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827-2019 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规范.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109491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5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1827-2019 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DB41∕T 1827-2019 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1∕T 1827-2019 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T 1827-2019 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规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台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ICS19.100J04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8272019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规范2019-06-17发布2019-09-17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25检测准备.86检测系统设置及校准.127检测.168数据分析及评定.179检测报告及存档.19附录A(规范性附录)相控阵超声探头晶片失效率的测试.21附录B(规范性附录)相控阵超声探头声束偏转范围的测试.23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测报告样式.25参考文献.28

2、I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承压类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测研究院、洛阳中油检测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红伟、王业民、龚华、齐泽民、李俊江、谷廷辉、赵向南、陈卫民、代纯军胡述超、高建峰、马路、陈厌灾、朱锡山、曹浩远、李明、李鹏、于占山、刘明刚、华金德、张凤全。II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力管道环向焊接接头采用一维线性阵列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及评定

3、。本标准适用于管外径大于或等于159mm,管壁厚为6mm60mm的细晶钢全焊透环向焊接接头(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的厚度值)的相控阵超声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604.1200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239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GB/T32563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NB/T

4、47013.10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3术语和定义GB/T12604.1和GB/T325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线性阵列相控阵探头由一组晶片沿着一个线性轴并行排列的相控阵探头,见图1。说明:L激发(主动)孔径长度,单位为毫米(mm);a一个晶片的宽度,单位为毫米(mm);b被动孔径长度,单位为毫米(mm);1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c晶片间距,单位为毫米(mm);d晶片间隙,单位为毫米(mm)。图1线阵列探头参数示意图3.2激发孔径单次激发晶片组的总长度,又称为主动孔径,按公式(1)计算。L=ncd=n(a+

5、d)d.(1)式中:n激发晶片数量,单位为个。3.3被动孔径线性阵列探头中晶片的长度尺寸,见图1中b。3.4固定角度扫描用一个特定的聚焦法则激活一组晶片,形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波束角,模仿常规单晶探头的扫描。3.5探头步进偏移当采用沿线扫查时,相控阵超声楔块前沿距焊缝中心线的距离。4基本规定4.1检测人员4.1.1相控阵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特种设备超声波检测级及以上资格,并具有相关的管道环向对接接头检测经验。4.1.2相控阵超声检测人员应经过相控阵超声检测专项培训,具有对仪器调校和检测数据分析的能力。4.2检测设备及器材4.2.1一般要求4.2.1.1相控阵超声检测设备及器材包括相控阵超声仪器、软件

6、、探头、楔块、扫查装置和附件。4.2.1.2相控阵超声仪器、探头应具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4.2.2相控阵超声仪器4.2.2.1相控阵超声仪器应为脉冲回波型仪器,应含有多路独立的脉冲发射和接收通道,其放大器的增益调节最小步进应小于1dB。4.2.2.2仪器应在1MHz15MHz的频率范围内发射和接收脉冲信号。4.2.2.3仪器数字化采样频率不应低于5倍探头频率,仪器模数转换位数不应小于8位。4.2.2.4仪器的水平线性误差不应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应大于5%。4.2.3相控阵超声检测软件2试块扫查面曲率半径R1适用管道外径范围84159252136.5252409213409500平面500注

7、:根据检测需要,可添加适用不同曲率的试块;当被检管外径大于500mm时,可采用曲率与被检管道相同或平面试块。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4.2.3.1相控阵超声仪器检测软件应有A、B、C、S型扫描独立显示和组合显示功能,以及图像存储、拷贝、分析、聚焦法则计算、角度校正增益(ACG)、时间校正增益(TCG)和距离波幅校正增益(DAC)等功能。4.2.3.2离线分析软件应有查看关键检测参数设置和检测数据图像分析功能。4.2.3.3声场仿真软件应至少有坡口类型、扫描类型、聚焦法则、声束显示、探头和楔块设置等功能。4.2.4相控阵超声探头及楔块4.2.4.1线性阵列相控阵探头

