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pdf

上传人:顺****料 文档编号:96318030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000.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河北)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pdf(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目 录录第一章 先秦.1第二章 两汉.4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7第四章 唐.12第五章 宋.15第六章 金.19第七章 元.19第八章 明.20第九章 清.23第十章 近代.251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先秦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诗言志”的思想最早出自于()A.庄子天下篇B.论语C.尚书尧典D.毛诗序2.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的是()A.诗言志B.诗以言志C.诗者,志之所之也D.诗言是其志也3.孔子强调文学艺术具有感染作用的言论是()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4.孔子强调文学艺术具有认识作用的言论是()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5.

2、孔子概括诗经三百篇的内容,谓之()A.文质彬彬B.尽善尽美C.思无邪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6.下列强调文学艺术具有交流情感作用的言论是()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7.孔子在论语八佾中对韶乐的评价是()A.“尽美矣,又尽善也”B.“尽美矣,未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善矣,未尽美也”8.先秦时期,提出“非乐”主张的是()A.孔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9.墨子强调作品的实用价值,认为文章写作应该()A.“先质而后文”B.“先文而后质”C.“质文并生”D.“文质彬彬”10.荀子文学观的核心是()A.写实B.明道C.言志D.缘情二、多选题二、多选题11.孔

3、子主张“放郑声”,原因在于郑声()A.是民间歌曲B.未能尽善尽美C.不符合“中和之美”D.是歌咏男女爱情的E.不符合古乐的传统212.下列文艺观点,出自论语的有()A.思无邪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C.诗言志D.辞达而已矣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3.墨子提出“言必有三表”,其“三表”分别是()A.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B.原察百姓耳目之实C.本之于作者心中之情D.察其合乎中和之美E.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14.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A.明道B.宗经C.崇仁D.尚礼E.征圣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原文如下: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

4、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故选C。2.答案:A解析:诗言志中“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情感等。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情感、抱负。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序中提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故选 A。3.答案:A解析:故选 A。4.答案:B解析:3故选 B。5.答案:C解析: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故选 C。6.答案:C解析:故选 C。7.答案:A解析:论语八佾原文如下: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故选 A。8.答案:C解析:墨子从“尚用

5、”、“尚质”的观点出发,提出“非乐”说。他认为统治者的音乐享受是从剥夺民财民力而来,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是有害的。音乐享乐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益处,这也是他的小生产者的观点的反映。故选 C。9.答案:A解析:质指人内在的固有的道德品质,文指人的外在的文饰。墨子将质引申为社会的物质生活,将文的外延扩大为一切审美活动,用先质而后文说明审美和艺术活动要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的思想,物质生活基础即实用价值。故选 A。10.答案:B解析: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其中明道是其文学观的核心。荀子特别强调“道”,认为论辩著说都是作者思想中“道”的反映;“道”是治理国家的核心,写文章,要

6、“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即文以明道,形式为内容服务。故选 B。11.答案:CE解析:孔子崇尚中和之美,对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民间乐曲采取轻视、排斥的态度,说“郑声淫”,因此主4张“放郑声”。而对于韶、武古乐则推崇之至,这反映出他复古守旧的倾向。故选 CE。12.答案:ABDE解析:故选 ABDE。13.答案:ABE解析:墨子原文: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故选 ABE。14.答案:ABE解析:荀子特别强调“道”,认为论辩著说都是作者思想中“道”的反映

7、;“道”是治理国家的核心,写文章,要“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即文以明道,形式为内容服务。基于“明道”的要求,在写文章时,一定要引征圣人的言论和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原文片断,以增强论证效果,这就是“征圣”和“宗经”。故选 ABE。第第二二章章 两汉两汉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5.毛诗序提倡文学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言论是()A.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B.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D.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6.司马迁将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因遭困厄而著书总结概括为()A.“疾虚妄”B.“不平则鸣”C.“发愤著书“D.“穷而后工”17.“究

