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629267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 60.()分)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fjft接 影质测交化方向1种”幅度卜-决定大小和常厦影响败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

2、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的农田先长出一年生的杂草,接着又长出多年生的杂草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耍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5.下列有关生态系

3、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些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B.蜜蜂跳舞告诉同伴采蜜方向属于行为信息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非生物环境D.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两个物种的生态位越相似,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7.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

4、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8.通过降低鼠的环境容量的措施,能够很好的控制鼠害。下列措施对于降低居民区家鼠的环境容纳量,合理的是()A.放养鼠的天敌蛇 B.硬化地面,减少鼠的穴居场所C.采取机械捕杀、药物药杀等措施 D.引进另一种啮齿类的竞争者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描绘了稻田中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稻田群落说法正确的是()A.稻田的食物链可以归纳为“水稻一蛙”B.稻田中的水稻和蛙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稻田中水稻与蛙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D.稻田中蛙和水稻实现了生态

5、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10.天山山脉沿东西向贯穿我国新疆的中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m。从天山北麓登山,一次可以经历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B.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从山脚到山顶的四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D.山脚的荒漠群落最终会演替形成森林生态系统11.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 2 页,共 42页阶段I 阶段II 阶段小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I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I与II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

6、全不同D.阶段DI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12.请判断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0 时 间 0 0时 间 O 时间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对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13.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乙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C.若图乙表示某森

7、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i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14.现有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草一兔一狼,已知图中的a代表狼摄入的能量,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初始来源不只是太阳能B.若狼被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会持续上升C.e 中的能量可用于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b 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 代表狼同化的能量1 5.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 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入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第 1年至第5 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第 5 年起野兔种群

8、数量开始下降C.第 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第 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16.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 点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 点为衰退型B.a 点和c 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竞争程度相同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 值为2b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17.如图表示不同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甲曲线是该种群在理想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没有K 值乙曲线中的K 值是该种群的最大数量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

9、等其他因素,在 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该种群是某经济鱼,在 e 点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 点之后K 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4页,共42页0 1 2 3 4 5 6 7 8 时间A.B.C.D.1 8 .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其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 m 2 (l h m 2=1 0 0 0 0 m 2).随机布设1 0 0 个鼠笼,放置1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捕获数/只

10、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由此得出的推测正确的是()A.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 8 8 只/h n?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6)为 1:1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 0 0 m 2 有 3.6 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1 9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

11、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2 0 .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B.“螟蛉有子,蝶赢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C.竞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配偶等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2 1 .在 由“草一鼠T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鼠所同化的能量中,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鼠的呼吸作用散失 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流入狐体内并被同化2 2 .生态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调查与实验,下列研究与实验最可能导致结果偏小的是()A.从未摇匀的

12、试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C.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舍弃个体数量较少的样方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2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2 4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东亚飞蝗来说,气候干旱是种群爆发

13、式增长的主要原因B.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D.D D T、六六六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减少2 5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 N 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B.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若时间和气候条件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D.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2 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第 6 页,共 42页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

14、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 7 .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将成熟香蕉与未成熟芒果一起放置芒果成熟快,原因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植株比正常植株高,原因是赤霉菌合成过多赤霉素促进水稻生长C.用人尿浸泡树枝,树枝易生根,原因是人体产生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D.玉米种子经流水冲泡后更易发芽,原因是种子中脱落酸减少,解除休眠2 8 .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血红蛋白葡萄糖血浆蛋白N a+K+载体蛋白胃蛋白酶尿素A.B.C.D.2 9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B.细胞外液包括

15、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等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顺微粒对水的吸引力3 0 .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反射活动都要借助反射弧来完成B.感受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构成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 1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食物中糖类幺消化吸收壁 原 分 解 为m座物质转化2组织细胞血9!2氮化分解父 合成轴原念 转化成8 8肪、某费氟基陂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

16、胰岛素抑制、,促进、过程3 2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 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3 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系统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相反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3 4 .同学们早晨上学时,从 2 2 的 温 暖 室 内

17、 来 到 的 户 外,机体可能出现下列现象中的()A.骨骼肌非自主战栗 B.汗腺分泌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皮肤血管舒张3 5 .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婴儿尿床是因为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发育尚不完善B.成年人的“憋尿”行为表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第8页,共42页C.成年人的“憋尿”过程中作用于低级中枢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成年人的“憋尿”行为表明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3 6.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分子B.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激素是信息

18、分子D.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37.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细 胞 外 液 一渗透压升高理放 抗 利 尿.激素 尿证A.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B.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f 乙C.抗利尿激素在甲细胞中合成 D.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38.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39.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

19、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4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B.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C.光、重力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也具有调节作用D.脱落酸主要是由茎尖、成熟的叶片合成的,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41.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 价三九 n端部分。用单侧光照射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 况 是().2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B.甲不弯曲,

