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GDATCM 0012-2023 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399399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_GDATCM 0012-2023 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T_GDATCM 0012-2023 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_GDATCM 0012-2023 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GDATCM 0012-2023 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兔兔标准下载ICS11.120.99CCSC273团体标准T/GDATCM00122023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Mianyinchen(Yinchenhao)zhusanyinpian2023-09-22发布2023-12-22实施,广东省中药协会发布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目次前言.III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规范性技术要素.1附录A.3附录B.4参考文献.10I学兔标准兔下载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

2、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广东省中药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娟、黄志海、丘小惠、张丹纯、白俊其、徐文、宫璐、廖保生、张靖、苏贺。III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引言本文件中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产辽宁、河北、陕西(东部、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东部、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

3、西及四川等;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本文件中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干燥地上部分炮制成饮片后的加工品。传统煮散一般为捣碎至粗颗粒,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规定,煮散剂服法上多注“为粗末”,然而并未详细规定其颗粒度大小。在充分参考历代煮散基本要求和现代煮散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特起草了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标准。IV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的检测标准。本文件适用于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

4、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5)广东省中医药条例(6)GB/T6003.12012试验筛技术要求和检验(7)中药煮散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试行)3术语和定义3.1来源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干燥地上部分炮制成饮片后的加工品。3.2中药煮散饮片中药煮散饮片是将中药饮片按规定制成一定大小的

5、颗粒状物,供调配或医院制剂使用。4规范性技术要素【制法】取绵茵陈,制成长度不超过10mm的饮片,即得。【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松散小绒团状,绵软如绒,捏之可散。表面灰白色或灰绿色,气清香,味微苦。【鉴别】(1)本品粉末灰绿色。非腺毛“T”字形,长6001700m,中部略折成“V”字形,两1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臂不等长,细胞壁极厚,胞腔多呈细缝状,柄12细胞。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5个。腺毛较小,顶面观呈椭圆形或鞋底状,细胞成对叠生。(2)取本品粉末0.5g,加5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

6、,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检查】粒度照粒度检查法(附录A)测定,不能通过10.0mm筛的(GB/T6003.12012R20)不得过2.0%。水分不得过12.0%(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832第二法)。【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

7、不得少于25.0%。【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5ml

8、,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l与供试品溶液520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60%。【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用法与用量】615g,或遵医嘱酌情加减;外用适量,煎汤熏洗。【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2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附录A(资料性)粒度检查法称取煮散饮片供试品100g,精密称定,照粒度及粒度分布测定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982第二

9、法)测定,置10.0mm筛(GB/T6003.12012R20)上,下层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拍打3分钟。取不能通过10.0mm筛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所占比例。3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附录B(资料性)研究性资料别名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细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江苏植药志)、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茵陈”之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别录称为茵陈蒿。甘露本草明镜云

10、:“根细而似胡子,须根多。茎细而直立,长约一肘,除大小不一外,形态甚似灰蒿类,茎紫色,从基部起分枝。叶草绿色,二回羽状裂,密被白色绢毛。头状花絮,花淡色,状如结血蒿。”茵陈煮散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华佗神方中记载:“茵陈四两,白藓皮、黄芩上十四味,捣筛为散当一两行微利,利后煮稀葱豉粥食之,利多以意渐减,常取微泄,利通一两行为度,瘥止。”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曰:“凡使,须用叶有八角者。凡修事,采得,阴干,去根,细锉用。”茵陈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11、。生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称“花茵陈”。【来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本文茵陈为春季采收的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Thunb.干燥地上部分。【原植物】半灌木状草本,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主根明显木质,垂直或斜向下伸长;根茎直径58mm,直立,稀少斜上展或横卧,

12、常有细的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40120cm或更长,红褐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纵棱,基部木质,上部分枝多,向上斜伸展;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渐稀疏或脱落无毛。营养枝端有密集叶丛,基生叶密集着生,常成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两面均被棕黄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期茎下部叶被毛脱落,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5)cm,宽1.53.5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4)枚,每裂片再35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510mm,宽0.51.5(2)mm,叶柄长37mm,花期上述叶均萎谢;中部叶宽卵形、近圆形或卵圆形,长23cm,宽1.52

