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96299553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大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篇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选题依据 (一)选题的目的 木薯(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在世界各地有不同名称,在亚洲叫“Tapioea”,非洲叫“Manioc”,南美洲叫“Manioca”,“Yucca”和“Mandloca”。在美国和欧洲“Cassava”通常指木薯块根,而“Tapioca”则指木薯淀粉及其它加工

2、产品。在我国,木薯别称树薯、树番薯、南洋薯、木番薯等,属大戟科木薯属,在热带、亚热带为多年生,在温带为一年生亚灌木。木薯一般认为起源于南美洲,在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南美洲人已经知道种植木薯,木薯属的植物,除木薯以外,全野生于美洲,以巴西分布为最多。 近年来,我国木薯产业发展很快,己经成为热带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约46.67万hm2,产量700万t左右。近年来,大田县积极扶持木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木薯淀粉深加工,开发出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木薯深加工产品,形成了具有生产基地又有龙头企业的木薯产业化路子。基于此,对大田县木薯产业化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木薯种植区农

3、民增加收入,为木薯种植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 (二)选题的意义 世界上木薯已经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十六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人将木薯传入非洲的几内亚和刚果等地,至十九世纪末,木薯粉已经成为非洲的主要食品之一。1794年,木薯由巴西传至印度的加尔各答,1840年传入马来西亚,1846年传入菲律宾。中国的木薯栽培,据广东省高州县(现为高州市)“县志”记载:“有木薯,道光初(道光元年即公元1820年)来自南洋,干高数尺,根即薯,可磨粉,可煮食,必切片水漂三、五日,方不毒人。”由此推算,木薯传入我国距今己经有180年左右。我国木薯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

4、、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台湾省栽培面积较多,湖南省、云南省、贵州省、江西省等也有少量栽培。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木薯主要用作粮食,我国主要用作饲料、生产淀粉和生产酒精。木薯淀粉可以制造食糖、味精、啤酒、面包、粉丝、酱料以及化工产品等多种产品。木薯叶片营养也很丰富,可用作饲料。随着种植和加工技术的进步,木薯加工产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尼日利亚、巴西和泰国等木薯主要生产国近年来开始重视木薯产业,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木薯产业化发展并且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我国木薯约30%用作饲料,70%用作加工淀粉和酒精,淀粉深加工产品主要是变性淀粉、淀粉糖、糖醇等发酵有机类产品,酒精深加工产品主要是生物能源和生

5、物化工产品,木薯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部分地区形成了木薯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在福建省最为典型的为大田县。本研究通过对大田木薯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其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不仅能促进大田县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而且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动态 农业产业化也叫农业产业一体化,其内涵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即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实行一体化经营。美国、欧洲和日本早在50年代到70年代分别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来看,农业产业化是产业

6、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先后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则首先形成于50年代的日本。产业革命以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产业的分化加速,与其它经济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经济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使农业和农业关联产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美国农业部基于其对农业的供应、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等功能的极大相互依存性的认识,将农业及其相关的产业统一称为“食物纤维体系(Food and Fiber System)”,并将其划分为供产销三个环节。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包括农机、化肥、农药、农

7、膜、柴油、种子、饲料等投入物资的供应,称为农业产前环节;种植业从种到收,畜牧业从育肥到出栏,林业从种植到砍伐,渔业从放养到捕捞等称为农业产中环节;农畜产品以及林渔产品从离开农畜场、林渔场到销售,包括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和销售,称为农业产后环节。而日本农林水产省则把农林渔业、关联制造业(食品产业、资材供应产业)、关联投资、饮食店和关联流通产业(商业、运输业)统称为“农业?食物关联产业”。 总之,农业无论是作为国民经济的“母亲产业”部门,还是仅作为一个具体产业部门,都具备产业的一般(共同)属性,农业的发展也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国外主要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农业产业化问题。 2

8、.国内研究动态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顺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等新的农业经营形式。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农民的自主选择,逐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农村出现的产业化经营,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形式和经营体制。这

9、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的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以及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对于农业产业化的确切内涵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严格定义。从我国广大农村的实践来看,一般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本研究所说的木薯产业化,就是直接套用上述一般的农业产业化概

