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228601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那些

2、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

3、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务,因此他们认为应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代替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

4、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网

5、络文学的兴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改革开放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大批通俗化、消遣性的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获得了读者;改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人有大量的消遣娱乐时间来阅读小说;改革开放以来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使网络文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文化与文学资源;改革开放4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力,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文化自信,带来了网络文学积极、开朗、乐观的格调。(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视域中的网络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是因为其更偏重文学的娱乐功能,注重读者体验,重视寓教于

6、乐。B.面对落后挨打的局面,文化先驱们着力于器物、制度及文化的变革,以完成救国图强的根本任务。C.五四新文学在主人公身份、思想文化和文学形式三个方面做出的改变,都符合当时的历史语境。D.网络文学常运用符号、表情等方式进行表达,语言风格轻松戏谑,这与作者和读者的喜好有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界定网络文学,又进一步对网络文学的功能做了说明。B.文章从发展变革历程的角度对比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皆在突出二者在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C.文章论述了现当代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说明文学作品与历史语境密切相关。D.文章对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持肯定

7、态度,认为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当今社会发展成就的表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重视读者体验感受和娱乐功能的表达,传统文学更侧重于将娱乐当作实施教化的途径。B.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封建旧文学、贵族文学和山林文学,说明这些文学已无可取之处C.网络文学在创作时接续传统,和类型化的通俗小说有相似之处,但又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D.改革开放以来,文学的世俗化和多元化色彩大于对民众的启蒙意义,这使文学边缘化成为必然。【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是因为其偏重文学的娱乐功能,寓教于乐”强加因果。依据原文“

8、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可知,这并非“网络文学”被称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原因。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突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内容和风格不同”分析有误。文章比较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主要是突出二者历史语境及功能不同,“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强调的才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内容和风格不同”。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

9、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传统文学更侧重于将娱乐当作实施教化的途径”于文无据。原文是“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验,更强调寓教于乐”。B.“这些文学已无可取之处”说法绝对。原文是“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并不能说明这些文学在精神和形式上无可取处;D.“这使文学边缘化成为必然”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

10、网络文学应时而生”,推断过于绝对且无因果关系。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苏州吴江区平望镇的一家相册工厂,这里的43名员工中,有30多名是残疾人,老板陆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就是这样一家残疾人居多的工厂,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冲击,营业额不降反升。陆鸿:2022年营业额我们算出来是1400万,2021年大概是1000万。疫情发生之前基本上都在七八百万。陆鸿:我这个人喜欢坚持,办一件事情,我再怎么样也要把它办成功,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残疾人的工作效率要比正常人慢得多,但陆鸿的工厂招人,残疾人优先,这都源于陆鸿的一个心愿,他就是想证明残疾人是有用的。

11、陆鸿:残疾人找工作是那么不容易,真找到的话,也只不过是扫扫地,不会找到自己能发光的工作,我最好是能提供(给)他们一个岗位,(让他们)把自己的光给发亮。陆鸿的心愿始于他自己的经历。陆鸿一岁时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脑瘫。陆鸿:每次上体育课,同学们都会去操场上面开心地跑,开心地跳,只有我孤零零地一个人坐在教室里,老师从来也不会让我去。陆鸿:我去找工作,找一个失败一个。最严重的一次,厂里那个人就跟我妈妈说,他说你看看你儿子这副样子,他能干什么。我埋怨天,埋怨地,连我妈妈我都埋怨,为什么要生我下来呢。万般无奈之下,陆鸿只能去叔叔的厂里学敲白铁皮。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陆鸿学会了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往返

12、50公里。渐渐地陆鸿的手艺越来越好。但由于父亲病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陆鸿的收入不足以给家里带来太大的帮助。陆鸿的妈妈:他爸爸不在了,影响也蛮大的,他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我要撑起这个家。所以自己要创业了。陆鸿:我不愿意当家里面的累赘。陆鸿的创业是从摆地摊开始的,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收入却依然微薄,直到他开照相馆。陆鸿:因为我这个人拍照,永远也拍不好,因为我头会晃晃。刚开始,顾客看见是一个脑瘫患者给他们拍照,10个人里有9个都会转身离开。为了留住顾客,陆鸿承诺不满意就免费,并苦练修图技术。陆鸿:我通过修图软件练了一手绝活,就是可以把我的头给摆正,可以把我所有的缺点都给掩盖,然