8、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自()A.论衡B.毛诗大序C.史记D.报任安书18.下列文论思想,出自于论衡超奇的是()A.时运交移,质文代变B.发乎情,止乎礼义C.言必有三表D.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519.汉代被认为是文学批评中“作家论”滥觞的典籍是()A.论衡超奇B.史记C.淮南子D.楚辞章句序20.楚辞章句序的作者是()A.刘安B.班固C.王充D.王逸二、多选题二、多选题21.下列文艺观点,出自毛诗序的有()A.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B.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C.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D.发乎情,止乎礼义E.先王以

9、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22.关于毛诗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出了乐教思想B.将情、志并举,揭示了诗歌的本质C.提出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主张D.总结了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E.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3.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第二个“风”的含义是()A.民风B.教化C.讽劝D.国风E.风化24.在评价作者的问题上,王充所持的观点是()A.反对崇古非今B.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C.优者为高,明者为上D.皓首穷经E.博通能用25.王逸对屈原及离骚的评价是()A.进不隐其谋B.退不顾其命C.露才扬己,竞于群

10、小之中D.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E.依托五经以立义三、三、填空填空题题26.王逸称骚为“_”,表现出对骚极端的推崇。答案&解析15.答案:A解析:A 项:古代的圣王用诗来规范夫妇关系。B 项:语出荀子。CD 项:语出论语。故选 A。616.答案:C解析: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将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因遭困厄而著书总结概括为“发愤著书“。故选 C。17.答案:D解析:报任安书原文:“亦

11、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这是司马迁作史记的动机。故选 D。18.答案:D解析:A 项出自文心雕龙时序。B 项语出毛诗序,这是儒家诗论对诗歌创作与批评提出的要求。C 项语出墨子非命上。D 项出自王充论衡超奇,故选 D。19.答案:A解析:论衡超奇的主要内容是对作家的品评。在王充以前,虽然有人对具体个别作家进行过评价,像司马迁的史记屈原传等等,然而,像这样关于作者的通论,论衡超奇实开先河,因而可认为是文章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故选 A。20.答案:D解析:西汉刘向第一次把楚辞辑录成书,分十六卷。王逸据此为底本,增加己作九思及班固的

12、离骚序离骚赞序二篇,为十七卷,加以整理注释,成楚辞章句,并作序。故选 D。21.答案:ADE解析:B 项语出墨子,C 项语出荀子乐论,故排除。其余三项均出自毛诗序,故选 ADE。22.答案:BCD解析:毛诗序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 项正确。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C 项正确。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分类,赋比兴为表现手法。D 项正确。孔子提出乐教思想,E 项出自论语,故排除。本题选 BCD。23.答案:BE解析:此句译为:“关雎,是咏叹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起始,是用它来教化天下而

13、矫正夫妇之道的。”风:教化,风化。故选 BE。24.答案:ABCE7解析:王充在论衡超奇中通过对鸿儒的赞扬,提出了品评作者的标准。品评作者的高下不能以读书多少作标准应看他是否“博通能用”。作者的修养,不能光从外在的“文”下功夫,而更需要从内在的“实”作努力。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提出以时代作区分,以“优者为高,明者为上”。故选 ABCE。25.答案:ABDE解析:C 项为班固对屈原的评价。王逸对屈原的人格重新给予高度的赞赏,说屈原“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赞赏其“杀身成仁”的人生态度,这就否定了班固对屈原人格的歪曲。王逸高度评价了屈原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14、。在楚辞章句序中他写道“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耉,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王逸同样以儒家的经典为依据,论说屈原作品是如何合乎经义的。“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故选 ABDE。26.答案:经解析:西汉中叶以后,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经书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高准则。班固依托经义来贬低屈原,王逸引经据典来反击,他在楚辞章句序中称骚为“经”,表现出对骚极端的推崇。第三章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一、单选题一、单选题27.提出“文以气为主”这一命题的是()A.王逸B.王充C.曹丕D.陆机28.指出“文本同而末异”,对文学体

