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05518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78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2010).pdf(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762010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naerobic-Anoxic-Oxic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2010-10-12 发布 2011-01-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HJ 57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6201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00062 北京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 16 号)网址:http:/ 电话:010-67112738 北京市联华

2、印刷厂印刷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2011 年 1 月第 1 版 开本 8801230 1/16 2011 年 1 月第 1 次印刷 印张 2 字数 60 千字 统一书号:135111112 定价:30.00 元 HJ 57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公 告 2010 年 第 73 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范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现批准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 6 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一、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52010)二、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

3、62010)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72010)四、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82010)五、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92010)六、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802010)以上标准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特此公告。2010 年 10 月 12 日 i HJ 5762010 目 次 前 言.iv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体要求.3 5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3 6 工艺设计.5 7 检测与控制.14 8

4、 电气.15 9 施工与验收.15 10 运行与维护.1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AAO 法的主要变形及参数.20 iii HJ 5762010 iv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规范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电气、检测与控制、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

5、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 2010 年 10 月 12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HJ 5762010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电气、检测与控制、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6、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40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53 10 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

7、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CJ 302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CJJ 60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CJ/T 51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24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污泥脱水用带式压榨过滤机 HJ/T 251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

8、要求 罗茨鼓风机 1 HJ 5762010 HJ/T 252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中、微孔曝气器 HJ/T 278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单级高速曝气离心鼓风机 HJ/T 279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推流式潜水搅拌机 HJ/T 283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HJ/T 33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污泥浓缩带式脱水一体机 HJ/T 353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3 术语

9、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anaerobicanoxicoxic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指通过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各种组合以及不同的污泥回流方式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方法,简称 AAO 法。主要变形有改良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厌氧缺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缺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等。3.2 厌氧池(区)anaerobic zone 指非充氧池(区),溶解氧质量浓度一般小于 0.2 mg/L,主要功能是进行磷的释放。3.3 缺氧池(区)anoxic zone 指非充氧池(区),溶解氧质量浓

10、度一般为 0.20.5 mg/L,主要功能是进行反硝化脱氮。3.4 好氧池(区)oxic zone 指充氧池(区),溶解氧质量浓度一般不小于 2 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硝化氨氮和过量摄磷。3.5 硝化 nitrification 指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硝化菌在好氧状态下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3.6 反硝化 denitrification 指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反硝化菌在缺氧状态下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的过程。3.7 生物除磷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指污泥中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出磷,在好氧条件下摄取更多的磷,通过排放含磷量高的剩余污泥去除污水中磷

11、的过程。3.8 污泥停留时间 sludge retention time 指活性污泥在反应池(区)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也称作泥龄。2 HJ 5762010 3.9 预处理 pretreatment 指进水水质能满足 AAO 的生化要求时,在 AAO 反应池前设置的常规处理措施。如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隔油池、纤维及毛发捕集器等。3.10 前处理 preprocessing 指进水水质不能满足 AAO 的生化要求时,根据调整水质的需要,在 AAO 反应池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水解酸化池、混凝沉淀池、中和池等。3.11 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 指大气压为 101 325 Pa、

12、温度为 293.15 K 的状态。4 总体要求 4.1 AAO 宜用于大、中型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4.2 AAO 污水处理厂(站)应遵守以下规定:a)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符合 GB 50014 的有关规定。总图设计应符合 GB 50187 的有关规定。b)污水处理厂(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c)污水处理厂(站)区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 GBJ 16 和 GB 50222 的规定。d)污水处理厂(站)区堆放污泥、药品的贮存场应符合 GB 18599 的规定。e)在污水处理厂(站)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其他污染物的治理与排放,应执

