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b)(含解析).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92288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5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b)(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b)(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b)(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b)(含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广西玉林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B)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如图示意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读图,完成12小题。1.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A. 正球体B. 不规则球体C. 扁球体D. 椭球体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刚踏进初中的刘东同学非常喜欢他的学校,他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平面图,读图回答35题。3. 学校后校门位于前校门的方向大致是()A. 北方B. 西北方C. 东北方D. 西南方4. 这幅图送给他的地理老师,老师

2、看后,说这幅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是()A. 比例尺太大B. 指向标错误C. 缺少经纬度D. 缺少图例和注记5. 图上测得后校门与前校门相距5厘米,则实际距离为()A. 15米B. 150米C. 30米D. 300米如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67题。6. 此区域聚落分布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是()A. 团块状气候因素B. 团块状河流因素C. 条带状河流因素D. 条带状地形因素7. 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温度回升,形成连日的小雨或

3、大雾。阅读材料,完成89题。8. “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A. B. C. D. 9. “回南天”现象,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A. 天气干燥,适合晾晒衣物B. 多暴雨,造成城市积水严重C. 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D. 气温回升,适宜山区踏青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获得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在2018年底前,北斗导航系统还是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只有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和东半球部分地区。如图为北斗三号系统导航星座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准确定位是利用()A. 照片定位B. 等高线

4、C. 地面的山脉、河湖D. 经纬网11. 2018年底前,在北斗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城市是()A. 曼谷(1345N,10030E)B. 摩尔曼斯克(6859N,3305E)C. 悉尼(3352S,15112E)D. 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读图“亚欧大陆轮廓图”,完成1213题。12. 如图所示的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A. B. C. D. 13. 两地降水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地形地势C. 地球的形状D. 人类活动暑期地理研学中,同学们领到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图)。读图完成1416题。14. 图中甲地海拔是()A. 300mB. 250mC. 1

5、50mD. 1000m15. 同学要调查该山的河流水文特征,(即要选择有河流发育的山谷)选择的位置是()A. 地B. 地C. 地D. 地16. 图中乙地的地形部位是()A. 山脊B. 山谷C. 鞍部D. 陡崖读图“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1718题。17. 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A.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B. 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 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 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18.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A. 火山喷发引起的B. 地壳运动引起的C. 地震现象引起的D. 气候变化引起的传统聚落不可避免地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如东南亚的高脚屋(

6、图1)。而福建的客家土楼(图2)是主要出于族群安全考虑而采取的一种集体居住的建筑。据此完成1920题。19. 东南亚高脚屋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为()A. 炎热干旱B. 终年严寒C. 高温多雨D. 地势高峻20. 福建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A. 安全防御B. 节约耕地C. 防雨保温D. 就地取材如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2123题。21. 世界上人口稠密区的的组合正确的是()A. B. C. D. 22. 影响处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 空气稀薄B. 气候干热C. 气候寒冷D. 环境湿热23. 图中地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8%和1.1%,该国的人口问题可

7、能是()A. 劳动力短缺B. 住房紧张C. 就业压力过大D. 劳动力过剩电视纪录片介绍了图1中序号所表示的4个地方气候。读图1、图2完成2425题。24. 图2是纪录片中出现的地理景观,该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图1中的()A. 地B. 地C. 地D. 地25. 图2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是()A. 全年高温多雨B.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C. 全年高温少雨D.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26. 将下列地理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组合配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A.人类活动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B.纬度因素冰城哈尔滨C.地形因素海滨避暑胜地北戴河D.海陆因素答(1)配

8、_、(2)配 _、(3)配 _、(4)配 _。27. 读图“A、B、C、D四地气候类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_和 _两个方面,影响气候的主要有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外,还有 _因素。(2)A、B、C、D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 _,冬季可以滑冰的是 _地,常年湿润的是 _,属于夏季少雨的是 _地。(3)C地气候是 _气候,气候特征是 _;D地是 _气候,气候特征是 _。(4)A、B、C、D四地气候,C、D气候分布在大陆的 _(西岸、东岸、内陆),B气候分布在大陆的 _(西岸、东岸、内陆),从纬度看A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_附近。28. 读图14“世界大洲和海洋分

9、布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开展,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旨在通过一个小小动作,让全球的民众共同携手关注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的生活生产方式,2021年第十五届熄灯时间为北京时间3月27日晚上20:3021:30。(1)熄灯接力是从C大洋洲开始,经A _洲、D欧洲、E _洲、B南美洲,最后到G _洲西海岸结束。(2)熄灯仪式回顾,因该处无人类定居,熄灯仪式未涉及的F大洲是 _洲,无人定居其原因是 _。(3)是 _洋,它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是 _洋,呈 _型。(4)C洲所在的板块是 _板块,A洲所在的板块是 _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

