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214987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1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疆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0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共 1515 分)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屏障(png)粗犷(kung)蜷伏(qun)杞人忧天(j)B.荤菜(hn)徘徊(hui)农谚(yn)深恶痛疾(w)C.呜咽(yn)筛子(shi)碾压(zhn)抑扬顿挫(cu)D.赦免(ch)蹒跚(pn)扒窃(b)草长莺飞(zhng)【答案】B【解析】【详解】A粗犷(kung)gung,杞人忧天(j)q;C呜咽(yn)y,碾压(zhn)nin;D赦免(ch)sh,扒窃(b)p;故选 B。2.下列词语的书写

2、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缥缈困厄绿茵茵天涯海角B.嬉闹缭亮湿漉漉忍俊不尽C.端祥枯燥孤零零大廷广众D.迁徙绚丽笑咪咪五脏六腹【答案】A【解析】【详解】B“缭亮”中的“缭”应为“嘹”,“忍俊不尽”中的“尽”应为“禁”;C“端祥”中的“祥”应为“详”,“大廷广众”中的“廷”应为“庭”;D“笑咪咪”中的“咪”应为“眯”,“五脏六腹”中的“腹”应为“腑”;故选 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

3、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答案】C【解析】【详解】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句中用来形容两位院士,正确;B.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用来指农民的信心,正确;C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用来形容饮食风尚不恰当,对象错误;D.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指汪老的文字,正确;故选 C。4.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端午节的家宴上,王苗苗给爷爷奶奶敬茶,她说:“爷爷奶奶,端午节安康!祝你们生活潇洒,心

4、情愉快。年年高升,鼠你最美!”B.这周我们班拿到“流动红旗”,班长兴奋地说:“这都归咎于班主任的英明管理,也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再接再厉。”C.教师节来临,林涛同学给老师的贺卡上写道:“敬爱的老师,三尺讲台播智慧,一支粉笔写春秋。您辛苦了,高足林涛祝您节日快乐!”D.主题班会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上这样写:“校长您好,本周五下午 5 时整在初三(1)班举行健康成长主题班会,特请您莅临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A.“生活潇洒,年年高升,鼠你最美”用词不适合老年人;B.“归咎”是归罪的意思,应为“归功”;C.“高足”是对别人徒弟的敬称,不能用在自己身上;故选 D。5.下列文学文化

5、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记梦之作渔家傲充满浪漫幻想的气息,气势磅礴,音调谐畅,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B.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残之躯完成了病隙碎笔。课文秋天的怀念饱含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C.契诃夫是英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第六病室 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是他的一篇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小说。D.中国文化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普通百姓则是“布衣”“白丁”“匹夫”。【答案】C【解析】【详解】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故选 C。二、名著阅读二、名著阅读。(共(共 6 6 分)分)6.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

6、。作者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阅读昆虫记时我们能发现,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A.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B.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各个角度展开描述。C.绝大多数章节写两种不同类的昆虫,进行对比分析。D.绝大多数章节写同类的多种昆虫,归纳它们的共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根据对昆虫记的了解和阅读可知,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

7、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等各个角度展开描述。故选 B。7.下面是小说西游记第 27 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至第 31 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部分内容,根据情节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净甚么身子?”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我。”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 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公主参拜了父王、母后,会了姊妹,各官俱来拜见。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

8、边,降了黄袍怪,救奴回国。”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那怪接水在手,纵起身来,走上前,使个黑眼定身法,念了咒语,将一口水望唐僧喷去,叫声:“变!”那长老的真身,隐在殿上,真个变作一只斑斓猛虎。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的掌握程度。从“行者道:你那里知道。我自从回来,这几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气了。”可知,这是孙悟空被逐后又回来了,不能在师父面前失了礼数的做法;从句中可知,这是悟空被逐之前和师父告别;从“那公主才启奏道:多亏孙长老法力无边,降了黄袍怪,救奴回国。”可知,这