8、的晶片数量不应少于8个,并可加装在楔块上。4.2.4.2探头实测中心频率与标称频率误差不应大于10%,探头-6dB相对频带宽度不应小于60%。4.2.4.3探头晶片之间灵敏度差值不应大于2dB,失效的晶片数不应超过总数的12.5%,且不应有相邻的失效晶片。4.2.4.4探头和楔块组合声束偏转范围,不应超过生产厂家的推荐范围。4.2.4.5楔块应与探头匹配,可安装在扫查装置上;检测时,斜角范围不应超过生产厂家推荐值。4.2.4.6楔块底部宽度方向的曲率应与管道表面曲率相匹配。4.2.5相控阵超声检测扫查装置4.2.5.1扫查装置包括探头和楔块夹持机构、驱动部分、导向部分、位置传感器等。4.2.5

9、.2探头夹持部分在扫查时应保证探头的传播声束与焊缝长度方向夹角不变,可在不同曲率的管道上行走扫查,并可安装位置编码器。4.2.5.3驱动部分可采用自动或手动。4.2.5.4导向部分应能在扫查时保证探头运动轨迹与拟扫查轨迹一致。4.3试块4.3.1一般要求4.3.1.1试块制作材料应与被检管道材料的声学性能相同或相似,试块材料中超声波声束通过区域应采用直探头检测,不应有大于或等于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试块的制作应符合GB/T23905的规定。4.3.1.2试块扫查面的曲率应与被检管道外径曲率基本一致,或被检管道曲率半径应在试块扫查面曲率半径的0.9倍1.5倍范围内。试块扫查面曲率半径适用管

10、道外径参见表1。表1试块扫查面曲率半径适用管道外径对照表单位为毫米4.3.2标准试块3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4.3.2.1相控阵超声G-A标准试块,用于对声速测试、楔块延时测试、角度校正增益、探头晶片有效性的测试等,其外形尺寸见图2。说明:R1试块扫查面的圆弧曲率半径。孔径尺寸误差不应大于0.02mm,其它尺寸误差不应大于0.05mm。图2相控阵超声G-A标准试块4.3.2.2声束偏转评定标准试块,用于相控阵声束偏转范围、分辨率等测试,其外形尺寸见图3。说明:R1试块扫查面的圆弧曲率半径。图3声束偏转评定标准试块4.3.3对比试块4.3.3.1对比试块的厚度应与

11、被检管道壁厚度相同或不超过被检管道名义厚度的25%;不同壁厚焊接接头,试块厚度应由较大壁厚来确定。4编号对比试块厚度适用管道厚度横通孔深度横通孔直径示意图G-A-1156185、102图4G-A-22418305、10、202图5G-A-338304510、20、302图6G-A-455456010、20、30、502图7注:孔径尺寸误差不应大于0.02mm,其它尺寸误差不应大于0.05mm;开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1;横孔的数量可在全厚度范围内增加;试块长度应由使用的最大声程确定。平台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DB41/T182720194.3.3.2对比试块的长度应满足最大设置角度的检测要求

12、,横通孔位置及直径设置见表2。表2不同壁厚的对比试块适用检测厚度范围单位为毫米图4G-A-1对比试块图5G-A-2对比试块图6G-A-3对比试块5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图7G-A-4对比试块4.3.4模拟试块4.3.4.1模拟试块的规格、材质、坡口型式及尺寸和焊接工艺,应与被检管道环向对接接头相同或相近。4.3.4.2模拟试块中的模拟缺陷类型,应包括根部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4.3.4.3模拟试块中的缺陷尺寸,不应大于表9中级规定的同厚度允许最大缺陷尺寸。4.4耦合剂4.4.1耦合剂宜选用水、机油、化学浆糊和甘油等透声性良好、易清洗、无毒无害无

13、腐蚀的材料。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可采用乙醇液体或相似的液体。4.4.2实际检测采用的耦合剂应与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时的耦合剂相同。4.5检测工艺文件4.5.1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相控阵超声检测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检测工艺规程编号;b)被检管道概况;c)适用范围;d)执行的检测标准;e)检测人员资格和操作能力要求;f)检测设备器材的要求(包括仪器、扫查装置、试块、探头、楔块等);g)检测准备:包括检测覆盖区域、检测时机、探头及楔块参数设置或选择、扫查方式选择、扫查面准备等;h)检测系统的设置和校准要求(系统设置包括聚焦法则、激发孔径、S扫描角度和步进、E扫描角度和步进、聚焦深度、显示范围

