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299440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未来的机器人工程师,能够建造出在技术上非常高超的机器人,它可以说话、走路以及从事其他复杂的任务。你可能会根据特定的目的建造每一个机器人,并将它的能力调节到适应其预期的功能,如机器人警察会有武器,机器人服务员会有托盘。你还可以针对特定的环境条件设计每一个机器人,例如酷暑、极寒或水下的环境。但现在你正在奉命设计一些机器人,你不知道它们需要执行什么功能,或者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工作。那你要如何建造一个适应能力超

2、强的机器人呢?答案是,你把每个机器人都设计成可以动态发展,这样它就能根据所处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如果遇到水,它将发展出防水功能,而如果它需要从火中救人,它就会发展出阻燃能力。因为机器人是由大量集成零件组成的,所以你还需要使机器人的组件能够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彼此交互,从而使每个零件都功能正常并良好协作。例如,防水性能不会干扰其手臂或腿部的运动。也许未来的工程师可能会获得这种设计能力,而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这样做了。生物体是通过基因与环境之间的无数相互作用发展而来的,所以能够构建极其复杂、高度集成的机体,不仅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当然,我们不能随意长出新器官,但许多

3、器官在生长时如果遭受到压力,就会使它们的能力适应这种应对压力的需求。例如,如果你在儿童时期跑动比较多,那么你就是在给自己的腿部施以负荷,于是它们就会长得比较粗壮。其他一些调节机制在一生中都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即使在成年期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经常练举重,那么你的手臂肌肉就会感到疲劳,接着会变得更粗大、更强壮。相反,如果你卧病在床数月或数年,你的肌肉和骨骼也会萎缩。身体能应对环境压力,从而调整其可观测特征,即其表现型,这种能力的正式名称为表型可塑性。所有生物的生长和运作都需要表型可塑性,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参与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人的皮肤比较容易

4、晒伤,那么他的肤色在夏天就会变得较深。这些都是合理的变化。然而,当关键的环境信号消失、减弱或异常时,就会导致失配。当从冬天进入春天时,我的肤色通常会变黑,这样可以防止我的皮肤被晒伤,但如果我在冬季乘飞机前往赤道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衣物或防晒霜的隔离保护,我的皮肤就会在转眼之间被晒伤。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所以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了。这些失配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有时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却在许多年后才引起问题,而此时要纠正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为什么大自然不像工程师建造桥梁一样建造人体:把安全系

5、数提得高高的,这样我们就能适应各种条件呢?对这个问题,主流的解释是权衡取舍。一切都涉及妥协:一样东西多了,别的东西就会相应减少。例如,较粗的腿骨比较不容易折断,但它们运动起来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黝黑的皮肤能防止皮肤晒伤,但它又会减少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自然选择的选择机制使得表现型会根据特定环境进行调节,从而帮助人体找到不同任务之间恰当的平衡点,并达到恰当的功能程度:足够,但又不会太过。有些特征,比如肤色深浅和肌肉多少,在人的一生中都能调节。然而,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腿的长度或脑容量,一旦发育完成后就无法重组。对于这些特征,身体必须在发育早期,往往在子宫内或生命的最初几年,使

6、用环境信号-压力,来预测出成年期组织的最佳结构。虽然这些预测能帮助人体根据特定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在幼年时没有接受过适当刺激的组织可能最终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遇到的条件。综上所述,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因为人体不是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生长和进化而来的,所以在发育成熟期间,为了正常发育,身体会预期碰到某些压力,而且也真的会面临这些压力。大脑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广为人知: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的语言或其他社交能力,那么他的大脑将永远不能正常发育,而学习新语言或小提琴的最佳时机就是儿童时期。其他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如免疫系统,以及帮助人体消化食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器官等,也都是藉由类似的重要互动

7、形成的。从这个角度看,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我们就能预测许多失配性疾病的发生了。这些失配中有许多在人体发育早期就会显现出来,但另一些,如骨质疏松,要到年老时才会显现。但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摘编自丹尼尔利伯曼人体的故事:进化、健康与疾病,蔡晓峰译)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以动态发展的机器人能根据所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但设计者事先并不知道它需要执行的功能或所处的工作环境。B. 由于进化起到的积极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具备可以动态发展的能力,其复杂机体运作良好,而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C.