10、念。 推进我国木薯产业化发展,要结合全国主要热带作物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编制好木薯产业化优势区域布局专项规划,加强木薯深加工领域技术装备和工艺的研究应用,提高木薯的利用效率,抓紧制定木薯产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制定木薯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要进一步创新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确保农民的经济利益(杨绍品,2006)。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由政府、企业、农民、科研院所等多方面主体协调努力,注重原料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文玉萍从亚洲国家木薯产业发展中得到启迪,认为加快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拉动和科技进步,其中包括木

11、薯良种推广应用,木薯深加工产品多样化,消费领域扩大,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和生产者的努力(文玉萍,2003)。 (四)参考文献 1许泳清,汤浩,蔡南通,邱永祥,吴秋云,罗文彬,刘中华,李光星.木薯生产利用现状及福建省发展木薯产业可行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8,(05). 2罗培敏.广西木薯生产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3罗培敏.我国木薯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耕作与栽培, 2002,(03). 4杨绍品.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 推进我国木薯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J.中国热带农业, 2006, (05). 5宁启文.木薯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大能源农业J.农家参谋, 2007,

12、(02). 6卢琨.木薯加工业发展现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6, (12). 7匡钰,朱德明.我国木薯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热带农业工程, 2006, (02). 8王富有,温春生.能源木薯产业发展政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8, (02). 9张振文,李开绵,黄洁,叶剑秋,陆小静.我国木薯产业发展形势与策略广西武鸣县木薯产业发展启示J.广西农业科学, 2006, (06). 10王文泉,叶剑秋,李开绵,朱文丽.我国木薯酒精生产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广西、海南木薯考察报告J.热带农业科学, 2006, (04). 11孙果宋,黄科林.循环经济中工业生态产业链构建以广西优势

13、资源木薯为例J.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6, (11). 12杨维超.发展木薯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J.中国热带农业, 2006, (05). 13贡蓄民.推进我国木薯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J.中国热带农业, 2006, (05). 14陈生斗.木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热带农业, 2006, (05). 15黄洁,李开绵,叶剑秋,程序.中国木薯产业化的发展研究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5). 16濮文辉.中国木薯乙醇燃料的生产概况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6, (07). 17班美玲,周生茂,韦本辉,林卫东,李宝会.广西能源木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

14、007, (33).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分析大田县木薯产业化发展过程、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大田县木薯产业化发展的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机制与发展对策。通过此项研究,完成一篇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内容 1、大田县木薯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制约大田县木薯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 3、大田县木薯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及案例分析。 4、大田县木薯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围绕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拟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典型调查、与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座谈、专家座谈、农户调查等方法,以翔实的调查统计数据和资料为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主要的有:

15、 1、文献法。在研究前期,首先对与农业产业化有关的理论现状进行探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其次,大量阅读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综述、专著,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其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与做法。 2、访谈法。首先,对政府的有关部门,县域内技术服务组织、中介机构及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调查,了解在木薯产业化经营形成过程的组织方式、提供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固定收购点、木薯产品市场进行调查,了解收木薯产品的经营方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收入状况等。 3、问卷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一套调查问卷,主要对象为农户和相关的企业,重点了解生产的现状。 4

16、、案例分析法。对县域内的典型市场主体进行调查,调查龙头企业在木薯产业化中的形成过程、作用及经营模式,企业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五)预期进展 2008年11月 制定开题报告、完善研究方案 2008年12月-2009年5月 调查分析、整理资料 2009年6月,9月补充调查、撰写论文初稿 2009年10月 修改学位论文、申请送审 2009年12月 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包括与本论文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取得的工作成绩、研究条件、存在问题与解决的途径与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曾担任大田县农办主任和农业局局长,参与了大田县木薯产业发展的决策与实施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农业产业化的实践经验。同时,长期的农村基础工作也为本研究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为调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本人导师XXX教授是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的专家,理论素养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也是本课题完成的重要支撑。 四、经费预算 本课题研究共计需要科研经费:共计10200.00 调研花费5000元 专家咨询费3000元 文献与网络资料费600元 材料打印费1000元 论文送审费600元。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 标签: 硕士开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