20、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不弯曲42.2,4-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插枝生根的作用。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2,4-D浓度,进行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A.植物体内能合成与2,4-D功能类似的植物激素B.预实验所使用的2,4-D浓度梯度比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要大C.经预实验后,正式实验中还必须设置一组用蒸谭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为对照组D.利用沾蘸法处理插条时,所使用的2,4-D溶液的浓度较大4 3.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

21、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甲可知,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B.由图甲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C.图乙中b 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 侧,b 侧生长快于a 侧D.图丙A 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 段进行极性运输44.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B.胚芽鞘尖端和未处理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D.胚芽鞘尖端和置于胚芽鞘尖端一段时间后的琼脂

22、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45.给病人输氧时,必须同时输入一定量的C 0 2,以刺激病人的正常呼吸,这种调节方式 为()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第 10页,共 4 2 页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 40.0分)4 6.图 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图 2 是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后,研究者研究了不同大气CCh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腺酶活性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M-e(1)图 1 中共有 条食物链。猫头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O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猫头鹰共占 个营养级。(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5.6x109 kj,食草昆虫

23、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2x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 k J,(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 算)。(3)由图2 可以看出,CCh浓度升高会 (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胭酶活性,且随着土壤铜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填“加强”或“减弱”)(4)能 量 流 动 的 特 点 是、。(5)图 1 的食物链中,猫头鹰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鼠同样也可以依据猫头鹰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 说 明 了 信 息 传 递 的 作 用 是。4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图中 (填字母)的 作用实现的。生 态 系 统 中 属 于 分 解

24、 者 的 成 分 是 (填字母)。(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3)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途径,这一干扰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 _ _ _ _ _(4)若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法,统计方法是 法和 法。化石燃料4 8.如图甲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I卜丘Mt促甲状思檄索甲状腺激索-如第代谢(1)图甲中a表 示 的 结 构 是.其 中 传 入 神 经 是 (填字母).(2)图 乙 中 的 内 容

25、 物 是,以 方式释放到中。(3)图乙中结构(突触后膜)上 发 生 的 信 号 转 变 是.(4)图丙中A代 表 的 内 分 泌 腺 是.(5)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反过来(填“促进”或“抑制”)下丘脑和A分泌相关激素,进 而 使 甲 状 腺 激 素 的 分 泌(填“增加”或“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 调节机制,该机制对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的 具有重要意义.第12页,共42页4 9.2 0 2 0 年,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在世界各地肆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过程。(2)戴口罩有利于减少病毒感染风险,是人体免疫

26、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该道防线属于 免疫,其特点是。(3)图中c 是 细胞,过 程 中 发 挥 作 用 的 物 质 称 为。图中能特异性 识 别 抗 原 的 细 胞 有。(填图中字母)(4)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需依靠 免疫作用,在此过程中 细胞和宿主细胞密切接触,诱导宿主细胞裂解并释放出病原体。(5)预防接种后,当病原体侵入时,免疫的主要途径是(用图中数字表示),因此可迅速消灭病原体,有效预防某些疾病。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故A选项正确;B、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

27、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故B正确;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变化,故C选项错误;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故选:C o1、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

28、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3、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实例。2.【答案】B【解析】解:A、据图分析可知,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C、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

29、,迁入率和迁出率第14页,共42页是不可忽视的,C 正确;D、在自然界,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 正确。故选:B,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答案】A【解析】

30、解: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即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 正确;B、沼泽地上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并且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因此在其上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B 错误;C、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C 错误;D、乱砍滥伐后的森林上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D 错误。故选:A。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

31、T地衣阶段一苔葬阶段T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T森林阶段杂草阶段T灌木阶段阶段T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并能识记相关实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火烧后的草原或森林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答案】C【解析】解:A、由于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则生态系统必需依赖于外界能量输入,A 错误;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B 错误;C、在制作生态缸观

32、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耍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C 正确;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程度不应该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D 错误。故选: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第16页,共42页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

33、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多样性,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5.【答案】C【解析】解:A、某些昆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B、蜜蜂跳舞通过特殊的行为告诉同伴采蜜方向,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C、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既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C错误;D、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如

34、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C o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

35、传递,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掌握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6.【答案】A【解析】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因此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 正确;B、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两个物种的生态位越相似,它们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36、生态位差异较大时,分别利用不同的资源空间,提高了资源空间的利用率,C 错误;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 错误。故选:Ao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2、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

37、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识记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第18页,共42页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