14、、扫查步进等,系统校准包括声速、延迟、角度增益、深度、灵敏度、位置传感器等);i)横向缺陷的补充检测方法;j)检测过程的要求(检测温度、扫查覆盖、扫查速度、扫查过程观察、检测数据储存等);k)数据分析、缺陷评定;l)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要求。4.5.2检测前应根据检测工艺规程和被检管道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操作指导书编号;6序号项目名称相关因素1被检管道情况材质、规格、坡口型式、坡口角度、焊接方法2检测设备器材仪器、探头、楔块、试块3检测工艺参数聚焦法则设置、角度步进设置、显示范围设置、灵敏度设置、扫查分辨率设置、步进偏移设置、扫描类型、扫查方式河南省地方标准公

15、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b)依据的工艺规程编号;c)被检管道情况(材质、规格、管件类型、坡口型式、坡口角度、焊接方法、焊缝尺寸等);d)检测区域的确定和扫查面要求;e)检测设备器材(仪器、探头、楔块、扫查装置、试块、耦合剂等);f)检测工艺参数(聚焦法则设置、角度步进设置、显示范围设置、灵敏度设置、扫查分辨率设置、步进偏移设置、扫描类型、扫查方式和扫查速度等);g)横向缺陷的补充检测方法;h)执行标准及合格级别;i)检测示意图;j)编制人、审核人。4.5.3工艺规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因素见表3所示,当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检测工艺文件。表3工艺规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相

16、关因素4.6工艺可靠性验证4.6.1编制的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进行工艺可靠性验证。4.6.2工艺验证的具体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按编制的检测工艺要求,选择配置探头和楔块,并调校和设置;b)应采用与工艺要求相同的扫查方式,在与被检管道规格相同或相近的模拟试块上进行;c)相控阵超声检测图像,应能够清晰显示和测量模拟试块中的缺陷。4.7检测设备和器材的校准、核查、运行核查和检查4.7.1校准、核查4.7.1.1校准、核查应在标准试块和对比试块上进行。4.7.1.2校准、核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年应至少对相控阵设备和探头组合性能中的水平线性、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测试结果应满足4.2

17、.2.4的规定;b)每年应至少对标准试块和对比试块的表面腐蚀与机械损伤进行一次核查。4.7.2运行核查和检查4.7.2.1运行核查和检查应在标准试块和对比试块上进行。4.7.2.2运行核查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每隔6个月应至少对相控阵设备和探头组合性能中的水平线性、垂直线性进行一次运行核查并记录,测试应满足4.2.2.4的规定;b)在4.3规定的对比试块上进行检测时,应能清楚显示和测量其中的反射体,每隔6个月应至少进行一次测试和记录;7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c)每次检测前应对相控阵超声探头晶片灵敏度差值和失效性进行测试和记录,测试结果应满足4.2.4.3的规

18、定,测试方法应按附录A进行;d)每次检测前应对相控阵超声探头和楔块组合声束偏转范围及分辨率进行测试和记录,测试结果应满足检测要求,测试方法应按附录B进行;e)每次检测前应对位置传感器进行检查和记录,检查应满足6.2.4的规定。4.8安全防护4.8.1在高空进行操作时,应考虑人员、检测设备器材坠落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4.8.2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操作时,应考虑氧气含量、粉尘吸入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4.8.3在深冷、高温等条件下作业时,应考虑冻伤、中暑等因素,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4.8.4在有毒、有害气体条件下作业时,应仔细加以辨识,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5检测准备5.1检测区域

19、5.1.1检测区域由对接接头检测区域宽度和对接接头检测区域厚度表征。5.1.2对接接头检测区域宽度应为焊缝本身宽度加上焊缝熔合线两侧各10mm。5.1.3对接接头检测区域厚度应为压力管道壁厚加上焊缝余高。5.2扫描类型选择5.2.1扫描类型应根据管道坡口型式和壁厚选择一种或两种扫描类型。无论采用何种扫描类型,应保证焊接接头全截面有效覆盖,并检出各区域的缺陷。5.2.2V型坡口,宜采用图8所示的S-扫描,或图9所示的S-扫描和E-扫描组合。图8V型坡口S-扫描示意图图9V型坡口S和E-扫描组合示意图5.2.3双V或U型坡口,宜采用图10所示的S-扫描和E-扫描,或图11所示的两个S-扫描组合。8