8、 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当前的失配现象因此比以前更常见,如果出现在生命早期,则可能有害。D. 在发育成熟期间,身体会预期并面临某些压力,人体形成免疫、消化等系统,类似于大脑发育都需要藉由与外界的重要互动。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体的一些调节机制会对环境压力产生动态响应,我们患病需要休养,也尽量不久坐或长期卧床,应适当活动以维持肌肉力量。B. “他们发现的实例也越来越多”,类似的“实例”还可以是:如果一个人的腿比较容易骨折,那么他恢复后的骨骼就会变得较厚。C. 和工程师建筑桥梁不一样,大自然建造人体不必考虑安全系数来适应各种外部条件,主流

9、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权衡取舍,涉及妥协。D. 人体的生长和进化规律表明,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生命早期的压力,重视外部环境条件。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中心观点一项是( )A. 近代以来,人类在食物加工领域达到了极致,以至于有一些儿童咀嚼的力度和频率都不够,可能无法促进颌骨的正常生长。B.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举行时气温高达35,但正是高出汗率使得获胜者快速奔跑了两个多小时,而不会使体温过高。C. 不必给接触的每件物品消毒,也不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因为某些微生物在帮助给免疫系统施加适当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 身体正常运作需要大

10、量的钙,饮食中永久性缺乏钙的动物和人,骨骼发育都会比较薄弱,抗压力差且在年老时会较快地流失骨量。4. 下面是作者有关“失配性疾病”的假想,请结合选文观点,解释“许多常见的失配性疾病将会变得较为罕见”的原因。假如有个暴君控制了某个国家,他宣布:禁止产销碳酸饮料、糖果和其他高糖食物,以及薯片、白面包等碳水化合物;任何用已知的致癌物或毒素污染食物、空气、水的人都会被送进监狱;必须多吃块茎、野味与坚果;每个人都被强制要求每周剧烈运动两个半小时,经常挖掘、攀爬与负载重物。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常见的失配性疾病将会变得较为罕见。5. 文章是如何得出“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这一结论的?请简要梳理。【答案

11、】1. C 2. C 3. B4. 惩罚改变人们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的行为,消除不利影响;给人体匹配好了相应的压力,促使人们适应与应对。5. 由建造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做类比论证,引出和阐释动植物因进化具有动态发展能力的观点;再通过解说“表型可塑性”,并从人体的进化论观点和自然选择机制等方面,做举例论证,深度阐释其学理;最后得出结论,并强调面临压力并与之互动对人体成长的重要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当前的失配现象因此比以前更常见”错误,“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有多重原因,除了“我们改变了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还有“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

12、好的”。选项以偏概全。【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不必考虑安全系数”有误。原文为“为什么大自然不像工程师建造桥梁一样建造人体:把安全系数提得高高的,这样我们就能适应各种条件呢”,不是“不考虑”,是没有“把安全系数提得高高的”,选项曲解文意。【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三段的主要观点是生物体具有动态发展能力,即其适应能力会随着外在压力增加而相应变强。A.是缺少压力相关机能不能出现。B.符合“许多器官在生长时如果遭受到压力,就会使它们的能力适应这种应对压力的需求”等特点。C.是说微生物的施压作用。D.是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

13、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造成的后果。【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并且有时这种改变是自然选择没有为我们准备好的,所以当前的失配现象比以前更常见了”分析可知,“禁止”“送进监狱”“强制要求”等假想是惩罚改变人们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的行为,从而消除不利影响;结合“当人体不能接受到自然选择给它们匹配好的足够压力时,我们就能预测许多失配性疾病的发生了”分析可知,“必须多吃块茎、野味与坚果;每个人都被强制要求每周剧烈运动两个半小时,经常挖掘、攀爬与负载重物”是给人体匹配好了相应的压力,促使人们适应与应对。【5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把每个机器人都设计成可以动态发展,这样它就能根据所处环境来调整其能力和功能也许未来的工程师可能会获得这种设计能力,而由于进化的作用,植物和动物已经这样做了”,由建造适应能力超强的机器人做类比论证,引出和阐释动植物因进化具有动态发展能力的观点;“身体能应对环境压力,从而调整其可观测特征,即其表现型,这种能力的正式名称为表型可塑性”“人体的进化论观点提示,因为在近几代人的时间里我们改变了自己赖以生长的环境条件有些特征,比如肤色深浅和肌肉多少,在人的一生中都能调节。然而,大多数特征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腿的长度或脑容量,一旦发育完成后就无法重组