13、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防止二次污染。f)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建设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施,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计应符合 GBJ 87 和 GB 50040 的规定,机房内、外的噪声应分别符合 GBZ 2 和 GB 3096 的规定,厂界噪声应符合 GB 12348 的规定。g)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建设、运行过程中应重视职业卫生和劳动安全,严格执行 GBZ 1、GBZ 2 和 GB 12801 的规定。污水处理工程建成运行的同时,安全和卫生设施应同时建成运行,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4.3 城镇污水处理厂应按照 GB 18918 的有关规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14、其他污水处理工程应按照国家或当地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验收和运行应符合 HJ/T 353、HJ/T 354 和 HJ/T 355 的有关规定。5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5.1 设计流量 5.1.1 城镇污水设计流量 5.1.1.1 城镇旱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式(1)计算。drdmQQQ=+(1)式中: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drQ3 HJ 5762010 dQ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mQ工业废水设计流量,L/s。5.1.1.2 城镇合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式(2)计算:drsQQQ=+(2)式中:Q污水设计流量,L/s;drQ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sQ

15、雨水设计流量,L/s。5.1.1.3 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服务人口与相对应的综合生活污水定额之积。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物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 80%90%设计。5.1.1.4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当地实际综合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确定,没有测定资料时,可按 GB 50014 中相关规定取值,见表 1。表 1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流量/(L/s)5 15 40 70 100 200 500 1 000总变化系数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5.1.1.5 排入市政管

16、网的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应根据城镇市政排水系统覆盖范围内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统计调查资料确定。5.1.1.6 雨水设计流量参照 GB 50014 的有关规定。5.1.1.7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考虑入渗地下水量,入渗地下水量宜根据实际测定资料确定。5.1.2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5.1.2.1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应按工厂或工业园区总排放口实际测定的废水流量设计。测试方法应符合HJ/T 91 的规定。5.1.2.2 工业废水流量变化应根据工艺特点进行实测。5.1.2.3 不能取得实际测定数据时可参照国家现行工业用水量的有关规定折算确定,或根据同行业同规模同工艺现有工厂排水数据类比确定。5.1.2.4

17、在有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时,工厂内或工业园区内的生活污水量、沐浴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 GB 50015 的有关规定。5.1.2.5 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的确定可参照城镇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5.1.3 不同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5.1.3.1 提升泵房、格栅井、沉砂池宜按合流污水设计流量计算。5.1.3.2 初沉池宜按旱流污水流量设计,并用合流污水设计流量校核,校核的沉淀时间不宜小于 30 min。5.1.3.3 反应池宜按日平均污水流量设计;反应池前后的水泵、管道等输水设施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设计。5.2 设计水质 5.2.1 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实际测定的调查资料确

18、定,其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HJ/T 91 的规定。无调查资料时,可按下列标准折算设计:a)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按每人每天 2550 g 计算;4 HJ 5762010 b)生活污水的悬浮固体量按每人每天 4065 g 计算;c)生活污水的总氮量按每人每天 511 g 计算;d)生活污水的总磷量按每人每天 0.71.4 g 计算。5.2.2 工业废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工业废水的实际测定数据确定,其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 HJ/T 91 的规定。无实际测定数据时,可参照类似工厂的排放资料类比确定。5.2.3 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应符合下列条件:a)水温宜为 1235、pH 值宜为 6

19、9、BOD5/CODCr的值宜不小于 0.3;b)有去除氨氮要求时,进水总碱度(以 CaCO3计)/氨氮(NH3-N)的值宜7.14,不满足时应补充碱度;c)有脱总氮要求时,进水的 BOD5/总氮(TN)的值宜4.0,总碱度(以 CaCO3计)/NH3-N 的值宜3.6,不满足时应补充碳源或碱度;d)有除磷要求时,进水的 BOD5/总磷(TP)的值宜17;e)要求同时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 c)和 d)的要求。5.3 污染物去除率 AAO 污染物去除率宜按照表 2 计算。表 2 AAO 污染物去除率 污水类别 主体工艺 污染物去除率/%化学耗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

20、SS)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城镇污水 预(前)处理+AAO 反应池+二沉池 7090 8095 8095 8095 6085 6090 工业废水 预(前)处理+AAO 反应池+二沉池 7090 7090 7090 8090 6080 6090 6 工艺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出水直接排放时,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要求;排入下一级处理单元时,应符合下一级处理单元的进水要求。6.1.2 工艺设计在空间上宜具有明确的界限。6.1.3 应根据进水水质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宜的工艺类型,在同等条件下,宜优先采用非变形AAO 法。6.1.4 进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宜设

