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式和内容(HJ1187-2021).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0647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式和内容(HJ1187-202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式和内容(HJ1187-202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式和内容(HJ1187-20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式和内容(HJ1187-2021).pdf(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HJ 11872021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 报告书格式和内容 Format and content of nuclear and radiation safety analysis report for transport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1-08-27 发布 2021-11-01 实施 生 态 环 境 部 发 布 HJ 11872021 i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格式和内容.1 附录

2、A(资料性附录)栓系系统强度分析示例.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正常运输过程中辐射影响分析计算示例.14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放射性物品运输事故应急响应指南.17 HJ 11872021 ii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放射性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规范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的编制,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的标准格式和主要内容,即总论、货包、运输方案、辐射防护、事故应急准备、质量保证以及结论和承诺等。本标准是 基于核安全导则放 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

3、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 式和内容(HAD701/02-2014)的多年实践经验制定。本标准与 HAD701/02-2014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补充完善了运输方案的内容,增加了运输方式、运输量、启运前的准备、启运前检查程序、中途停靠和暂存、货包接收等;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A 栓系系统强度分析示例,简化了原导则文件中运输工具基本参数;优化了辐射防护的内容,增加了辐射防护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辐射防护最优化、辐射监测等;增加了正常运输过程中辐射影响分析计算示例资料性附录 B,简化了原正常运输情况下的辐射影响分析,删除了事故情况下的辐射影响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关内容;其他格式及文字性修改。本标准由生态

4、环境部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1 年 8 月 27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1872021 1 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格式和内容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物品运输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的标准格式和主要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编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5、(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11806 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 1180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附加装置连接点 attachment point 货包的附件,用来固定栓系组件或其他固定装置。3.2 锚固点 anchor point 运输工具的附件,用来固定栓系组件或其他固定装置。3.3 楔子 chock 固定在运输工具上的附件,用于吸收来自货包的水平作用力。3.4 栓系组件 tie-down member 附加装置连接点和锚固点的连接组件,包括钢索、绳索、铰链等。3.5 栓系系统 t

6、ie-down system 由附加装置连接点、锚固点和栓系组件构成的系统。HJ 11872021 2 4 格式和内容 4.1 总论 4.1.1 概述 4.1.1.1 简要介绍项目概况,包括运输目的、托运人、收货人等基本信息,对拟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合法性进行说明。4.1.1.2 描述拟运输的放射性物品名称、运输容器、货包类型、单次及年最大运输量、运输方式等,并说明与运输相关的操作时限。涉及多种运输容器的,应列出所有运输容器名称;涉及多种运输方式的,应描述所有运输方式。4.1.1.3 一类放射性物品的运输原则上应基于实际运输路线开展安全分析。其中对放射源的运输,可以基于所使用的运输容器类型,选取代

7、表性路线进行包络分析。4.1.2 编制依据 列出编制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报告书所依据的法规、标准和文件。4.1.3 编制团队 描述编制团队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分析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情况,给出编制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职务和职称、专业、从业经历、工作年限等,并说明团队人员对辐射防护、力学、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的覆盖情况。4.1.4 评价范围和限值 4.1.4.1 描述运输活动全过程,包括货包在运输工具上的装载、卸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移以及整个运输过程(包括中途停靠和暂存)。对于特殊安排下的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还应描述内容物的装载和卸载过程。4.1.4.2 描述核与辐射安全分析的评价范围。4

8、.1.4.3 给出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剂量约束值。4.1.5 职责和分工 4.1.5.1 描述整个运输活动所涉及的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等各方承担的运输活动分工及安全责任。4.1.5.2 描述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核与辐射安全由托运人负责,并通过合同明确其他相关方责任。4.1.5.3 对核材料的运输,应说明其运输过程核损害赔偿责任的落实情况。4.1.6 特殊安排的运输 需要采用特殊安排运输的放射性物品,应说明申请特殊安排的原因和正当性。4.2 货包 4.2.1 概述 4.2.1.1 描述所有拟运输货包的组成,包括运输容器和内容物。并分别说明货包外表面最大辐射水平、货包外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货包类型、运输