15、裁作出了认真区分的著作是()A.文心雕龙B.诗品C.文赋D.典论论文29.曹丕对文学评论态度的批评,具有创新性的是()A.文人相轻,自古而然B.贵远贱近C.崇今非古D.向声背实30.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陆机首提灵感问题,他把灵感称作()A.顿悟B.神思C.应感D.兴会3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探讨文学创作规律的文章是()A.尚书尧典B.典论论文C.文赋D.文心雕龙32.“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所描述的过程是()A.艺术虚构B.艺术想象C.艺术表达D.艺术概括33.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8A.诗品B.文心雕龙C.原诗D.人间词话34.神思阐述的核心问题是()A.艺术灵感B

16、.艺术情感C.艺术想象D.艺术风格35.文心雕龙中涉及到创作论各方面问题,具有总纲性质的篇章是()A.神思B.时序C.体性D.隐秀36.文心雕龙中,集中反映刘勰文学史观的篇章是()A.原道B.时序C.通变D.神思37.“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出自()A.神思B.时序C.体性D.隐秀38.诗品论述的对象是()A.五言诗B.七言诗C.四言诗D.杂言诗39.对于诗歌的音律,钟嵘的主张是()A.务为精密,襞积细微B.不必讲求音律C.按四声八病去推敲音律D.自然和谐的音律40.在诗歌创作上,钟嵘提出了()A.滋味说B.韵味说C.肌理说D.神韵说二二、多多选题选题41.典论论文所批评的文人的错误态度有()A

17、.贵远贱近,向声背实B.追逐流俗C.文人相轻D.质文不称,华实不符E.因袭古人,缺乏创新42.陆机认为创作之前,作家需要具备的条件有()A.虚静养心B.观察万物C.钻研古籍D.怀抱高洁的心情E.精骛八极,心游万仞43.刘勰认为,培养艺术构思能力须具备的条件有()A.积学以储宝B.酌理以富才C.研阅以穷照D.驯致以绎词E.凭情以会通44.下列观点,属于钟嵘的有()9A.反对声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B.反对做诗用典C.提倡五言诗体D.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E.提出了“别趣说”三、填空三、填空题题45.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_。”四、简答题四、简答题46.简要评价“文以气为主”

18、。答案&解析27.答案:C解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指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作家的独特个性对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作用。故选 C。28.答案:D解析: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大意:“大凡文章(用文辞表达内容)的本质是共同的,而具体(体裁和形式)的末节又是不同的,所以奏章、驳议适宜文雅,书信、论说适宜说理,铭文、诔文崇尚事实,诗歌、赋体应该华美。”故选 D。29.答案:A解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了两种文学批评者的错误态度: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斥责了尊古卑今的观点,这并不是作者的创见,早在西汉

19、末东汉初的桓谭、王充便提出。对“文人相轻”的指斥:是曹丕的新论,作者根据对不同的文气、文体的认识,说明各个作家各有短长。故选 A。30.答案:C解析:陆机文赋:“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翻译:“至于文思灵感到来的时机,顺通和阻塞的机遇(难以言之),来时不可遏止,去时不可抑制。”故选 C。31.答案:C解析:陆机写文赋就是要通过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探寻文章写作的规律,以解决这个问题。他在文赋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创作构思的过程,仔细分析了文章的利病得失,并指出了写作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在陆机之前,还没有一篇文章如此详尽地讨论创作规律。刘勰作文心雕龙便深受文赋启发。故选 C。3

20、2.答案:B解析:此句出自陆机的文赋。精:神。骛:驰。八极:喻极远之处。万仞: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万10仞喻极高之处。意谓诗人进行艺术创作时,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此句所描述的过程是艺术想象,故选 B。33.答案:B解析: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体例周详,论旨精深,清人章学诚称它“体大而虑周”。故选 B。34.答案:C解析:文心雕龙神思阐述的核心是艺术的想象。1.定义:身在此心在彼,不受身体局限。2.性质:非主观冥想,以现实为基础。3.重要纲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故选 C。35.答案:A解析: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神思列为创作论之

