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试题: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pdf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96148879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3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试题: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试题: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试题: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试题: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节第四节第第 2 课时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导学号 7391858(A)炽热的木炭H2S 气体CuFeONH3蔗糖CuSO45H2O铁、铝 A B C D 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导学号 7391858(B)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 NO 气体,生成 Cu(NO3)2 C与 Na2CO3反应放出 CO2气体,生成 NaNO3 D与 S 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 H2SO4和 NO2 3(2017郑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A)A浓硫酸与铜片共热

2、的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B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 H2 C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所以可用铁制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D 浓硫酸是不挥发性强酸,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所以可用浓硫酸与 FeS 反应制取 H2S气体 4 (2017 天 津 高 一 检 测)下 列 现 象 或 事 实 不 能 用 同 一 原 理 解 释 的 是导学号 7391858(C)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DSO2和 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5 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与浓硝酸

3、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 钡 溶 液 的 洗 气 瓶 中(如 图 所 示),下 列 有 关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导学号 7391858(D)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2 B在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D在 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6(双选)下列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导学号 7391858(AD)AFe2、NO 3、Na、Cl BK、Cl、SO24、Na CCl、Na、NH 4、NO 3 DSO23、K、NO 3、Cl 7(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将气体 a 通入溶液 b 中,始终无明显变化的是导学号 739185

4、8(B)气体 a 溶液 b A Cl2 NaBr B CO2 CaCl2 C SO2 Ba(NO3)2 D NO2 FeSO4 8往两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 Fe(NO3)2和 Fe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导学号 7391858(C)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 B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 C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 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 解析:Fe2和 NO 3、SO24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盐酸后,NO 3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把 Fe2氧化成 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SO24与 H在水溶液中不能结合成浓硫酸,不能把

5、Fe2氧化成 Fe3,溶液颜色基本不变。9(2017哈尔滨高一检测)将 3.2 g Cu 跟 30.0 mL 10.0 molL1的 HNO3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 NO 和 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 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含 NO 3的物质的量为导学号 7391858(C)A0.5 a mol B0.1 a mol C(0.1a)mol D2 a mol 解析:反应后溶液中有硝酸铜和硝酸,其中硝酸是 a mol。3.2 g 铜是 0.05 mol,则硝酸铜是 0.05 mol,所溶液中硝酸根的物质的量是 a mol0.1 mol,答案选 C。二、非选择题 10(2017东营高一检测)盐酸

6、、硫酸和硝酸是常见的“三大酸”。现就三大酸与金属铜反应的情况,回答问题:导学号 7391858(1)稀盐酸不与 Cu 反应,若在稀盐酸中加入 H2O2后,则可使用铜顺利溶解。该反应的3 化学方程式为_H2O2Cu2HCl=CuCl22H2O_。(2)在一定体积的 10 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加热使之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 0.9 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_大于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0 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如 KNO3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Cu8H2NO 3=3Cu22NO4H2O_。(3)镁铁混合物 4.8 g,溶解在过

7、量的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 2.24 L NO 气体。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则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9.9_g_。解析:(1)过氧化氢在酸性环境下能够氧化铜生成铜离子,化学方程式:CuH2O22HCl=CuCl2 2H2O。(2)铜 只 能 和 浓 硫 酸 反 应,和 稀 硫 酸 不 反 应,Cu 2H2SO4(浓)=CuSO4SO22H2O,随着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越来越小,不再产生二氧化硫,当被还原的硫酸是 0.9 mol,则 10 molL1的浓硫酸的实际体积要大于 180 mL;若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因为溶液中有 H,再加

8、入硝酸盐引入 NO 3,相当于存在了硝酸,硝酸能将铜溶解,反应实质为 3Cu8H2NO 3=3Cu22NO4H2O。(3)n(NO)0.1 mol,生成 0.1 mol NO,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e)0.1 mol(52)0.3 mol,反应中存在 MgMg2Mg(OH)2,FeFe3Fe(OH)3,得出 n(e)n(OH),又因 m(沉淀)m(混合物)m(OH),所以 m(沉淀)4.8 g0.3 mol17 gmol19.9 g。11(2017哈尔滨高一检测)将 32.64 g 铜与 140 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9、11.2 L。请回答:导学号 7391858(1)NO 的体积为_5.8_L,NO2的体积为_5.4_L。(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 V mL a molL1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aV1030.50.14_molL1。(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3,至少需要双氧水的物质的量是_0.51_mol。解析:(1)设混合气体中 NO 的物质的量为 x,NO2的物质的量为 y。可得:xy0.5 mol(根据气体的总体积为 11.2 L)。3xy0.51 mol2(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

10、左边为 N得电子数,右边为 Cu 失电子数)解方程组得:x0.26 mol,y0.24 mol。所以 NO 的体积为0.26 mol22.4 Lmol15.8 L;NO2的体积为 11.2 L5.8 L5.4 L。(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考虑。HNO3在反应中部分被还原为 NOx,另一部分以 NO 3的形式留在溶液中。其中变成气体的 HNO3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加入 NaOH 溶液至正好使溶液中 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溶液中只有 NaNO3,其物质的量为 103aV mol,也就是以 NO 3形式留在溶液中的 HNO3的物质的量为 103aV mol。所以,HNO3的浓度为4 a

