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国际法教学大纲国际法.doc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9628133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国际法教学大纲国际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2)--国际法教学大纲国际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国际法教学大纲国际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国际法教学大纲国际法.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法学院国际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国际法 课程代码:ZB340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 分:3学 时:54 理论学时:45 实验实践学时:9面向对象:法学本科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面向法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讲授国际法基本理论、国际法上国家、居民、领土法、国际海洋法、空间法、外交法、条约法、国际责任法等方面的知识,传授运用国际公法的基本原理、制度和规则分析、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学习拟为其他国际法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1. 正确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全面了解

2、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公法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 掌握国际公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的原则、制度和规则,以及国际公法发展的最新动态。3. 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去研究国际公法的基本理论和实际问题。4. 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分析研究案例和国际事件,加深对国际公法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把国际公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的学习融入到对国际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中,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维护国家的权益,促进我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三、课程考核要求本课程考核的总评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结业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过程考核成绩由在整个教学过程

3、对学生考勤、课堂内外讨论、作业以及其他参与教学等不同形式进行考核构成,其中考勤考核成绩占50%,其他形式考核成绩占50%。结业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过程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结业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国际法学时分配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第一章 导论 6 第二章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2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3 2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3 1第五章 国际人权法 4第六章 国家领土 4 1第七章 国际海洋法 5 1第八章 空间法 4第九章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2 2第十章 条约法 5 1第十一章 国际组织法 4第十二章 国际责任法 3

4、 1合计 45 9第一章导 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求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概念和性质、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编纂、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等问题。本章学习重点:国际公法的性质、渊源、主体、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本章学习难点: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第一节 国际法性质一、国际法的名称二、国际法的定义(一)概念(二)特征三、国际法的性质(一)国际法的法律性(二)国际法的国际性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一、渊源的概念二、国际法的渊源(一)条约(二)国际习惯(三)一般法律原则(四)司法判例、权威国

5、际法学家的学说(五)公允及善良原则(六)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条约第三节 国际法的编篡一、编篡的概念和定义二、国际法的编篡的类型与发展三、联合国与国际法的编纂组织方向第四节 国际法的主体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一) 定义有能力享有国际法上的权利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二) 条件二、国际法主体的类型(一)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二)国际组织是国际法的重要主体(三)争取独立的民族是国际法的主体三、关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资格(一)个人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二)个人是国际法的客体(三)在一些领域个人具有有限的主体资格第五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一、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理论(

6、一)一元论(二)二元论(三)联系论二、国际法在国内法律秩序中的适用(一)国际习惯在国内秩序中的适用(二)国际条约在国内法的适用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一)处理冲突的国际法规定与国际实践(二)处理冲突的国内法规定与实践 第二章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并能结合国际法的实践分析国家主权原则的发展。本章学习重点、难点:联合国宪章七项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 述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特点:国际社会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法的各个领域;构成国际法整个体系的法律基础。二、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强行法 第二节 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一、联合国宪章七

7、项原则的概念二、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一)各国主权平等原则(二)各民族平等及自决与原则(三)禁止非法使用武力原则(四)和平解决争端原则(五)不干涉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事项(六)依照宪章进行国际合作原则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二、互不侵犯原则三、互不干涉干涉内政原则四、平等互利原则五、和平共处原则第三章国际法上的国家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关于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等的承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和继承的实践;理解国家继承的概念和规则,国家管辖豁免;掌握国家的要素、类型、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和政府承认的概念、性质、条件、形式和

8、法律效果。本章学习重点: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管辖豁免,国家的承认,国际继承本章学习难点:国家豁免,国家承认第一节 国家概说一、 概念(一) 固定的居民(二) 确定的领土(三) 政府(四) 主权二、 国家类型(一) 单一国和复合国(二) 永久中立国(三) 梵蒂冈市国三、 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 基本权利(二) 基本义务四、 国家豁免权(一) 国家主权豁免的概念与法律基础(二) 国家主权豁免的范围(三) 国家管辖豁免的放弃 第二节 国家和政府的承认一、国际法上的承认(一) 承认的概念和性质(二) 对国家的承认与对政府的承认(一) 民族解放运动组织的承认(二) 承认的方式和效果第三节 国际