13、.5cm,(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丝线形,通常细直、不弧曲,长812mm,宽0.31mm,近无毛,顶端微尖,基部裂片常半抱茎,近无叶柄;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5全裂或3全裂,基部裂片半抱茎。头状花序卵球形,稀近球形,多数,直径1.52mm,有短梗及线形的小苞叶,在分枝的上端或小枝端偏向外侧生长,常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草质,卵形或椭圆形,背面淡黄色,有绿色中肋,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近膜质或膜质;花序托小,凸起;4标兔学兔准下载T/GDATCM00122023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或狭圆锥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

14、细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锐;两性花37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上端棒状,2裂,不叉开,退化子房极小。瘦果长圆形或长卵形。花果期710月。1。【采收加工】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制法】传统煮散一般为捣碎至粗颗粒,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规定,煮散剂服法上多注“为粗末”,然而并未详细规定其颗粒度大小。在充分参考历代煮散基本要求和现代煮散饮片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比较了煮散饮片与原饮片的煎煮得率差异,实验设计与结果如下:取绵茵陈(茵陈蒿)原饮片,制成茵陈煮散饮片。称取绵茵陈(茵陈蒿)及煮散饮片各100g,采用中药标

15、准汤剂煎煮法进行提取,分别加8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煮沸后保持30分钟,滤过;滤渣加7倍量水煎煮30分钟,合并滤液,定容至700ml。精密量取该药液50ml,蒸干,得干浸膏,称重,计算出膏率。精密吸取上述市售饮片和煮散饮片提取溶液100ml,药液冷却,边搅拌边加入无水乙醇,使溶液成70%浓度,静置12小时以上。过滤分离出上清液,精密量取该药液100ml,蒸干,计算醇溶物。结果见表1,与原饮片比较,煮散饮片出膏率与醇溶率无显著性差异。为减少中药煮散饮片临方炮制的损耗,提升药材综合利用率,在满足医院临床调剂自动化、标准化的前提下,在中药煮散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试行)的规格范围内,设定

16、本煮散饮片制备规格为粒径不超过10.0mm。表1原饮片及其煮散饮片出膏率和醇溶率结果比较项目样品规格MeanRSD提升比例出膏率原饮片17.01%3.18%煮散饮片18.02%1.85%5.89%醇溶率原饮片12.69%0.63%煮散饮片12.98%3.20%2.26%【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松散小绒团状,绵软如绒,捏之可散。表面灰白色或灰绿色,气清香,味微苦。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根据样品实物描述,见图1。5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图1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实物图【成分】香豆素类:分主要为简单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包括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yl

17、esculetin)、6-甲氧基香豆素(6-methoxycoumarine)、7-甲氧基香豆素(7-dethoxycoumarine)、6,7-二羟基香豆素(6,7-dihydroxycoumarin)、茵陈素(capillarin)等。黄酮类:以普通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黄酮氧苷为主,有个别二氢黄酮类和色原酮类。包括芫花素(genkwanin)、异茵陈蒿黄酮(isoarcapillin)、槲皮素(quercetin)、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等。有机酸类:多为酚酸类化合物,包括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咖啡酸(caffeic

18、acid)、阿魏酸(ferulicacid)、CapilartemisinA、CapilartemisinB、artepilinA等。挥发油及萜类:挥发油含大量萜类和色原酮、烯炔、醛酮等挥发组分。包括茵陈二炔酮(capillin)、1,3,5-环庚三烯(1,3,5-cycloheptatrien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姜黄烯(curcumene)、棕榈酸(palmiticacid)等3。【鉴别】(1)本品粉末显微特征鉴别(OLYMPUS显微成像系统CX-40),见图2。非腺毛图2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粉末显微图(2)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茵陈项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19、对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进行鉴别,结果见图3。6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溶剂前沿T:25RH:63%1.绿原酸对照品2.202103013.202103024.202103035.202103046.202103057.202103068.2021030412345678图3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薄层色谱图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检查】粒度照粒度检查法(附录A)测定,不能通过10.0mm筛的(GB/T6003.12012R20)不得过2.0%。水分本品7批,实测结果分别为8.3%、9.0%、9.6%、8.4%、8.2%、