9、指数、货包分级和临界安全指数(对易裂变材料)。HJ 11872021 3 4.2.1.2 对于拟用运输容器包含特殊的内容物装卸要求及运输时限要求的,应补充说明。4.2.2 内容物特性 说明拟运输内容物的放射性核素种类、结构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如放射性物品连同其包装整体作为内容物的,需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并说明其辐射危害、化学毒性、自燃性、腐蚀性等主要危害。4.2.3 运输容器 4.2.3.1 运输容器信息 给出拟用运输容器的名称、设计批准号或使用批准号和制造编码,以及容器结构示意图。涉及多种运输容器的,应逐一描述。4.2.3.2 运输容器安全状况 4.2.3.2.1 描述拟用运输容器现

10、有状况是否安全可用,给出所制定的运输容器未来 5 年的维修维护及定期安全性能评价计划。4.2.3.2.2 对延续申请的,还应描述运输容器近 5 年的使用历史,运输容器的维修维护和定期安全性能评价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4.2.3.2.3 使用境外单位拥有的运输容器在境内运输的,还应提供容器所在国颁发的最新批准文件。4.2.4 运输容器与内容物的匹配情况 描述运输容器与内容物的匹配情况,说明拟用运输容器对装运活动的适用性。4.3 运输方案 4.3.1 运输方式及承运人 4.3.1.1 描述运输活动所涉及的运输方式。4.3.1.2 描述整个运输过程所涉及的承运人。4.3.2 运输量 给出拟运

11、输内容物的运输量。运输量至少应包括单次运输活动的最大放射性活度值、易裂变材料质量、富集度、货包数量、单次运输量、运输次数、年最大运输量等基本信息。4.3.3 运输工具及货包装载栓系 4.3.3.1 运输工具基本性能参数 4.3.3.1.1 针对所涉及的运输方式,根据拟运输货包的特性选择相匹配的运输工具。4.3.3.1.2 描述选定的运输工具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情况,给出选用的参考运输工具的基本参数,至少包括货包栓系系统安全性分析所用参数。4.3.3.2 栓系 4.3.3.2.1 描述拟运输货包在运输工具(车、船)上的栓系和装载方案,给出货包装载布置的示意图,并对栓系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具体

12、案例可参考附录 A。HJ 11872021 4 4.3.3.2.2 如涉及多种类型运输工具,应描述拟运货包在不同类型运输工具上的栓系和装载方案,并对栓系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4.3.3.3 运输指数和临界安全指数 描述集合包装、货物集装箱及运输工具的运输指数和临界安全指数。4.3.4 运输路线 4.3.4.1 概述 基于实际运输路线开展安全分析的,描述具体运输线路,包括主选线路和备选线路。对放射源的运输可选取代表性路线进行包络分析,代表性路线应考虑线路的长度、年度运输次数等方面的因素。道路选择还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险峻道路、水源地等,并充分考虑桥梁、道路维修造成临时性路线变更。4.3.4

13、.2 运输线路图 给出运输线路图和总线路长度。图中应标明运输的起点、中转、终点、运输线路上的主要城镇和人口密集区。水运应标明所经过的水域和停靠的码头。空运应标明起点、终点和中转的飞机场等。4.3.4.3 运输线路的基本特征 4.3.4.3.1 概述运输线路的基本特征,给出与分析相关的运输线路参数,对于道路和铁路运输,如桥梁、隧道、服务区、道路等级、收费站等;对于水上运输,如航线、水域和码头等;对于空中运输,如航线、起抵站和中转站等。4.3.4.3.2 涉及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的,应说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转移地点的基本情况和能力。4.3.4.3.3 涉及超限运输的,应说明其合规性运输的情况。4.3.4

14、.3.4 针对运输途中可能遇到的极端天气,如雨、雾、霜、雪、冰冻、大风等,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4.3.5 行程安排 4.3.5.1 对新燃料、乏燃料、六氟化铀等一类放射性物品的运输,详细描述以下信息:a)运输过程的行程计划;b)运输工具配置及编组情况;c)各类运输人员的配置情况及岗位职责;d)运输途中计划停靠站的位置、概况(包括具体布局图)、预计停靠时间;e)运输过程中各类参运人员的受照参数,包括作业人数、操作距离、操作时间等。4.3.5.2 对放射源的运输,概述相关情况。4.3.6 装卸操作 4.3.6.1 概述货包装卸的操作规程及步骤,吊装使用的工具或机械及其参数。4.3.6.2 概述货包