21、首,具有纲领性质,涉及到创作论各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艺术的想象。故选 A。36.答案:B解析:原道:刘勰对文学的基本观点文原于道。时序:专门讲文学和社会时代的关系,集中反映刘勰文学史观。通变:论述文学创作的继承和革新问题。神思: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故选 B。37.答案:B解析: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翻译:“随着时代的交替推移,崇尚文采或者质朴各代不同,古往今来的情理发展,似乎可以谈一谈吧!”故选 B。38.答案:A解析:诗品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二人,中品三十八人,下品七十二人。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而不涉及文章。故选

22、 A。39.答案:D解析:钟嵘在诗品序:“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大意:诗歌,原本就是要吟诵的,不要弄得艰涩不通,只要清亮的声音与重浊的声音协调,出口爽利,这就足够了。因此钟嵘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故选 D。40.答案:A解析:11诗的“滋味”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详,是指描写的细致。切,指描写的深刻。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赋、比、兴并重,做到言近旨远,形象鲜明。故选 A。41.答案:AC解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了两种文学批评者的错误态度: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斥责了尊古卑今的观点。对“文人相轻”的指斥:是曹丕的新论,作者根据对不同的文气、文体的认识,说明各个作家各有短

23、长。故选 AC。42.答案:BCD解析:陆机认为进行文学创作必须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和怀抱高洁的心情,有了这三方面的准备,要进入创作过程,还必须要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才是创作过程的起点。故选 BCD。43.答案:ABCD解析:ABCD 项出自文心雕龙神思,译为:为了做好构思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故选 ABCD。44.答案:ABC解析:D 项出自陆机文赋,E 项出自严羽沧浪诗话。钟嵘在诗品

24、序中说道:“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A 项正确)“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补假:拼凑借用前人语句或典故。直寻:直接描写感受。(B 项正确)始言“滋味”说,认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专为五言诗立说。(C 项正确)故选 ABC。45.答案:直寻解析: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道:“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补假:拼凑借用前人语句或典故。直寻:直接描写感受。这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46.答案:曹丕所谓“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以及由此形成各自的独特的风格。因此,不同作家各有所长。但过分强调作家的材性,而不懂得作家的风格是社会实

25、践和艺术修养的结果,观点不够全面。12第四章第四章 唐唐一、单选题一、单选题47.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推崇的诗的境界是()A.翡翠兰苕B.鲸鱼碧海C.独鹤于飞D.流莺比邻48.提出诗应“情在言外”、“旨冥句中”的文论家是()A.司空图B.王士祯C.皎然D.袁枚49.唐代诗论家中,提出“取境”问题的是()A.皎然B.陈子昂C.白居易D.司空图50.与元九书是一篇纲领性著作,作为经验与理论它总结的对象是白居易的()A.感伤诗B.闲适诗C.讽喻诗D.杂律诗51.主张写古文要以气为先,并且把气与言关系比作水与浮物关系的文论家是()A.陈子昂B.韩愈C.柳宗元D.欧阳修52.韩愈古文理论关于文章形式的革新

26、,主要表现在()A.文以明道B.文章接近口语C.讲究骈偶D.征圣宗经53.在“文”与“道”关系问题上,柳宗元提出了()A.文以明道B.文以载道C.文以贯道D.作文害道二、多选题二、多选题54.陈子昂为纠正晋、宋以来“彩丽競繁”的文弊而提出的变革方法有()A.风骨B.兴寄C.韵味D.滋味E.美刺55.下列名句出自与元九书的是()A.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C.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D.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E.盛唐诗人惟在兴趣56.李商隐文学思想在晚唐独树一帜。他主张创作上“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就是()A.不走复古老路

