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T-GZTPA 0014—2023).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108707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T-GZTPA 0014—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T-GZTPA 0014—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T-GZTPA 0014—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T-GZTPA 0014—2023).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GZTPA贵 州 省 绿 茶 品 牌发展促 进 会团 体标 准T/GZTPA 0014-2023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Guizhou Green Tea Brand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2023-08-15 发布2023-09-01 实施贵贵州州省省绿绿茶茶品品牌牌发发展展促促进进会会发发布布T/GZTPA0014-2023I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14 贵州绿茶品牌定位.25 茶园基地品牌.26 B 端加工品牌.37 C 端产品品牌.38 追溯体系.5附录 A:“贵州绿茶”产品评价指标.6附录 B:“贵州绿茶

2、”品牌认定标识.8附录 C:“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管理办法.8T/GZTPA0014-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品牌建设促进会、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贵州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贵州省农业信息中心、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

3、总站、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世纪科环生态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中煜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嘉民、范仕胜、张拓、崔原榆、全珊、田友龙、姜蚓、张明露、余海游、肖一璇、张德静、谭书德、蔡滔、李俊、王方姝、刘勇志、白小萍、毛守刚。本文件为首次发布。T/GZTPA0014-20231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1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的术语与定义、总体原则、贵州绿茶品牌定位、茶园基地品牌、B 端加工品牌、C 端产品品牌、追溯体系。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绿茶”品牌认定与评价。2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4、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20014.5良好农业规范 第 5 部分:水果和蔬菜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9185品牌 术语NY/T416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指南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2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3

5、93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4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 525有机肥料NY 884生物有机肥NY/T 1056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SB/T 10158包装与标识DB52/T1554品牌评价工作指南品牌定位3 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3.1 1“贵州绿茶”品牌依托贵州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独特的地理地貌、生态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生产条件进行生T/GZTPA0014-20232产,以优势特色品种为主要产品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3 3.2 2“贵州绿茶”产品符合“贵州绿茶”品质特征产品评价指标(见附录 A)的要求,通过“贵州绿茶”第三方评价认定,获得“贵州绿茶”品牌

6、标志的产品。3 3.3 3“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志证明产品生产或者加工过程符合“贵州绿茶”产品评价指标并通过认定的专有文字符号、图案或者符号、图案以及文字的组合(见附录 B)。4 4贵州绿茶品牌定位4 4.1 1贵州绿茶品牌定位生态环境良好、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全程管理追溯,品牌定位为干净黔茶,世界高品质绿茶。4 4.2 2贵州绿茶品牌组合构建起为生产企业供应茶叶鲜叶的茶园基地品牌,为品牌企业和渠道企业供应大宗干毛茶的 B 端生产加工品牌,对消费者供应日常茶的 C 端产品品牌,形成三级品牌模型。4 4.2 2.1 1茶园基地品牌种植为导向的茶园品牌,通过优良品种培育,茶园绿色管控,规范农业化肥等

7、投入品的使用,向各大生产企业提供优质茶叶鲜叶为经营模式。4 4.2 2.2 2B 端生产加工品牌生产导向的企业品牌,以标准化规模化流水线生产为基础,以生产多形态产品为支点,以品质衡定和成本管理为核心竞争力,向全国大型品牌茶企或渠道企业提供原料茶为经营模式。4 4.2 2.3 3C 端产品品牌营销导向的产品品牌,以产品为基础,用情感和文化创造附加值,自建渠道或联合建立渠道链接用户,为最终用户提供日常饮用茶为经营模式。5 5茶园基地品牌申请“贵州绿茶”茶园基地品牌认证评估,须具备下列条件:5 5.1 1具有合法的贵州绿茶栽培种植土地。5 5.2 2茶园属于“贵州绿茶”地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的区域内。

8、5 5.3 3具有国家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土壤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检测报告。5 5.4 4产地所在的县(市、区)域日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优良率)应90%,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 浓度应75g/m3,符合 GB 3095 中二级限值的规定。5 5.5 5茶园环境良好,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5 5.6 6种植基地的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肥力等符合 GB15618、NY/T 391 的规定,市控断面符合 GB 3838 的规定,I-III 类水质比例应90%。5 5.7 7贵州绿茶产品种植区域和其他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