38、势。【解答】A.种群的S 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有限,A 正确;B.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空间有限,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B 正确;C.因为密度大时鱼的个体可能较小,密度小时鱼个体可能较大,所以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但单位体积产量可能相同,C 正确;D.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D 错误。故选D。8.【答案】B【解析】解:A、放养鼠的天敌蛇可以降低环境容纳量,但不适合居民区,A 错误;B、硬化地面,减少鼠的穴居场所,适合居民区,B 正确:C、采取机械捕杀、药物药杀等措施,不是降低环境容纳量的方法,C 错误;D、引进另一种啮齿类的竞争者,可以降低环境容纳

39、量,但不适合居民区,D 错误。故选:Bo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一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条件改善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减少生物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增加天敌可以降低环境容纳量。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环境容纳量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环境容量量的概念,理解通过降低环境容纳量来治理鼠害的方法。9.【答案】D【解析】解:A、蛙捕食害虫,因此稻田的食物链可以归纳为“水稻一害虫一蛙”,A错误;B、稻田中的水稻和蛙分别属于植物和动物,它们的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稻田中蛙能捕食害虫,对水稻有利,但水稻和蛙之间并不是互利共生关系,C 错误;D

40、、稻田中蛙可以捕食害虫,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因此蛙和水稻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D 正确。故选:D。分析题文:稻田中的蛙捕食害虫,因此食物链为水稻一害虫一蛙。稻田中蛙可以捕食害虫,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本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间关系的类型及实例;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识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答案】A【解析】解:A、从山脚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和温度的影响,A 正确;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存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 错误;C、从山脚到山顶的四类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相同,C

41、错误;D、山脚的荒漠群落最终不一定会演替形成森林生态系统,最终演替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系统,D 错误。故选:Ao1、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种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群落种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例如森林种栖息着多种鸟类,虽然大多数鸟类可同时利用几个不同层次,但每一种鸟都有一个自己经常活动的层次。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天山生态系统的相关

42、信息,并结合所学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等知识点,解决生物问题,难度适中。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并能识记相关实例,掌握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解答】第20页,共42页A.沙丘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B.草本植物阶段中的不同种类的草本植物高低不同,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C.阶 段I为草本植物阶段,阶段I I为灌木阶段,草本阶段发展为灌木阶段时,只是优势种发生了变化,草本植物仍然存在,C错误;D.阶段EI为森林阶段,该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的物种丰富较大,营养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最强

43、,D正确。故选D。12.【答案】D【解析】解:A、鹰与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表示,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则a表示鼠,b表示鹰,A错误;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表示寄生关系,而图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不利,C错误;D、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表示竞争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a在竞争中获胜,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故选:D。据图分析,表 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表 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表 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

44、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3.【答案】D【解析】解: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A正确;B、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对样方边线上的个体要统计相邻两边的数目,所以对甲图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8株,B正确:C、乙图中,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物种数目增加,到达So时达到最大。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由于样方面积达到So后,物种数目不再增加,因此调查该植物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om2,C正确;D、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方法,

45、应选择调查容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比较合适,D错误。故 选:Do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样本量足够大,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Im xlm,常用各样方的平均值估算种群密度。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4.【答案】B【解析】解: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初始来源不只是太阳能,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固定的化学能,A 正确:B

46、、在“草一兔一狼”这条相对独立的食物链中,若狼被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因为天敌的大量消失很快增加,当达到一定值后,兔子数量会因食物、种内斗争等因素而减少,所以免子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e 中的能量可用于狼的生长、发育、繁殖,C 正确;D、b 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 代表狼同化的能量,D 正确。故选:B(.分析图示:图中的a 代表狼摄入的能量,b 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 代表狼同化的能量,d 代表狼呼吸量,e 代表可用于狼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

47、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5.【答案】D【解析】解:A、1-5年%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A 错误;B、第 5 年 到 10年之间入 1,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加,B 错误;C、15年到20年之间入V I,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C 错误;D、20 30年之间九=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D 正确。故选:D。据图分析,1-10年)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年羊 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20-30年入=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22页,共42页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

48、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6.【答案】C【解析】解:A、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所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B、c点比a点种群数量大,所以种内斗争程度较高,B错误:C、b点对应与种群的与 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C正确;D、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得,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D错误。故选:Co据图分析,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速率,o-b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b-c种群增长速率减少为0,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与种群的

49、畀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为载体,考查s型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7.【答案】C【解析】解:甲曲线是该种群在理想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呈J型增长,没有K值,正确;在S型的种群增长曲线中,K值为在环境条件不受到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生存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即最大环境容纳量,其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错误;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如果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正确;c点对应的是3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假设该种群是某经济鱼,在c点以后即可开始捕捞,只要捕捞后使种群数量维持

50、在K/2值,即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错误;图中阴影部分可表示环境阻力,据图可知,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前,错误。故选:Co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 为 型 曲 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同乙种群的K值是可以变化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和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 8.【答案】D【解析】解: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 2 x 3 6+4+2=1 4 4 只/h n?,A错误;B、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 第二次捕获数一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