度的“集群信息素”代替农药来杀死蝗虫,减少环境污染答案(1)不同种类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2)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取食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3)生物防治见效慢;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成本高(运输、饲料、管理等);浙江鸭和蝗虫的生活环境不同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降低种间关系散居(5)2(2021广东惠州高三三模)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大亚湾中心区,淡澳河入海口处,为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湿地,这里保存有一片茂盛的红树林群落(如图1)。(1)红树植

4、物具有特殊的适应海水高盐环境的特征。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适应环境的特征的形成是长期_的结果。诗人用“抗风消浪兼淤土,固岸延潮且护堤。”来赞美红树林,诗句中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2)图1中,红树林群落中的物种从低潮线到陆地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藻类招潮蟹夜鹭黑耳鸢是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如果这片湿地长期受到有机汞的污染,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机汞含量最高的是_,判断理由是_。(3)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从图2中选用合适的字母、运算符号组成代数式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4)因人口压力、经济发展

5、等原因,红树林在过去几十年遭到严重破坏,世界各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红树林进行恢复。在恢复红树林物种多样性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_(回答两点)。答案(1)自然选择间接(2)水平黑耳鸢有机汞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3)D1/(A1B1C1D1)或(A2B2C2D2)/(A1B1C1D1)(4)引入合适的红树品种尤其是本地物种;引入红树品种不能太单一;引入物种期间注意避免引入外来入侵物种;要有相应的害虫监控机制等3(2021天津耀华中学高三二模)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CO2排放不再增长,即“碳达峰”。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零排放”,即“碳中和”

6、。 (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_(用字母和数字表示)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秋季北半球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2)树线(图2)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其高度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中国东北长白山为1 8002 100米,而四川西南则为3 8004 200米。CO2排放过多使全球气候变暖,树线位置_(填“上移”或“下移”),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3)合理放牧一定程度影响碳循环,研究者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上植物生物量(有机物量)的影响

7、,结果如图3。图3说明,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_。(4)研究发现,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填字母,多选)。A轻度放牧条件下,牲畜粪便能提升土壤的有机碳含量B植物被啃食后不断长出新叶,更多的碳被分配到地上部分C植物为了适应放牧的干扰会把更多的生物量转移到地下部分D啃食造成植物凋落物的增加,进入土壤并作为新鲜碳源答案(1)Y1、Y2、Y3及Z大于(2)上移次生演替(3)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略有上升(4) ACD4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环境治理尤其是垃圾处理是关键。但是单纯套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及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农村生活垃圾的

8、处理需求。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某学院提出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食物残渣(如剩菜、剩饭等)、厨房下脚料(菜根、菜叶等)和果皮等,这部分垃圾可发酵产生沼气,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填生态系统成分),这些微生物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沼气,此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主要是_。(2)包装垃圾如纸杯、塑料袋等,若通过焚烧处理,其有害产物可能会出现在南极企鹅体内,原因是_,因此需经卫生处理后再进行填埋处理。(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等,此类垃圾若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_逐级积累,最后可能出现在人体细胞内。(4)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可通过_等作用很快消除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若某处土壤堆积的生活垃圾过多,则会导致该处土地失去功能,此时要提高其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是_。答案(1)分解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3)食物链(和食物网)(4)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抵抗力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