9、是悟空解救了公主,降了黄袍怪。从中可看出这是白骨精的变化,他提着的食物全是假的;从的内容可知这是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老虎,因为悟空被撵走了,不在师父身边。从这些分析可知,是第 27 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内容,排序应为,是第 31 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的部分内容,排序应为,故本题选 A。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共(共 2727 分)分)8.古诗文名句默写。(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孟子三章)(2)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4)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0、(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舍生取义,以身报国的句子是“_?_”。【答案】(1).行天下之大道(2).安得广厦千万间(3).蜡炬成灰泪始干(4).无可奈何花落去(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7).人生自古谁无死,(8).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厦、阶、帘、汗青”等字的正确书写。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11、,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折,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答案】C【解析】【详解】C颈联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描写的是红日初生的早春之景。选项中“红日西沉,春色渐浓”错误。故选 C阅读下面文言文,

12、完成下列各题。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13、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0.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B.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C.伛偻提携伛偻:指老人D.泉香而酒洌洌: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野芳发而幽香,

14、佳木秀而繁阴12.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答案】10.D1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12.B【解析】【10

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D.泉香而酒洌:泉水香甜,酒水清澈。洌,清澈。故本题选 D。【11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可意译为高踞。芳,香花;发,开了;佳,好;秀,茂盛,繁茂。【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B第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不在表现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在展现与民同乐的思想。故本题选 B。【点睛】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6、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就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

17、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

18、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选自古文百篇译释续编)注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13.对文

19、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B.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C.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D.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14.琴的美感在于声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中_的现象。(答案 8 个字以内)【答案】13.D14.重外表轻内在品质。【解析】【13 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故断句为: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故选 D。【14 题详解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寓言故事所含寓意的概括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本文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所以空白处可填:重外表轻内在品质。意近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点睛】译文: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

21、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共(共 4242 分)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延续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并不是从来没有遭遇过冲击,关键是冲击过后依然能够保持本色。秦国统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统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种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

22、关键要素。秦国统一之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政策,无疑有利于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统一之后的中国文化体量,骤然增大。可以说,就文化的内在紧密性而言,亚欧大陆西端的任何帝国,从波斯帝国到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此后,对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冲击,主要来自北方。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说,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劝说匈奴不要使用汉朝的纺织品,这样就能减少对汉朝的需要,拥有更主动的战略优势。其实,互通有无是贸易的本质,任何文明区域都需要外来商品的补充。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而冲突发生便会带来文明破坏。总体上说,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效率较高,军事防范也有效果

23、。然而一旦中国自身出现内在问题,遭受北方打击的可能性便会提高。从文化的内在精神而言,会表现为文化韧性。与此同时,不可忽略中国文化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外在特征。体量庞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难度。从黄河到长江,这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战略纵深。冲突过后,中国文化获得新生力量,延续与发展继续。中国文化以中原为基本区,通过文化辐射扩大影响,各地情况或有不同,但动辄几百年上千年的历程,说明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东北地区而言,唐宋时期,东北地方与中原的文化冲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但到清朝统治中国之后,东北的汉化日益深入,最终在清朝完成了汉化的全过程。在民族与文化的问题上,

24、中国传统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异上,强调环境与条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二十四史”的“四夷传”,无不表现为夷夏同源的观点,而这无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为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发展之中,体量逐渐增大,文化的韧性也在加强,延续性于是不断呈现。近代之后,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变局,来自西方的冲击带来最深刻的变化。然而,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来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会实现中国化。心中装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才会有如此坚定的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陈寅恪的判断正在被不断证实。工具理性的竞争当然会竞争下去,文化的韧力依然是保持延续性的基础。(摘自新华

25、文摘2020 年第 5 期,有删改)15.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统一后中国文化体量增大,形成了内在紧密性很强的中原文化。B.中国文化极有韧性,因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增加了被征服的难度。C.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有的融合甚至经历上千年。D.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发展之中,文化的韧性在加强,延续性不断呈现。16.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效率的中央集权带来有效的军事防范,但这种体制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B.东北地方与中原的文化冲突自古就有,契丹、女真一直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C.中国对文化的交流融合,主张求同存异,强调文化