15、”,再通过解说“表型可塑性”,并从人体的进化论观点和自然选择机制等方面,做举例论证,深度阐释其学理;“综上所述,进化使得人体能够用进废退”“大脑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广为人知: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的语言或其他社交能力,那么他的大脑将永远不能正常发育,而学习新语言或小提琴的最佳时机就是儿童时期。其他与外界密集互动的系统,如免疫系统,以及帮助人体消化食物、维持体温稳定的器官等,也都是藉由类似的重要互动形成的”,最后得出结论,并强调面临压力并与之互动对人体成长的重要性。(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看见过城市吗?李昌鹏一儿子和儿媳在2000公里外的S城打工。12年

16、前,他们在那里买了一套300多万的两居室,我曾为此担忧,那时的他们因此欠银行100多万。儿子和儿媳工作忙,他们却执意要让孙子从老家到S城上幼儿园,他们向我求告:“妈妈,你来S城继续帮我们带孩子吧。”S城的学校比我们村的肯定要好,于是,我开始和老伴两地分居。一辈子没出过县城,我没想到老了却会跨越两三个省份去S城,一去就是10年。最初,我隐约感到激动。我经常去菜市场卖菜,而在S城我却是一个去菜市场买菜的农村人。让我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的房子只有60个平方。S城有什么好?属于我们的只有60个平方,四口人住,转个身都困难。更难熬的是,孙子上幼儿园,儿子和儿媳要上班,10年时间,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

17、人待在那座没有熟人的城市。孙子到S城后不久,开始不大愿意和我睡觉。他晚上总想和妈妈睡。儿媳经常说:“您说话声音得小点儿。”我意识到自己说话嗓门儿确实挺大,但说话声音小,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儿子经常出差,每次回家总显得疲惫。我想和他说说话,说老家在一个节令会种什么庄稼。我讲得次数一多,儿子的兴趣越来越低。我觉得他在敷衍我,可我却找不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我在城里是多余的人。”我给老家的老伴打电话,这是那10年经常重复的内容。“儿子还欠银行100多万。”老伴总是对我说,“我们的光阴过去了,钱上面我们帮不上他们,你安心帮他们带孩子,让他们专心工作吧。”儿子每个月给我800元买菜。我觉得我能赚到这800

18、元。就偷偷在小区里捡废品。第一个月我就赚了1000元。当月我开心地拒绝儿子给的菜钱,儿子惊呆了。“妈,您不要再捡废品了。”儿子说。“我凭劳动赚钱,难道给你丢人了吗?”我气愤地说。“这里的人来自天南海北,谁也不知谁的健康状况。垃圾箱是危险的,您不能捡废品,您要带孩子啊!”儿子说。我在城里是多余的人,可是我不得不留在S城。二那时,婆婆隔段时间就要用家乡话冲我念叨一次:“我真想回去。”我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丈夫经常对我说:“对咱妈亲热一点儿。”这话我更不爱听。这些令人生气的话,我一听就是10年。他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亏待了她老人家?前年,丈夫对我说:“妈妈在S城没熟人,没其他事可干,爸爸60多了,一

19、个人在老家不免凄惶。咱们儿子14岁,他自己能上学了。”送婆婆回去之前,我们决定在一个周六去游览S城的标志性历史人文景点,可丈夫又要出差。婆婆不识字,不能独自出行,10年来她见到的S城就是我们的小区。婆婆怕是再不愿来2000公里外的S城,回去前,陪婆婆去看看S城,这带有某种使命的味道。我本以为丈夫不参加,婆婆会对出游意兴阑珊,没想到不愿出游的是我儿子。儿子说最不愿意过周末,作业多,他不想去。在奶奶的劝说下,他终于答应陪游。游览过程中,儿子一直打不起精神。婆婆倒是很开心,尽管她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她主要的目的似乎就是和孙子及我合影,她把那10年间最好的笑容留在了合影上。高铁站在丈夫的县城老家已建