13、后这个绝活也让我直接就火了,连上海、杭州顾客都慕名而来,找我拍证件照,有好多的顾客都问我,他说你有照片,怎么没有相册,然后我就开始想到了相册。2017年,在吴江区残联的帮助下,陆鸿开了相册工厂,开始吸纳残疾人就业。相册厂员工:因为说话交流困难,找工作很困难,我才来两个月。只要我不会的,他都会教我。我目标肯定想跟老板一样的,想做一个老板,和他一样帮助更多人,我有自信。相册厂员工:老板他各个方面都是全能的感觉,他蛮厉害的。疫情期间陆鸿动脑筋增加投入,购置了近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在疫情管控,员工们不能来上班,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机器派上了用场,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为了让员工保证收入,陆鸿也是想

14、尽了办法。陆鸿:因为疫情的原因,前面真的是一点生意都没有,(旅游)景点大概少了百分之七八十。我就开始带他们做自媒体,做淘宝店。大的那些相册厂都无法开工,外贸经销商就来找我们做,所以外贸大概翻了有两三倍。在陆鸿的带领下,2022年的营业额达到了近1400万,比疫情前翻了整整一倍。现如今,陆鸿的工厂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摘编自央视新闻陆鸿:能吃苦肯奋斗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疫情背景下相册工厂实现营业额不降反升,与陆鸿永不服输的精神及运营模式的改良息息相关。B.在被问到为何工厂招人优先考虑残疾人时,陆鸿表示,这样能缓

15、解残疾人找工作的压力,同时也想证明残疾人是能够发光发热的。C.心愿始于经历,正是因为幼时生理残疾,学生时期受挫,找工作时期失败,这些经历迫使陆鸿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D.成功源于磨砺,陆鸿苦练拍照和修图技术,努力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使照相馆从几乎无人问津到顾客慕名而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央视栏目组作为采访的一方和编辑,关注受访者的现况和经历,并通过体验式采访,亲身体验被报道者的工作。B.陆鸿作为受访的主要一方,不仅坦诚地回忆自己的过往,而且关心同类人群的生活,借由采访吐露自己的心声。C.陆鸿妈妈和相册厂员工作为受访的次要一方,属于事实的知情人,在一定程度

16、上使得采访更为全面、更有价值。D.如何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创业,既是访谈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后疫情时代下的所有人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6.“能吃苦,有担当”是2022年度感动中国栏目组给予陆鸿的颁奖词中的一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陆鸿的哪些事迹体现了“能吃苦,有担当”。【答案】4. C 5. A 6.陆鸿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努力工作及创业,体现了陆鸿“能吃苦”;陆鸿找工作屡败屡战但仍刻苦学艺,体现了陆鸿“能吃苦”;陆鸿多方尝试、不辞劳苦地自主创业,体现了陆鸿“能吃苦”;陆鸿苦练拍照修图技术、实现生意转变,体现了陆鸿“能吃苦”;陆鸿开创相册工厂并实现疫情期创收,体现了陆鸿“能吃苦”;陆鸿的相册厂多

17、用残疾人,体现了陆鸿“有担当”;陆鸿想要支撑家庭的想法,体现了陆鸿“有担当”;陆鸿想尽方法、保证员工收入,体现了陆鸿“有担当”。【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这些经历迫使陆鸿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错误,原文“但由于父亲病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陆鸿的收入不足以给家里带来太大的帮助。陆鸿的妈妈:他爸爸不在了,影响也蛮大的,他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我要撑起这个家。所以自己要创业了”,由此看出陆鸿创业的直接原因是当时微薄的工资无法满足家庭开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并通过体验式采访,亲身体验被报道者的工作”错误,原文中未体现。故选

