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读_写_结合点的探讨_林婉卿.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597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_读_写_结合点的探讨_林婉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_读_写_结合点的探讨_林婉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_读_写_结合点的探讨_林婉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_读_写_结合点的探讨_林婉卿.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夏门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 2期 关于 “ 读 ” “ 写”结合点的探讨 林婉卿 摘要 语文教学应是整体的教学,写作教学更应从整体化角度 , 以摆正阅读教 学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本文从学生主体的情感与认知、思想认识水平与写作技巧、 生活积累与情感触发 等三个方面对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力求 探寻读和写的最佳结合点。 关键词 情感认识写作技巧情感触发知识积累思維发展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集中体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而这四个方面正是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最重要因素。 写作能力的提髙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地说,写作

2、能力强,阅读能力、欣赏水平 也相应较髙,反之,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髙写作能力。古人说 : “ 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 神 。” “ 万卷 ” 讲的是数量多, “ 有神 ” 则含有思维畅通之意。但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会发现 这一种现象: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 ,但写作能力并不髙。这是什么?写作与阅读的结合点在 何处?对此,试从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一、 情感和认知的有机结合 “ 情感 ” 和 “ 认知 ” 是心理学上两个不同概念, “ 情感 ” 指的是内心愉悦的体验,“认 知 ” 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把握。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我们所追求的正是这 两者的有机结合,力求使受教育者既有优美情感

3、素质,又有优异智慧素质。情感体验是符合 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学生对阅读的文章缺乏情感体验,就意味着不符合 内在需要;学生没有 内在需要,教师就是用尽浑身解数言作文写法也无济于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课文 为范文,为例文,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营养,丰富语言仓库 , 提高思 想认识。一定量的阅读当然有助于提髙写作水平,但更重要的是阅读内容能激活学生情感, 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 , 真正做到 “ 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布卢 姆语 当然,情感的培植是有条件的。一方面要靠外部认知手段,另一方面要靠情感的内化方 式。 阅读,是信息的输人 , 是知识的吸收,但对受教

4、育者来说,来自阅读材料的信息,未 必 都能理解,这就需要施教者激活知识,加以点拨,使之领悟,促其情感内化,能从阅读内容 中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就文章内容、技巧、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能体会 收稿日期: 1399年 3月 .66 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特征和刻划方法。最重要的要使文 章中的 “ 情 ” 与受教育者的内心体验相通,做到 “ 于我心有戚戚焉”。 再从写作方面看,写作,是信息的输出,是情感的付出,但输出了信息,付出了情感, 不一定就能形成文章。中学生 虽然掌握了一定知识 , 但思维发展不够成熟 , 往往只看到孤立 的人和事,不能深刻理解并概括指出

5、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要培养写作能 力,也要从 “ 情 ” 和 “ 知 ” 的结合处人手 , 所不同的在于这个结合点具有不稳定性,而这种 不稳定性是写作特点所决定的。文章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这种思想 感情的技巧方法也被文字和文字符号的组合方式所固定,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 “ 情”和 知 ” 的结合点是相对确定的。写作的本质是表情达意,同一篇文章,由于个人经历、知 识、修养、文化的差别,体验、感受也就不同。根据同一 题材所写的文章,会因人而异,不 同人写,不仅内容不同,方式方法也不同。千人一面的文章,不是好文章。因此,在写作教 学中, “ 情 ” 和 “ 知 ”

6、结合点选择应具有更大幅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一般来说,在要写的 内容已确定的情况下 , 要侧重于表达技巧方面引发,激发学生对技巧产生兴趣;而在写法容 易驾驭情况下,则要注重激活认知,促其认识不断深化,情感不断升华,显示独特的写作个 性。 二、思想认识水平与写作技巧提高的有机结合 写作的过程,是一种内在的、心灵的运动过程,是一种主体的运动过程。学生 写作能力 的高低 , 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就是说,写作能力是学生思想素质,认识水平 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体现。而阅读是思想认识水平提髙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重 视指导学生读一些时文、美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汲

7、取营 养。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心智,提髙判断是非的能力,发 展思维的加工能力。 对于写作,人们往往夸大了写作技巧的作用,只注重写作外部研究 , 即写作方法、技 巧、语言的研究,忽视了写作的主体 学生。实践证明写作者的心理活动是写作的内因, 这才是我们写作研究的中心。须知,主观意识的培养乃是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 , 作文取材、 选材、谋篇、布局无不是学生主观意识的表现。一篇文章的立意有一定深度 , 就是指思想认 识深刻和感情饱满;说这篇文章表现方法新颖,是指作者的认识角度非同一般,文章构思精 巧,是认识问题的逻辑方法和表达方式不落俗套。当然,认识水平是凭借知识和技能表现