20、成6年,这是我们第一次享受高铁带来的便利。又一个周末,我们家四个人一起坐高铁回去,走出高铁站的那刻,我看见婆婆的眼眶湿润了。丈夫问:“妈妈,你怎么啦?”婆婆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了。”“你还是和我们回S城吧,这里已经是第二个S城。”丈夫呵呵笑道。婆婆突然也笑了。他们母子正打趣,一个穿着时尚的小伙子走过来大声喊:“大妈,你变白了,好洋气呀,看来没少被S城塑造呢!”丈夫的表弟开车来接我们,一路上和我们有说有笑,而婆婆沿途一直沉默着在看连绵不绝的基建工地。丈夫的表弟,我仅在结婚时见过一面,据说他在邻村做村委会主任。他告诉我们,他们村已完成拆迁,不少人搬进回迁小区,他说丈夫所在的村子几年后也会拆迁。

21、“哥哥、嫂子,还是你们读过书的人混得好,在S城买了房。城镇化是趋势,这几年家里变化挺大,年轻人大部分在县城买房买商铺。多回老家看看吧,再过几年你就看不见你记得的老家了。”三我看见过城市吗?我曾对城市、对现代生活充满向往,可是在S城生活十几年,没有哪一条街道可以进入我的梦境。我经常梦见母亲,在我回不去的泥瓦灶旁,给我用猪油炒鸡蛋饭。城市都是一样的,在往昔炊烟升起的时分,母亲或许正打开老家回迁楼里的燃气灶,而妻子也一样在S城开始点火做饭。对于我而言,城市是共通的,S城就是天下所有的城。我在S城做生意,在W城依旧在做生意。偶尔我因怀念W城的生意伙伴老李,便喜欢去W城。我们在江边的酒吧畅谈,用天真把自

22、己从纷扰的人事中短暂放逐。可老李早就去B城生活了,B城依旧有醉人的酒吧,我们延续着往日的交情。脑海中那些拥有独特地理的城,临海的,傍山的;那些矗立在城市上空的别致建筑,它们曾被我看见并深深印刻,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座完整的城市。我只能看见我能看到的部分,尽管我十分努力。我明白,一座座城市可以被感受,却无法被看见,正如我们只能片面地理解一颗母亲的心,一份妻子的情,一个丈夫的使命。母亲不再愿意去看见家乡的城,她永远只会看见老家的乡村。我的母亲不属于城市,更不属于城市生活规则,她只属于亲人和乡亲。我们属于自己看见的那个部分,但那看不见的城市,才是我们真正的背景与未来。(摘编自文艺报2021年4月28日第

23、6版,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母亲来到S城,离家远,住房窄,没熟人,加上儿子儿媳各方面的不够理解和体谅,便觉自己“是多余的人”。B. 送婆婆回去前的出游,本是一家人轻松快乐的时刻,可儿子出差,孙子勉强,儿媳视为使命,只有婆婆观景、合影游得很开心。C. 回到老家,丈夫说“这里已经是第二个S城”,婆婆沉默着看沿途的基建工地,说明家乡的城镇化趋势带给婆婆的陌生疏离感。D. “对于我而言,城市是共通的”,城市只是“我”工作赚钱谋生的地方,而非心灵的栖息地,所以在哪个城市都一样。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我看见过城市吗”

24、用设问激发读者兴趣,蕴含着“我”长久生活在城市却对其内在缺乏认知的现状的反思。B. “大妈,你变白了,好洋气呀,看来没少被S城塑造呢!”表弟的这句话从侧面表现10年的城市生活对母亲的影响。C. 母亲在回迁楼里打开燃气灶,妻子在S城点火做饭,两个画面交织,暗示“我”作为儿子和丈夫两重身份和使命不能兼顾的矛盾挣扎。D. 文中的“我”分别指母亲、妻子和丈夫,小说对人物的选取具有典型性,情节的设置也具有一定时代社会普遍性。8. 本文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诸多有形无形的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9. 请简要分析本文在情节叙事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答案】6. B 7. C8. 婆婆为照顾儿孙去S城

