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与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6042999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4.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与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与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与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 答题技巧与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pdf(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与模拟试题精选汇编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2、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 诗 写 于 诗 人 经 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

3、适的心境(步骤三)。第1页 共3 0页*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早 行 陈 与 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

4、独寂寞(步骤三)。*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2页 共3 0页(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

5、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南 浦 别 白 居 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第 3 页 共 3 0 页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6、。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春 夜 洛 城 闻 笛 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

7、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至 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 歌 各 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第 4 页 共 3 0 页(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06年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

8、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滕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05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 卜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

9、思家”的?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 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 像 1分,画面描绘2 分)*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利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第 5 页 共 3 0 页(1)认真审题(2)深入阅

10、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 壁 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一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

11、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 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 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

12、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第 6 页 共 3 0 页答题示例:16.阅 读 下 面 两 首 古 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齐 安 郡 中 偶 题 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 热 游 荷 池 上 杨 万 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解 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 可 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 二 问要

13、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 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 二)后 一 首 的“荷 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 是“愁 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模拟试题精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5 16题。秋暮登北楼王武陵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第7页 共3 0页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1 5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登楼的缘由。满山秋色使客居他乡的游子触景伤怀,诗人登楼望远,排遣心中的郁结情绪。B.颔联描绘登楼所见。层林尽染,秋霜中满山火红的枫叶映入眼帘;曲水回环,澄静的小溪环绕着山寺。C .颈联抒发登楼所见所感。秋暮天寒,塞雁急飞,楼高风冷,远城砧 使人联想到李颁诗句 御苑砧声向晚多。D.尾联寓情于景,韵味悠长。多年漂泊在外,家乡的音讯断绝,萧瑟破败的家园也只能在梦中找寻。1 6 .请简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6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

15、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 1 6 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第 8 页 共 3 0 页1 5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玉 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B .夕 阳”是所见之景,吹角 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C吹角 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 .尾句中的 客 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1 6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

16、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 成1 5 1 6题。登岳阳楼萧德藻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三年夜郎客,一挖洞庭秋。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注】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唐丞相张说谪岳阳时所造,为登临胜地。苍茫:旷远无边的样子。夜郎:唐置县,今湖南玩陵西。挖:同舵,这里指船。1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 9 页 共 3 0 页A.首联抒发感慨,颌联写自已经历,多年夜郎为客,今日泛舟洞庭之上。B.颈 联 写 洞 庭 湖 的 秋 色,白 鹭、远 山,画面开阔;以动衬静,境界多变。C.尾联 变 换 视 角,由舟中转

17、 楼 上,既点出题目,又引人想象,意味深长。D.这 首 诗,避开前人所写的角 度,把大量笔墨用在登楼之前,独辟蹊径。1 6.这首诗蕴 含着作 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5-1 6题。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1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二句的 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人格追求。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

18、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第1 0页 共3 0页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16.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 成15-16题。唐多令刘过安 远 楼 小 集,佑脑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 容,时八月五日也。芦 叶 满 汀 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 几 日,又中秋。黄 鹤 断

19、 矶 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 不 似,少年游。注释:刘过(1154-1206):南 宋 文 学 家,号龙洲道人。少 怀 志 节,读 书 论 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但 屡 试 不 第,布衣终身。本 词 作 于1204或1206年,当时韩伉胃掌握 实 权,意欲伐金。而当时的南宋军备废驰,国 库 空 虚,将才难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两句写纵目远眺之所见,用 芦 叶 、寒 沙 、浅 流 等 季 节 性 意 象,营造出一种迷蒙、萧瑟、凄 寒 的 氛 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B本词用词精当,讲究炼字。满、浅、寒 既

20、抓 住 了 景 物 特 点,又把萧条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景 中 含 情,富有表现力:第1 1页 共3 0页C.下 片“欲买 三句,写作者想要强打精神,苦中求乐,但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了。D.作者虽为辛派词人,但本词却没有一般辛派词人的豪纵患肆之风,而是言简意丰,情志哀婉,表达曲折含蓄,耐人咀嚼。16.旧江山浑是新愁”,是深化题旨之重笔。作者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注 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

21、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雕胡:菰 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漂母:出 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 1 2 页 共 3 0 页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 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苦 一 寒 ,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D.全诗即事抒情