11、V1030.50.14 molL1。(3)NO、NO2变成 NaNO3需要转移电子总数等于 Cu 与 HNO3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0.51 mol21.02 mol。需要用作氧化剂的 H2O2的物质的量为 0.51 mol。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7杭州高一检测)将一定量的锌与 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 Y 33.6 L(在标准状况下)。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 1 L,测得溶液的 c(H)0.1 molL1,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7391858(B)A气体 Y 是 SO2和 H2的混合物 B气体 Y 中 SO2和 H2的体

12、积比为 41 C反应中共消耗锌 97.5 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 3 mol 解析:Zn 和浓硫酸反应生成 SO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降低,变成稀硫酸,此时生成 H2。反应消耗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18.5 molL10.1 L0.05 molL11 L1.8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Zn 失2 mol e Zn2,SO24 得2 mol e SO2,2H 得2 mol e H2。此时生成 1.5 mol 气体,则转移电子为 3 mol,反应掉的 Zn 为 1.5 mol。m(Zn)65 gmol11.5 mol97.5 g,n(SO2)1.85 mol0.05 mol1.5

13、 mol0.3 mol,n(H2)1.5 mol0.3 mol1.2 mol。故混合气体中 n(SO2)n(H2)0.31.214。2取 100 mL 18.3 molL1的 H2SO4与 Zn 反应,当 Zn 完全溶解时,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的体积为 22.4 L,将所得剩余溶液稀释成 1 L,测得溶液的 H浓度为 1 molL1,则所生成的气体中 SO2与 H2的体积比约为导学号 7391858(A)A12 B21 C14 D41 解析:根据 Zn 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含有 SO2、H2,分析题意可以得出,100 mL 18.3 molL1的

14、 H2SO4共分为三部分,Zn5 与浓硫酸反应,设产生 x mol 的 SO2,则消耗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2x mol;Zn 与稀硫酸反应,设产生 y mol 的 H2,消耗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y mol;剩余的 H2SO4溶液中,H浓度为 1 molL1,即剩余的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根据题意得 x moly mol22.4 L22.4 Lmol1;2x moly mol0.50.100 L18.3 molL1 求出:xy12。314 g 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完全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 1.12 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

15、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导学号 7391858(D)A9.6 g B6.4 g C4.8 g D3.2 g 解析:Cu、Ag 合金与 HNO3反应过程如下:CuAg HNO3 NO2NO O2 0.05 molHNO3 Cu、Ag 与 HNO3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u、Ag 失电子,HNO3得电子,生成 NO2或 NO或二者的混合物。由 NO2、NO、O2都被水吸收生成 HNO3,即 NO2、NO 又将电子转移给O2,所以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相当于 Cu、Ag 失的电子给 0.05 mol O2,0.05 mol O2得电子物质的量0.05 mol40.2 mol。设 Cu 为 x mol、Ag 为

16、y mol,则有 64x108y14,2xy0.2,解之得x0.05,y0.1。所以铜的质量为 m(Cu)0.05 mol64 gmol13.2 g。498%的浓硫酸和 2 mol/L 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导学号 7391858(A)Aa 吸水、b 挥发 Ba 升华,b 冷凝 Ca 蒸发,b 潮解 Da 冷凝,b 吸水 解析:浓硫酸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气,溶液质量增加,浓度降低;稀硫酸敞口放置水挥发,溶液质量减少,浓度升高。二、非选择题 5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

17、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甲、乙两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 X,6 且该反应装置已略去):导学号 7391858 试回答:(1)上述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Zn2H2SO4(浓)=ZnSO4SO22H2O_。(2)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氢气的理由是_反应过程中 H2SO4被消耗,且有水生成,故硫酸的浓度减小而锌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氢气_。(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_检验装置气密性_。(4)B 中加入的试剂是_浓硫酸_,其作用是_吸收水蒸气_。(5)可以证明气体 X 中含有

18、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C 中_黑色粉末变红_,D 中_白色粉末变成蓝色_。如果撤去装置 B,是否还能根据 D 中的现象判断气体 X 中含有氢气?答:_不能_,理由是_混合气体通过 KMnO4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干扰生成水的检验_。解析:解题时应根据题目要求,整体分析可行性的思路或程序。为确定有 SO2产生,可在 A 中加入品红溶液,然后利用酸性 KMnO4溶液将其除去;为确定有 H2产生,需用 H2还原 CuO,检验生成物 H2O,但必须先用装置 B 中的液体干燥气体,这样整体思路就清晰了。6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

19、化成 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 反应,能与 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3mol/L7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_。(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通入 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_。(3)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Cu4HNO3(浓)=Cu(NO3)22NO22H2

20、O_。(4)装置的作用是_将 NO2转化为 NO,3NO2H2O=2HNO3NO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_。(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 4 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择序号字母)_acd_。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关于硝酸性质的考查一直是热点,本题充分展示了硝酸的特性,即强氧化性和酸性,根据题目信息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为 NO2而稀硝酸不能,且 NO、NO2都是大气污染物,根据装置特点可知中是稀硝酸,中是浓硝酸,中是 NaOH 溶液,铜和浓硝酸反应时生成 NO2,通入水中发生 3NO2H2O=2HNO3NO,然后进行题目中的探究性实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本题体验的理念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结合,体验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利于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