18、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陆鸿:因为我这个人拍照,永远也拍不好,因为我头会晃晃。刚开始,顾客看见是一个脑瘫患者给他们拍照,10个人里有9个都会转身离开。为了留住顾客,陆鸿承诺不满意就免费,并苦练修图技术”“陆鸿:我通过修图软件练了一手绝活,就是可以把我的头给摆正,可以把我所有的缺点都给掩盖,然后这个绝活也让我直接就火了,连上海、杭州顾客都慕名而来”。由此看出陆鸿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努力工作及创业,体现了陆鸿“能吃苦”;原文“我去找工作,找一个失败一个”“陆鸿的创业是从摆地摊开始的,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收入却依然微薄,直到他开照相

19、馆”“刚开始,顾客看见是一个脑瘫患者给他们拍照,10个人里有9个都会转身离开。为了留住顾客,陆鸿承诺不满意就免费,并苦练修图技术”。由此看出陆鸿找工作屡败屡战但仍刻苦学艺,体现了陆鸿“能吃苦”;原文“陆鸿的创业是从摆地摊开始的,他修过自行车、开过报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收入却依然微薄,直到他开照相馆”。由此看出陆鸿多方尝试、不辞劳苦地自主创业,体现了陆鸿“能吃苦”;原文“我通过修图软件练了一手绝活,就是可以把我的头给摆正,可以把我所有的缺点都给掩盖,然后这个绝活也让我直接就火了,连上海、杭州顾客都慕名而来”。由此看出陆鸿苦练拍照修图技术、实现生意转变,体现了陆鸿“能吃苦”;原文“在苏州吴江区平望

20、镇的一家相册工厂,老板陆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就是这样一家残疾人居多的工厂,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冲击,营业额不降反升”。由此看出陆鸿开创相册工厂并实现疫情期创收,体现了陆鸿“能吃苦”;原文“在苏州吴江区平望镇的一家相册工厂,这里的43名员工中,有30多名是残疾人,老板陆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残疾人的工作效率要比正常人慢得多,但陆鸿的工厂招人,残疾人优先,这都源于陆鸿的一个心愿,他就是想证明残疾人是有用的”。由此看出陆鸿的相册厂多用残疾人,体现了陆鸿“有担当”;原文“他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我要撑起这个家。所以自己要创业了”“我不愿意当家里面的累赘”。由此看出陆鸿想要支撑家庭的想法,体现了陆鸿“有担当”

21、;原文“疫情期间陆鸿动脑筋增加投入,购置了近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在疫情管控,员工们不能来上班,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机器派上了用场,保证了工厂的正常生产。为了让员工保证收入,陆鸿也是想尽了办法”。由此看出陆鸿想尽方法、保证员工收入,体现了陆鸿“有担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果园城记(之一)芦焚这个城叫“果园城”,一个假想的中亚细亚式的名字,一切这种中国小城的代表。我只是从这里经过,只是借了偶然的机缘,带着对于童年的留恋之情来的。这里住着我的一家亲戚。可怜的孟林太太,她永远穿着没有镶裷的深颜色的衣服,喜欢低声说话。关于孟林先生我知道

22、的很少;我只知道他是严厉的人,待孟林太太极残酷,因为她没有生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后来他便因为这个缘故抛弃了她。我小的时候,父亲每年带我来给他们拜年。然而我多少年没有来过了呀!自从父亲死后,已经七年唉,整整的七年!我要用脚踩一踩这里的土地,我怀想着的,先前我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土地。这里的一切全对我怀着情意。久违了呵!曾经走过无数人的这河岸上的泥土,曾经被一代又一代人的脚踩过,在我的脚下叹息似的沙沙的发出响声,一草一木全现出笑容向我点头。这里的每一粒沙都留着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生命。我已经看见那座塔了。我熟知关于它的各种传说。它看见在城外进行过的无数次只有使人民更加困苦的战争;它看见多少晨夕的城