21、置调节水质和水量的设施。6.1.5 工艺设计应考虑具备可灵活调节的运行方式。6.1.6 工艺设计应考虑水温的影响。6.1.7 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宜少于 2 个(格),并宜按并联设计。6.1.8 进水泵房、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和二沉池的设计应符合 GB 50014 中的有关规定。6.2 预处理和前处理 6.2.1 进水系统前应设置格栅,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还应设置沉砂池。5 HJ 5762010 6.2.2 生物反应池前宜设置初沉池。6.2.3 当进水水质不符合 5.2.3 规定的条件或含有影响生化处理的物质时,应根据进水水质采取适当的前处理工艺。6.3 厌氧好氧工艺设计 6.3.1 工艺流

22、程 当以除磷为主时,应采用厌氧/好氧工艺,基本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厌氧池(区)进水好氧池(区)二沉池出水污泥回流剩余污泥预处理/前处理污泥系统 图 1 厌氧好氧工艺流程图 6.3.2 厌氧池(区)容积 厌氧池(区)的有效容积可按式(3)计算:pp24t QV=(3)式中:Vp厌氧池(区)容积,m3;tp厌氧池(区)水力停留时间,h;Q污水设计流量,m3/d。6.3.3 好氧池(区)容积 a)按污泥负荷计算:0e0s(1000Q SSVL X)=(4)vXy X=(5)式中:V0好氧池(区)的容积,m3;Q污水设计流量,m3/d;S0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Se生物反应池出水

23、五日生化需氧量,mg/L,当去除率大于90%时可不计;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质量浓度,g/L;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平均质量浓度,g/L;Ls生物反应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BOD5/MLSS),kg/(kgd);y单位体积混合液中,MLVSS占MLSS的比例,g/g。b)按污泥泥龄计算:c0e0vdTc()1 000(1)QYSSVXK=+(6)6 HJ 5762010 20dTd20T()TKK=(7)式中:V0好氧池(区)的容积,m3;Q污水设计流量,m3/d;Y污泥产率系数(VSS/BOD5),kg/kg;c设计污泥泥龄,d;S0生

24、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当去除率大于90%时可不计;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平均质量浓度,g/L;KdTT时的衰减系数,d1;Kd2020时的衰减系数,d1,宜取0.040.075;T水温系数,宜取1.021.06;T设计水温,。6.3.4 工艺参数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城镇污水或水质类似城镇污水的工业废水时,主要设计参数宜按表3的规定取值。工业废水的水质与城镇污水水质相差较大时,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确定。表 3 厌氧好氧工艺主要设计参数 项目名称 符号 单位 参数值 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 B

25、OD5/MLVSS Ls kg/(kgd)0.300.60 BOD5/MLSS kg/(kgd)0.200.40 反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质量浓度 X g/L 2.04.0 反应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平均质量浓度 Xv g/L 1.42.8 MLVSS 在 MLSS 中所占比例 设初沉池 y g/g 0.650.75 不设初沉池 g/g 0.50.65 设计污泥泥龄 c d 37 污泥产率系数(VSS/BOD5)设初沉池 Y kg/kg 0.30.6 不设初沉池 kg/kg 0.50.8 厌氧水力停留时间 tp h 12 好氧水力停留时间 t0 h 36 总水力停留时

26、间 HRT h 48 污泥回流比 R%40100 需氧量(O2/BOD5)O2 kg/kg 0.71.1 BOD5总处理率%8095 TP 总处理率%7590 6.4 缺氧好氧工艺设计 6.4.1 工艺流程 当以除氮为主时,应采用缺氧好氧工艺,基本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7 HJ 5762010 进水缺氧池(区)好氧池(区)二沉池混合液回流出水污泥回流剩余污泥预处理/前处理污泥系统 图 2 缺氧好氧工艺流程图 6.4.2 缺氧池(区)容积 缺氧池(区)有效容积可按式(8)计算:ktende(T)0.001()0.12Q NNXVKXv=(8)(T 20)de(T)de(20)1.08KK=(9)0