15、装卸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特别要说明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突发事件所采取的预防和应对措施。4.3.6.3 给出从事装卸工作的作业人数、操作距离、操作时间等。4.3.7 启运前的准备 4.3.7.1 说明对货包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的监测计划。HJ 11872021 5 4.3.7.2 描述对拟交运货包作标记、贴标志和挂标牌的准备要求。4.3.7.3 描述运输活动相关文件的准备情况,包括运输说明书、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指南、装卸作业方法、安全防护指南。4.3.8 启运前检查程序 4.3.8.1 新制造运输容器的首次使用,描述首次使用前的检查程序,以确保容器的包容、屏蔽、传热、核临界安全功能符合设计要求。4

16、.3.8.2 应根据运输容器特点,描述货包每次启运前的安全检查内容,至少应包括:a)核实内容物的符合性;b)检查运输容器的吊装设备;c)核实货包温度和压力达到平衡状态;d)检查货包在运输工具上的装载、栓系和堆放与 4.3.3 节的满足情况;e)通过检查和/或相应的测试来确保包容系统中所有可能泄漏放射性内容物的开孔和阀门均已严加密封、关闭;f)检查 4.3.7 节启运前的准备符合情况。4.3.8.3 如涉及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移,还应描述换装后启运前的检查内容。4.3.9 中途停靠和暂存 4.3.9.1 描述货包、集合包装、货物集装箱以及运输工具运输途中选择临时停靠站的要求及隔离措施。4.3.9

17、.2 描述货包、集合包装、货物集装箱以及运输工具中途暂存期间与有人员逗留的场所隔离和其他危险货包隔离的相关措施。4.3.9.3 描述货物集装箱的装载以及货包、集合包装和货物集装箱的暂存要求的满足情况。4.3.9.4 描述装有易裂变材料的货包、集合包装、货物集装箱以及运输工具中途暂存时的临界控制措施。当临界安全指数的总和超过 50,还应说明该运输工具和货物集装箱在暂存时与装有易裂变材料的其他货包、集合包装、货物集装箱或运输放射性物品的其他运输工具之间的距离。4.3.10 货包接收 描述收货人对货包接收条件的满足情况。4.3.11 安全保卫措施 4.3.11.1 描述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的安全保卫措

18、施。描述承担和实施放射性物品运输实物保护的相关方,以及运输活动的实物保护等级。4.3.11.2 描述卫星定位系统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的在线监控措施。4.3.12 特殊安排运输的补充措施 对于特殊安排的运输,应详细说明为弥补货包不能满足可适用要求而采取的特殊预防措施,这些措施应能使运输的总体安全水平不低于正常运输的安全水平,具体措施可能包括:a)对特殊包装措施的说明;b)专业人员护送。专业人员通常为辐射防护人员,并配备辐射测量装置以及必要的应急装置,熟悉应急程序。护送人员乘坐车辆与放射性物品运输车辆分开,必要时辅以公安、消防人员护送;c)选择潜在危害小的线路,避开人口密集区域以及可能

19、的危险路段等;d)限定运输时间,避开交通高峰时段;e)直达运输,途中不停留,不转运;HJ 11872021 6 f)在不增加其他危害的前提下,应严格控制耐撞性较差货包的车速;g)事先通知公安和消防等公共安全部门;h)作为补充安全措施,可以考虑增加辅助保护装置,如冲击能量吸收系统等。4.3.13 与其他货物一起运输 涉及与其他货物一起运输的,描述放射性物品与其他货物之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并说明针对这些可能影响所采取的措施。4.4 辐射防护 4.4.1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描述放射性物品运输辐射防护组织机构,辐射防护专业人员,及各方职责分工。4.4.2 剂量约束值 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剂量应低于 GB

20、18871 规定的剂量限值。结合拟运输内容物的辐射照射大小和受照可能性等特点,以及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的辐射影响评价情况,参照以往同类型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给出优化后运输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剂量约束值。4.4.3 辐射影响分析和辐射防护最优化 4.4.3.1 辐射影响分析 对正常运输过程中涉及的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辐射影响分析,其中,重点关注有可能近距离接触货包的公众,至少包括途中临时停靠点和暂存区周围公众、收费站人员以及加油站的加油人员。辐射影响分析应给出各类人员的剂量估算模式和受照参数,估算其受照射剂量,辐射影响分析可参考附录 B。根据人员受照剂量计算结果