22、,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1 5.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 5 1 6题。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注:公元1 1 2 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1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 1 3 页 共 3 0 页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23、,恢 弘 壮 丽,富有诗情画意。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 昏 时 的 诗 人 登 临 吴 蜀 横 分 地 ,抚 今 思 昔,感 概 万 千,为后文抒情蓄势。C.颈 联 中 万 里 与 三 年 对 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 闷,只 好 在“远 望 中 消 解。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 自 己 的 白 头”互 相 映 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1 6 .诗人以“无 限 悲 收 束 全 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的哪些悲情?(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 5 1 6小题。送 张 五 归 宣 城王维五 湖 千 万 里,况复五湖

24、西。渔 浦 南 陵 郭,人家春谷溪。欲 归 江 淼 淼,未到草萋萋。忆 想 兰 陵 镇,可宜猿更啼。【注】张五言睫,王 维 挚 友,天宝年间自京辞官归乡,本诗作于此时。淼 淼,水势浩大的样子。1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 4页 共3 0页A.题 目 中 的“张 五 与 送元二使安西的元二都是送别对象在家族中的排行。B.五湖千万里 一句将空间拉大,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张 此行的遥远与困难。C.况复五湖西”在首句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路途遥远,突出了诗人的不舍和惆怅。D.此次送别时间是春天,颈联中诗人借美好的春景从反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1 6.古代诗歌强调情感表达含蓄,请分

25、析诗歌最后一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离愁别绪的。(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5 1 6题。伤 春 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注1 1 2 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1 1 3 0年 春,金兵又攻破明州,宋高宗奔逃到温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汉武帝时有所增筑。向延阁,名 子,当时做长沙太守。1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 1 5 页 共 3 0 页A.诗 歌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汉朝之事比

26、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 贴 切,形 象 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B .三、四 句 中 初 怪 与 岂 知 互 相 呼 应,句 法 灵 活,”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C .颈 联 化 用 诗 句,对仗贴切、工 整,紧 扣 题 目 伤 春 ,写诗人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D.尾 联 落笔有力,写 出 了 向 子 以 疲 惫 力 弱 的 部 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1 6.这首诗雄浑沉郁,深得杜甫同类题材诗歌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6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奉送严公入朝十韵(节选)唐 杜甫漏 鼓 还 思 昼

27、,宫莺罢喈春。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第1 6页 共3 0页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频。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注释 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玉帐 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丹地:朝廷。14.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漏鼓 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B.第 三 句“玉帐术 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 杀 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C.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 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频 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D.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

28、,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5.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参考答案一、15.D 寓情于景有 误,尾联重在叙述和抒情。16.作者在首联表达了多年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愁、悲秋之感;转而在颔联抒发了在绚烂秋景中享受的片刻宁静;最后在颈、尾联表达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归梦难圆的感伤。(每点2 分)第1 7页 共3 0页二、15.A A项,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错误。这 一 句 中 有 懒 ,意思是词人因将与友人分别,心中难过,已不想喝酒,只是唤来友人一起赏景。16.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忧虑。南宋时镇江为抗金边防前线,吹角声乃军队行动的号 令,陆游作为戍守官员,自然对此很是关切。劳

29、于仕宦的疲惫。作者在镇江任职,忙碌的日子很多,而休闲的日子很少。朋友将要离别的惆怅。韩无咎即将离开镇江,作者面对离别生出愁绪。【诗歌翻译】懒得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黄昏时分次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优愁往在旧愁中生出。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诗歌赏析】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两月,登临金、焦、北 固,观江景、饮美酒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将离别之际,更感到相聚时间的宝贵,多在一起说说话,比什么都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会有 懒向沙头醉玉瓶 一句。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 醉歌行有句云: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

30、吞声那躅涕泪零。”这首词的头一句即由此而来,不但词语极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离别的含意。既然懒得再去观景饮酒,那么,更好的选择就是 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了。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但此时的 情 究竟是什么,却因为它的千头万绪而难以表述得清晰具体。浣溪沙的下片头两句,大都要求对偶,故而往往是作者最着力的地方。陆游写在这儿的对联虽然浅显如同白话,但其说忙说愁仍是概括笼统,并不得其具体要领。写第1 8页 共3 0页到最后 客中无伴怕君行 一句,则以其直言无隐、真情流露打动读者,并将依依惜别之情和盘托出。三、1 5

31、.B【解析】“以动衬静”错,应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16.偏居一隅,不得自由的慨叹:诗人多年夜郎为客,被俗世所累,不能尽情邀游,只能在湖南游来荡去。游览洞庭湖的喜悦心情:诗人身在洞庭之上,目接湖光山色,细察鹭飞,宏观天末,兴致勃勃,但仍觉意犹未足,所以登上岳阳楼。(每 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诗歌翻译】不能插翅飞向寥远苍茫的太空,却违心地在湘黔来去浪游。三年来客居在荒僻的夜郎地,今秋有幸到洞庭湖上泛一叶小舟。翩飞的白鹭激起了诗的灵感,又见青山隐现在天的尽头。但我仍嫌未能饱览奇绝的景色,于是舍舟泊岸更上岳阳楼。【诗歌赏析】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传说这是李白登黄鹤楼时留下的。不