9、缓冲带或物理屏障。T/GZTPA0014-202335 5.8 8具有从事茶叶种植 3 年以上的技术人员,接受过相关培训,能够科学合理地按照贵州绿茶的种植技术规程操作。5 5.9 9种植过程中必须建立规范的田间生产记录和种植档案,详细记录基地位置、面积、茶树来源,使用肥料、药剂的种类、名称、剂量、来源及病害、虫害防治措施。5 5.1 10 0栽培过程中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及投入品。6 6B 端加工品牌申请“贵州绿茶”B 端生产加工品牌,须具备下列条件:6 6.1 1申请人为法人企业,三年内没有违法违规记录。6 6.2 2申请人茶树鲜叶须来源于“贵州绿茶”地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的区域内

10、。6 6.3 3具有与生产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厂房、加工设备及技术人员。6 6.4 4具有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健全的质量、工艺、流程等管理监控规范、产品标准及制度。6 6.5 5符合国家从事加工生产的其他相关规定、标准,具有合法有效的资质、许可。6.66.6加工厂区周边没有污染源,生产用水及与产品直接接触物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原料、辅料的仓储设备,厂房、设备、设施卫生整洁,有效避免产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生产卫生条件应符合 GB14881 的规定。6.76.7从事生产的工作人员具有身体健康合格证,并接受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6 6.8 8加工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添加剂、调味剂

11、、防腐剂、干燥剂及其他辅料。生产及加工投入品应符合 GB/T 8321、NY/T 392、NY/T 393、NY/T 394、NY 525、NY884 的要求。6 6.9 9加工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规范的生产加工档案,详细记录每批次产品原料、辅料的来源、种类、等级、数量及添加成分、工艺流程、操作人员、质检人员等相关内容。6 6.1 10 0产品应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生产企业应建立快速质检系统,将产品检测信息录入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6 6.1 11 1产品的贮藏、运输应符合 NY/T 1056 的要求,配置贮藏、冷链运输交通工具、容器和设备,采用保鲜新技术、新方法。7 7C 端产品品

12、牌申请“贵州绿茶”C端产品品牌认证,须具备下列条件:7 7.1 1产品品牌的茶树鲜叶必须来自“贵州绿茶”地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的区域内。7 7.2 2产品品牌的生产加工必须满足本规则 6 生产加工品牌的各项条件。7 7.3 3产品品牌命名:采用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产品名称三级命名法。7 7.3 3.1 1贵州绿茶公用品牌作为品类背书品牌,作为整体品牌名的一部分和品牌的基本要素必须呈现,统一使用,体现品类价值。7 7.3 3.2 2产品品牌名,企业自定义,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彰显差异化,实现细分定位,体现品牌的识别性和专属性。7 7.3 3.3 3产品命名,企业自定义,体现明确的产品卖点,特征

13、,以此形成产品层级,实现品牌市场覆盖最大化,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7 7.4 4品牌包装品牌产品包装采取自主包装与统一包装两种方法满足不同的企业需求。T/GZTPA0014-202347 7.4 4.1 1自主包装规模化品牌企业自主进行包装设计,须包含公用品牌元素。7 7.4 4.1 1.1 1“贵州绿茶”作为要素品牌的战略高度,获得授权的企业作为基本元素使用,统一位置,统一形象在包装上展示。7 7.4 4.1 1.2 2 企业根据定位自行设计包装,但需彰显当地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用国际化视野设计出有颜值的产品包装。7 7.4 4.1 1.3 3 品牌产品包装的设计、印刷、制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

