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原文,赏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9616504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零丁洋》原文,赏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过零丁洋原文,赏析篇一: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 二、字词: 遭逢:遭遇,蒙受。 起一经: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干戈:兵器,这里指斗争。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裂如柳絮片片飞散。 雨打萍:比方个人经验崎岖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丹心:红心。 三、翻译和赏析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今遭受崎岖不平,兵力单薄,斗争频繁,匆忙度过四年光景。总写

2、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2、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力犹如风吹的柳絮一样飘舞,我这一生动荡担心,像被风吹雨打飘泊无根的水面浮萍。运用比方,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受,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验。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苦痛心情。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留取赤胆忠心,恒久在史册中放光。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志向,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至死不屈

3、,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四、主题: 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五、艺术手法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然,激励着多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宏大复兴而奋争,其力气赛过一百零一万雄兵。 六、练习题: 1、颔联“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国家山河支离破裂,局势紧急,个人命运也动荡担心,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力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方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方、对偶的修辞。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

4、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裂,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犹如水中雨打的浮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赏析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境况。诗歌很奇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猛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杀身成仁的生死观 。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

5、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行有傲气,但不行无傲骨(徐悲鸿)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

6、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挽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白诗人杀身成仁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篇二: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验。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

7、(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这四年中,他诞生入死,为挽救危亡,全力以赴,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伤。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裂,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奄奄一息,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这是从国力一面说。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时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

8、依托。这两句以比方的方式写国力和身世,生动形象,而隐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前面山河破裂两句的补充,详细概括自己的抗元经验,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诗人于德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担心。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织在一起,回首当时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一百零一感交

9、集。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心情由悲愤转为激扬,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挽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白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篇三:过零丁洋 原文 - 及注释和赏析 过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

10、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及译文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参考赏析 主旨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终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扬、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概、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杀身成仁的生死观。 鉴赏四 南

11、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验: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芜冷落的斗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裂的山河如同风中飘絮,动荡担心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方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

12、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恒久照射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杀身成仁、视死如归的坚决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思想感情 “丹心”是指赤红炙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

13、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古时在未有纸的独创之前,要记录军国大事,便只能刻写在竹简之上;但必需先用火把竹简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这样才便利刻写,并可防虫蛀;后人据此引申,把记载历史的典籍统称为“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挽救祖国而死,一片诚心将永垂史册。 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究竟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元军俘虏,并被带往北方囚禁,途中经过零丁洋,便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此诗的下半阙如下: “惶恐滩头说

14、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 鉴赏二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示意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芜冷落的斗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接着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厚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方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受。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验,万般苦痛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

15、六句喟叹更深,以遭受中的典型事务,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苦痛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概收敛全篇,写出了至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射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志向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宏大爱国主义诗篇。 鉴赏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 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徵天

16、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倒戈派的指责! 假如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原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崎岖不平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方贴切,形像显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战胜后,曾从

17、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危为安是他最忧虑、最惶恐担心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殊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调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概、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

18、静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后世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扬的爱国热忱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阔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斗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常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呼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赏析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

19、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需入仕,要入仕,作为学问分子必需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

20、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状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绽开和深化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反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裂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接着追述今昔不同的境况和心情,从前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日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

21、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验。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担心。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突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志向,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

22、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潇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射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线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昂扬,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多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