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202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真题(word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28772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元市202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真题(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元市202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真题(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元市202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真题(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元市202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真题(word版无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元市202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真题(word版无答案)广元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 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5个小题。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题。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魅力在发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开启新篇章。让我们开启“赓续文化血脉,传递文明之光的研学之旅吧! 一、积累运用(18分) (一)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什么是中国?中国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诗书礼仪、琴棋书画,是仁义(lin)耻、孝亲敬老,中国还是那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一砖一瓦 中国是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古印度并非印度,古埃及也并非埃及,而古巴比伦今已不存,所以在史书上它们前面都要加一个“古”字。唯有自公元前2800年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shu)果仅存。因此,史书上并无“古中国文明之说,它从来都叫“中国文明”。 中国文化厚重深远,绵延至今。每一次的天朝(ln)落,都会继之精卫填海,卧薪尝胆;每一次的血海没顶,都会有(kn)鹏展翅,凤鸣岐山。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到无法从地球上抹去的文化,是亡国灭族都无

3、法让它中断的文化,是连征服者也不得不心服口服虔诚皈依的文化,是抽去它世界历史就得完全重写的文化!中国文化成为了现代中国的重要符号和精神内涵,彰显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和国家形象。 民族欲独立自强,国家要稳步发展,文化是最根本的支撑。坚持文化自信,是在世界文明繁花中敢于绽放独有色彩的勇气,是在理性取舍后始终持守初心的(d)定,是在时代洪流中坚持民族本色的执着。青山百代,仍荫后人,构筑文化自信:(d)造发展新篇章。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3分) (1)(lin)_耻 (2)(shu)_果 (3)(ln)_落 (4)(kn)_鹏 (5)(d)_定 (6)(d)_造 2给语段中加点学选择正确的

4、读音。(3分) (1)调(Adio Btio)_(2)没(Ami Bm) (3)抹(Am Bm)_(4)虔(Aqin Bqin) (5)绽(Azhn Bzn)_(6)荫(Ayn Byn) 3依据文段,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是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之一。 B中国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C中国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古文明。 D中国文明是从未中断过的唯一古文明。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第一段的“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 B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因果复句。 C精卫填海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卧薪尝胆讲述的是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 D孝亲敬老、绵延至

5、今、博大精深、稳步发展,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二)探字寻根,赏语言之美。根据要求,完成56题。(每小题3分,共6分) 5下列关于“文”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文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像是一个张开双臂、叉开两腿的人,宽阔的胸前刺有美观的花纹;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基本相同;小篆保留了人形,但已不见花纹的痕迹;隶变后,连“人”的形体也不易看出了,楷书写成了“文。 A“文”的本义为花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纹。 B上图所对应的字体是篆书。 C根据上述材料,可得知“文”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D“文身和“文化,”两词中“文意思不同。 6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生活

6、中应用广泛,传播知识的同时,又给人以艺术享受。请根据上联,选出最恰当的下联是(3分)( )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A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树边红雨,池边绿树,此间有舜日尧天 B小苑西回,莺唤起佳丽一庭,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C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D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二、阅读鉴赏(72分) (一)文明是“根”,文化是“魂,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文化不等于文明,但文明一定以文化为基础。文化和

7、文明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不同,两者之间,分分合合,交叉纵横。 在汉语中,“文明”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曾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日明”。 _; _, _; _,如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所以,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世界的适应和认知能力,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 文化是人类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从时间上

8、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作是文化的高等形式。从形态上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文明容易比较和衡量,如埃及金字塔、中国兵马俑等,因此文明在考古学使用的最为普遍,文化则难以比较,因为各民族的价值观不同,而价值观又是相对的。 总的来说,文化决定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内在价值,文明是文化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会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第一段

9、从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说明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B选文第二段和第三段都运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分别对文明和文化作阐释。 C选文第三段列举埃及金字塔、中国兵马俑,意在说明文明容易比较和衡量,以此论证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D选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理清了文明与文化之间交叉纵横的关系。 8根据选文,在文段划线处填入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 现代汉语中的“文明本义是和野蛮相对的 中国古代的“文明”一词指的是文采光明或者文治教化 而在历史领域的“文明一词指的是社会发展到的一个高度阶段 是行为举止符合道德礼仪规范的意思 A B C D (二)“典”亮光明,汲取力量。文言文阅读,完

10、成913题。(19分) 材料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材料二: 单于欲因此时降(苏)武。卫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

11、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zhn)毛并咽,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o)尽落。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单于:匈奴称其君主为单于。卫律:生长于汉,任汉使,后投降匈奴,封为丁零王,统领投

12、降匈奴的人。 9下列推敲文言词义的方法或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选项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A 本无谋 字源推测法: 根本,本来 B 武不应 参考成语法:一呼百应 回应,回答 C 畔主背亲 课内迁移法:攻亲戚之所畔 通“叛,背叛,违背 D 副有罪,当相坐 查阅词典法:席地而坐;座位;由于,因为;定罪; 席地而坐 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往之女家”与“女为人臣子中的“女”意义相同。 B“往送之门与“举剑欲击之”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 C“天雨雪”与“雨雪霏霏中的“雨”用法和意义相同。 D“以颇为正者与“空以身膏草野”中的“以意义不同。 1

13、1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B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C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D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分) _ (2)单于愈益欲降之,乃置武大窖中,绝不饮食。(3分) _ 13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因此公孙衍、张仪不算“大丈夫。你认为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二中苏武的事迹,说明理由。(4分) _ (三)涵咏诗词,品中国美学。古诗词阅读,完成14-15题

14、。(14分) 1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剌史时期。 (1)诗歌中常运用表达技巧来增强其艺术美感。“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使用了_修辞手法;以“寒灯”来_诗人的心情。(2分) (2)无数人期待除夕团聚守岁,辞旧迎新。诗人在除夕夜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_ 15根据语境,补写下列诗句。(8分) 诗与酒相逢,便发酵出独特的中国美学。酒是媒介,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刘禹锡以酒开怀“今日听君歌一曲, ;苏轼借酒助兴“ _。鬓微霜,又何妨”;范仲淹饮酒思家“ _,燕然未勒归无计。酒是待人接物之道:有山西村的村民们对陆游“ _, ”的热情好客;也有送武判官归京时的“中军置酒饮归客, 的深情饯行;还有行路难里“ _,玉盘珍羞直万钱”的纵情畅饮。当然,酒还是醉人的喜人的,正如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 (四)忆峥嵘岁月,继革命精神。名著阅读,完成1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