27、evt(1 000Q SSXyY)=(10)式中:Vn缺氧池(区)容积,m3;Q污水设计流量,m3/d;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质量浓度,mg/L;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质量浓度,mg/L;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d;Kde(T)T时的脱氮速率(NO3-N/MLSS),kg/(kgd),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按式(9)计算;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质量浓度,g/L;Kde(20)20时的脱氮速率(NO3-N/MLSS),kg/(kgd),宜取0.030.06;T设计水温,;y单位体积混合液中,MLVSS占MLSS的比例,g/g;Yt污泥总产率系

28、数(MLSS/BOD5),kgkg,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系统有初沉池时取0.30.5,无初沉池时取0.61.0;S0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6.4.3 好氧池(区)容积 好氧池(区)容积可按式(11)计算:0ec0t0()1 000Q SSYVX=(11)c01F=(12)0.098(15)aNa0.47eTNKN=+(13)8 HJ 5762010 式中:V0好氧池(区)容积,m3;Q污水设计流量,m3/d;S0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质量浓度,mg/L;氧量质量浓度,mg/L;泥龄值,d;资料确定,无试验

29、资料时,系统有初)平均浓度,g/L;数,mg/L,一般取1.0;6.4.4 混 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c0好氧池(区)设计污泥Yt污泥总产率系数(MLSS/BOD5),kgkg,宜根据试验沉池时取0.30.5,无初沉池时取0.61.0;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F安全系数,取1.53.0;硝化菌生长速率,d1;Na生物反应池中氨氮质量浓度,mg/L;KN硝化作用中氮的半速率常T设计水温,。混合液回流量 合液回流量可按式(14)计算:nde(T)RiRtke1 000V KXQQNN=(14)式中:QRi混合液回流量,m3d;Vn缺氧池(区)容积,m3;Kde(T)T时的脱氮速

30、率(NO3-N/MLSS),kg/(kgd),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体(MLSS)平均质量浓度,g/L;Nke生氏氮质量浓度,mg/L;6.4.5 缺质类似城镇污水的工业废水时,主要设计参数宜按表4的规定取质与城镇污水水质相差较大时,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确定。按式(9)计算;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Nt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质量浓度,mg/L;物反应池出水总凯QR回流污泥量,m3d。工艺参数 氧好氧工艺处理城镇污水或水值。工业废水的水表 4 缺氧好氧工艺设计参数 项目名称 符号 单位 参数值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 BOD5/MLVSS kg/(kgd)0.070.21

31、 Ls BOD5/MLSS kg/(kgd)0.050.15 反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M质量浓度 LSS)平均X kg/L 2.04.5 反应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平Xv kg/L 均质量浓度 1.43.2 MLVSS 在 MLSS 中所占比例 y 设初沉池 g/g 0.650.75 不设初沉池 g/g 0.50.65 设计污泥泥龄 c d 1025 污泥产率系数(VSS/BOD5)设初沉池 Y k g/kg0.30.6 不设初沉池 k g/kg0.50.8 缺氧水力停留时间 th 24 n9 HJ 5762010 续表 项目名称 符号 单位 参数值 好氧水力停留时间 t0h 81

32、2 总水力停留时间 H1 RT h 016污泥回流比 R%50100 Ri%混合液回流比 1 00400需氧量(O2/BOD5)O kg/kg 1 2.12.0BOD5总处理率%9095 NH3-N 总处理率%8595 TN 总处理率%6085 6.5 氧好氧工艺设计厌氧缺 同时脱氮除磷时,应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基工艺流程如3所示。6.5.1 需要本图混合液回流厌氧池(区)进水缺氧池(区)好氧池(区)出水预处理/污泥回流剩余污泥前处理二沉池污泥系统 图 3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流程图 6.5.2 反应池的容积,宜按本标准第6.3.2条、第6.4.2条及第6.4.3条的规定计算。6.5.3 厌氧缺