25、却又留恋故土的冲突;婆媳间生活习惯、情感指向的冲突;母子间对城乡不同感受和认识的冲突;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保留乡土记忆的冲突;人们谋生之地与身心安放之处不能统一的冲突。(最少答四点,如:儿子生活在城市却又留恋乡村的冲突;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间的冲突)9. 特点:小说采用分节模式,从母亲、儿媳、儿子的角度分别叙事,从三个有限视角叙述共同的家庭生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效果:人物塑造上,角色定位清晰,有利于集中刻画人物心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安排上,打破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传统纵向模式,新颖别致;主旨表达上,从不同角度展现人们在城市里的困顿与迷茫,表达了作家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26、对自我生存与生命价值的探索。【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婆婆观景、合影游得很开心”错。婆婆并非因出游观景而开心,只是在S城10年,在标志性景点打卡拍个照,留下“最好的笑容”。【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暗示我作为儿子和丈夫两重身份和使命不能兼顾的矛盾挣扎”错。应为表现“我”对城市生活的思考和对回不去的家乡的思恋。【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原文“S城的学校比我们村的肯定要好,于是,我开始和老伴两地分居”“婆婆隔段时间就要用家乡话冲我念叨一次我真想回去”“我在城里是多余的人。我给老家

27、的老伴打电话,这是那10年经常重复的内容。儿子还欠银行100多万。老伴总是对我说,我们的光阴过去了,钱上面我们帮不上他们,你安心帮他们带孩子,让他们专心工作吧”可知,婆婆为照顾儿孙去S城却又留恋故土的冲突。由原文“儿媳经常说:您说话声音得小点儿。我意识到自己说话嗓门儿确实挺大,但说话声音小,我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那时,婆婆隔段时间就要用家乡话冲我念叨一次:我真想回去。我一听这话就不乐意。丈夫经常对我说:对咱妈亲热一点儿。这话我更不爱听。这些令人生气的话,我一听就是10年。他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亏待了她老人家”可知,婆媳间生活习惯、情感指向的冲突。由原文“让我更没想到的是,儿子的房子只有60个

28、平方。S城有什么好?属于我们的只有60个平方,四口人住,转个身都困难”“我曾对城市、对现代生活充满向往对于我而言,城市是共通的母亲不再愿意去看见家乡的城,她永远只会看见老家的乡村”“一座座城市可以被感受,却无法被看见”“妈,您不要再捡废品了。儿子说。我凭劳动赚钱,难道给你丢人了吗?我气愤地说”可知,母子间对城乡不同感受和认识的冲突。由原文“S城的学校比我们村的肯定要好,于是,我开始和老伴两地分居”“婆婆隔段时间就要用家乡话冲我念叨一次我真想回去”“母亲不再愿意去看见家乡的城,她永远只会看见老家的乡村。我的母亲不属于城市,更不属于城市生活规则,她只属于亲人和乡亲”可知,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与保留

29、乡土记忆的冲突。由原文“我看见过城市吗?我曾对城市、对现代生活充满向往,可是在S城生活十几年,没有哪一条街道可以进入我的梦境”“我经常梦见母亲,在我回不去的泥瓦灶旁,给我用猪油炒鸡蛋饭”可知,人们谋生之地与身心安放之处不能统一的冲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叙述手法的赏析能力。特点:小说分为三部分,采用分节的模式,“儿子和儿媳妇在2000公里外的S城打工儿媳妇经常说”“那时,婆婆隔段时间就要用家乡话冲我念叨一次我一听这话就不乐意”“我看见过城市吗我经常梦见母亲,在我回不去的泥瓦灶旁,给我用猪油炒鸡蛋饭”,分别从母亲、儿媳、儿子各自的视角叙述故事,即从三个人的有限视角共同叙述,既相对独