27、B.不说陈词滥调C.不怕揭露现实D.不讲究声律平仄E.不使用典故三、填空题三、填空题1357.“气盛言宜”的提出者是_。58.司空图认为好诗要做到“_,远而不尽”,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四四、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59.名词解释:别裁伪体答案&解析47.答案:B解析:戏为六绝句:“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大意:“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因此杜甫推崇的诗的境界是鲸鱼碧海。故选 B。48.答案:C解析:皎然诗式:“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

28、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故选 C。49.答案:A解析:皎然论诗的突出成就是“取境说”的创立。其诗式取境云:“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故选 A。50.答案:C解析: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论的纲领,在吸取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的纲领,总结他创作政治讽谕诗的经验,观点鲜明,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故选 C。51.答案:B解析:韩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翻译:“文章的气势,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水势大,那么凡是能漂浮的东西大小都能浮起来”。故选 B。5

29、2.答案:B解析:韩愈古文理论关于内容的革新是文以明道,形式的革新是创造比较接近于口语的古文。D 项是荀子文学思想基本内容。故选 B。53.答案:A解析:14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因此,文以明道是柳宗元文论的核心。故选 A。54.答案:AB解析: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原文: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競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在这篇短文里,陈子昂肯定了风雅、汉魏诗歌的进步传统,指出了晋、宋以来“彩丽競繁”的文弊,着重提出“风骨”和“兴寄”两个问题。故选 AB。55.答案:ABC解析:ABC

30、 项均出自与元九书;D 项出自韩愈的答李翊书;E 项出自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辩。故选 ABC。56.答案:ABC解析:李商隐在上崔华州书中说:“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事,不爱攘经史,讳忌时世。”大意:道并非周、孔所独能,人们行自己的道不必迁合古人,文章记事应挥笔独创,抒发自己情感,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时世,亦不应甘居百经万书之下。D 项无关,E 项过于绝对,故选 ABC。57.答案:韩愈解析: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58.答案:近而不浮解析: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

31、:“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翻译:“近在眼前的形象,诗人写来而并不浮浅,诗的意境极为深远,不是句子所能表达尽情的。这样在语言文字之外,给读者留下联想回味的余地。”59.答案:唐杜甫关于批判吸取前人创作经验的主张,语出戏为六绝句。意谓应辨别、剪除那些背离风雅传统的、因袭模拟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15第五章第五章 宋宋一、单选题一、单选题60.宋代论文推原于道,论学道而归之于关心现实生活“百事”的文论家是()A.梅尧臣B.欧阳修C.苏洵D.王安石61.苏洵论文强调天人凑泊,风水相遭,他所谓的“水”比喻的是()A.艺术思维B.艺术手法C.创作源泉与艺术修养D.创作冲动的状态62.

32、文学家谈创作过程,一种谈甘苦疾徐体会,一种偏重于谈兴会。下列文论家谈创作重于兴会的是()A.陈子昂B.白居易C.欧阳修D.苏洵63.“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一语出自()A.上崔华州书B.与李生论诗书C.书黄子思诗集后D.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64.答洪驹父书的作者是()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黄庭坚65.宋人作诗,掉书袋形成风气,江西诗派祖师黄庭坚提出的理论是()A.陈言之务去B.惟古于词必己出C.以故为新D.自铸伟词66.“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一语出自()A.与元九书B.与李生论诗书C.答洪驹父书D.上人书67.由中国古代女性所作的文学批评的第一篇专文是

33、()A.论词B.诗论C.论诗D.诗艺68.关于诗歌的内容方面,张戒认为主要的是()A.言志B.咏物C.用事D.写景69.陆游中年以后摸索到正确的创作道路,他所坚持的写诗原则是()A.文章本天成B.妙手偶得之C.工夫在诗外D.但欲工藻绘70.严羽论诗重视“妙悟”,并指出了获得“妙悟”的途径。其途径是()A.修炼道德人格B.观察人性世态C.磨砺思维理智D.品味上乘作品71.宋人论诗偏重学古,但严羽重在形貌风格上的模拟,故创为()A.性灵之说B.神韵之说C.以禅喻诗之说D.风骨之说1672.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A.慧远居士B.武陵野老C.东坡居士D.沧浪逋客73.严羽以禅喻诗,根据禅的乘