33、氧好氧工艺处理城镇污水或水质类似城镇污水的工业废水时,主要设计参数宜按表5的规定取值。工业废水的水质与城镇污水水质相差较大时,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确定。表 5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主要设计参数 项目名称 符号 单位 参数值 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 BOD5/MLVSS Ls kg/(kgd)0.070.21 BOD5/MLSS kg/(kgd)0.050.15 反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kg/L 2.04.5 质量浓度 X 反应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X kg/L 1.43.2 平均质量浓度vMLVSS 在 MLSS 中所占比例 设初沉池 y g/g 0.6

34、50.7 不设初沉池 g/g 0.50.65 设计污泥泥龄 c d 1025 污泥产率系数(VSS/BOD5)设初沉池 Y kg/kg 0.30.6 不设初沉池 kg/kg 0.50.8 厌氧水力停留时间 tph 12 缺氧水力停留时间 tn h 24 好氧水力停留时间 t0 h 812 总水力停留时间 HRT h 1118 污泥回流比 R%40100 混合液回流比 R%i100 040需氧量(O/BOD)25 O1 2 kg/kg.11.8BOD 总处理率 5%8595 NH-N 总处理率 3%8090 TN 总处理率%5580 TP 总处理率%6080 10 HJ 5762010 6.6

35、曝气系统 6.6.1 需氧量的计算 区)的污水需氧量,根据BOD5去除率、氨氮的硝化及除氮等要求确定,并按式(15)计算:O2=0.001aQ(S0Se)cXv+b0.001Q(NkNke)0.12Xv 式中:O2设计污水需氧量(O2),kg/d;a碳的氧当Q污水设计流mg/L;.42;),kg/d;浓度,mg/L;b)下的深度、污水的氧总转移特性、当地的海拔高度以及预期生物反应池中的水温和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将计算的污水需氧量按下列公式换算为标准状态 a)好氧池(0.62b0.001Q(NtNkeN0e)0.12Xv (15)量,当含碳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量,m3/d;S0生物反应

36、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c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MLVSSb氧化每千克氨氮所需氧量,kg/kg,取4.57;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质量Nk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质量浓度,mg/L;Nt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质量浓度,mg/L;N0e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氮质量浓度,mg/L。选用曝气设备时,应根据不同设备的特征、位于水面下污水需氧量:Os=K0O2 (16)其中:s0(20)sm0()1.024TCKCC=(17)tb10OP smsw422.068CC=+(18)AtA21(1)7921(1)EOE=+100 式中:O

37、s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O2),kg/d;K0需氧量修正系数,采用鼓风曝气装置时按式(17)O2设计污水需氧量(O2),kg/d;Cs标准状态下清水中饱和溶解氧质量浓度,mg/L,取9.17;混合液中总传氧系数与清水中总传氧系数之比解氧值之比,一般取0.90.97;取2;溶解值,mg/L;Ot曝气池逸出气体中含氧,%;(19)、式(18)、式(19)计算;,一般取0.80.85;混合液的饱和溶解氧值与清水中的饱和溶CswT、实际计算压力时,清水表面饱和溶解氧,mg/L;C0混合液剩余溶解氧,mg/L,一般T设计水温,;CsmT、实际计算压力时,曝气装置所在水下深处至池面的清水中平均11 HJ

38、5762010 Pc)态下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b曝气装置所处的绝对压力,MPa;EA曝气设备氧的利用率,%。采用鼓风曝气装置时,可按式(20)将标准状ss0.28GE=(20)AO 式中:,kg/h;6.6.2 曝气方式的选择 6.6.2.1 曝气方式应结合供氧效率、能耗、维护检修、气温和水温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中、微孔水下曝气系统,小型污水处理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6.6.3 机与鼓风机房 低速符合GB 50014的有关规定。GB 12523的规定。修等因素。和空缺区域。面积确定。曝气池的供气主管道和供气支管道的配置应当合理,末梢支管连接曝气器组的供气压力工作压力。调的