30、立,又互相关联。效果:人物塑造上,每一部分都是以母亲、儿媳、儿子各自的视角叙述故事,所思所做所想都是固定人物,这样叙事角色定位清晰,有利于集中刻画人物心理活动,集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人物形象充实饱满;情节上,三个部分各自叙事,各有自己的一套完整思维过程,设置各自的情节发展脉络,打破了传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纵向格局,以截取横断面的方式独立成节,新颖别致,可读性强。主旨表达上,从不同角度展现人们在城市里的困顿与迷茫,“我的母亲不属于城市,更不属于城市生活规则,她只属于亲人和乡亲。我们属于自己看见的那个部分,但那看不见的城市,才是我们真正的背景与未来”,表达了作家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31、对自我生存与生命价值的探索。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浑,字金才,穆第十子也。尉迟迥反于邺,时穆在并州高祖虑其为迥所诱遣浑乘驿往布腹心穆奉熨斗于高祖,曰:“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高祖大悦。晋王广出藩,浑以骠骑领亲信,从往扬州。仁寿元年,从左仆射杨素为行军总管,破突厥阿勿俟斤于纳远川,斩首五百级。进位大将军,领太子宗卫率。初,穆孙筠卒,高祖议立嗣,浑规欲绍之,谓其妻兄太子左卫率宇文述曰:“若得袭封,当以国赋之半每岁奉公。”述利之,因入白皇太子曰:“立嗣以长,不则以贤。今申明公嗣绝,遍观其子孙,皆无赖,不足以当荣宠。唯金才

32、有勋于国,谓非此人无可以袭封者。”太子许之,竟奏高祖,封浑为申国公,以奉穆嗣。大业六年,有诏追改穆封为郕国公,浑仍袭焉。二岁之后,不以俸物与述。述大恚之,曰:“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由是结隙。有方士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述因诬构浑于帝曰:“臣与金才夙亲,闻其情趣大异。常日数共李敏、善衡,日夜屏语,或终夕不寐。浑大臣也,家代隆盛,身捉禁兵,不宜如此。愿陛下察之。”帝曰:“公言是矣,可觅其事。”述乃遣裴仁基表告浑反,即日发宿卫千余人付述,掩浑等家,遣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案问数日,不得其反状,以实奏闻。帝不纳,更遣述穷治之。述入狱中,召出敏妻宇文氏谓之曰:“夫人,帝甥也。李

33、敏、金才,国家杀之,无可救也。夫人当自求全。”敏妻曰:“不知所出,惟尊长教之。”述曰:“可言李家谋反,金才尝告敏云:“汝应图箓,当为天子。今主上好兵,劳扰百姓,此亦天亡隋时也,正当共汝取之。”令敏妻写表,述持入奏之,于是诛浑、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有删减)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A穆在并州B高祖虑其为迥所诱C遣浑乘驿往布D腹心E穆F奉熨G斗于高祖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藩,指离京出任地方长官。“藩”在封建时代指属地或分封的土地。B. “述利之

34、”与“天时不如地利”(孟子)中的“利”用法不同。C. 夙,指向来,往日,与陈情表“夙遭闵凶”的“夙”词义相同。D. “掩浑等家”中的“掩”与成语“掩耳盗铃”中“掩”的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浑忠于大隋,他奉圣命到父亲驻地安抚军心,解除高祖忧虑;还随杨素在纳远川打败突厥阿勿俟斤。B. 作为李穆的第十子,李浑拉拢妻兄宇文述谋取嗣位,却又在成功后不遵守每年给妻兄大量财物的诺言。C. 李浑身居要职,家世显赫,掌管着禁军,却不谨慎,又与李敏、李善横交往甚密,因此被宇文述诬告。D. 宇文述强定了李浑的谋反罪,李浑衔冤被杀,李浑的族人也被连累,有的被杀死,有的

35、被流放至岭外。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申明公嗣绝,遍观其子孙,皆无赖,不足以当荣宠。(2)述大恚之,曰:“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14. 李浑是被诬告的,但最终还是被定谋反罪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 BCE 11. C 12. C13. (1)现在申明公的继承人(已经)死去,普遍观察他的子孙,都是些没有才干的人,不能够承担这种荣耀恩宠。(2)宇文述对此非常怨恨,说:“我竟然被金才背叛了,我即使死了也不会忘记!”14. 皇帝昏聩,不听元文都等大臣查不到证据后的上奏,甚至派诬告者宇文述审理案件。诬告者宇文述想方设法的诬陷。李敏的妻子贪生怕死,提供了伪