9、法上的继承一、 国际法上继承的概念二、 国家继承(一) 概念(二)关于国家继承的一般规则三、政府继承(一)概念(二)政府继承的一般规则(三)中国关于政府继承的实践第四章国际法上居民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国籍的作用及中国关于国籍和外国人地位的规定;理解国籍的抵触及解决,外国人的概念、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难民的概念和地位;掌握国籍的概念、作用、取得和丧失,外国人的待遇和外交保护,引渡和庇护制度。本章学习重点:国籍的取得和丧失,外国人的地位和待遇,引渡和庇护的规则本章学习难点:国际冲突,引渡第一节 国籍制度一、 国籍的概念和意义二、 关于国籍的立法(一) 国内立

10、法的状况(二) 条约三、 国籍的取得和丧失规则(一) 国籍的取得(二) 国籍的丧失四、 国籍冲突的解决(一) 国籍冲突产生的原因(二) 国籍冲突的解决原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国籍的规定(一) 中国国籍的取得和恢复(二) 中国国籍的丧失(三) 中国国籍法原则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一、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二、 外国人的入境、居留和出境(一) 入境(二) 居留(三) 出境(四) 我国对外国人的管理三、 外国人待遇的一般原则(一) 国民待遇(二) 最惠国待遇(三) 互惠待遇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一、 引渡(一) 概念(二) 政治犯不引渡(三) 引渡规则二、 庇护(一) 庇护的概念和规则(二) 关于域外

11、庇护的问题第四节 难民一、 难民的概念二、 难民身份的确定(一) 难民身份的条件(二) 确定难民身份的程序三、 难民的法律地位(一) 难民的入境、居留和出境(二) 难民的待遇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难民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实践第五章 国际人权法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人权法的有关问题,因此要求学生了解国际人权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国际人权法的渊源(特别是有关人权的主要的国际条约)以及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实践,重点掌握国际人权法保护的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内容、国家应当采取的保护人权的国内措施以及监督国家履行其人权义务的国际机制。本章学习重点:人权的国际

12、保护的内容、措施以及国内措施以及监督国家履行其人权义务的国际机制。本章学习难点:国际人权保护实施机制第一节 国际法上人权的概念与特征一、 国际法上人权问题的由来二、 国际法上人权的概念与特征(一) 国际人权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特殊性(二) 国际人权的主要内容是国际人权条约所保护的客体(三) 国际人权保护的最佳方式是国际合作第二节 普遍性国际人权公约一、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保护的规定二、世界人权宣言(一)概说(二)宣言的主要内容(三)评述三、国际人权两公约(一) 概说(二)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三)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四) 综合评述第三节 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

13、一、 废除奴隶制和禁止强迫劳动国际公约(一)1926年国际禁奴公约(二)1953年和1956年关于修订1926年国际禁奴公约的议定书和废止奴隶制、奴隶贩卖及类似奴隶制之制度与习俗补充公约(三)1957废止强迫劳动公约二、保护种族权利的国际公约(一)1948年防止及惩罚灭绝种族罪公约(二)1965年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三)1973年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公约三、保护妇女权利的国际公约(一)1952年妇女政治权利公约(二)1980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四、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五、 保护难民和无国籍人权利的公约(一)难民地位公约(二)无国人地位的公约六、禁止酷刑公约

14、1984年禁止酷刑公约第四节 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制度一、国际人权机构的设置 (一)联合国系统内的人权机构(二)依据国际人权公约设立的人权机构(三)区域性人权机构二、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 (一)国际层面的实施(二)国内法实施第六章国家领土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边境制度、中国边界。理解租借、国际地役和共管、边界的概念和边界的确定。掌握领土的概念、地位、取得与变更方式;南极地区的法律地位。本章学习重点:领土的概念、地位和取得与变更方式;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本章学习难点:传统领土取得和变更方式第一节 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一、 领土的概念二、 领土主权(一) 领土所有权(二) 领土管辖权(三

