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615618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年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 沪科版.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故A不符合题意;【答案】B【解析】A、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A.树叶的虚像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答案】D【解析】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

2、的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浓密的树叶中的小孔所成的太阳的像,是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D.3.王平的爷爷眼睛“花”了,可为他选择的镜子是()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答案】c【解析】王平的爷爷眼睛“花”了,这是远视眼的症状,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交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C.4.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近视

3、镜【答案】A【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当u 2 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 f v f,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2 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 f,可以粗测焦距.当f u 2 f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可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三、作图题2 1 .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答案】见解析【解析】首先画出

4、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 0。,所以入射角是9 0 -6 0。=3 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第一次的反射光线.做出第二个镜面的法线,由图知,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第二次的反射光线.22.如图甲,入射光线AO与水平面成4 0 角斜射向水面,请作出反射光线.并大致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过入射点0 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3.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 光 路(

5、其中是透镜&的焦点,是透镜5 的焦点).【解析】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如图甲让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的0 点,然后改变_ _ _ _ _ _ _ _ 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如何变化.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且 和 分居在法线两侧;把纸板的半面F 向前或向后折,照图乙那样,则(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从而表明.【答案】入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解析】如图甲让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的0点,然后

6、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根据观察反射光线如何变化,即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或向后折,照图乙那样,则两块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这时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2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 c 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 0 c 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 c m.(1)最好选用玻 璃 板(选 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

7、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 填“实”、“虚”)(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 m的人,站在镜前5 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叫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选 填“变大”、“变小”、“不变”).【答案】茶色像与物大小关系虚5不变【解析】(1)无色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板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择茶色玻璃板.(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8、.(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5 m,像离镜也应是5 m;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26.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所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3)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 c m处,前后移动光屏,小明(填“能”或“不能”

9、)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_ _ _ _ _)甲乙A丙D【答案】略略略略【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经过凸透镜折射以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有图可以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9.5 c m。由图可知像在光屏的上方,原因是实验时馅心、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是蜡烛火焰高度偏低)。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0、16 c m处,此时物体位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能在光屏上看到。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上下相反。可知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D.故答案为(1)9.5 c m(2)实验时馅心、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是蜡烛火焰高度偏低)。(3)能(4)D27.小 超、小亮、小美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了放大镜是凸透镜.(1)在活动课中,小超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的是手指的 像(选填“虚”、“实”),要让这个像更大,应该让手指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适当的_ _ _ _ _ _ _ _(选填“大”、“小”)一点点.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

11、,看到房屋_ _ _ _ _ _ _ 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2)小亮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如图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 _ _ _ _ _ _ _(选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左移动1c m,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选 填“小于”“大于”或“等 于 )1c m,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 时 像 的 大 小 比 刚 才 的 像 要(选 填“小”或“大”)些.(3)小美做实验时,由于蜡烛长时间燃烧,会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少许偏离光屏中央,

12、要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央,只调节凸透镜,他应该向(选 填 上”或“下”)移动.为了粗侧某个凸透镜的焦距,在一个大晴天,小美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到一块阳光充足的地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反复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到在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测出凸透镜的光心到地面的距离,反复进行多次试验后,将所测的合理数据求平均值,将这个平均值当做这个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小 美 粗 测 焦 距 的 方 法 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答案】虚大缩小照相机左小于小下错误【解析】(1)当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时,此时手指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所以要让这个像更大,应该让手指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一点点.(2)若看远处的物体,此时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3)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左移 动 1 c m,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小于1 c m,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小些.因为成缩小实像时,物距移动的距离大于像距移动的距离.(3)烛焰下移,像向上移动,所以透镜应向下移动,像才能成在光屏中央;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没有正对太阳光,光线不与主光轴平行,会聚点不是透镜焦点,故该方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