39、搅拌器。配搅拌器,搅拌器应符合HJ/T 279的规定。2台以上的搅拌器,反应池若分割成若干廊道,每条廊道至少应设置1台Gs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m3/h;Os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O2)EA曝气设备氧的利用率,%。6.6.2.2 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宜选择鼓风式当的曝气系统。鼓风6.6.3.1 应根据风量和风压选择鼓风机。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宜选择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或多级离心鼓风机,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站可选择罗茨鼓风机。6.6.3.2 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罗茨鼓风机应分别符合HJ/T 278和HJ/T 251的规定。6.6.3.3 鼓风机的备用应6.6.3.4 鼓风机及鼓风机房应采取隔音降

40、噪措施,并符合6.6.4 曝气器 6.6.4.1 曝气器材质和形式的选择应考虑污水水质、工艺要求、操作维6.6.4.2 中、微孔曝气器的技术性能应符合HJ/T 252的规定。6.6.4.3 好氧池(区)的曝气器应布置合理,不留有死角6.6.4.4 曝气器的数量应根据曝气池的供气量和单个曝气器的额定供气量及服务6.6.4.5 AAO应满足曝气器的6.7 搅拌系统 6.7.1 厌氧池(区)和缺氧池(区)宜采用机械搅拌,宜选用安装角度可6.7.2 机械搅拌器的选择应考虑设备转速、桨叶尺寸和性能曲线等因素。6.7.3 机械搅拌器布置的间距、位置,应根据试验确定或由供货厂方提供。6.7.4 应根据反应池

41、的池形选6.7.5 搅拌器的轴向有效推动距离应大于反应池的池长,并且应考虑径向搅拌效果。6.7.6 每个反应池内宜设置搅拌器。6.8 加药系统 6.8.1 外加碳源 6.8.1.1 当进入反应池的BOD5/总凯氏氮(TKN)小于4时,宜在缺氧池(区)中投加碳源。12 HJ 5762010 6.8.1.2 投加碳源量按式(21)计算:5BOD2.86NQ=(21)投加的碳源对应的BOD5量,g/d;N硝态氮的脱除量,mg/L;的714 d投加量,投加系统不宜少于2套,应采用计量泵投加。6.8.2 除磷 6.8.2.1求时,宜采用化学除磷作为辅助手段。6.8.2.2加点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确定

42、。统 设备不应少于2台,并应设计备用设备。除磷污泥。22)计算:龄计算:式中:BOD5Q污水设计流量,m3/d。6.8.1.3 碳源储存罐容量应为理论加药量化学 当出水总磷不能达到排放标准要 最佳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投6.8.2.3 化学药剂储存罐容量应为理论加药量的47 d投加量,加药系统不宜少于2套,应采用计量泵投加6.8.2.4 接触铝盐和铁盐等腐蚀性物质的设备和管道应采取防腐措施。6.9 回流系6.9.1 回流设施应采用不易产生复氧的离心泵、混流泵、潜水泵等设备。6.9.2 回流设施宜分别按生物处理工艺系统中的最大污泥回流比和最大混合液回流比设计。6.9.3 回流6.9.4 回流设备宜具

43、有调节流量的功能。6.10 消毒系统消毒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 50014的有关规定。6.11 污泥系统 6.11.1 污泥量设计应考虑剩余污泥和化学6.11.2 剩余污泥量应按式(a)按污泥泥cV XX=(22)SS),kg/d;(MLSS)平均质量浓度,g/L;d。b)按污泥产率系数、衰减系数及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计算:(),kg/kg;生化需氧量,kg/m3;式中:X剩余污泥量(V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3;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c设计污泥泥龄,0edv0e()(SSSSXYQ SSK VXfQ=+)23 式中:X剩余污泥量(SS),kg/d;Y污泥产率系数(VSS/BOD5Q污水设

44、计流量,m3/d;S0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13 HJ 5762010 Kd衰减系数,d1;V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3;浮固体(MLVSS)平均质量浓度,g/L;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50.7;质量浓度,kg/m3;6.11.3 6.11.4 置,可采用湿污泥计量和干污泥计量两种方式。6.11.5 方式实现污泥稳定,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站)可采用延时曝气方式实6.11.6 6.11.7 泥脱水用带式压榨过滤机、污泥浓缩带式脱水一体 335的规定。,并考虑脱水设备的备用。仪表和控制系统。测和控制的内容。7.1.3 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应保证A