26、的差异主要是环境与条件的作用。D.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将会依然保持延续性,最终会实现西方文化中国化。1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用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与秦帝国对比,是为了说明他们没有像中国一样的中原文化。B.第段中运用举例论证,用史记匈奴列传的材料证明“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这一观点。C.第段中引用“四夷传”中夷夏同源的观点来证明中国人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强调文化的交流融合。D.本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谨准确,朴素平实,既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给人文化的厚重感。【答案】15.A16.B17.A【解析】【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A根

27、据第二段中的“而统一之后的中国文化体量,骤然增大。可以说,就文化的内在紧密性而言”可知本项“中原文化”表述有误。故选 A。【16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B根据第五段中的“但到清朝统治中国之后,东北的汉化日益深入,最终在清朝完成了汉化的全过程”可知本项“一直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表述有误。故选 B。【17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用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与秦帝国对比,是为了说明中国文化内在的紧密性强。本项“为了说明他们没有像中国一样的中原文化”赏析有误。故选 A。【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

28、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擦星星的人王伟锋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 500 字的书面检查。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

29、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

30、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许是忘记了,他竟没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

31、,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 50 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32、。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摘自教师博览2020 年第 3 期,有删改)18.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我_潘老师我_潘老师我_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19.概括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2

33、0.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2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答案】18.(1).惧怕(2).亲近(3).心疼19.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辛勤敬业。20.这一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淋雨后忍着寒冷为学生上课的潘老师的外貌和动作,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又流露出“我”对老师心疼的情感。21.交代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蕴含着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标题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解析】【

34、18 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情感脉络的能力。由第至段中“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等语句可得出:“我”惧怕潘老师。由第至段中“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等语句可得出:“我”亲近潘老师。由第段中“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可得出:“我”心疼潘老师。第段至文末的内容写的是“我”感念潘老师。【19

35、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人物描写等方面入手。由“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可见,潘老师外表严肃。由“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可见,潘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负责。由“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可见,潘老师耐心细致,热爱学生。由“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可见,潘老师十分敬业。由“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可见,潘老师关心学生。由“潘老师他从不缺课”可见,潘老师对工作很负责。由“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

36、,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可见,潘老师对工作负责,关心热爱学生。据此可概括为: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辛勤敬业。【20 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描写的角度入手。“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是外貌描写,“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是动作描写,这里的外貌和动作表现的又是生活中的细节,即细节描写。这一句写的是潘老师衣着单薄又淋了雨,寒冷着为学生上课的情景,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又流露出“我”对老师心疼的情感。【21 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标题通常有概括文章主要内

37、容、作为行文线索、点明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擦星星的人”交代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擦星星”含蓄表现了潘老师一心为学生成长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崇敬之情,点明了文章主旨。文章首尾都出现“星星”的内容,标题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擦星星的人”这个标题非常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骆驼的抗沙标配张云广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不仅如此,它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骆驼是一种极不挑

38、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

39、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驼峰部位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不仅于此。休息时,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

40、,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样一来,骆驼的整个胸腔得以远离地面,免受流沙的灼烫之苦。同时,骆驼的四肢与胸椎骨支起的空间会有气流通过,也发挥了一定的降温功能。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选自知识窗2020 年第 2 期,有删改)2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骆驼具有哪些抗沙特性。23.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4.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22.极不挑食,消化和反刍能力强,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水分很少;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骆驼的休息

41、姿势有利于降温。23.打比方。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骆驼的跟腱弹力足,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作诠释。具体解释了骆驼排泄尿液和水分很少的原因。列数字。以骆驼一次性喝水和行走路程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生存能力强。24.本文语言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准确性:“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一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骆驼反刍能力之强。生动性:“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幽默地说明了骆驼抗沙能力强。【解析】【22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