32、管此话真假,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在题有名诗的胜地,千万不要乱题诗。实在想题诗,也要避开原有名篇的格局。所以萧德藻虽与杜甫同题,却写登临前所见所感,最后采用了王之涣的 登鹳雀楼篇末点题法来题写岳阳楼。这样写算是比较聪明的,否 则,非出大洋相不可。首联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差不多。颔联写诗人的行踪。颈联 得句鹭飞处颇有诗味,与下句动静结合得妙,很有情趣,虽无 吴楚东南妹,乾坤日夜浮”的气势,也算诗中较好的一联。尾联化用王之涣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然不能别创新境,也做不到更深刻,更尖锐,更集中凝炼,更激动人心,却也换了一种说法,有些新趣。第1 9页 共3 0页四、15.A(儒雅谦恭 是错

33、误的。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到年轻时的豪迈洒脱。)【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1 6.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 桑村麦野中 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 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人物

34、形象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分析景语。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本题中写到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自己年轻时豪迈洒脱,然后回想了战场上的情形,但现实却是 身老桑村麦野中,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所以体现了作者的壮志难酬的情感。颔联以 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写到自己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自己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写出了自己家的孤独寂寞之情。【参考译文】当

35、年文武双全、能与贵族和大臣们平起平坐,谈吐间壮志凌云、气势如虹。第 2 0 页 共 3 0 页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实际上自己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我的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我也想与他一样,可是谁能和我一同前往?五、15.C 项,但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终究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了 理解有误,不能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的原因不是因为年老体衰、有心无力,而是因为朋友零落、国家衰败,心情沉重16.(1)自己老大无用、报国无门的愁闷郁愤。年轻时以身许国的抱负现已成空,国家即将陷入危难却无

36、能为力。作者因此而一腔悲愤。(2)知交零落的愁苦。二十年过去了,老朋友各在天涯,现今是否安在?作者为此忧虑。(3)忧国伤时的悲愁。国力衰微,山河残破,面对苍凉的江山,不由得再添新愁。【诗歌译文】我同一帮友人在安远楼聚会,酒席上一位姓黄的歌女请我作一首词,我便当场创作此篇。时为八月五日。芦苇的枯叶落满沙洲,浅浅的寒水在沙滩上无声无息地流过。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柳树下的小舟尚未系稳,我就匆匆忙忙重回故地。因为过不了几日就是中秋。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我眼前满目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想要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却没

37、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诗歌译文二】芦叶纷扬落满沙洲I ,浅水带着寒沙汨汨东流。二十年后再次登上南楼,小舟在柳树下还没有系稳,过不了几天,又到了中秋。第2 1页 共3 0页断崖矶头上的黄鹤楼,故友现今是否安在?看江山破旧心中频添新愁。想买桂花美酒一起畅饮,但终究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纵情豪游!【诗歌赏析】这是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 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情致哀婉。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

38、们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他们都有着英雄豪杰的气质和爱国热情。刘过词能够在辛派阵营中占据重要一席,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与辛弃疾豪纵恣肆之风相近的作品,还在于那些豪迈中颇显俊致的独特词风,正如刘熙载所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 致,虽沉着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艺概)此词就是这么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词。这首词也是词人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西下漫游途中之作。前人有云:”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蓼园词选)可见词中的今昔之感是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二十年重过南楼,登高遥望,不胜感慨,触景生情,抒写了个人身世不遇、交游零落以及家国兴亡的种种感伤之情,含蓄婉转,词旨

39、清越。姜 夔 翠楼吟词序曾说安远楼建成于淳熙丙午(公元1186年),由此顺推二十年后,当为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 1206年)。如 是,则作者在写完这首词后不久即故世。开头两句是登上楼,纵目远眺之所见。表面看只是写景,但感情深深浸入芦叶、汀州、寒沙、浅流的景物之中了。上片写登高所见之景,满目凄凉,下片抒忆旧之愁,一腔悲愤。柳下 三句,第 2 2 页 共 3 0 页用 犹、能、又 三个虚字,更使词意跌宕,为追怀昔游,感慨苍凉的画幅,又涂上浓重的一笔,下 片“旧江山浑是新愁”点明主旨。欲买 句是强打精神,苦中求乐。但再也不会有少年时的豪情了。芦叶满汀洲I,寒沙带浅流。词一开头用了两个对偶句,概括写出