23、内和城外的风光,多少人间的盛衰。世界上发生过多少变化,它依然能置身城巅。在每家人家门口此外你还看见坐着女人,头发用饱花水抿得光光亮亮,梳成圆髻。她们正亲密的同自己的邻人谈话,一个夏天又一个夏天,一年接着一年,永没有谈完过。她们因此不得不从下午谈到黄昏,直到她们的去田里耕作的丈夫赶着牲口,驶着拖车,从城外的田野上回来。这里只有一家邮局,开设在一座老屋里面。假使你的信上没有贴邮票,口袋里又忘了带钱,不要紧,你只管大胆走进去,立刻有个老头向你站起来,这就是邮差先生。他同时兼理着邮务员的职务,可是悠闲得很,他和善的在柜台后面向你望着。你不等他招呼就抢着问:“有邮票吗?”“有,有,不多吧?”他笑着回答你

24、。“忘记带钱了,行吗?”“行,行。”他频频点头。“信呢?我替你贴上。”他当真用吐沫湿了邮票给你按上去,他认识这城里的每一个人。他会说:“下次把钱送来就行。”此外这里还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三个善堂、一家糟坊、一家中药铺、一家管镶牙的照相馆、两个也许四个豆腐作坊;它没有电灯,没有工厂,没有象样的商店不管世界怎么样变动,果园城总是像那城头上的塔一样保持着自己的平静。必须承认,这是个单调而又沉闷的城市,令人绝望的城市。从果园里穿过去,一直到孟林太太家的后门。那些被果实压得低垂下来的树枝轻轻抚摸着你的鬓颊,有时候拍打肩背,仿佛是老友的亲昵的手掌。现在我站着的仍旧是像用水冲洗过的庭院,左首搭个丝瓜棚,但

25、是夏天的茂盛业已过去,剩下的惟有透着秋天气息的衰败了。我踌躇着站了片刻,在空荡荡的庭院里。忽然我听见堂屋的左首发出咳嗽声,这是孟林太太的咳嗽声。我特意放重脚步走上台级。房子里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变动,连那些大约已经见过五回油漆的老家具在内,都擦得照出人影。长几上供着孟林先生年轻时的照片。照片旁边摆两只花瓶,里面插着月季花,大概在三个月以前就干枯了。在使人感到沉重的,室中满布了阴影,静得连苍蝇的飞翔都可以清楚听见的静寂中,我预备在上首雕镂的老太师椅上坐下。这时从里间探出个女人的头来,她惊讶的望着我,低声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我说明了来历,女仆像影子似的退进去了。我听见里面叽咕着,约摸有五分钟,随

26、后是开关奁橱的响声,整理衣服声,轻轻的脚步声和孟林太太的咳嗽声。女仆第二次走出来,向我招招手。我走进去的时候,孟林太太正坐在雕花的几乎占去半间房子的大木床上,她并没有瘦的皱折起来,反而更加肥胖了,可是一眼就能看出,她失去一样东西,一种生活着的人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她的锐利的目光到哪里去了?她的我最后一次看见她时还保持着的端肃、严正、灵敏,又到哪里去了?“几年了?”她困难的喘口气问。我诧异她的声音是这么大,现在毫无疑问已经聋了。“七年了!”我尽量提高声音回答她。她仍旧茫然的频频瞅着我,好像没有听懂。我们于是又沉默了。我们不自然的坐着,在往日为我们留下的惆怅中。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原来老像一个老人在

27、咳嗽似的咯咯咯咯响的不知几时停了。“你老了,”孟林太大困难的说。“人都要老的。”我低声回答。那女仆送上茶来,仍旧是老规矩,每人一只盖碗。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二日(有删改)文本二:像许多青年作家,芦焚先生是生在穷乡僻壤而流落到大城市里过写作生活的。在现代中国,这一转变就无异于陡然从中世纪跌落到现世纪,从原始社会搬到繁复纷扰的“文明”社会。他在二三十年中在这两种天悬地隔的世界里做过居民。虽然现在算是在大城市里落了籍,他究竟是“外来人”,在他所丢开的穷乡僻壤里他才真正是“土著户”。他陡然插足在这光彩眩目喧聒震耳的新世界里,不免觉得局促不安;回头看他所丢开的充满着忧喜记忆的旧世界,不能无留恋,因为它具有