20、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图10双V或U型坡口S和E扫描组合示意图图11双V或U型坡口两个S扫描组合示意图5.3扫查方式选择5.3.1扫查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a)沿线扫查:常用的一种初始扫查方式,见图12;图12沿线扫查示意图b)锯齿扫查:当无法实施沿线扫查时,对焊缝进行局部或全部检测的一种扫查方式,见图13;图13锯齿扫查示意图9坡口型式管道厚度tmm检测设置扫查面位置扫查方式扫描类型a检测方式横向缺陷bV660单面双侧一次沿线扫查c斜平行扫查或平行扫查d锯齿扫查eS-扫描S-扫描+E-扫描固定角度扫描f直射法和一次反射法需要时双Vh或U2040单面双侧一次沿

21、线扫查c分层沿线扫查g斜平行扫查或平行扫查d锯齿扫查eS-扫描+S-扫描S-扫描+E-扫描固定角度扫描(f)直射法和一次反射法需要时4060直射法a扫描类型的选择在保证焊缝根部缺陷检测时,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扫查类型进行检测。b横向缺陷,可采用斜向扫查或平行扫查;如采用平行扫查,应将焊缝余高去除后进行;需要时,对可疑部位或焊接时易产生裂纹倾向的材料,进行横向缺陷检测。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DB41/T18272019c)斜平行扫查:当焊缝余高未磨平时,对横向缺陷进行检测的一种扫查方式,见图14;图14斜平行扫查示意图d)平行扫查:当焊缝余高打磨平时,对横向缺陷检测的一种扫查方式,见图15。图1

22、5平行扫查示意图5.3.2扫查方式的选择应保证扫查声束对被检焊接接头全部横截面得到有效覆盖。由于条件受限无法放置扫查装置或手动沿线扫查部位,可采用全部或局部锯齿扫查,如采用锯齿扫查时,应对所发现缺陷的S扫描或E扫描图像进行保存;对横向缺陷检测,一般采用斜平行扫查,当焊缝余高打磨与母材一样时宜采用平行扫查;扫查方式应按表4进行选择。表4不同坡口型式和壁厚管道环向对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10坡口型式管道厚度tmm检测设置扫查面位置扫查方式扫描类型a检测方式横向缺陷bc一次沿线扫查,是指检测区域被相控阵超声声束一次全覆盖扫查。d斜平行扫查,适用于保留焊缝余高时焊缝中的横向缺陷扫查,探头与焊缝长度方

23、向轴线夹角为小于或等于10。平行扫查,适用于焊缝余高去除后焊缝中的横向缺陷扫查,探头放置在焊缝上,声束方向与焊缝长度方向平行。e锯齿扫查,指被检焊缝部位如受几何条件限制所选用的扫查方式。f固定角度扫描,适用于锯齿扫查。g分层沿线扫查,适用于双V或U型坡口焊缝检测,检测方式为直射法,分层次数应根据声束覆盖范围而定;但应将焊缝余高去除后进行的一种扫查方式。h双V或U型坡口焊缝检测,宜配置6070楔块,进行相控阵超声检测。最大探测厚度mm频率MHz晶片间距mm偏转方向孔径尺寸mm6155100.30.851015504100.51.08255060250.51.52035平台地方标准河南省公共服务D

24、B41/T18272019表4不同坡口型式和壁厚管道环向对接接头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续)5.4探头选择5.4.1在保证灵敏度的前提下,宜选择晶片数较少的探头。5.4.2应根据管道厚度选择探头,探头技术参数应按表5进行选择;当扫查空间受限制时,可选择较小主动孔径或特制的探头。表5选用的相控阵超声探头技术参数5.5楔块选择5.5.1楔块角度选择应根据被检管道焊缝坡口型式进行。对于V型坡口焊缝,宜选择5560的楔块;对于双V型或U型坡口焊缝,宜选择5570的楔块;当扫查空间受限时,可选择较小尺寸的楔块。5.5.2楔块底面应与被检管道表面有良好的接触和耦合。宜选择与被检管道曲率相同或相近的曲率底面楔块