36、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李穆在并州,高祖担心他被尉迟迥利诱,就派李浑乘驿马(到李穆处)表达至诚之心。李穆给高祖献上熨斗。“时穆在并州”中“时”是状语,“穆”是主语,“在”是谓语,“并州”是宾语,应在其后断开,即B处;“高祖虑其为迥所诱”是原因,“遣浑乘驿往布腹心”是结果,其中“腹心”是“布”的宾语,前述两者之间存在先后因果关系,应在中间断开,即C处;“穆奉熨斗于高祖”中,“穆”是主语,“奉”是谓语动词,“熨斗”是宾语,“于高祖”是后置状语,句子成分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应在E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

37、力。A.说法正确。B.正确。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形势。句意:宇文述为利益所动。/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C.错误。向来,往日。/很早。句意:我和金才向来亲厚。/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D.正确。突袭。/掩盖。句意:突袭李浑等人的家。/把耳朵捂住偷铃铛。【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与李敏、李善横交往甚密”是宇文述诬告李浑的内容,不是实情。另据文可知,宇文述是因为李浑没有按约定每年给他财物,从而觉得自己被背叛了才与李浑结下仇隙,借机诬告的。【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无赖”,没有才干;“当”,承

38、担,承受;“荣宠”,荣耀恩宠,君王的恩宠。(2)“恚”,怨恨;“卖”,背叛;“为所”,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案问数日,不得其反状,以实奏闻。帝不纳,更遣述穷治之”可知,原因之一是皇帝昏聩,不听元文都等大臣查不到证据后的上奏,甚至派诬告者宇文述审理案件。根据原文“述大恚之,曰:我竟为金才所卖,死且不忘!”以及后面宇文述的行为可知,原因之二是诬告者宇文述想方设法的诬陷。根据文章最后的故事情节“敏妻曰:不知所出,惟尊长教之。令敏妻写表,述持入奏之”可知,还有原因是李敏的妻子贪生怕死,提供了伪证。参考译文:李浑字金才,是李穆的第十个儿子。尉迟迥在邺下造反,当时李穆

39、在并州,高祖担心他被尉迟迥利诱,就派李浑乘驿马(到李穆处)表达至诚之心。李穆给高祖献上熨斗,(并带口信)说:“愿您握着(熨斗的)把柄把天下熨平。”高祖十分高兴。晋王杨广出任地方长官,李浑以骠骑将军的身份统领亲信,跟随(杨广)到扬州。仁寿元年,(李浑)跟随左仆射杨素任行军总管,在纳远川击破突厥阿勿俟斤,斩杀(敌人)五百人。李浑进位为大将军,兼任太子宗卫率。当初,李穆的孙子李筠去世,高祖商议为李穆确立继承人,李浑计划继承李穆的爵位。对他妻子的哥哥、太子左卫率宇文述说:“(我)如果得到世袭爵位,就每年把封地赋税的一半奉送给你。”宇文述为利益所动,就进宫对皇太子说:“确立继承人,应该立年长的,否则就应

40、该立贤良的。现在申明公的继承人(已经)死去,普遍观察他的子孙,都是些没有才干的人,不能够承担这种荣耀恩宠。只有金才对国有功,我认为除了这个人,没有其他人能够承袭申明公的爵位。”太子同意他的说法,最后上奏高祖,(高祖)封李浑为申国公,作为李穆的继承人。大业六年,(朝廷)下诏追赠,改封李穆为郕国公,李浑仍然承袭爵位。两年之后,(李浑)不再把约定的财务送给宇文述。宇文述对此非常气愤,说:“我竟然被金才背叛了,我死了都不会忘记!”从此(二人)结下仇隙。有方士对皇帝说:“应该会有姓李的人成为皇帝。”宇文述于是向皇上诬陷李浑说:“我和金才向来亲厚,知道他的心胸志向很不一般。他常常多次和李敏、李善衡等人,不