21、,分析运输活动的辐射影响,结合 4.4.3.2 辐射防护最优化确定运输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剂量约束值。对于工作岗位相对灵活的工作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吊装指挥等)以及停靠站周围公众,还应给出货包与人员的隔离距离。4.4.3.2 辐射防护最优化 描述基于合理可行尽量低(ALARA)原则对运输方案所采取的优化措施,包括减少与货包的接触时间,增加隔离距离,加强屏蔽等,以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4.4.4 辐射防护措施 4.4.4.1 概述 4.4.4.1.1 描述包括货包的装载、运输、中途临时停靠、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移(如涉及)和卸载等一系列操作工序的辐射防护措施。4.4.4.1.2 对于特殊安排的运输,还

22、应包括拟运输内容物装入和卸出运输容器的辐射防护措施。4.4.4.2 对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措施 描述为工作人员制定的辐射防护措施,具体从以下方面说明:a)控制受照时间:给出各类工作人员的受照时间。描述所采取的受照时间控制措施,如对装卸、换装及中转作业等操作制定操作计划并开展岗前培训,加强操作过程中的监督等。HJ 11872021 7 b)距离隔离:描述所采取的距离隔离措施。说明中途停留时采取的隔离措施,以及控制人员接近的方法。c)屏蔽:描述所采取的屏蔽防护措施,如增加集合包装、运输车厢与驾驶室之间增加屏蔽装置等。4.4.4.3 对公众的辐射防护措施 描述正常运输过程中对公众的辐射防护措施。描述途

23、中临时停靠和暂存对公众的辐射防护措施。描述交通拥堵或极端天气造成的货包滞留等异常事件下对周围公众的辐射防护措施。4.4.5 辐射防护用品及器具的配备 描述个人辐射防护用品、应急辐射防护用品及器具的配备情况。4.4.6 辐射监测 4.4.6.1 辐射监测计划 4.4.6.1.1 描述托运人在放射性物品运输启运前制定的表面污染和辐射水平监测计划。4.4.6.1.2 必要时,运输过程的辐射监测计划应描述整个运输过程的辐射监测地点、监测时间和监测人员等,并说明运输过程中辐射监测方案的内容,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仪器、监测部位等。4.4.6.2 辐射监测设备和仪器配备 4.4.6.2.1 根据辐射

24、监测的具体内容,选择与辐射类型、能量及辐射水平相匹配的测量仪表。4.4.6.2.2 描述配备的监测设备及仪器,给出测量仪表主要性能指标。描述选用的仪器、仪表和测量方法及采用的国家标准,并说明仪器仪表的检定情况。4.4.6.2.3 描述监测仪器在使用时处于良好状态,并在每次使用前后进行检查。4.4.6.3 辐射监测人员能力 描述辐射监测人员培训和考核情况。4.4.6.4 数据记录与处理 描述确保辐射监测报告数据记录和结论准确、完整的措施。4.4.7 个人剂量和健康监护管理 描述对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计划(包括监测仪器佩戴情况),描述对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档

25、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情况。4.5 事故应急准备 4.5.1 描述托运人所制定的放射性物品运输应急预案,内容至少应包括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设备,应急能力的保持等,并编制应急响应指南随车携带。4.5.2 应急响应指南内容至少应包括:内容物、运输容器、联合国编号和发运名称、运输量、潜在危险、公众安全、应急响应和应急联系方式等内容。应急响应指南按照附录 C 的要求编制。4.5.3 描述针对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开展的应急培训情况。4.5.4 描述应急演习计划及应急演习开展情况。HJ 11872021 8 4.6 质量保证 4.6.1 质量保证大纲及程序 描述所制定的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的质量保证大纲及

26、相应的程序,包括但不限于文件控制、采购控制、物项控制、运输过程控制(包括应急管理、辐射防护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和接口管理)、检查和试验控制、对不符合项的控制、记录控制等。4.6.2 培训 描述对直接从事放射性物品运输工作人员及组织(包括托运人、承运人和收货人)的培训情况,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考核和记录等方面。4.7 结论和承诺 4.7.1 分析结论 4.7.1.1 根据放射性物品特性、运输容器的性能和货包的装运特点、运输方案的可行性对运输活动的安全分析给出评价结论。4.7.1.2 给出核与辐射安全影响评价的结论性意见。4.7.1.3 对制定的辐射防护措施、应急响应措施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说明。