45、AO污水处理厂(站)的安全和可靠,方便运行管理。制管理系统宜兼顾现有、新建和规划要求。7.1.5 参与控制和管理的机电设备应设置工作和事故状态的检测装置。、悬浮求的设备。测和统计污泥排出量。总磷检测可采用实验室检测方式,除磷药剂根据检测设定值自动投加。大型污水处理厂宜设总氮和总磷的在线监测仪,检测值用于指导工艺运行。控制系 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fSS的污泥转换率(MLSS/SS),g/g,宜SS0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SSe生物反应池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kg/m3。化学除磷污泥量应根据药剂投加量计算。污泥系统宜设置计量装 大型污水处理厂宜采用污泥消化现污泥稳定。污泥处理和处置应符合GB

46、 50014的规定,经处理后的污泥应符合CJ 3025的规定。污泥脱水设备可选用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污机,所选用的设备应符合HJ/T 283、HJ/T 242、HJ/T6.11.8 污泥脱水系统设计时宜考虑污泥处置的要求7 检测与控制 7.1 一般规定 7.1.1 AAO污水处理厂(站)运行应进行检测和控制,并配置相关的检测7.1.2 AAO污水处理厂(站)应根据工程规模、工艺流程、运行管理要求确定检7.1.4 计算机控7.2 过程检测 7.2.1 预处理单元宜设pH计、液位计、液位差计等,大型污水处理厂宜增设化学需氧量检测仪物检测仪和流量计等。7.2.2 宜设溶解氧检测仪和氧化还原电位检

47、测仪等,大型污水处理厂宜增设污泥浓度计等。7.2.3 宜设回流污泥流量计,并采用能满足污泥回流量调节要7.2.4 宜设剩余污泥宜设流量计,条件允许时可增设污泥浓度计,用于监7.2.5 7.2.6 7.3 过程控制 7.3.1 AAO污水处理厂(站)应根据其处理规模,在满足工艺控制条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集散统(DCS)或可编程控制器(PLC)自动控制系统。7.3.2 采用成套设备时,成套设备自身的控制宜与AAO污水处理厂(站)设置的控制系统结合。7.4 自动控制系统 7.4.1 自动控制系统应具有数据采集、处理、控制、管理和安全保护功能。7.4.2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a)宜对控制系

48、统的监测层、控制层和管理层做出合理配置;14 HJ 5762010 b)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网络结构和通信速率;8 电8.1 8.1.8.1.供电电源设备。8.1.3 接地系统宜采用三相五线制系统。电 压配电室的变配电设备布置,应符合国家标准GB 50053的有关规定。动控制系统。一致,宜纳入计算机控制系统,也可采用强电控制。单位和监理9.1.2 应按工程设计图纸、技术文件、设备图纸等组织工程施工,工程的变更应取得设计单位的设计实施。9.1.3 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或编制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经批 做好设备、材料、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等中间环节的

49、质量验收;隐蔽工程应经道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 50268的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 50204的半成品、部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取得供货商的合格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文件立卷归档。c)对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要从运行稳定、易于开发、操作界面方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d)厂级中控室应就近设置电源箱,供电电源应为双回路,直流电源设备应安全可靠;e)厂、站级控制室面积应视其使用功能设定,并应考虑今后的发展;f)防雷和接地保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气 供电系统 1 工艺装置的用电负荷应为二级负荷。2 中央控制室的自控系统电源应配备在线式不间断8.2 低

50、压配变电所及低8.3 二次线 8.3.1 工艺装置区的电气设备宜在中央控制室集中监控与管理,并纳入自8.3.2 电气系统的控制水平应与工艺水平相9 施工与验收 9.1 一般规定9.1.1 工程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相应的工程施工资质;工程项目宜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变更文件后方可准后方可实施。9.1.4 施工过程中,应过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9.1.5 管规定;构筑物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 50141的规定。9.1.6 施工使用的设备、材料、证书,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设备安装应符合GB 50231的规定。9.1.7 工程竣工验9.2 施工 9.2.1 土建施工 9.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国家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