14、定,严格做到有机、环保、可降解,避免过度包装。7 7.4 4.2 2统一包装小微企业采用统一包装制。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统一印制,小微企业群共同使用。7 7.4 4.2 2.1 1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委托专业品牌设计公司负责品牌产品包装的设计,审核后,由生产企业印刷制作。7 7.4 4.2 2.2 2 统一包装,实现品牌产品名称、商标标识、设计理念、包装风格的“四统一”,逐步建立起“贵州绿茶”品牌的 VI 识别系统,形成具有鲜明贵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形象。7 7.4 4.2 2.3 3 统一包装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负责建立包装包材档案,对各种包装的设计、印刷、制作情况、材质选

15、择、执行标准、制备数量、储运、配发、管理等进行详细登记记录。7 7.5 5品牌产品组合品牌产品组合逐步建立“贵州绿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结构,形成文化茶,社交茶,生活茶的产品组合,让品牌价值得到支撑,明确产品的边界,完善价格体系,让市场攻防有序。7 7.5 5.1 1文化茶品种塑造其稀缺性,技艺彰显其珍贵性,用区域历史底蕴增加茶的社会属性,抢占品类的制高点,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敬意与向往。7 7.5 5.2 2社交茶茶不仅是一杯滋味不错的健康饮品,还是一个自我表达的工具,社交仪式与连接符号,用品饮感官体验承载内容与文化,社交茶是口感,知识,情感的复合体,一个半虚半实的产品形态。7 7.5 5.

16、3 3生活茶将茶叶中的繁文缛节扔掉,简化繁琐冲泡流程,将茶从精神层面拉回到茶的物性层面-好喝。喝茶简单,便捷,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7 7.6 6品牌价值体系将“贵州绿茶”自然禀赋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使贵州绿茶获得溢价。原生态:依托贵州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独特的地理地貌、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水体纯净,产出零农残,零污染的干净好茶。绿色健康:践行绿水青山的产业理念,从种产地标准、投入品标准,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储运标准等全链实施绿色管理,带给用户天然健康的绿色产品体验。农耕文明:充分挖掘贵州独特丰富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传承地域农耕文化,挖掘地域文脉张

17、,凝结史,艺,文,技四大文化体系,用文化擦亮品牌,增加贵州绿茶的吸引力,提升价值感。质量追溯: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行严柯的质量管理,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的优质供应链,对T/GZTPA0014-20235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贮运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追溯,让用户买得放心,喝得安心。个性价值:各品牌在共性价值的基面上进行分化,突出个性,如更小更优的产区,更严苛的质管,独特的技术,艺术化的颜值,独特的口感,贴心的服务,树立可识别能触碰能走心的品牌个性价值。7 7.7 7品牌渠道建设7 7.7 7.1 1品牌企业需积极进行市场拓展,规划好全国市场,分布推动,构建好渠道策略,

18、建立起立体的市场覆盖,让“贵州绿茶”香飘全国,走向世界,走进千家万户。建立体现形象的品牌专卖店系统,直营店和加盟连锁店两大体系;以店中柜的形式建立起覆盖超市,特产店,旅游渠道、品类专营店的分销系统;针对企业组织以团购定制为模式建立起特通渠道直供系统;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平台电商+以私域电商构成品牌电商系统。7 7.7 7.2 2品牌专卖店,品类专营店须冠用“贵州绿茶”+店名的联合命名方 式。门头设计、商品展陈、宣传展板、宣传资料等均体现贵州绿茶的要素构成,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委托专业设计公司设计后授权给各渠道使用。7 7.8 8品牌营销推广多层次利用不同的媒体和形式进行立体传播,多频共振,全

19、方位赋能,塑造强势茶叶品牌,品牌市场推广以五个一为标准。造一个丰富而生动的品牌节;讲一个动听走心的品牌故事;建一个立体的自媒体流量池;锁定一个媒体平台持续打透;推一个有娱乐性和传播性的 IP。8 8追溯体系8 8.1 1自建或配合政府平台使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统一编码、实现一次标注全流程使用,实现全程追溯管理。8 8.2 2通过建立种植档案生产加工档案包装包材档案,全程寻追溯信息保存和传输制度,形成从种植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程质量控制与逆向追溯。8 8.3 3通过建立常态化的质量检验检测机制,对“种植、采购、加工、包装、运营”等环节实监督与管理,实现品牌产品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并录入

