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乡土的中国(8-11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267182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乡土的中国(8-11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乡土的中国(8-11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乡土的中国(8-11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乡土的中国(8-11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乡土的中国(8-11章)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且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B.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C.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维持的。D.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有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民主的同意权力,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2.填空题。(1) 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

2、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2)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 。(3)在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3.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写出你的理解。20世纪初,费孝通先生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潘光旦:“我们这一代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话颇值得琢磨:“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意的是;“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在意的是。答案:虚名(名声、功利)自己对不对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断创造与更新,从而获得真价值、真意义4.阅读礼治秩序,填写下面表格。礼治法治共同点都是一种行为规范维持秩序的力量政

3、治权力适用社会的类型安土重迁的乡土社会维持社会的方式从外限制人我的评价与思考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就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做刀笔吏的在这种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可是在都市里“律师”之上还要加个“大”字,报纸的封面可能全幅是律师的题名录。而且好好的公司和个人,都会去请律师做常年顾问。讼师改称“律师”,更加“大”字在上;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正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

4、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在这里我可以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叫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最理想的球赛是裁判员形同虚设(除了做个发球或出界的信号员)。一个有Sportsmanship的球员并不会在裁判员的背后,向对方的球员偷偷地打一暗拳。如果发生此类事情,不但裁判员可以罚他,而且这个球员,甚至全球队的名誉即受影响。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

5、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曾在乡下参加过这类调解的集会。我之被邀,在乡民看来是极自然的,因为

6、我是在学校里教书的,读书知礼,是权威。其他负有调解责任的是一乡的长老。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看上去就不是好东西,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

7、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也因之,并不能盼

8、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的职业。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地存留在广大的民间,也因之使现代的司法不能彻底推行。在乡间普通人还是怕打官司的,但是新的司法制度却已推行下乡了。那些不容于乡土伦理的人物从此却找到了一种新的保障。他们可以不服乡间的调解而告到司法处去。事实上,在司法处去打官司的,正是那些乡间所认为“败类”的人物。依着现行法去判决,时常可以和地方传统不合。乡间认为坏的行为却正可以是合法的行为,于是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

9、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乡土社会里,“讼师”是“挑拨是非”的恶人,所以人们对讼师无好感。B.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维护乡土社会秩序的理想手段不是诉讼,而是教化。C.乡村里发生纠纷,由长老负责调解,调解之后,双方往往就“和解”了,

10、所以乡土社会不需要诉讼。D.现代都市,法律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诉讼都是为了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讼师改称律师”等有关诉讼领域的一系列名词的改变,背后突出的是社会形态的改变。B.有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也做“知书达理”,由此可见,明白“礼”也就是“知道道理”。C.有人说“我有理,官司却打不赢”,说明在乡土社会,司法处成了包庇作恶的机构。D.都市社会是一个变动的社会,相互权利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所以法律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变化。7.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8.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正式施行。请结合文本,谈谈该如何在乡间推进司

11、法制度改革。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为政不在多言”“无为而治”都是描写政治活动的单纯。也是这种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儒家很有意思想形成一个建筑在教化权力上的王者;他们从没有热心于横暴权力所维持的秩序。“苛政猛于虎”的政是横暴性的,“为政以德”的政是教化性的。“为民父母”是爸爸式权力的意思。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稳定的文

12、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都是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才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

13、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人并不能靠经验作指导。能依赖的是超出了个别情境的原则,而能形成原则、应用原则的却不一定是长者。这种能力和年龄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智力和专业,还可加一点机会。讲机会,年幼的比年长的反而多。他们不怕变,好奇,肯试验。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阻碍,经验等

14、于顽固和落伍。顽固和落伍并非只是口头上的讥笑,而是生存机会上的威胁。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挤的安慰。尊卑不在年龄上,长幼成为没有意义的比较,见面也不再问贵庚了。这种社会离乡土性也远了。回到我们的乡土社会来,在它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着民主的同意权力,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一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出比“长老统治”更好的说法了。(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长

15、老统治,有删改)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化权力的表现形式及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影响。B.在论证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反证等论证方法,整篇文章显得生动有趣而不失严谨。C.由作者论证可知,文化稳定是教化权力得以存在、有效的前提。D.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儒家经典中的名句,除了用于佐证观点之外,还意在说明教化权力源自儒家人伦道德观,是儒家礼治思想的产物。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经验在乡土社会中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但在现代社会中就不免显得落后、不合时宜。B.现代社会中部分传统礼节的缺失或改变并不

16、一定代表着世风日下,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和体现。C.教化权力包含着横暴权力的专制强制成分,又包含着同意权力的民主契约成分。D.柳宗元说韩愈作师说“犯笑侮”“世果群怪聚骂”“得狂名”,究其原因,韩文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1.论语泰伯中有一句“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于后句缺少标点,古今学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较为流行的有以下三种:冯友兰、钱穆等学者认为该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清代宦懋庸认为该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学者认为该句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认为这句该如何理解?请结合本题选文阐述

17、你的理由。三、综合表达12.在学术类文章中,概念是作者用来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工具”,也是读者阅读文本的要津。一般概念的阐释有四种方法:下定义,分解,比较,譬喻。根据以下文字材料,阐释“横暴权力”的概念。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号施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但是武力的阶段过去了,被支配的一方面已认了输,屈服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权力是维持这

18、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从这种观点看去,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凡是握有这种权力的,都是统治者的工具。跟下去还可以说,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只存在于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如果有一天“阶级斗争”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上不分阶级了,政府,甚至国家组织,都会像秋风里的梧桐叶一般自己凋谢落地。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答案:1. A2. (1)长幼之序(2)经济利益(3)同意权力3. 虚名(名声、功利)自己对不对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断创造与更新,从而获得真价值、真意义4. 传统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从内教化人礼治是靠内在教化而成,需要个人自觉,能形成风气良好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

19、思想自由以强制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但并没有从源头制止违法行为,操作性强,但也有一定的弊端5. B 6. C7. (1)比喻论证。以足球比赛设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礼法教化让乡土社会中的人们懂得了传统的规矩。(2)举例论证。举乡村中发生过的案子证明礼法教化让乡土社会无需“诉讼”。(3)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言论,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说服力、可信度。8. (1)帮助村民树立平等意识、权利意识,改变诉讼观念。(2)平衡法治和礼治,合理运用法治,提高司法公信力。(3)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条文,设立乡村法庭。(4)改革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让人们正确使用法律维护个人权利。9. B10. C11. (示例一

20、)“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俗化理解就是“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浑浑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就是要人民绝对服从,是专制理论,是愚民政策,是横暴权力。(示例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回到论语泰伯前文语境中,“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这是教化百姓的主张。(示例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句读由于这里的“使”字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所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是把“使”当作“被支使”“被使用”“被驱使”讲,那么这种句读就可以理解为“老百姓如果可以任用,就让他们听命;如果不可以任用,就让他们明理”。第二种是把“使”当作“使者”“出使”讲,那么这种句读就可以理解为“如果某人可以做使者,就应当由他全权处理出使的事宜,不要加以限制;如果他不可以做使者,就应当告诉他,让他有自知之明”。12. 横暴权力是指发生社会矛盾时,社会团体或阶层中占统治地位的一方以权力压迫、支配被统治者的权力形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