27、4.7.2 承诺 根据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拟采取的改进措施并承诺改进。HJ 11872021 9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栓系系统强度分析示例 A.1 概述 可用于将货包栓系在运输工具内部或运输工具上的方法很多,本附录给出了两个示例:a)使用栓系组件和楔子,例如钢丝绳;b)使用螺栓,将货包底盘和法兰栓系在运输工具上。示例在分析时,忽略了货包和运输工具平台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安全裕量。栓系强度分析应定量给出栓系系统传递给货包和运输工具的负荷(通过反作用力),描述下面各项参数:a)确定货包附加装置连接点的最大载荷;b)确保在一定加速度范围内对栓系系统作出适当规定并使货包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28、c)确定运输工具锚固点的载荷;d)证实货包能够保持完整性;e)允许在操作说明书(对承运人)中作出适当说明;f)明确栓系系统涉及部件的验收准则。在承受例行运输条件下的加速度时,货包及栓系系统的任何部件所受应力应不超过其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正常运输过程中,货包栓系系统设计所用的加速度因子应不低于表 A.1 中的要求,对于乏燃料货包等宜考虑更高的加速度因子。表 A.1 货包栓系系统设计所用的加速度因子 运输方式 加速度因子 纵向 横向 垂直方向 公路运输 2 g 1 g 2 g(向上),3 g(向下)铁路运输 5 g 2 g 2 g(向上),2 g(向下)海运或水运 2 g 2 g 2 g(向上),

29、2 g(向下)空运a 1.5 g(向前 9 g)1.5 g 2 g(向上),6 g(向下)a 空运的垂直加速度因子由飞行器类型及在最大阵风条件下货物处在飞行器质心最远处的颠簸加速度决定,表中的值是当代飞行器的最大值。在货舱与机组人员之间没有加固舱壁的情况下,向前的加速度因子取 9 g。为了表示所涉及的安全水平,以及简单地确定栓系系统,下文给出了两个示例及其简化的假设。A.2 使用楔子的栓系系统 考虑一个刚性货包通过四个对称布置的栓系组件进行栓系的情况。对简化方法的要求是计算栓系力的最大载荷,从而通过反作用力计算作用在货包附加装置连接点和运输工具上的作用力。该方法只适用于静态地确定栓系系统,且在

30、导出作用力的最大载荷时,对栓系系统的行为只作出单纯重复的假设。图 A.1 描述了一个质量为 M 的正方体货包,质心位于点(2X/,2Y/,2Z/)处,各个组件的角都位于栓系组件(绳索)的垂直面上且相等。同样,位于水平面上的角也相等。货包由绳索 1、HJ 11872021 10 2、3 和 4 对称地栓系住。绳索的张力分别为1P、2P、3P和4P。货包加速度为xa、ya和za。具有加速度的xa、ya和za的货包所受的分作用力为xF、yF和zF(最大值分别为xMa、yMa和zMa),作用在质心的重力为Fg(值为Mg)。对于这个例子,假定在这些力起作用前的那一刻,所有绳索的预紧力(1P、2P、3P和

31、4P)趋于 0,即绳索刚好“束紧”。图 A.1 采用楔子的栓系系统图解说明 考虑xF单独作用的情况:只有绳索1P和4P通过拉伸张力承受这种作用力,因为2P和3P在压缩过程中不起作用。对于作用力yF单独起作用的情况同上,只有1P和2P通过拉伸张力承受这种作用力。考虑xF和zF同时起作用的情况:刚性货包在其底部边缘处趋于倾斜,绳索1P和4P通过张力阻止这种趋势。也可考虑yF和zF的共同作用:束缚组件1P和2P通过张力阻止这种趋势。该实例的对称性假设使上述每对拉伸绳索承担相同的载荷。为了计算绳索张力的最大载荷时,应考虑到xF和zF的共同作用,考虑底部边缘翻转瞬间的情况,可得下式:1122222xzg

32、xxF(Z/)F(X/)F(X/)ZP(cos cos)XP sin(A.1)因为Z=X,xF=xMa,zF=zMa且gF=Mg,1xP由下式确定:14xxzPM(aag)/(cos cossin)(A.2)同样,在作用力yF和zF共同作用的情况下,1yP可由下式获得:14yyzPM(aag)/(cossinsin)(A.3)假设1P=1xP+1yP和xa=2g,ya=1g,za=2g,=45,可计算公路运输的最大栓系载荷,在此:10 6210 4141 035P.Mg.Mg.Mg(A.4)将上述1xP和1yP合并是相当保守的处理方法,因为在1xP和1yP的推导过程中使用(za-g)求解系统的