15、) 领土主权不容侵犯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构成一、 领土的组成部分(一) 领陆(二) 领水(三) 领陆及领水的底土(四) 领空二、 内水(一) 内水的概念及法律地位(二) 河流(三) 通洋运河(四) 湖泊第三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一、 传统的领土变更方式(一) 先占(二) 时效(三) 添附(四) 割让(五) 征服二、 现代领土变更的新方式(一) 民族自决(二) 公民投票(三) 收复失地(四) 交换领土三、 对领土主权的限制(一) 共管(二) 租借(三) 势力范围(四) 国际地役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一、 边界的概念二、 边界的形成与划分(一) 边界的形成(二) 划界的规则三、 边境制度(一) 边界标

16、志的维护(二) 界河与边界土地的利用(三) 方便地方居民来往(四) 边境争端的处理四、 边界争端和中国的边界(一) 边界争端的处理方式(二) 中国的边界第五节 南北极及其法律地位一、 南极及其法律地位(一) 南极地区概况(二) 各国对南极地区的领土主张(三) 南极的法律制度(南极的条约体系)二、 北极地区及其法律地位(一) 概况(二) 法律制度第七章国际海洋法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海洋法公约对各类海域的界定、海洋内水、领海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公海的法律地位和公海自由制度,国际海底区域以及我国有关海洋立法的规定。本章学习重点:九大

17、海域的法律地位、大陆架和专属区的法律制度及划界问题本章学习难点:无害通过权、过境通行制、公海自由制度、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划界第一节 概说一、 海洋的意义和海洋法的概念二、 海洋法的发展三、 海洋法的编篡(一) 国联时期的编篡(二) 联合国时期的编篡(三次海洋法会议)第二节 内水、领海、毗连区一、 内水(一) 内水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二) 海湾(三) 港口二、 领海(一) 领海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二) 领海的宽度和界限(三) 对外国商船的刑事和民事管辖权(四) 无害通过权三、 毗连区四、 我国的领海和毗连区制度 第三节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一、 专属经济区(一) 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二) 生

18、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三) 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改造管理(四) 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二、 大陆架(一) 定义(二) 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三) 大陆架的划界第四节 公海一、 公海的范围和定义二、 公海的法律地位三、 公海的法律制度(一) 公海的航行和管辖(二) 制止海盗行为(三) 禁止贩运奴隶(四) 禁止贩运毒品(五) 禁止从公海上进行非法广播(六) 登临权(七) 紧追权(八) 捕鱼制度(九) 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制度(十) 防止海洋污染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及群岛水域一、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一) 定义(二) 过境通行制二、 群岛与群岛国(一) 群岛国和群岛的定义(二) 群岛基线的划定(三) 群

19、岛水域的法律地位和制度第六节 国际海底区域一、 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和重要性二、 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三、 国际海底的开发制度(一) 单一开发制(二) 平行开发制四、 国际海底的管理机构和表决制度(一) 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组成(二) 国际海底表决制度五、联合国海洋公约第十一部分的执行问题(一) 海洋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困境(二) 海洋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商过程(三) 海洋公约第十一部分执行协定的形式与内容第八章空间法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的编纂,卫星遥感、直播及外空使用核动力源的原则;理解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掌握国际民用航空和外层空间的各项制度,以及对危害

20、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犯罪的惩治。本章学习重点:国际民用航空的各项制度,对危害国际民用航空犯罪的惩治及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和制度。本章学习难点:统一国际航空运输规则、国际航空安全制度第一节 概说一、 空间法的概念(一) 空气空间法(航空法)(二) 外层空间法二、 空间法的发展三、 空气空间与外层空间的分界问题(一) 纯物理标准说(二) 航空器的最高限度说(三) 人造卫星最低限度说(四) 有效控制说(五) 功能论第二节 空气空间一、 国家领土上空的法律地位(一) 完全自由论(二) 有条件自由论(三) 海洋比拟论(四) 国家主权论(五) 有限主权论二、 国际航空制度(一) 1919年巴黎航空公约(二) 1