34、有大小,分诗为第一义与第二义。他所说的第二义诗是()A.苏黄之诗B.大历以还之诗C.汉魏晋与盛唐之诗D.晚唐之诗二、多选题二、多选题74.王安石上人书主张文道并重,他批评一些古文家夸谈文以明道,实则在文而不在道。他批评的古文家是()A.独孤及B.柳冕C.韩愈D.柳宗元E.欧阳修75.李清照的论词是北宋末年一篇著名的词论。本文对词的见解和要求包括()A.高雅B.浑成C.协律D.典重E.铺叙76.沧浪诗话诗辨说“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尤迹可求”。这里“兴趣”是指()A.诗人对外界事物感触所发生的情思B.联想、委婉含蓄等表现手法C.有寄托、有现实内容与社会作用D.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E.个人修身

35、首先学诗,即所谓“兴于诗”答案&解析60.答案:B解析: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中批判学道而溺于文的文士,认为他们之所以学道而不能至,就在于“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可见欧阳修所谓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百事”。论文而推原于道,论学道而归之于关心现实生活中的“百事”,关心现实生活中的“百事”而道在其中,这样,就给文士们指出了关心现实的态度,也说明了文学是不可脱离现实的。故选 B。61.答案:C解析:苏洵仲兄字文甫说阐说了文学创作上天人凑泊的问题。他用风水相遭而成文作比喻,认为“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水,比喻创作的源泉和艺术修养;风,比喻创作冲动不能已于言的一种

36、状态。故选 C。62.答案:D解析:兴会:因偶然有所感受而发生的意趣。苏洵仲兄字文甫说:“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他用风水相遭比喻文学创作的兴会状况,因此是偏重于谈兴会。故选 D。1763.答案:C解析: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大意:“只有韦应物、柳宗元,于质朴中表现出纤细浓郁,于淡泊中寓含不尽的韵味,不是别人能够做到的。”故选 C。64.答案:D解析:答洪驹父书是黄庭坚写给外甥洪驹父的一封信。该文谈到黄庭坚对文学创作问题的一些看法,针对洪驹父的创作,黄庭坚肯定文学创作要“有宗有趣”的前提下,侧重从形式方面进行探讨。他强调

37、要学习前人“陶冶万物”的功力,主张多读融古,并概括为“点铁成金”的法度。故选 D。65.答案:C解析:A 项:语出韩愈答李翊书。B 项:语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C 项:“掉书袋”:说话好引经据典、卖弄学问。江西诗派的一代宗师黄庭坚将“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作为其诗论最基本的主张。D项:“一空依傍,自铸伟词”,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对关汉卿元杂剧的评价。故选 C。66.答案:C解析: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翻译:“写文章自己遣词造句最难,杜甫作诗,韩愈作文,没有一个字没有出处。只是因为后人读书少,所以就以为是韩愈、杜甫

38、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罢了。”故选 C。67.答案:A解析:论词是历史上第一篇有明晰理论意义的词学论文,也是我国妇女作的第一篇文学批评专文。故选 A。68.答案:A解析:张戒岁寒堂诗话:“建安、陶、阮以前,诗专以言志;潘、陆以后,诗专以咏物。兼而有之者,李、杜也。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因此,在诗歌的内容方面,张戒认为主要的是言志。故选 A。69.答案:C解析:陆游在示子遹中写道:“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故选 C。1870.答案:D解析:严羽认为孟浩然的学力不如韩愈,但诗却在韩愈之上,就因为他的诗一味地妙悟罢了。从而提出“试取汉、魏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晋、宋之