20、8.7%、8.6%,范围为8.2%9.6%,均值为8.7%,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茵陈项下水分标准,规定本品水分不得超过12.0%。【浸出物】本品7批,实测结果为35.3%、37.1%、36.1%、36.9%、34.1%、31.6%、35.6%,范围为31.6%37.1%,均值为35.3%。按中国药典2020年版茵陈项下浸出物标准,规定本品浸出物不得少于25.0%。【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茵陈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检测绵茵陈(茵陈蒿)煮散中绿原酸的含量。仪器色谱仪: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WatersXbridgeC18(4.6mm250mm,5m)系统适用性试验照正文的色谱

21、条件,绿原酸与其他组分达到基线分离,保留时间为12.873分钟;拖尾因子为0.86;分离度为15.28;理论板数为13616。符合规定。测定结果本品7批,实测结果为0.85%、0.90%、0.92%、0.95%、0.85%、0.84%、0.91%,在0.84%0.95%之间,平均值为0.89%。中国药典2020年版茵陈项下绵茵陈含量测定绿原酸限度为0.50%,根据样品测定结果,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0.60%。7标准2.8606.1357.36012.873下学兔兔载12.923T/GDATCM00122023DAD1A,Sig=327,4Ref=360,1

22、00(E:HJ数据20210514-YINCHENG20210514-BLANK2021-05-1410-00-58001-0101.D)mAU0.30.20.10-0.1-0.2-0.3-0.424681012141618DAD1A,Sig=327,4Ref=360,100(E:HJ数据20210514-YINCHENG202105142021-05-1412-09-57002-0202.D)minmAU3530252015105024681012141618DAD1A,Sig=327,4Ref=360,100(E:HJ数据20210514-YINCHENG202105142021-05-1

23、412-09-57003-0301.D)minmAU30252015105024681012141618min上:空白色谱图中:对照品色谱图下:供试品(20210301)色谱图图4绵茵陈(茵陈蒿)煮散饮片及指标成分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图【性味与归经】本经:“味苦,平。”吴普本草:“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黄帝:辛,无毒。”别录:“微寒,无毒。”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张洁古:“苦,甘。阴中微阳。入足太阳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本草三家合注(叶注):“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手少阴心经。”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功能与主治】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瘟。久服

24、轻身益气耐老。”别录:“(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面白悦,长年。”本草经集注:“治久风湿痹。”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日华子:“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疼,瘴疟,女人瘕,并内损乏绝。”医学启源:“治烦热,主风湿、风热。”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清毒。”【用法与用量】615g,或遵医嘱酌情加减;外用适量,煎汤熏洗。【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注意】脾虚血亏而致的虚黄、萎黄,一般不宜使用。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药理】4-58学兔兔标准下载其嫩苗与幼叶亦称“茵陈”,并入药。T/GDATCM001220231利胆作

25、用:大鼠每日灌服用50%茵陈水剂,两星期后能使其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给药大鼠的胆汁分泌量为对照组的1.58倍。麻醉豚鼠(胆囊管已被结扎),经十二指肠给茵陈煎剂(5g生药/kg)或茵陈挥发油(0.2ml/kg)后,二者均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2保肝作用:家兔肌内注射四氯化碳(0.1ml/kg),次日经口给予茵陈挥发油(每日0.05ml/kg)或6,7-二甲氧基香豆精(每日0.06g/kg),第三日再注射半量四氯化碳,复连续投药7d,证实二者均能增加肝损害病兔的食量,且有利尿及使尿色由黄变清的作用。3抗菌作用:体外实验证明,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

26、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茵陈10%煎剂能完全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1100浓度对人型及牛型结合杆菌的生长均呈抑制作用。4解热、镇痛作用:小鼠和大鼠腹腔注射或灌胃6,7-二甲氧基香豆精可降低正常体位或伤寒致热的兔体温,也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5其他作用:具有抗肿瘤、平喘、免疫调节、扩张血管、促降血脂、防止氧自由基的生成、抗凝血等作用。【品种情况】产辽宁、河北、陕西(东部、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东部、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区。朝鲜

27、、日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苏联(远东地区)也有。据考察与考证:药用“茵陈”除为本种外,还有其近缘种猪毛蒿(滨蒿)A.scopariawaldst.etKit.,19学兔兔标准下载T/GDATCM00122023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76(2):216.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44-2147.3黄丽平,许远航,邓敏贞,周中流.茵陈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1,33(4):676-690.4孙远南,冯健.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2-14.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中华本草藏药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5-23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