20、追溯系统库。8 8.4 4生产经营主体应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档案,其内容应包括:主体概况;产地环境;投入品采购使用;农事操作、生产管理过程;上市日期;产品检测信息;包装标识。T/GZTPA0014-20236附录A(规范性附录)“贵州绿茶”产品评价指标对象序号评分细则计分市场评价(5 分)1产品定位清晰,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消费群体。32顾客满意度较高,无不良反馈。2质 量 评 价(80 分)1产地环境(15)生产基地的选择、基础设施、灌溉水质、土壤等产地环境总体符合NY/T 391 的要求。52产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GB3838

21、的规定;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二级限值的规定,细颗粒物(PM2.5)24小时平均浓度应75g/m3。53茶园种植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维护,符合GB 15618 的规定。34“贵州绿茶”产品种植区域和其他作物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地理缓冲带或物理屏障。25生产过程(25)整个生产过程符合GB/T 20014.5 的要求,生产技术规程应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56防治病虫害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农药的使用符合NY/T 393、GB/T 8321 的要求(必备项)。57化肥的使用应符合NY/T 394 的要求;基肥宜施用有机肥,使用方法、种类和用量符合NY 5

22、25 的规定;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方法和用量符合NY 884 的规定。38生产经营主体应定期参加生态农业及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等相关培训,参与种植、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负责人应能适应该工作岗位。39生产过程要有专人进行农事记录,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档案。310利用现代化农业园区或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科技。211建立安全生产排查机制、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212具备必备安保设施。213产品质量(19)“贵州省绿茶”产品应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或“贵州绿茶”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 的规定(必备项)。1314产品应按质量分级,同一产品包装内的产地、品种、等级要一致。615保质

23、措施(8)包装环境要安全卫生,避免光、水、风、热、粉尘等造成污染。216产品包装设计应利用彰显当地农耕文化特色的色彩、用材、文字视图等多种元素进行设计体现贵州特色资源优势,挖掘地域文脉,符合“健康绿色食品”的要求。217包装容器的材料和规格、人员操作符合 SB/T 10158 的要求,推荐采用同规格的周转筐,做到减少机械损伤,便于运输流通;包装用材应体现环保理念,可循环利用,易降解。2T/GZTPA0014-2023718具备完善的贮藏保鲜、冷链运输配送设施,应符合 NY/T 1056 的要求;运输和贮藏过程要防止冻害、日晒、雨淋、机械损伤,调控适宜的条件。219质量管理和追溯(13)生产经营

24、主体应履行质量主体责任,与属地乡(镇)政府签订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质量安全承诺和诚信经营宜纳入征信体系,具有良好的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机制。320自建或配合政府平台使用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统一编码,追溯信息可保存和传输,实现一次标注、全流程使用,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追溯管理。321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食品存在安全危害时应实施主动召回并提交主管部门备案。322对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投诉事件有专人受理,有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223产品标识要清晰、准确、持久、易辨认。2效益评价(5 分)1近 3 年内企业的主营产品销售收入持续稳定增加,负债率同比稳定或下降。22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

25、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得以改善。23配套科研、成果转化、品牌宣传推广相关资金。1发展评价(5 分)1品牌和相关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利用情况良好。22有效实施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操作规范,并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23近 3 年内主营产品生产规模稳中有增,销售范围稳定扩大。1社会责任评价(5 分)1符合政府发展理念和行业政策,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当地就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22具有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较高,污水及垃圾排放达到环境卫生部门的相关标准。23纳税正常,银行借贷等无不良信用记录。1加分项产品质量曾获行业、专业机构或省、市(县)级以上政府认可,并获得 1 项