39、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因此,获得“妙悟”的途径是品味上乘作品。故选 D。71.答案:C解析:故选 C。72.答案:D解析: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不存在武陵野老一说。苏轼号东坡居士,严羽自号沧浪逋客。故选 D。73.答案:B解析:严羽沧浪诗话:“论诗如论禅:汉、魏、晋等作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已落第二义矣。”故选 B。74.答案:CD解析:上人书:“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翻译:“韩愈曾对人讲过写作文章的问题,说要如此如此,柳宗元也说过要如此如此。我怀疑

40、两人只是给人讲了语言表现方面的问题,而写作文章的本意,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就够了。”故选 CD。75.答案:ABCDE解析:原文: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应高雅)。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应浑成)。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因此,论词对词的见解和要求有:高雅、浑成、协律、典重、铺叙、故实。故全选。76.答案:AB解析:兴:指“诗兴”,即诗人在外界事物的感发下所产生的情思,指联想、委婉、含蓄等表现手法。趣:指情趣,相当于诗歌的趣味。严羽所说的“兴趣”就是指诗歌艺术

41、的感性直接性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美的审美趣味。故选 AB。19第六章第六章 金金一、单选题一、单选题77.中国文论史上论诗绝句众多,内容丰富。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内容特征是()A.阐说诗理B.摘赏佳句C.品评作家作品D.点缀琐闻二、多选题二、多选题78.典论论文所批评的文人的错误态度有()A.贵远贱近,向声背实B.追逐流俗C.文人相轻D.质文不称,华实不符E.因袭古人,缺乏创新三、填空题三、填空题79.“心声心画总失真,_。”答案&解析77.答案:C解析: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

42、世有重要影响。故选 C。78.答案:AC解析: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了两种文学批评者的错误态度: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斥责了尊古卑今的观点。对“文人相轻”的指斥:是曹丕的新论,作者根据对不同的文气、文体的认识,说明各个作家各有短长。故选 AC。79.答案:文章宁复见为人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是他被人所引用得最多的话。元好问认为作诗的根本关键在于“真”,即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第第七七章章 元元一、单选题一、单选题80.词源是张炎晚年著作,上卷论乐律,下卷论词的()A.本质和特征B.赏鉴和作法C.渊源和流变D.风格和流派81.录鬼簿中对“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

43、传奇于世者”列首位的是()A.董解元B.关汉卿C.鲍天佑D.睢景仁二、多选题二、多选题82.张炎提出的评词标准包括()20A.意趣高远B.雅正C.清空D.风骨E.兴寄三、填空题三、填空题83.钟嗣成录鬼簿是一部比较系统的_和批评著作。答案&解析80.答案:B解析:张炎是一位精通音律的词家,词源上卷论乐律,下卷论词的赏鉴和作法。张炎提出的评词标准有三:意趣高远、雅正、清空。他认为填词和音乐都很重要,要结合得恰当才算上乘之作。故选 B。81.答案:B解析:录鬼簿对鲍天佑、睢景仁的评价中,强调它们“多使人感动咏叹”的感染力量和风格的“新奇”。故选 B。82.答案:ABC解析:张炎提出的评词标准有三:

44、意趣高远、雅正、清空。风骨和兴寄是陈子昂提出的美学观点,是针对唐初继承齐、梁以来诗歌的形式主义颓风而发的议论。故选 ABC。83.答案:戏曲史解析:钟嗣成录鬼簿广泛记载金元戏曲作家的专辑和作品目录,成为一部比较系统的戏曲史和批评著作。第第八八章章 明明一、单选题一、单选题84.将民间歌谣一大特点概括为“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的是()A.序山歌B.市井艳词序C.艺苑卮言D.答吕姜山85.市井艳词序中“市井艳词”指的是()A.民间歌谣B.文人雅趣C.民间戏剧D.花间词集86.“故风出谣口,真诗只在民间”一语出自()A.艺苑卮言B.答吕姜山C.市井艳词序D.序山歌2187.指出水浒传为发愤之作,

