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考点1种群和群落.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32590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考点1种群和群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考点1种群和群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考点1种群和群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考点1种群和群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考点析考情谈趋势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4.群落的演替。5.生态系统的结构。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0.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2.生态工程。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2.考查趋势:种群和群落常以数学模型、实例、表格信息等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常结合具体案例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1.(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原因是出生率和死

2、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2(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3(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4(选择性必修2 P11探究实践)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因此无须设置对照组,但要获得

3、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5(选择性必修2 P12拓展应用1)种群的“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种群的“S”形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6(选择性必修2 P16小字部分)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7(选择性必修2 P28与社会的联系)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

4、不同的生态位。8(选择性必修2 P29拓展应用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蝉与树之间是寄生关系;蚕与桑树之间是捕食关系。9(选择性必修2 P32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10(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原因是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11(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

5、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12(选择性必修2 P41思考讨论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共同点: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13(选择性必修2 P56思考讨论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不考虑流入下一个营养级):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部分作为排遗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个营养级,而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14(选择性必修2 P60拓展应用2)溶解在水中的方糖不能变回原来的形状,原因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

6、着无序的方向发展。15(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6(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1)生物圈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17(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

7、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18(选择性必修2 P83旁栏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是牛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处于第一营养级,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资源多;养牛与种植蔬菜相比,前者释放的CO2多,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也就越大。19(选择性必修2 P103概念检测)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考点一种群和群落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3坐标模型中K值确认与值变动分析(1)K值确认:K值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

8、种群最大数量实际环境中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上下波动,如图所示:(2)值变动分析: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数量为第一年的倍,由此,若1,则种群数量不变(稳定);若1,则种群数量增长;若1且恒定时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若1,则种群数量下降。如图所示:4“三看法”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5明确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特别提醒同一物种的高矮差异不属于“垂直结构”;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既不属于“垂直结构”也不属于“水平结构”。6生态位7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1.(2022山东,19)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表示该实

9、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亲体数量约为1 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 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答案B解析亲体数量约为1 000个时,该种群的补充量等于亲体数量,即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是K值,根据种群的增长率变化可知,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时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A错误;种群数量处于K/2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即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B正确;由图可知K值是1 000,当亲体数量大于

10、1 000时,一个繁殖周期过后的种群数量(补充量)可能会趋近K值,不一定与亲体数量相等,C错误;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2(2020江苏,1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摇匀后,应进行第一次计数,A正确;

11、上清液中酵母菌数量少,取上清液计数误差大,因此计数时要先将培养液摇匀,B错误;为保证变量唯一,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每天要在同一时间取样计数,C正确;酵母菌增殖需要营养,所以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D正确。3(2022全国乙,3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_(答出3点即可)。(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_。(3)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

12、调查方法的优势有_(答出2点即可)。答案(1)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目(2)(3)误差小,准确度高;操作更便捷,避免资源浪费解析(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以及根据物种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样方数目和样方大小。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2021江苏,19)()(2)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018全国,5)()(3)(2021广东,6)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

13、的种群数量是b。(4)(2022全国甲,5)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丙、乙、甲。4(2021全国甲,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

14、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退田还湖、封山育林、改造沙漠、生态农业等相关措施都能促进群落良性发展,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一般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低,D正确。5(2022山东,24)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

15、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填标号)。A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B甲的种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4)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可能会发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答案(1)E种群密度大分布范围广(2)200(3)ABCD(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

16、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解析(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而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的数量较多,即乙的种群密度大,同时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2)由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200(种)。(3)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

17、株高度等特征,同时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故选A、B、C、D。思维延伸判断正误(1)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2020江苏,15)()(2)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2021湖北,12)()(3)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蛤蜊岗的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2021辽宁,15)()(4)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2021辽宁,15)()(5)初生演替中草本

18、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经典高考题)()(6)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2022湖南,8)()题组一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2021浙江1月选考,16)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绵羊

19、种群数量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而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增长率一直下降,故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倍数一直减小,B错误;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会随着绵羊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C错误;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则绵羊的食物来源可能会受影响,故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2(2022江苏南通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池塘中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B重捕方法不当导致部分标记个体死亡,会使估算数值偏大C种群内

20、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对种群的生存不利D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答案A解析池塘中单细胞生物数量较多,且体积较小,调查池塘中单细胞生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A正确;重捕方法不当导致部分标记个体死亡,但不会影响对重捕个体中带有标记个体的计数,因此不会使估算数值偏大,B错误;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形成竞争关系,在竞争中选择下来的优势个体容易生存并将其有利基因遗传给子代,因此对种群的生存有利,C错误;校园内蒲公英的随机分布,体现的是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D错误。题组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3大树杜鹃因其树体高大、花大而美丽、量少而珍稀,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为了解

21、大树杜鹃的群落环境,为大树杜鹃的保护和繁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员对大树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样方面积应有所不同C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D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高答案A解析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样方面积应有所不同;例如,调查乔木时,应适当增加样方的面积,B正确;各样地坡度、土壤湿度和

22、盐碱度等差异会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会造成各样地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C正确。4生态护坡是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共同组成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采用抽样检测法B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仅指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D在坡地上同时种植草本和灌木能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错误;生态坡地不同地段中植物种类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错误;在坡地上同时种植草本和灌木能使群落营养结构复杂化,群落的稳定性增强,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