28、牧歌风味的幽闲,同时也不能无憎恨,因为它流播着封建式的罪孽。他也许还是一位青年,但是像那位饱经风霜的“过岭”者,心头似已压着忧患余生的沉重的担负。我们不敢说他已失望,可是他也并不像怀着怎样希望。他骨子里是一位极认真的人,认真到倔强和笨拙的地步。他爱描写风景人物甚于爱说故事。在写短篇小说时,他仍不免没有脱除写游记和描写类散文的积习,有时这固然是必需的。(朱光潜:谷和落日光1937年8月1日文学杂志第一卷第四期,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下人的信任并非没有根据,“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文本一中邮差先垫付邮资正是这种“信

29、任”的体现。B.文本一中孟林太太的生活是沉寂的,按照惯性度过时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丧失了生命的活性和存在的意义。“我”对她的变化只有深深的无奈。C.文本一中的果园城在时间流逝中既有“变”的一面:人们衰老了;又有“不变”的一面:不变的风景、生活方式。这其中包含作者对乡村状态的思考。D.文本二说明了芦焚创作作品的一种思路“精神还乡”,即作者身在城市未能忘却乡村,将这种感情寄情于笔下的人物。文本一即是这种思路的体现。8.文本一在叙事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文本二中提到,作者对乡村既有“留恋”,也有“失望”。请结合文本二,分析文本一的“我”对果园城的情感。【答案】7. B 8.以第

30、一人称视角叙写乡村生活,展现人物内心真情实感,给读者更加真实的感觉。情节看似松散,却以“我”返乡的所见所忆所感为线索展开叙事,叙事脉络清晰。回忆与现实交织,眼前的乡村与“我”的回忆、心理感受结合,叙事节奏平缓中有变化。小说在叙事时兼顾描写与抒情,渲染叙事氛围,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叹,赋予故事独特的美。9.不管世界怎么样变,果园城总是保持着自己的平静,既有童年痕迹让“我”留恋,又一成不变,令“我”失望。“果园城”是“我”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着“我”儿时美好的回忆,田园式休闲的生活,“我”对“果园城”是有所留恋的。多年后“我”从外地回到“果园城”,看到了它的衰败与没落,尚存落后陈旧的思想,“我”对

31、这样的“果园城”是感到失望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我对她的变化只有深深的无奈”错。“我”对孟林太太的变化并非只有无奈,还有诧异、同情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叙事特点的能力。结合“我只是从这里经过,只是借了偶然的机缘,带着对于童年的留恋之情来的”可知,以第一人称视角叙写乡村生活,展现人物内心真情实感,给读者更加真实的感觉。结合“我要用脚踩一踩这里的土地,我怀想着的,先前我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土地”可知,情节看似松散,却以“我”返乡的所见所忆所感为线索展开叙事,叙事脉络清晰。结合“这里的每一粒沙都留着我的童

32、年,我的青春,我的生命”可知,回忆与现实交织,眼前的乡村与“我”的回忆、心理感受结合,叙事节奏平缓中有变化。结合“现在我站着的仍旧是像用水冲洗过的庭院,左首搭个丝瓜棚,但是夏天的茂盛业已过去,剩下的惟有透着秋天气息的衰败了”可知,小说在叙事时兼顾描写与抒情,渲染叙事氛围,有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叹,赋予故事独特的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不管世界怎么样变动,果园城总是像那城头上的塔一样保持着自己的平静。必须承认,这是个单调而又沉闷的城市,令人绝望的城市”可知,不管世界怎么样变,果园城总是保持着自己的平静,既有童年痕迹让“我”留恋,又一成不变,令“我