33、力矩平衡方程。通常,货包的几何形状或所用加速度因子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对称性,决定了货包在哪个方向上趋于翻转。计算楔子最大载荷时,如果货包底部和运输工具平台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作用在楔子上水平方向作用力的计算值将是楔子的最大载荷。HJ 11872021 11 为了求得对楔子水平方向作用力的最大值,可研究每个方向的情况,通过假定水平面上只有一个加速度。考虑到当zF=gF时xF起作用,可通过绳索 1 和 4 以及对面的楔子限制货包的滑动。根据滑动和斜对称性1xP=4xP,可得水平方向的方程如下:12xxcxFP(cos cos)F(A.5)式中:cxF作用在楔子上的作用力。用xMa代替xF,得:12c

34、xxxFMaP(cos cos)(A.6)根据以上的公式(A.2),当xa=2g,za=1g时,不考虑摩擦力。当=45时,cxF由下式给出:1 586cxF.Mg(A.7)同样,当ya=1g,za=1g且=45时,对于楔子的作用力cyF为:0 793ycF.Mg(A.8)在推导作用在绳索和楔子上的最大载荷时可能需要考虑加速度的不同组合方式,通过采用迭代获得最终结果。A.3 底盘法兰栓系在运输工具上的长方形货包 图 A.2 中说明了用底板法兰栓系在运输工具上的长方形货包一般布置。图 A.3 给出了受力分析图,图 A.3 中所使用的符号在表 A.1 中给出。对该类货包作如下假设:a)沿着平行于主要

35、作用力的侧面的螺栓不起作用,倾斜作用力只由远离 O 点的一排螺栓承受;b)法兰不发生形变。图 A.2 一般的货包安装 HJ 11872021 12 图 A.3 受力分析图 表 A.2 计算底板法兰固定在运输工具上的长方体货包时所用的符号 a 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xa 水平方向沿纵轴 x 方向的加速度 ya 水平方向沿横轴 y 方向的加速度 g 重力加速度常数 F 距原点 O 最远侧的螺栓所受的总作用力 H 货包长度 za 沿垂线方向的加速度 gH 轴线距质心的距离 k 轴线距 Rz 作用点的距离 M 货包质量 n 沿距原点 O 最远侧的螺栓数目 R 水平反作用力 zR 货包与运输工具之间的垂直反

36、作用力 T 每个螺栓最大的张力负荷 gZ 底面至质心的垂直距离 解析垂直方向的分力,zzMaRMgF(A.9)解析水平方向的分力,MaR(A.10)由对 O 点的力矩,导出:zzgggR kMa HMaZMgHFH(A.11)脱离状态下,k趋向于 0,方程简化为:zgggMa HMaZMgHFH(A.12)合并各项并重排公式得:HJ 11872021 13 gzgFMH(ag)Z a/H(A.13)因此,沿距 O 点最远侧面的(枢轴边缘 A-A)的每个螺栓的最大负荷为:TF/n(A.14)或者,gzgTMH(ag)Z a/H(n)(A.15)作用在底板上的水平作用力为R,当货包通过螺栓有效的楔

37、住后,邻近螺栓承受的滑动力分别为xMa和yMa。设计承受作用力R的螺栓必须为“剪切螺栓”。HJ 11872021 14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正常运输过程中辐射影响分析计算示例 正常运输过程中的辐射影响分析,本示例采用美国圣地亚实验室开发的 RADTRAN 程序计算。B.1 建立运输过程中的辐射影响分析模型 根据照射距离相对货包特征尺寸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采用“点源模型”或“线源模型”来计算。现将这两个公式及其运用条件简述如下:点源模型:运输过程中,对于距离货包相对较远的工作人员或公众,如:押运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吊装指挥人员、临时停靠点或中途暂存区周围公众等。当其受照距离大于货包特征尺寸两倍