25、;如楔块与被检管道表面间任意一点的间隙大于0.5mm时,应将楔块底部曲率修磨到与管道表面曲率相配。5.6扫描覆盖5.6.1应使用声束模拟软件或几何视图,对被检焊接接头进行声束覆盖模拟。5.6.2对不同的焊接接头剖面可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进行覆盖。5.6.3当采用沿线扫查时,可采用多个探头或多个聚焦法则组合扫查(如两个或两个以上探头对称扫查、一个探头设置两个S-扫描或两个E-扫描组合、一个探头设置一个S-扫描和一个E-扫描组合)。5.6.4当一个探头设置两个E-扫描技术时,相邻激发孔径覆盖应至少为10%,见图16。11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图16E-扫描全覆盖示意图

26、5.6.5当一个探头设置两个S-扫描技术时,相邻声束宽度应至少有10%的覆盖,见图17。图17S-扫描覆盖示意图5.7探头步进偏移确定5.7.1当沿线扫查时,无论采用S-扫描还是E-扫描,应通过声束模拟软件、几何视图、公式计算等方法确定步进偏移距离。5.7.2步进偏移距离计算方法见公式(2)。S=2ttg+HAZ+L0.(2)W2式中:S步进偏移距离,单位为毫米(mm);t管道壁厚,单位为毫米(mm);S-扫描时为最小偏转角度,E-扫描时为偏转角度,单位为度();HAZ单侧热影响区宽度,单位为毫米(mm);W焊缝宽度,单位为毫米(mm);Lo探头入射点到探头前沿距离,单位为毫米(mm)。6检测

27、系统设置及校准6.1检测系统设置6.1.1聚焦法则设置12最大检测深度(mm)角度步距最大值()50250601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6.1.1.1仪器调校前应根据被检管道环向对接焊接接头的基本参数和探头、楔块的选择情况,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设置,并根据模拟效果确定聚焦法则的设置。6.1.1.2聚焦法则参数的设置应包含下列内容:a)晶片数量:设定聚焦法则使用的一次激发晶片数量;b)晶片位置:设定激发晶片的起始位置;c)声束角度:设定所用的E-扫描偏转角度或S-扫描最小角度和最大角度;d)声程单位:设定时间显示为声程或深度;e)声速参数:设定在管道中的声速,如横波

28、声速、纵波声速;f)扫描类型:设定使用的扫描类型,如S-扫描、E-扫描;g)管道厚度:设定被检管道的壁厚;h)聚焦深度:设定声程或深度聚焦。6.1.2聚焦深度设置6.1.2.1焊接接头初始扫查时,聚焦深度宜设置在最大探测声程处。6.1.2.2对缺陷进行精确定量时,或对特定区域检测需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时,可将焦点设置在该区域。6.1.3激发孔径设置6.1.3.1无论选择何种扫描类型,偏转方向激发孔径尺寸与被动孔径之比不应小于0.2。6.1.3.2根据不同的管道厚度,在满足有效声程范围内,可参照表5选择偏转方向上孔径尺寸。6.1.4S-扫描设置6.1.4.1S-扫描声束偏转角度设置,应考虑焊

29、缝热影响区宽度和焊缝根部覆盖,最小偏转角度设置应覆盖热影响区外侧,最大偏转角度设置应覆盖焊缝根部和热影响区,声束角度范围宜为3075;当壁厚较小时,不宜采用过小角度声束。6.1.4.2S-扫描角度步距设置宜为1,最大值不应超过表6中的规定值。表6扇扫描角度步距设置6.1.5E-扫描设置6.1.5.1E-扫描声束偏转角度设置,应与焊缝坡口角度垂直,折射角度宜为4570。6.1.5.2E-扫描的晶片步距设置宜为1个。6.1.6显示范围设置6.1.6.1检测前应对各个检测通道的深度或声程显示范围进行设置。6.1.6.2直射法显示范围应设置为01.3倍壁厚,一次反射法显示范围应设置为0.82.2倍壁厚