33、”失望。结合“从果园里穿过去,一直到孟林太太家的后门。那些被果实压得低垂下来的树枝轻轻抚摸着你的鬓颊,有时候拍打肩背,仿佛是老友的亲昵的手掌”可知,“果园城”是“我”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着“我”儿时美好的回忆,田园式休闲的生活,“我”对“果园城”是有所留恋的。结合“现在我站着的仍旧是像用水冲洗过的庭院,左首搭个丝瓜棚,但是夏天的茂盛业已过去,剩下的惟有透着秋天气息的衰败了”可知,多年后“我”从外地回到“果园城”,看到了它的衰败与没落,尚存落后陈旧的思想,“我”对这样的“果园城”是感到失望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昭王既

34、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赵军大破。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武安君曰:“今秦破赵军于长平,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

35、养孤长幼以益其众,鳝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渗池以益其固。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缝补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秦数不利。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

36、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B.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C.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D.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益”意思是增加,与出

37、师表“至于斟酌损益”的“益”含义相同。B.“其”意思是它的,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的“其”含义不同。C.“因”意思是于是,与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的“因”含义相同。D.“虽”意思是即使,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虽”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想再次伐赵,武安君却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后,采取诸多措施,国力充实,外交成功,不宜攻打。B.秦昭王在王陵战败后想要派遣武安君出战,但武安君称病拒绝,为此秦昭王责备他:趁赵国虚弱,此时发兵攻打是以多胜少,一定要灭亡赵国。C.武安君面对责问,给出了三个不愿带兵讨赵的理由:赵国休

38、顿整治,上下齐心抵抗外敌;出师不利,赵国外援必来;自己有病,不能出征。D.武安君不畏秦昭王的威逼,依旧反对伐赵,并明确表示自己宁愿受重罚而死,也不忍心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秦昭王没有答话就离开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缝补于行伍之间。(2)君虽病,强寡人卧而将之。如君不行,寡人恨君。【答案】10. C 11. C 12. B 13.(1)至于平原君这样的人,都让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缝补衣服。(2)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赵国自从长平之

39、战以来,(赵国)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四方派出使者向诸侯求和,同燕、魏两国结为同盟,同齐、楚两国结成友好之邦,处心积虑,一切都以防范秦国为当务之急。“君臣忧惧”是主谓结构,意为“君臣忧虑恐惧”,应在“惧”后断开;“早朝晏退”是并列结构,意为“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应在“早”前断开,排除AD;“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结构相同,都是状语后置句,即“与燕、魏结亲”“与齐、楚连好”,应在“魏”“连”之间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虚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A.正确。益,增加。句意: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仔细考虑,斟

40、情酌理,掌握增加减少的分寸。B.正确。其,它的/还是。句意:赵王派出轻兵锐卒来袭击秦军的后路。/我们还是回去吧。C.“含义相同”错。因,于是/趁机。句意:于是去见武安君。/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D.正确。虽,即使/虽然。句意: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虽然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为此秦昭王责备他”错。原文第三段“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可看出责备武安君的是应侯,不是秦昭王。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之属”,这样的人;“行伍”,军队;“缝补于行伍之间”,状语后置句,即“于行伍之间缝补

41、”。(2)“虽”,虽然;“将”,带领;“不行”,不去参考译文: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又想进攻赵国。武安君说:“不可以。”秦昭王说:“前年国库空虚百姓受饥,您不考虑百姓的能力,要求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寡人使百姓得到休息,士卒得到安养,蓄积了粮食,全军的给养又超过从前一倍,您却说不行。为什么这么说呢?”武安君说:“长平之战,赵军大败。赵国自从长平之战以来,(赵国)君臣忧虑恐惧,早晨很早上朝,晚上很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和厚重的礼物,四方派出使者向诸侯求和,同燕、魏两国结为同盟,同齐、楚两国结成友好之邦,处心积虑,一切都以防范秦国为当务之急。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外交活动成功。现在