21、994年芝加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三)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规则(华沙公约危地马拉议定书、蒙特利尔公约)三、 维护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制度(一) 1963年东京公约(二) 1970年海牙公约(三)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第三节 外层空间一、 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二、 外层空间法的原则和规则(一) 1963年外空宣言(二) 1966年外空条约(三) 1971年赔偿责任公约(四) 1974年登记公约(五) 1979年月球协定三、 外层空间活动的若干法律问题(一) 卫星遥感地球问题(二) 静止轨道的法律地位问题(三) 外空使用核动力源问题(四) 卫星直接电视广播问题(五) 空间碎片问题第九章外交和领事关系

22、法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外交机关体系、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内容以及外交机关对接受国所负的义务。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外交特权与豁免的制度第一节 概说一、 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的概念(一) 外交关系的概念和种类(二) 领事关系的概念(三) 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二、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一) 定义(二) 发展简史第二节 外交关系法一、 外交机关的体系(一) 国内的外交机关(二) 驻国外的外交机关二、 使馆及外交代表(一) 外交关系和使馆的建立(二) 使馆的职务(三) 使馆人员的类别(四) 使馆馆长的等级(五) 使节权及使馆人员的派遣与接受三、 国家派驻国际组织的常

23、驻使团(一) 成员国的常驻使团(二) 非成员国的常驻使团四、 国际组织的常驻使团五、 特别使团(一) 概念(二) 种类(三) 特别使团的派遣与职务六、 外交特权与豁免(一) 概念和根据(二) 使馆的特权和豁免(三) 外交代表的特权和豁免(四) 其他人员的特权与豁免第三节 领事关系法三、 领事制度的沿革四、 领事机关及其建立(一) 领事机关体系(二) 领事关系和领事馆的建立五、 领事人员(一) 领事的类别与等级(二) 领事的派遣与接受六、 领事职务及其终止(一) 领事职务(二) 领事职务的终止七、 领事特权与豁免(一) 领事馆的特权与豁免(二) 领事官员及其他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三) 领馆及其人员

24、对接受国的义务第十章条约法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条约的概念、条约的一般缔结程序、条约的解释、条约的修改、条约的终止、条约的保留以及我国缔结条约和批准的程序。本章学习重点:条约的缔结、条约的解释、条约的效力、条约的终止本章学习难点:条约的保留、条约的解释第一节 概说一、条约的概念(一) 定义(二) 特征二、条约的种类和名称(一) 种类(二) 名称三、 条约的编纂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和生效一、缔约能力(一)国家的缔约能力(二)国家组织的缔约能力二、缔约程序(一)谈判和议定约文(二)签署(三)批准(四)交换批准书三、条约的加入四、条约的保留(一)保留的提出(二)保留的接受与反

25、对(三)保留及反对保留的法律效果(四)撤回保留及撤回对保留的反对五、条约的登记与公布六、条约的生效和暂时适用(一)双边条约生效的方式(二)多边条约生效的方式第三节 条约的遵守、适用和解释一、 条约必须遵守二、 条约的适用(一) 条约适用的时间范围(二) 条约适用的空间范围(三) 条约的冲突(四) 条约的执行三、 条约的解释(一) 谁有权解释(二) 解释条约的规则四、 条约与第三国(一) 条约为第三国创设义务的问题(二) 条约为第三国创设权利的问题(三) 对第三国权利或义务的取消或变更第四节 条约的修订、终止与无效一、 条约的修正与修改二、 条约的终止与停止施行(一) 条约的终止(二) 条约的停

26、止施行(三) 两者的区别三、 条约的无效(一) 无缔约能力(二) 错误(三) 诈欺(四) 贿赂(五) 强迫、威胁或使用武力(六) 与强行法抵触第十一章 国际组织法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国际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国际组织的法律制度、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主要机关、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以及区域性国际组织。本章学习重点:联合国组织体系与制度本章学习难点:安全理事会的表决制度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性质和法律人格一、 国际组织的概念和类型(一) 国际组织的概念(二) 国际组织的类型二、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的发展趋势(一) 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二) 国际组织与现代国