42、第段“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换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可概括为:极不挑食,消化和反刍能力强,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由第段“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可概括为: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水分很少。由第段“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便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可概括

43、为: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由第段“休息时,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可概括为: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23 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削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说明的是骆驼的跟腱弹力足,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脏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

44、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具体解释了骆驼“减排”能力强的原因。“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生存能力强。【24 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有准确平实和生动活泼两种特点。准确性的特点可从具体数据的运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等方面阐释。如“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中“近”字,说明了骆驼的食谱范围接近陆地上百分之八十的植物,体现了说明文准确性的特点。再如“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具体数字的使用,体现了说

45、明文准确性的特点。生动性方面可从说明文运用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来阐释。如“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把骆驼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再如“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也运用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由此可见,本文的语言特点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

46、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五、写作五、写作。(共(共 6060 分)分)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最熟悉的莫过是日日走过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乡陌生的路,最难忘的永远是苦苦奋斗的人生路日日走过的路,最平淡,最熟悉,长大后却最思念,最难忘,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上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不少于 600 字;(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

47、正确。【答案】范文:放学路上我背着书包,迈着轻快的步伐,踏着灿烂的阳光,开心地走在放学路上,朝家的方向前进。突然,一阵车轮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望去:一个驼背的老大娘推着一辆雪糕车,缓慢地朝我这边走来。这是一位瘦弱的老大娘,衣着十分破烂,上面破了几个洞,用不同颜色的布打了好几个补丁,衬着她那满是皱纹的脸更是苍老,凌乱的头发里藏着不少银丝。夕阳把她瘦小的身体拉得长长的。这位老大娘抬起头笑着说:“小妹妹,可不可以帮我拉一下那个车?”我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然后我就帮大娘推起车来。我心里暗想:大娘已经年迈了,而且还驼背,她为什么要拉雪糕车呢?推着推着,我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问到:“大娘,您为

48、什么要拉这车呢?”大娘听了,突然停下脚步,望了一眼天空。夕阳照在她苍老的脸上,她的目光里流露出无奈和自卑。她又继续推着车走,轻轻地叹了口气:“小时候没机会去上学,长大以后没能找到好的工作,所以家里生活一直都过得穷困。”就在此时,车突然推不动了,老大娘拼命往前拉,可是雪糕车还是纹丝不动。我低头一看,原来是有个石头顶住了车轮,我马上上前把顶着车轮的石头拿开,车又继续向前了。我接着问:“大娘,你的孩子呢?”大娘自豪地告诉我:“我有一闺女,还在上高中,成绩非常优秀,她的目标是考上清华大学。她说,等她毕业以后找份好工作,到那个时候就不让我和大爷工作,让我俩好好享福。大娘不想孩子像自己一样,没上学,没文化

49、,结果什么都不懂,只能干这苦力活。所以啊,为了孩子,再苦也值了。”我被大娘的话震惊了,原来大娘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梦想。这时,西边的晚霞散发着橙红色的光彩,映衬得周边的景物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美景之下,我丝亳感受不到“夕阳无限好”,更多的感触是:到天底下到底有多少这样的老大娘,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大学,拼命赚钱。夕阳的余晖照在大娘瘦弱的身体上,大娘的背影渐渐远去了。希望她的女儿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解析】【详解】考查全命题作文。这篇题的题目“放学路上”,结合提示语打开思路,上学的路是我们最熟悉的路,日日走过,最熟悉不过。每当我们上学或是放学都走在这条路上,这条路上充满了我们上学、放学时的美好回忆:有上学、放学时的嬉戏打闹;有路边看蚂蚁搬家的惊喜和況迷;在放学路上玩扑克而忘记回家;在上学路上所看到的人、事、景及给自己带来深刻的感悟等等。根据题干要求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写作这篇作文时,选择放学路上最值得思念,最难忘,给你带来深刻感触的人事叙述。在写作方法上,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路上日常小事的记叙中凸显大的主旨,给人以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