42、这个时候,赵国不可攻打。”秦昭王说:“寡人已经派兵了。”于是他派出五大夫王陵率军攻打赵国,(结果)王陵战败,损失了五校军队(汉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秦王又要派武安君白起,武安君声称有病不去。秦王于是派应侯去见武安君,责备他说:“现在赵国士兵死于长平之战的已有十之七八,赵国虚弱,因此大举发兵。(秦军)人数超过赵国的军队一倍,希望派您领兵出战,一定要消灭赵国。”武安君说:“现在秦国在长平打败了赵军,(看到赵国)畏惧就放弃灭赵,让他们能够从事耕种来增加储备,抚养遗孤让幼儿长大来使人口更多,修缮铠甲操练士兵来使军队更强大,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来使城邑更坚固。至于平原君这样的人,

43、都让自己的妻妾到军队中(为将士们)缝补衣服。臣民一心,上下共同努力。出兵不能获得战功,诸侯们产生异心,赵国的救兵必然会赶来。臣下只见到攻赵的害处,没看到好处。臣下现在又有病,不能去。”应侯惭愧地退了出去,把武安君的话告诉了秦王。秦王说:“没有他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又更增加兵力,另派王龁替换王陵攻打赵国。包围赵都邯郸八、九个月,死伤人数很多,却没有攻下。赵王派出轻兵锐卒,来袭击秦军的后路,秦军一连失利。秦王听说后大怒,于是去见武安君,逼着武安君起床,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武安君叩头说:“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如果不

44、去,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计策,放弃攻打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对诸侯之间局势的转变。安抚恐惧的国家,攻打傲慢的国家,诛灭无道的国家,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希望大王明察。”秦王没有回答就走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题鄂王墓宋叶绍翁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岳鄂王墓元赵孟頫岳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

45、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一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注】凌烟:即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建筑的高阁。西湖:南宋三十二年,宋孝宗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葬在西湖栖霞岭南慧。鸱夷:即范蠡,春秋末政治家,曾献策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之后隐退,化名为鸱夷子皮,泛舟五湖。石兽:摆在墓前的兽形石雕。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诗开篇直抒胸臆,写出从古至今只有老天最了解人心,可也会天妒英才,让岳飞遭遇不幸,两个“堪”字连用,使情感激越。B.叶诗颔联两句从假设的角度将过去和现在进行了对比,并激愤地表示只要岳飞不死,他就一定能够

46、驱除鞑虏,让金兵离开中原。C.赵诗首联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写出岳飞墓前荒凉之景,暗寓诗人伤痛之情。D.赵诗颈联哀叹,有望承担中兴重任的英雄岳飞悲惨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终连最后一片土地也守不住,被蒙古人灭亡。15.两首诗尾联都写到了“西湖”这一意象,但两位诗人在表述对岳飞之死的感受上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两首诗都写到岳飞葬身之地西湖,两位诗人都对岳飞之死充满悲痛和惋惜之情。叶诗尾联引用范蠡泛舟西湖的典故,指出西湖本是风光秀美的隐居之地,岳飞却葬身于此,强调岳飞应效仿范蠡急流勇退,表达了诗人消极悲观的情绪。赵诗尾联写到

47、自己面对湖光山色依旧的西湖时却不忍吟诗,表达出物是人非,山河易主的亡国之悲。【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进行了对比”错。颔联的意思是如果岳飞不早亡,那么敌寇就不会猖狂八十年,是一种假设,没有运用对比手法。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叶诗尾联大意是“如果早就知道以后会葬身于西湖,还不如效仿当初范蠡功成身退”。赵诗尾联大意是“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两人都写到岳飞葬身于西湖,对于他的冤死充满惋惜与悲痛之情。叶诗用典,以范蠡功成泛舟西湖的典故,指出西湖本是风光秀美的隐居之地,岳飞却葬身于此,强调岳飞应该像范蠡学习,懂得急流勇退,还可以保全自己,表现的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赵诗说自己面对美景却不忍吟唱诗歌,因为现在宋灭已成定局,江山易主,山河破碎在所难免,自己将成为亡国之民,抒发的是物是人非,山河易主的亡国之悲。(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郦道元在三峡中仰观冬春之景,见到“_”,峰间瀑布飞悬,山水树木“_”,感受到无穷的趣味。(2)王逸评离骚时,说其“引类譬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