8、出 来的,如果一篇文章缺乏认识的高度,就好象人缺少了灵气,它的审美价值就不大了,因此 在阅读和写作中都应特别重视学生独立思维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我们常说,写作不搞无米之炊,一上作文课 ,学生总是喊没材料,没词儿,作文内容老 一套,空话假话连篇。尽管老师苦心孤诣地规定学生每周一篇作文,指导学生技巧方法,写 作顺序、过程,也确实收到一定效果,但是由于学生缺少个人的体验,缺少对生活的敏锐发 现,缺少对人生真谛的理解,在写文章需要材料时 , 文思枯竭,无话可说,脑子是空的,写 不出新意妙句 , 只好编些 “ 好人好事 ” 来应付老师,对付考试,终难确实提髙写作水平。 写作的 “ 米 ” 来自哪里?

9、来自对生活直接、间接的观察和体会,阅读也是认识生活、观 察社会的一种途径,阅读可以强化学生个性品质。人的一切创作都是导源于人 的活动。所谓 人的活动,无非是人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依不同条件、不同程度的现实的能力, 具体到写作中的那种 “ 聚合力 ” ,就是统摄获取的能力 , 就是观察感受的能力,就是发现和 .67 认识的能力,理解和记忆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感受的规律和 感受 方法,一定要深人研究如何运用感知的规律和方法指导学生能动地观察生活和感受生 活。 有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有了对生活感知的能力,要提髙写作技巧,还要依靠写作方向 的训练 , 要使学生表达思想

10、达到文从字顺,畅所欲言的程度,仅靠写作课的综合训练是 不够 的。写作课历来多是教师命题或指定范围,提供一定材料供学生写作,其用意在要求学生按 指定内容和规定重点进行训练。从指导学生认知常见文章体裁的基本写法的角度看,这种训 练无疑是必要的,但由于学生生活面狭窄,认识有一定限度,过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写作训 练,往往使学生难以表达自己最有感受的话,不能熟练掌握写作的一些技巧。因而,课外练 笔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给学生创造表达真情实感的条件,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 , 让学生写自 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在多次练笔中,掌握写作技巧 , 提髙写作水軍。 三、知 识生活积累和情感触发的有机结合 生活的积累

11、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的途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生 活、思想、知识积累多了 , 储存于脑际,郁积于心中,一旦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外 物相撞击而产生火花 , 定会从学生的笔端放谢出万紫千红、灿烂夺目的光彩。 沟通作文和认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情感,但情感不是凭空而来的,情感的引发是建立在 积累基础上,有必然也有其偶然。对于写作教学来说,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而教师的天职就 是努力探寻触发主体情感的外物以驱动主体的写作运动 , 让学生触景生情,缘事生 情,因人 生情,见人动情。那么,什么样的指导能触动学生情感呢?我们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哪些是 他们最想探索的、百思不得其解的、千方百计寻

12、求答案的问题,哪些是他们生活中引人奋 发,催人泪下,令人心醉的情境;还要了解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给了他们一个强烈的印 象或有力的触发,了解他们心目中最喜欢、最敬重、最崇拜的人,了解他们的疑惑、心闷、 委屈和喜悦,了解他们和家长、老师之间理解不理解的爱与怨,了解他们最为深刻的思想感 情经历以及爱读的书、爱看的电影电视。总之,了解学生所感兴趣的一切客观事物。在指导 学生作文时, 要找到具体、细微而恰当的词语,引出表象,能抓住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小小的 矛盾冲突,抓住生活中的一个情境。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最关心 , 最有 体会的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兴奋点去指导 , 学生的写作灵感才能一触即

13、发。 的确,写作是一种郁积的宣泄,是一种能量的释放,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也是个性和品 德的一次展示 , 如果观察细腻,阅读丰富,胸中的积蓄充实,那么好的指导就如同爆竹上的 引信、释放能量的闸门、接通电源的按钮,一旦点燃、旋开、按动,能源必能畅通无阻的释 放出来。然而,不可能一上作文课就让学生到课堂以外去寻 找触情感的外物,至关重要的在 于如何运用人所特有的 “ 第二信号 ” 唤起回忆,触发联想,启迪思维,让学生触类联波。 语文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一个整体,作文是一种综合的语文能力测试。刘国正同志认 为写好文章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思想、生活、知识、爱好和一定时期内思考的兴奋点。这五 个条件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关系,摆正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教学的关系 , 是值得我 们深思和探讨的。 林 _厘门双十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