41、分白天黑夜地避人密语,有时整夜不睡。李浑是大臣,他家世代位高强盛,他又掌管禁兵,不应该这样。希望陛下明察此事。”皇上说:“你说得对,要追查这件事。”宇文述于是派裴仁基上表告李浑谋反,皇上即日调一千多宿卫军给宇文述,突袭李浑等人的家,派左丞元文都、御史裴蕴一起审理他们。(元文都、裴蕴)审问了几天,得不到他们谋反的证据,据实奏明皇上。皇上不听,另外派宇文述彻底审查他们。宇文述来到狱中,叫出李敏的妻子宇文氏,对她说:“夫人是皇上的外甥女。李敏、李浑,国家要杀他,没有办法挽救。夫人应当自己寻求保全性命的办法。”李敏的妻子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请长辈教我。”宇文述说:“你可以说李家谋反,李浑曾对李

42、敏说:“你符合图谶,应当做天子。现在皇上好打仗,搅扰劳苦百姓,这也是老天灭隋的时候,(我)正当和你一起夺天下。”(宇文述)让李敏的妻子写好奏表,宇文述拿进皇宫上奏皇上,因此(皇上下令)杀了李浑、李敏等李氏宗族三十二人,其余人无论年龄大小,全部流放到岭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水调歌头台城游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注】本词作于宋哲宗年间,贺铸时

43、任管界巡检,是一个供人驱遣的武官。台城在六朝时多为台省(中央政府)及宫殿所在地。隋军攻陷金陵时,南朝陈后主藏身于台城景阳宫胭脂井,后被擒。襞(b)笺:折彩笺作诗。鸳瓦:华丽建筑物上覆瓦的美称。飞鸳瓦,喻指陈宫门被毁。白社:地名,代指穷人居所。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开篇从大处落笔写六代,看到古都金陵,思及六朝君主豪奢之旧事,着一“浸”字,蕴含无限感慨。B. 上片“台城游冶”五句用冷静的笔触特写陈后主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回首”两句,与前五句形成强烈对比。C. 下片化用典故写昔日簪缨聚居之地,如今竟成了荆扉白屋,狭不容车,反诘可见词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叹惋。

44、D. 本词下片和杜牧泊秦淮都选取星斗、月光、寒沙等意象描绘出秦淮河夜色迷蒙冷寂、高远空灵的特点。16. 本词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同为金陵怀古之作,请比较两位词人情感的异同。【答案】15. D16. 同:两首词都借六朝旧事感慨历史兴亡。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统治者劝诫、对国事的担忧和关切。异:王词借壮美景象抒发了对金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贺词由抒写后主荒淫亡国之事思及自身,在凄清冷寂的景象之中融入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没有“星斗”意象,也没有体现“高远空灵”的特点。【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45、能力。同:水调歌头台城游中“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两句写数百年来,六朝的末代君主,一个个粉墨登场,恣意声色,竞事豪奢,最终国亡身辱,成为江山的千古罪人。接下来一连五句,词人用冷静的态度铺叙六朝最后一个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接着词人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地勾勒出这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亡国之君欲作井中蛙而不可得的悲惨结局,表现了词人对这些污染江山的群丑的愤怒与鄙弃。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

46、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这是亡国悲剧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可见,两首词都借六朝旧事感慨历史兴亡,并借古讽今,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劝诫、对国事的担忧和关切。异:王词“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几句写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词中借壮美景象抒发了对金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贺词“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

47、落寒沙”几句写秋天夜深时,楼外天空中银河自东南至西北横斜于天,北斗星星柄指北,看上去下垂若挂。秦淮河上潮水平稳。白霜结下,船桅杆的影子落在寒沙上。词中由抒写后主荒淫亡国之事思及自身,在凄清冷寂的景象之中融入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_,_”两句写诗人梦中游历天姥山,他迷恋着花、依倚着石,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离骚是屈原“盖自怨生”之作,且从创作风格来说,离骚兼有“_,_”的特点。(3)小明同学在阅读边塞诗时,不禁为诗中闺中思妇断肠、征人思乡之情而

48、动容。你认为小明读到的诗句是:“_,_”。【答案】 (1)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2)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3)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暝”“淫”“诽”“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门喂宠、上门代厨、上门理发、上门美容、上门按摩等服务模式日渐流行,“上门经济”甲 。“上门经济”在提供便利的同时,A 。除了标准化服务品类,有许多都是非标服务品类,存在标准制定难、监管难、维权难等诸多“成长的烦恼”。要推动“上门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要 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