10、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 _。(5)解析欧洲与E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越来越小原因。 _。29. 图示意“地球某日的光照情况”,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甲、乙、丙三个地点的经纬度位置:甲 _;乙 _;丙 _。(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 _,位于西半球的是 _和 _,地处高纬度的是 _。(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有极昼现象的是 _,昼短夜长的是 _,昼夜相等的是 _。(4)图中阳光直射在 _(纬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的 _(节气)。(5)飞机从甲地沿着所在经线往正北方向飞行,方向不改变的情况下 _(能、不能)飞回原地,而往正东方向飞行,方向不

11、改变的情况下 _(能、不能)飞回原地。答案和解析12.【答案】B、C【解析】1.【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解答】解: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十分微小。 故选:B。2.【分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人们提出的盖天

12、说,再是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猜测地球形状的浑天说,直到近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球体形状,直到现代以后,人们利用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能清晰地看出地球的形状。本题考查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要识记几个过程。【解答】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是天圆如张盖,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探测,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35.【答案】B、D、B【解析】1.【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

13、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本题考查了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结合指向标解答即可。【解答】解: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读图可知,学校后校门位于前校门的方向大致是西北方向。 故选:B。2.【分析】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本题考查了地图的三要素,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理解解答

14、。【解答】解: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的三要素。读图可知,图中有方向、比例尺,但缺少图例和注记,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3.【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有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三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计算解答此题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3000,在图上测得后校门与前校门相距5厘米,其实际距离为5厘米3000=150米。 故选:B。67.【答案】C、A【解析】1.【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

15、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解答】解:读图可得,该区域聚落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其影响因素是河流因素。 故选:C。2.【分析】影响聚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任何聚落的形式、发展、衰亡都是某种主导因素与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解:读图可知,四地中,甲位于两条支流的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 故选:A。89.【答案】A、C【解析】1.【分析】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

16、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符号的识别,记忆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A小雨和大雾,B小雪和大雪,C表示台风和沙尘暴,D晴天和冰雹。读题干可知,“回南天”发生时,当地的天气一般是小雨或大雾,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2.【分析】回南天(简称回南)是对我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中国南方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每当每年3月至4月时,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在南方形成准静止锋,使南方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期间有小雨或大雾,回南天现象由此产生。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的影响,分析答

17、题即可。【解答】解:由材料可知“回南天”可形成连日的小雨或大雾,所以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雾天多,影响交通出行,C正确,A错误:一般以小雨为主,少出现暴雨,B错误:雨天多,不适合爬山踏青,D错误。 故选:C。1011.【答案】D、A【解析】1.【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认真审题,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解答】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准确定位是利用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故选:D。2.【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

18、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在把握半球和纬度区的划分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分析可知,曼谷(1345N,10030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摩尔曼斯克(6859N,3305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高纬度;悉尼(3352S,15112E)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里约热内卢

19、(2254S,4311W)位于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由题干信息“覆盖范围只有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和东半球部分地区”可知,2018年底前,在北斗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城市是曼谷。 故选:A。1213.【答案】C、A【解析】1.【分析】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据图中所示的信息解答。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解答,牢记即可。

20、【解答】解:读图可知,位于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位于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位于中国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比较四地的气候特点可得,降水量最少的是地。 故选:C。2.【分析】中纬度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明显,降水丰富,如欧洲的西部大西洋沿岸。内陆地区距离海洋远,降水少,如我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结合两地的海陆位置来分析解答,要理解记忆。【解答】解:世界降水规律之一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图中位于欧洲西部,受海

21、洋影响明显,降水多;位于内陆地区,距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故选:A。1416.【答案】C、B、C【解析】1.【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上的数据指的是海把高度;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指的是等高距;结合等高距可以推断某一区域的海拔高度。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图中的数据计算解答即可。【解答】解:结合图示,图中等高距是200m,甲地的海拔高度是150m,故C符合题意。 故选:C。2.【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出现河流。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结合等高线的排列情况解答即可。【解答】解:结合图示来看,、地等高

22、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 故选:B。3.【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结合图示来看,乙地位于两山顶之间比较低洼的部分,应该是鞍部,C符合题意。 故选:C。1718.【答案】C、B【解析】1.【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

23、“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属于常见的选择题。【解答】解: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是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都不是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故选:C。2.【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