30、。6.1.7扫查步进设置13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6.1.7.1检测前应将检测系统设置为扫查步进采集信号模式。6.1.7.2扫查步进设置与管道厚度有关,设置的扫查步进最大值不应超过1mm。6.2检测系统校准6.2.1声速和楔块延时校准6.2.1.1检测前应在试块上进行声速测量。6.2.1.2检测前宜在G-IA试块R100上弧面或已知深度的横通孔试块上进行时间延迟校准,各角度测量相同深度信号的回波深度误差值不应大于0.5mm。6.2.2角度校正增益(ACG)6.2.2.1检测前应在试块上进行角度校正增益。6.2.2.2当采用S-扫描时,宜在G-A试块R100弧面或

31、已知深度的横通孔试块上进行。6.2.2.3当采用E-扫描时,宜在已知深度的横通孔试块上进行。6.2.2.4不同角度相对同深度的回波高度最大差值不应大于满屏高度的5%。6.2.3深度校准6.2.3.1检测前应用已知深度的反射体对E-扫描或S-扫描进行深度校准。6.2.3.2校准后E-扫描或S-扫描所显示的已知深度值,不应超过实际深度5%,最大不超过3mm。6.2.4编码器校准6.2.4.1检测前应对使用的编码器进行校准,校准可在被检管道表面上进行。6.2.4.2校准方法是将编码器移动一定距离(最小500mm),显示位移与实际位移比较,其误差应小于1%,最大不超过10mm。6.3灵敏度设置6.3.

32、1设置6.3.1.1检测前应根据所选用的距离-波幅(DAC)曲线或时间-增益(TCG)曲线设置灵敏度。6.3.1.2距离-波幅(DAC)曲线设置灵敏度适用于锯齿、斜向和平行扫查;时间-增益(TCG)曲线设置灵敏度适用于沿线扫查或斜向沿线扫查。6.3.1.3试块的表面耦合损失和材料衰减应与被检管道材质相同或相近,否则应进行传输损失补偿;当在一倍跨距声程内最大传输损失差小于或等于2dB时,可不进行补偿。6.3.1.4DAC和TCG曲线设置灵敏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根据被检管道壁厚参照表2选择对比试块;b)曲线制作不应少于3点;c)当用一次反射法时,最深校准孔深度不应小于2.2倍壁厚;当用直射法时

33、,最深校准孔深度不应小于1.3倍壁厚。6.3.2距离-波幅(DAC)曲线制作6.3.2.1DAC曲线的制作应在本标准推荐的试块上进行,最小声程处反射体波幅高度不应低于满屏的80%。6.3.2.2制作DAC曲线时,各条线灵敏度应按表7选择。14灵敏度1偏离小于或等于5%满屏高度不需要采取措施,必要时可通过软件纠正2偏离大于5%满屏高度应重新设置,并重新检测上次校准以来所检测的焊缝深度1偏离小于或等于实际深度的5%或小于或等于3mm(取较小值)不需要采取措施2偏离大于实际深度的5%或大于3mm(取较小值)应找出原因重新设置,并重新检测上次校准以来所检测的焊缝位移1偏离小于或等于1%或10mm(取较

34、小值)不需要采取措施2偏离大于1%或10mm(取较小值)应对上次校准以来所检测的位置进行修正管道厚度mm评定线定量线判废线640240-18dB240-12dB240-4dB4060240-14dB240-8dB240+2dB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表7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6.3.2.3当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提高6dB。6.3.2.4扫查灵敏度不应低于最大声程处的评定线灵敏度。6.3.3时间-增益(TCG)曲线制作6.3.3.1TCG曲线制作应在本标准推荐的试块上进行。6.3.3.2校准后所使用的声程范围内相同反射体的回波高度最大差值不应大于满屏高度的5%。6.3.3.3扫查时各角度TCG曲线不应超过满屏的80%。6.3.3.4当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灵敏度提高6dB。6.4检测系统复核6.4.1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复核:a)每次检测前;b)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停机后开机或更换部件时;c)检测人员有怀疑时;d)检测工作结束时。6.4.2复核内容6.4.2.1复核内容应包括灵敏度、位移精度和深度。6.4.2.2复核时应使用与初始检测设置时的同一试块。6.4.2.3复核时若发现与初始检测设置的测量偏离时,应按表8执行。表8偏离和纠正15河南省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DB41/T182720197检测7.1扫查面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