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7.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1873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7.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7.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7.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7.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2承古萌新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明清时期的科技1本草纲目李时珍编著,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知识点二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文学:明清小说时期成就明朝短篇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长篇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2、状老残游记孽海花2.绘画和书法(1)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2)书法: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3戏剧(1)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2)清代京剧形成: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走向世界:民国以来,京剧走向世界,成为国粹。,构图解史中国古代科技信息提取: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天文学、农学、数学、医药学是古代科技的四大优势学科。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

3、针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漫画解史小说兴起的背景信息提取:小说兴起的重要原因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构图解史京剧的发展过程信息提取:乾隆末年,徽班进京是京剧起源的标志;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兼收并蓄,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步具备,京剧正式形成;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明清文化逐渐走向世俗化(1)“文化世俗化”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娱乐大众。(2)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印刷术不断进步,社会识字率普遍提高,文化进一步普及。2中国古代书法的时代特征

4、(1)“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2)“唐人尚法”,体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3)“宋人尚意”,是指不太计较文字的具体形态,只注重心领神会,把握文字的精神本质,这与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产生,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有关,也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心境的意趣和意境的反映。(4)“元明尚态”,此时期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的时代,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3西学东渐(1)时间: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3)概况他们在传教的同时,

5、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4)评价: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学术前沿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史学新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思维激活作者指出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2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史学新论朱熹殁后,他的理

6、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思维激活费正清认为: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统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考题研析2018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命题立意以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切入,强调国家力量对

7、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时空定位汉代、唐代、明代关键点拨材料中强调唐本草是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多部官修本草,明代由朝廷颁行本草纲目,这说明我国药学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实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史料二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

8、时历。1582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三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解读(1)史料一中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格,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2)史料二中“敬授

9、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的特点。(3)史料三中“与西方相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少西方的求证、推理和理性。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征。试答 (2)根据史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试答 历史解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

10、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做出理论概括和分析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家国情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东西方的不同影响对中国对西方造纸术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指南针推动了中国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为西方国家拓展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用来进行迷信活动,服务于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摧毁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探究点二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学术前沿1明清小说的特点史学

11、新论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冯天瑜等著中华文明史思维激活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2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史学新论现当代中国,关于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的学术研究是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在现实的研究中必须以“多元文化一体”的态度,坚持中国多民族文化的认同,坚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才能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曹顺庆、秦岭论

12、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思维激活中国多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一直是近几年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对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一体”有较多的介绍和考查要求,值得关注。考题研析2017江苏卷,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命题立意以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时空定位中国画追求“得意忘形”,人文画的特点关键点拨材料中“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我国

13、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史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解读根据史料一中提示的两个朝代,即元代和明代,联系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史料二反映了清代戏曲种类繁多。阅读史料二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容,“昆腔”与“京腔”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京剧。探究(1)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

14、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试答 (2)史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剧种形成的原因。试答 历史解释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1)“承古”中国古典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之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总结历代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2)“萌新”传统文化中孕育新内容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著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

15、作者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思想、文学中体现反传统、反封建的思想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文化交流上西学东渐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传教士来华,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高潮,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家经典,并传回欧洲,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主动学习西方科技。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也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介绍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时代特征艺术风格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兼容并包

16、、宽容开放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恢弘大度隋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全面繁荣宋元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平民化、世俗化明清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承古萌新课题随堂演练12021山东济南模拟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22021河北

17、石家庄模拟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32021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B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C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

18、方饮食文化D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42021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B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5明代冯梦龙和凌濛初在“三言”“二拍”中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也不再是为富不仁的不义之徒,而是表现出了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是一群有道德、重情重义的商人形象。这反映出()A文学叙事方式出现创新B文学创作摆脱了理学的束缚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商品经济繁荣引起观念变化62021武汉模拟明中期

19、,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C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D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课题2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考题研析B史料实证提示(1)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2)特点:注重实用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探究点二考题研析C史料实证提示(1)标志:元杂剧。原因:商品经济发

20、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2)京剧。原因:北京的中心作用(或者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封建政府的推动(或者乾隆帝的推动);广大艺人的努力(或者广大艺人博采众长);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皇舆全览图由康熙帝下令编绘、圆明园是皇家园林,说明上述成就都得到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排除A项;本草纲目与西方科技无关,排除C项;近代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答案:B2解析:由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朝后期

21、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理论的特点,故选D项。材料说明的是中国引用西方科技的特点而不是引用西方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仅凭题干事实不能说明西方科技在中国的普及情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科技观念,没有表明西方科技的目标,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材料中所列是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食物,反映了作者所在地区食物和自己生活时代对饮食文化的认知,故选C项;玄奘取经途中经过多个地区和国家,所遇见的食物也是多种多样,材料并没有准确描述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周边国家的饮食,无法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否影响到了周边国家,排除B项;有些小说

22、反映的内容是具有史料价值的,排除D项。答案:C4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唐寅、文征明等书画家“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甚至出现了有钱人向他们定制书画作品的现象,充分体现出明代艺术出现了商业化趋势,即市场化倾向凸显出来,故选D项。答案:D5解析:据材料“描述的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可知主要是描述内容发生变化而不是叙事方式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善良、正直、慷慨、讲义气”与理学的“仁、义、礼、智、信”相符,故B项错误;据所学,明朝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人不再是追名逐利的投机分子”结合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对商人的认识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依据材料“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A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故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地区间的文化交融”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