45、不是无病呻吟作品的文论家是()A.冯梦龙B.李贽C.王世贞D.袁宏道88.以“变”之一字论诗的理论家是()A.李梦阳B.袁宏道C.何景明D.谢榛89.“文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时有变,作为这一时代的文学也不能不变。这一观点见于()A.文心雕龙通变B.与李空同论诗书C.雪涛阁集序D.原诗90.晚明时期,曲学研究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有王骥德的()A.燕南芝庵B.录鬼簿C.闲情偶寄D.曲律二、多选题二、多选题91.明代主张“言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诗人有()A.李梦阳B.何景明C.严羽D.陆游E.苏轼92.下列观点出自冯梦龙序山歌的有()A.但有假诗文,无假诗歌B.借男女之情,发名教之伪药C.故风

46、出谣口,真诗只在民间D.今真诗乃在民间E.谣谚皆天籁自鸣,直抒己志三、填空题三、填空题93.汤显祖曾经说过:“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他主张文学作品应以_为主。四、论述题四、论述题94.试述李梦阳与何景明论诗主张的区别。答案&解析84.答案:B解析:市井艳词序:“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其声则然矣,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故选 B。85.答案:A解析:“市井”,指民间。市井艳词,也就是民间歌谣。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22雕刻”,反映了真实的感情。李开先重视市井艳词,正在“以其情尤足感人也”。说明了文学的力量来自对生

47、活的真实的反映。故选 A。86.答案:C解析:李开先市井艳词序:“故风出谣口,真诗只在民间。三百篇太半采风者归奏,予谓今古同情者此也。”故选 C。87.答案:B解析: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大意:“不激愤而勉强写作,就好像不寒冷却浑身打冷战,没有生病却呻吟有声,即使写作了又有什么值得看的呢?水浒传,就是抒发激愤的作品。”故选 B。88.答案:B解析:袁宏道雪涛阁集序:“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隤而通其所必变。”大意:“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只有认清时势的人,

48、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故选 B。89.答案:C解析:袁宏道雪涛阁集序:“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大意:“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故选 C。90.答案:D解析:燕南芝庵是元代戏曲家,非作品名。录鬼簿的作者是钟嗣成。闲情偶寄的作者是李渔。曲律的作者是王骥德。故选 D。91.答案:AB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题干问明代诗人,CDE 项的诗人均为宋代,可排除。明代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倡导“言必秦、汉,诗必盛唐”,极力扫荡明初以来台阁体的华靡卑弱的文风,起到了开阔人们眼界的作用。故选 AB。92.答案:AB解析:冯

49、梦龙序山歌:“且今虽季世,而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若夫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其功于挂枝儿等,故录挂枝词而次及山歌。”C 项语出李开先市井艳词序,D项语出李梦阳诗集自序,E 项语出古谣谚。故选 AB。93.答案:言情解析:汤显祖曾公开宣称:“师讲性,某讲情。”他主张文学作品应以言情为主。从他的剧作来看,他所表现的情具有突破封建性的性质,要求突破传统的束缚,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而他以情为主的意、趣、23神、色的文学主张,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新的思想意识。94.答案:(1)明代前七子李梦阳与何景明共倡复古,论诗宗旨基本一致,但在学古方法与途径上有差异。(2)何景明主张“领会精神”,“不仿形

50、迹”,李梦阳则是“刻意古范,铸型宿模,而独守尺寸”。(3)何景明也不废弃法度,但所谓“不可易之法”,指的是“辞断而意续,联类而比物”的诗文体势,与李梦阳所谓之古法主要是模仿古人语言不同。(4)何景明主张学古法,又不受古法限制,可以达岸舍筏,成一家言,而李梦阳学古求似,终生不能舍筏。(5)何景明主张较为灵活,是对七子派以拟古为复古理论的修正.第第九九章章 清清一、单选题一、单选题95.“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一语出自()A.诗归序B.原诗C.西游记题词D.艺苑卮言96.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探讨戏曲古今题材的处理问题的篇章是()A.立主脑B.戒荒唐C.审虚实D.忌填塞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