38、以上时,可将货包考虑为点源。点源周围的辐射剂量率可用下式计算:012mkDD rr (B.1)式中:D(r)距货包中心r处某点的辐射剂量率(mSv/h);r 距货包中心的距离(m);D1m货包外1m 处最大剂量率(mSv/h);k0 点源货包形状因子(m2)。201 0 5ek.d(B.2)式中:de 货包有效尺寸(m)。在这种方法中,把货包模拟成一个直径等于 de的球体。de的值是通过从实际的货包尺寸中选择一个特征尺寸 dp来确定的。例如,对于圆柱形货包,其 dp通常等于圆柱体的长度。对于大型货包(dp4 m),使用 dp时要注意 dp过高估计了剂量率,因此估算时要修正 de,de的表达式如

39、下:3/442(1 0.5)0.554ppeppddmdddm;当;当 (B.3)点源计算模型人员的年受照剂量用公式(B.4)计算:201imwDkDPPSSPYT/r (B.4)式中:Di某种人员的年个人剂量(mSv/年);D1m货包外 1m 处最大辐射水平(mSv/h);k0点源形状修正因子(m);PPS每次装运的货包数;SPY每年装运次数(次/年);Tw作业受照时间(h);r距货包中心处的距离(m)。线源模型:运输过程中,对于距离货包较近的工作人员或公众,如:栓系人员、检车工、货包监测HJ 11872021 15 人员、收费站人员、加油站加油人员等。若其受照距离小于 2 倍货包特征尺寸时

40、,应将运输的辐射源看成是一个线源,按照线源几何条件考虑。线源周围辐射剂量率可用下式计算:011mD rQkDr(B.5)式中:D r距货包中心 r 处某点的辐射剂量率(mSv/h);0k 线源货包形状因子(m);012ekd/(B.6)式中:ed货包有效尺寸(m);ed参照公式(B.3)计算。线源计算模型下人员的年受照剂量用公式(B.7)计算:201imwDkDPPSSPYT/r(B.7)式中:Di 某种人员的年个人剂量(mSv/年);D1m 货包外 1m 处最大辐射水平(mSv/h);0k 线源形状修正因子(m);PPS 每次装运的货包数;SPY 每年装运次数(次/年);Tw 作业受照时间(

41、h);r 距货包中心处的距离(m)。B.2 选取合理的受照参数 选取人员受照参数,应结合每个工种实际操作过程,选取操作货包数、参与人数、作业时间和受照距离等,并根据运输计划输入年运输货包总量、单次最大运输量、年运输次数等参数。B.3 计算受照剂量,采取辐射防护措施,设置合理的剂量约束值 将受照参数输入分析模型,计算各类人员的受照剂量。并根据计算结果选取合理的剂量约束值。针对工作岗位距货包的距离相对灵活的工作人员(如安全保卫人员,吊装指挥人员等)以及停靠站周围的公众,应设置此类人员与货包的隔离距离。隔离距离的设置可根据受照剂量计算结果并结合剂量约束值选取,也可根据不同运输方式选用危险货物国际道路

42、运输欧洲公约(ADR)、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ADN)中推荐的人员与货包的隔离距离,具体见表B.1、表 B.2 和表 B.3。HJ 11872021 16 表 B.1 危险货物国际道路运输欧洲公约(ADR)中人员与货包的隔离距离 运输指数(不大于)每年暴露时间(h)公众经常接近的区域 经常占用的工作区域 50 250 50 250 距包装件外表面最小安全距离(m)2 1 3 0.5 1 4 1.5 4 0.5 1.5 8 2.5 6 1.0 2.5 12 3 7.5 1.0 3 20 4 9.5 1.5 4 30 5 12 2 5 40 5.5 13

43、.5 2.5 5.5 50 6.5 15.5 3 6.5 表 B.2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中放射性物质与旅客和船员的隔离距离 运输指数总和 放射性物品与旅客和船员的隔离距离 杂货船a 渡船等b 近海补给船c 件杂货(m)集装箱(TEUs)d 10 及以内 6 1 积载与离生活区和经常有人占用的工作地点较远的船首或船尾 积载于船尾或平台中部 大于 10 但不大于 20 8 1 同上 同上 大于 20 但不大于 50 13 2 同上 不适用 大于 50 但不大于 100 18 3 同上 不适用 大于 100 但不大于 200 26 4 同上 不适用 大于 200 但不大于 4