26、以上的相关荣誉或奖励;主打品牌产品有1 个以上产品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或“地理标志产品”。5注 1:第6、13项必备项指标应满分才认定产品为“贵州绿茶”产品。注 2:已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并在有效期内的企业产品可直接申请认定为“贵州绿茶”产品。注3:“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管理办法可参照附录C执行。T/GZTPA0014-20238附录B(规范性附录)“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识图 B.1“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识注:“贵州绿茶”标识以善名书法家戴明贤先生的书法字体作为基础字形进行局部微调,保留传统书法厚重感同时也承担起了贵州绿某产业的规模和厚重、传递出了时间感和历史感。为了体

27、现品牌发展的时代性,在保留传统书法原有的笔意下增添茶叶的飘逸形态,体现动感的同时更强化了贵州绿茶自然生态的特性,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了一种活泼的元素,既厚重又不死板,有传统的味和厚重力量,英文字体的穿插应用使视觉感官上营造出一种现代感、国际感。T/GZTPA0014-20239附 录 C(资料性附录)“贵州绿茶”品牌认定及评价管理办法C.1 品牌认定程序C.1.1 认定时间和主体C.1.1.1“贵州绿茶”产品认定每年进行一次。C.1.1.2 企业自愿向所在县(市、区)茶叶主管部门提交“贵州绿茶”申请书及相关资料。C.1.2 认定流程C.1.2.1 材料受理当地茶叶主管部门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5 个

28、工作日内,对企业申请认定“贵州绿茶”产品 的申请书及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形成推荐意见。同意推荐的,应将申请书及相关资料报送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不同意推荐的,应将申请书及相关资料退回申请人并书面告知理由。C.1.2.2 资格审查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收到申请认定“贵州绿茶”产品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后,按照本标准第 6 章的规定进行资料审查;资料审查不合格的,应将申请书及相关资料退回申请人并书面告知理由。C.1.2.3 确定授权名单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行业评审组按照规定进行评审,对拟授权使用“贵州绿茶”产品初选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 7 天。C.1.2.4 颁发证书经确定授权使用市“贵

29、州绿茶”地标产品的企业,由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颁发“贵州绿茶产品”使用证书,授权该主体在确定的产品上使用。C.2 认定证书和标志C.2.1 证书有效期“贵州绿茶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需要继续申请认定“贵州绿茶”产品的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认定。获得“贵州绿茶产品”证书的产品,可以使用“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志。C.2.2 产品证书及标志C.2.2.1“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志适用于获得“贵州绿茶”产品称号的产品。在有效期内,企业可以在获得“贵州绿茶”产品称号的产品及其包装、装潢、说明书、广告宣传以及有关材料中使用统一规定的“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志,并注明有效期。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C.

30、2.2.2“贵州绿茶”产品证书及品牌认定标志由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授权使用企业统一制作“贵州绿茶”品牌门头。“贵州绿茶”产品生产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志,图形必须准确,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应更改图形的比例关系和色相。“贵州绿茶”品牌认定标志见附录 B。T/GZTPA0014-202310C.3 监督管理C.3.1 管理主体C.3.1.1 省级“贵州绿茶”品牌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贵州绿茶”产品认定和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保护和监督措施,做好对“贵州绿茶”产品的保护、指导、咨询、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C.3.1.2 省级“贵州绿茶”品牌管理部门应按照法

31、定职责采取措施,对“贵州绿茶”产品予以鼓励和保护。C.3.2 监督主体C.3.2.1 撤销证书“贵州绿茶”产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贵州绿茶”品牌管理部门应当撤销其“贵州绿茶”产品证书:申请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贵州绿茶”产品证书的,撤销证书后 3 年内不得申请认定“贵州绿茶”产品;产品质量下降,不具备原认定条件的;生产企业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的;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撤销的其他情形。C.3.2.2 责任追究出现以下损害“贵州绿茶”产品形象的行为的,应追究相关方的责任:伪造、冒用、转让“贵州绿茶”产品证书、标志;扩大“贵州绿茶”产品证书、标志使用范围;“贵州绿茶”产品超过有效期继续使用其证书、标志;“贵州绿茶”产品被撤销证书后继续使用其证书、标志;越权或者变相开展“贵州绿茶”产品认定活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