24、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据此解答。本题考查大陆漂移的原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大陆漂移的内容,牢记即可。【解答】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 故选:B。1920.【答案】C、A【解析】1.【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东南亚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特色民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东南亚的气候类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答】解:从图1看出,东南亚

25、的高脚屋屋脊坡度大,分上下两层,是气候高温多雨区域的高脚屋。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该种房屋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 故选:C。2.【分析】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图楼的外环(主楼)呈圆形状,以厚实坚固的生土墙承重,其土墙依层次升高而逐渐减少厚度,底层厚1米多至2米,顶层厚0.4米至0.8米,楼层越高、直径越大的圆楼土墙也就越厚。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要知道各地房屋结构和当地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平

26、常注意积累知识。【解答】解:福建客家人土楼的这种独特结构主要是出于安全防御考虑,形状是圆形,对外的窗户小,有利于瞭望,一个门进出,有利于防卫。 故选:A。2123.【答案】A、B、A【解析】1.【分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解答】解:读图可得,欧洲西部、亚洲的南部、亚洲的东部、北美洲的东部,都是人口稠密区。 故选:A。2.【分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人口分布特点,读图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处是亚马孙平原,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干热

28、,人口稀少。 故选:B。3.【分析】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考查世界的人口问题,要理解记忆。【解答】解:图中地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8%和1.1%,说明该国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故选:A。2425.【答案】B、B【解析】1.【分析】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

29、中海气候四个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考查了对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特征的认识,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解答】解:图2反映的是热带草原景观。在气候分布图中,是热带沙漠气候,是热帯草原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分析】非洲的气候主要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四个类型,呈明显的东西带状分布,且以赤道为中心,具有南北对称、季节相反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特征的认识,一般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解答】解:图2反映的是热带草原景观图,主要分布在图1中的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

30、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故选:B。26.【答案】C A B D【解析】解: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表现;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其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海滨避暑胜地北戴河,其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故答案为:(1)C;(2)A;(3)B;(4)D。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27.【答案】气温 降水 人类活动 A B D C 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 终年温和湿润 西岸 东岸 赤道【解析

31、】解:(1)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影响气候的主要有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外,还有人类活动等因素。 (2)A、B、C、D四地中,位于热带的是A,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以上;冬季可以滑冰的是B地,该地冬季气温在0以下;常年湿润的是D,属于夏季少雨的是C地。 (3)C地气候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 (4)A、B、C、D四地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的西岸,B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的东岸,从纬度看A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故答案为:(1)气温;降水;人类活动;(2)A;B;D;C;(

32、3)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终年温和湿润;(4)西岸;东岸;赤道。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在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中,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世界上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及分布范围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世界不

33、同地区的气候类型等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8.【答案】亚 非 北美 南极 海拔高,气温低 太平 大西 “S” 印度洋 亚欧 火山地震 地中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解析】解:读图可知,(1)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图中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D是欧洲,E是世界上最炎热的非洲,B是南美洲,G是北美洲。 (2)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该大洲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无人类定居,熄灯仪式未涉及F南极洲。 (3)图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平洋,它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洋大西洋,呈“S”

34、形。 (4)C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A亚洲位于亚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活动。 (5)地中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故答案为: (1)亚;非;北美; (2)南极;海拔高,气温低; (3)太平;大西;“S”; (4)印度洋;亚欧;火山地震; (5)地中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不断的碰撞挤压,使得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被世界上

35、的大洲分割成四个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本题考查了世界上的大洲、大洋的分布及板块的运动,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解答。29.【答案】45E,23.5N 90E,23.5S 45W,0 丙 丙 丁 丁 丁 甲 丙 南回归线 冬至 不能 能【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判定,甲点的经纬度是45E,23.5N;乙点的经纬度是90E,23.5

36、S;丙点的经纬度是45W,0;丁点的经纬度约是90W,70S。 (2)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丙位于赤道上,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位于西半球的是丙和丁,地处高纬度的是丁。 (3)图示南极地区为极昼,可判定,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有极昼现象的是丁,昼短夜长的是甲,昼夜相等的是丙。 (4)图中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 (5)依据经纬线的特点,飞机从甲地沿着所在经线往正北方向飞行,

37、方向不改变的情况下,不能飞回原地;往正东方向飞行,方向不改变的情况下能飞回原地。 故答案为: (1)45E,23.5N;90E,23.5S;45W,0; (2)丙;丙;丁;丁; (3)丁;甲;丙; (4)南回归线;冬至; (5)不能;能。(1)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低、中、高纬度,确定地球五带。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2)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或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半球和纬度区的划分、经纬线的特点、二分二至日的划分及特点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