44、00 36 6 同上 不适用 a 最小长度为 150 m 的杂货、件杂货或滚装集装箱船。b 最小长度为 100 m 的渡船、海峡渡船、沿海航行或岛间航行船舶。c 最小长度为 50 m 的近海补给船(在此情况下,实际装运的最大运输指数总和为 20)。d TEU 指 20 英尺相等单位(相当于一只 6 m 长度的标准集装箱)。表 B.3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ADN)中工作人员与货包间的隔离距离 包装件的运输指数(TI)照射时间 h(小时)1 2 4 10 24 48 距包装件外表面最小安全距离(m)0.2 0.5 0.5 0.5 0.5 1.0 1.0 0.5 0.5 0.5 0.5 1.0

45、 1.5 1.5 1.0 0.5 0.5 1.0 1.5 2.5 2.5 2.0 0.5 1.0 1.5 2.0 4.0 4.0 4.0 0.5 1.0 2.0 3.0 5.0 5.0 8.0 1.0 2.0 2.5 4.0 7.0 7.0 10.0 1.5 2.5 3.0 5.0 8.0 8.0 HJ 11872021 17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放射性物品运输事故应急响应指南 本附录给出了放射性物品运输事故应急响应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同国际原子能机构放射性物品运输事故应急响应要求一致。指南用于指导放射性物品运输的托运人编制放射性物品运输事故应急响应指南,并用来指导第

46、一响应者(可以是承运人,也可以是承运人和押运人)处理放射性物品运输事故。本附录的表 C.1 给出了运输编号(联合国编号)、运输专用名称和应急响应指南编号的对应关系;表 C.2 至表 C.7 分别针对不同应急响应指南编号,给出了编制指南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指南的编制,首先应根据所运输的放射性物品按照表 C.1 所列的对应关系确定运输编号(联合国编号)和指南编号,进而再按照指南编号从表 C.2 至表 C.7 中找出所对应的应急响应指南编制要求,然后按照该应急响应指南的要求开展编制工作。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托运人可根据拟运输内容物运输编号(联合国编号)、运输专用名称选择相应的应急响应指南编号开展编制

47、工作。指南的编制,应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并要求文字精炼、图示清晰、重点突出。表 C.1 放射性物品应急响应指南对应关系 运输编号(联合国编号)运输专用名称/说明 指南编号 UN 2910 放射性物品例外货包有限量的放射性物品 161 UN 2911 放射性物品例外货包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仪器或制品 161 UN 2909 放射性物品例外货包天然铀或贫化铀或天然钍的制品 161 UN 2908 放射性物品例外货包运输放射性物品的空包装 161 UN 2912 类低比活度放射性物品(LSA-),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2 UN 3321 类低比活度放射性物品(LSA-),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48、 162 UN 3322 类低比活度放射性物品(LSA-),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2 UN 2913 放射性表面污染物体(SCO-或 SCO-),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2 UN 2915 放射性物品 A 型货包,非特殊形式的非易裂变的或非特殊形式的例外易裂变的 163 UN 2916 放射性物品 B(U)型货包,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3 UN 2917 放射性物品 B(M)型货包,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3 UN 3323 放射性物品 C 型货包,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3 UN 2919 特殊安排下运输的放射性物品,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3 UN

49、3332 放射性物品 A 型货包,特殊形式的非易裂变的或特殊形式的例外易裂变的 164 UN 3324 类低比活度放射性物品(LSA-),易裂变的 165 UN 3325 类低比活度放射性物品(LSA-),易裂变的 165 UN 3326 放射性表面污染物体(SCO-或 SCO-),易裂变的 165 UN 3327 放射性物品 A 型货包,易裂变的,非特殊形式的 165 UN 3333 放射性物品 A 型货包,特殊形式的,易裂变的 165 UN 3328 放射性物品 B(U)型货包,易裂变的 165 UN 3329 放射性物品 B(M)型货包,易裂变的 165 HJ 11872021 18 续

50、表 UN 3330 放射性物品 C 型货包,易裂变的 165 UN 3331 特殊安排下运输的放射性物品,易裂变的 165 UN 2977 放射性物质六氟化铀,易裂变的 166 UN 2978 放射性物质六氟化铀,非易裂变的或例外易裂变的 166 表 C.2 应急响应指南 161,放射性物品(低辐射水平)潜在危险潜在危险 健康健康 在发生运输事故时,对运输工作人员、应急响应人员以及公众造成最低限度放射性风险。包装容器的耐用性及坚固性随放射性内容物潜在的危险增加而增加。低水平的放射性物品和货包外放射性水平低对人员的风险小。破损的货包可能导致放射性物品的释放,但是所引起的风险预期比较低。一些放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国家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