40、登楼所见景色:”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清秋景象,天寒水 浅,满洲芦叶萧瑟,这样的物境最能牵动人的隐痛新愁。这两句的凄寒景物为下文的悲慨定了基调。全词表达曲折含蓄。六、14.B项,应该是由面到点,“田家秋作苦 为面,邻女夜舂寒”为点。故 选Bo15.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对自已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用典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懂全诗,精读尾联,结合注释中韩信的典故,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道题是正用典故。所 谓“正用典故 就是保持典故的本来含意,了

41、解典故的意义所指,就能够把握其含意以及诗歌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此诗尾句中“漂母用的是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韩信的典故: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结合词典故理解尾联的意思是: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结合注释可知:漂母 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 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诗人更有

42、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这首诗和李白其他诗歌写得豪迈放纵明显不同,写得朴素亲切,表现了李白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第 2 3 页 共 3 0 页【诗歌鉴赏】五松山,在今安徽 铜陵县南。山下住着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一天晚上 李白借宿在她家,受到主人诚挚的款待,这首诗就是写当时的心情。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 所 欢 ,写出自己寂寞的情怀。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可以引起他欢乐的事情,他所接触的都是农民的艰辛和困苦。这就是三四句所写 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秋 作,是秋天的劳作。田家秋作苦 的 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

43、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多么凄凉啊!这 个“寒 字,十分耐人寻味。它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五六句写到主人荀媪: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脚跟 上,上半身挺直,叫 跪坐。因为李白吃饭时是跪坐在那里,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雕 胡 ,就 是 菰 ,俗 称 芟 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 菰 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姓荀的老妈妈特地做了雕胡饭,是对诗人的热情款待。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

44、饭就象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深深地感动了,最后两句说:“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漂 母 用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韩信年轻时很穷困,在淮阴城下钓鱼,一个正在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后来韩信被封为 楚 王,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这诗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第 2 4 页 共 3 0 页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 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 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 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 桀鹫不驯。可 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

45、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象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 情 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七、15.A(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 错误,诗歌的第二句 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惨淡凄凉,以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秋。)16.个人身世之悲。诗人为避战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万里 和 三年 分别突出了奔波的遥远和时间之久,如今两鬓如霜,眼看国土沦丧,自己作为一介书生,空怀愁绪

46、。家国动乱之悲。写作此诗时,北宋灭亡已经三年了,岳阳楼在一片惨淡的夕阳余晖中,帘旌一动不动,如此名胜,这般寂寞凄凉,社会动乱可见一斑。三年多难 突出国家动乱之久。(每 点 3 分)【诗歌翻译】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楼阁上的旌旗静止,夕阳黄昏缓缓下降,我登临的地方,是岳阳楼(吴国和蜀国的分界地)。我徘徊的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第 2 5 页 共 3 0 页【诗歌鉴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 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 以

47、精心打造,郑重其事。首联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 旌 不 动 夕 阳 迟 写 景,一 东-西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 帘旌 到 夕 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颔联中,登 临 吴 书 蜀 横 分地 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 吴楚东南 意境雄伟,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 能 不 让 人 徙倚 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 徙 倚 二 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从杜甫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脱胎而

48、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 里 三 年 说 明 了 诗 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 与 自 己 的 白 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 杜 诗 中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 ,艰难苦恨繁霜鬓 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赏析大自然的各种景致,表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时,往往随着诗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同 是 春 雨,杜 甫 和 许 多 诗 人 感 到 喜

49、 ,而 陈 与 义 却 感 到 惊 。前两联用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 诗 意,而 不 用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的 意 境,所 以,一 场春雨过后,看不到杜甫 花重锦官城”的 美 景,而看到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 风 雨,匆 匆 春 又 归 去 ,落 花 无 数 ,和 自 己 眼 前 的“雨 湿 高 城 。听不到杜牧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而 听 到 杜 甫 恨 别 鸟 惊 心 。一 个 孤 字,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似 乎 有 秦 观 可 堪 孤 馆 闭 春 寒,杜 鹃 声 里 斜 阳 暮 ,砌成第 2 6 页 共 3 0 页此恨无重数”的意境。

50、而“蛛丝”又和辛弃疾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非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只是陈与义写得更含蓄些.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八、15.D【解析】“草萋萋 可以理解成乐景衬哀情,但 江淼淼 这样理解不妥。“淼淼 是水势浩大的样子,作者借此比喻自己浩荡的离愁。再者 未到 一句说明,张 快回到宣城时江南芳草已是萋萋,二人分别时应该初春时节,长安还是比较冷的。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