27、际法(三) 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均势第二节 联合国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一、 旧金山会议与联合国宪章(一) 联合国的建立(二) 联合国宪章二、 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一) 宗旨(二) 原则三、联合国的会员国(一) 会员资格的取得(二) 会员资格的丧失(三) 联合国会员国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三、 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职权(一) 大会(二) 安理会(三)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四) 托管理事会(五) 国际法院(六) 秘书处四、 中国与联合国第三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的体系和制度一、 概说二、 联合国专门机构(一) 特征(二) 各专门机构三、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基本体制(一)基本文件(二)成员资格(三)组织结构(四)表决方

28、式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体系和制度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一)地区上的局部性(二)集团性(三)稳固性三、区域性国际组织与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法律关系第十二章国家责任法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国家责任的概念、特征、产生和发展,掌握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国家责任的履行、形式,并能运用国家责任的相关理论分析国际实践中对违反国际义务的行为的责任承担问题。本章学习重点: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国际责任的形式本章学习难点: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 概 述一、国家责任的概念二、国家责任的特征和渊源(一)特征(二)渊源三、国家责任法的发展和编纂 第二节 国家责任的

29、成立一、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行为可归因于国家(二)国际不法行为二、行为可归因于国家而成为国家行为(一)国家机关的行为(二)国家官员的行为 (三)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要素之实体的行为(四)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东道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五) 叛乱运动机关的行为 (六) 私人行为三、违背国际义务(一)一国国际义务的多样性(二)一国只有违背了对其有效的义务才引起国家责任 (三)一国违背国际义务的行为表现为“作为”或“不作为 (四)一国行为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不影响国际不法行为的构成 (五)用尽当地救济原则是确定国际不法行为的重要标准之一四、一国对另一国不法行为的责任(一)援助或协助他国犯国际不法行为 (

30、二)指挥或操纵他国犯国际不法行为行为(三) 胁迫他国犯国际不法行为 第三节 国家责任的免除一、概念二、解除国际不法行为的情况(一)同意(二)自卫(三)反措施(四)不可抗力(五)危难(六)危机情况 第四节 国家责任的形式一、限制主权二、2001年关于国家责任的条款草案规定的承担方式(一)继续履行 (二)终止不法行为(三)保证不重犯(四)恢复原状(五)赔偿(六)抵偿 第五节 国家责任的新问题一、国家的刑事责任 对于国际刑事责任属于个人的刑事责任,不包含在国家责任之内。二、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产生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一)国际赔偿责任与国家责任(二)国际赔偿责任编纂及制度五、课程学习指导与修读建议国

31、际法是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14门法学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专业性、涉外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学好国际法课程,不仅应认识国际法的重要性和明确学习目的,还应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一)牢固把握课程内学习内容1.了解国际法的体系和整体结构。对国际法的内容有了概括了解后,形成一个整体观念,才能学习和祖昂我各个部门法,也能更好地区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2.抓住各章的重点和要点。根据教学大纲中的各项考核要求,紧密结合国家司法考试的要点难点,重点突破,才能具体理解国际法基本理论、制度和规则的精髓。3.做好国际法课程教学的各项配套习题与司法考试的真题。结合重

32、点难点,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二)大量涉猎课外辅助资料1.阅读教材之外的指定参考书目。开学初以及每章课程结束,任课教师均利用各种途径提供辅导教学资料,如名著选读、专题研究、核心期刊文章、配套教学案例等。2.积极利用国际法专业教学各种网站和平台。任课教师提供国际法专业相关网站,供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教学相关知识的背景,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三)密切联系实际学习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它去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即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国际事件和案例,尤其是与我国利益密切相关的国际法律问题。1.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各种国际新闻事件,并运用国际法知识分析。2.讲解、讨论国际法重要案例,研究和理解法官

33、、学者的意见、评论及裁判。3.引导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探讨国际事件及案例,如课前10分钟国际事件分析。六、推荐教材与阅读书目1.国际法,邵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国际法引论,王铁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国际法,梁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国际法,曾令良、饶戈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奥本海国际法,劳特派特修订,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6.国际法案例,陈致中编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7.国际法资料选编,王铁崖、田如萱主编,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8. Hans Kelsen: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Lawbook Exchange Ltd,20129. Ian Brownie: Principl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0. I.A.Shearer, Starke: International Law, Butterworth and Co., 1994.11.D.M.Johnston: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Law,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