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213014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1、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1.1定义及制度供给模式校际联合模式包括两种,即由政府主导的集团化模式和由学校之 间自发组成的跨校联合模式。第四,合同承包。即在不改变资产所有 权的基础上,高校与社会上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企业签订关于后勤服 务产品的协议,将其后勤服务产品的经营权转让给企业,实现经营权 与所有权的适当分离。在此种制度安排中,社会企业是后勤服务产品 的生产者,高校及师生是购买者。第五,特许经营。即高校通过招投 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上某些资质、知名度、规模和信任度较高的企业, 将部分后勤服务业务特许给它们,并使这些企业按照学校要求在特定 领域里提供特定服务。第六,BOT o

2、它的全写为 Bui 1 d-Op-erate-Transfer,是建设-经营-转让的意思。是指高校通 过政府运行渠道与非官方的资本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将部分基础设施 建设及投产后固定时间内的经营权转让给非官方资本所组建的投资 机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经营的资金由该机构自行筹备。在承诺的 时间到期之时,公司应在收回建设成本及取得合理利润之后将基础设 施无偿交还高校。第七,自由市场,即高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合 适的社会企业,与之签订合同,由所选企业负责后勤服务产品的生产。 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引进优秀社会力量为高校服务,但它对各种制度 环境的要求很高,只有较高的市场成熟度、健全的法律制度、充分的 竞

3、争性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和高效性。多元化的后勤管理模式就是根据 各个学校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以上的一个或者多个供给模式,以实现 后勤服务产品的正常供给。2. 2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的特点1. 2.1制度供给具有多样性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中的制度供给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此种 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后勤服务产品具有多样性。例如 住宿服务、饮食服务、文印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商业网点服务等等。 第二,可供选择的供给制度具有多样性。最简单的表现即同一种后勤 服务产品可以同时选择多种不同的制度来实现供给,例如饮食方面, 学校可以依据不同的需要以及校内食堂不同特色选用不同的制度来 实现饮食服务供给。1

4、.2. 2制度选择具有目标性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中的制度供给具有目标性的特点,即高 校在后勤改革过程中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后勤管理模式。其目标 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不断提高高校的后勤服务 能力与质量。第二,逐渐减少高校在后勤方面人、物、财等方面的负 担。第三,合理降低高校投入后勤服务的费用。第四,追求高校的稳 定发展。2、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的意义体现2. 1增强了高校在后勤改革中的自主选择权多元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为高校有效控制后勤改革进程、减少改革 阻力、实现改革目标准备了条件,为沿着可控方向进行改革提供了保 障,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大大增强了高校在后勤改革中的自主选择权

5、。 另外,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扭转了传统后勤管理模式中不合理的利益 比例,使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大于冲突利益,既保证了高校与师生 受益,又保障了改革动力和改革的不可逆性,它对于高校后勤模式改 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2实现了育人功能与经济功能的有效结合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要么只注重改革形式或经济效益,要么 只注重育人功能,在体制的内容方面相当欠缺,造成了高校后勤管理 工作的混乱局面,严重脱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而随着我国 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高校后勤实体在追 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着服务育人的目的,将教育功能与后 勤服务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育人

6、功能与经济功能的有效结合。2. 3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 并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然而事物发展的观念往往滞后性于事 物实际的前进步伐,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改革也不例外,比如说传统 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注重功利而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 长远利益,很难走出高校后勤实体的内循环发展状态。不过,这些问 题都随着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的应用而得到解决,此种模式适应市场 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坚持效益功能与育人功能并重的原则,转换了经 营机制,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从根本上促进了 高校后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2. 4实现了高

7、校对后勤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在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中,高校与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 联系,某些同志甚至认为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彻底脱离高校体系,不应 接受高校的监管。在这种制度下,必然造成后勤管理的不合理及不可 控现象的产生。而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则要求高校与后勤管理部 门之间存在必要联系,要求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后勤管理之中, 为高校对后勤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监管的实现准备了基础条件。3. 5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其工作人员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多元化 后勤管理模式中的自由市场制度则能为高校引进优秀的社会资源。首 先,由于社会企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中有过多次竞争经历,

8、所以在工作 的管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通过自由市场制度则能有效提高后勤管理 工作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其次,高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可以 有效借鉴企业中的优秀资源以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能力。总之, 多元化的后勤管理模式切实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能力的提 升,并有效提高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竞争能力。3、影响高校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众所周知,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却有 众多因素影响高校对其的选择。总结起来如下:第一,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影响着高校能否自由、科学地选择多元化后勤管 理模式。第二,政府部门对于高校的管理和支持程度。政府对于高校 的控制

9、力越小,对高校的政策支持越大,则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越大, 反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则受限制。第三,高校所在地市场化程度的高 低。市场化程度越高,高校则有机会选择价格低、服务质量高的社会 企业为其提供后勤服务产品。第四,师生传统思维定势的限制。第五, 学校决策者的重视程度也影响着高校对于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的选 择。第六,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与能力影响着高校后勤 管理模式的改革。第七,高校与师生的购买力。4、结语多元化后勤管理模式实质上是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对后勤管理模式改革进行渐进性制度 变迁的一种需求。高校在采用此种管理模式的同时要合理制定规划, 提高自身监管能力,以切实保证其后勤工作改革的顺利进行。作者:代晓娟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