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_T 13-208-2023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技术标准.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5939446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4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J_T 13-208-2023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技术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DBJ_T 13-208-2023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技术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J_T 13-208-2023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J_T 13-208-2023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技术标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08-20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912-2023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TestingonThicknessandInnerFlawofConcretebyImpactEchoMethod2023-08-07发布2023-12-01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TestingonThicknessandInnerFlawofConcretebyImpactE

2、choMethod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208-20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912-2023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23年12月1日2023年福州前言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复审修编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2013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检测仪器;4检测技术;5检测报告。本标准修

3、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或修改了部分术语和符号;2对第3章检测仪器部分内容进行修订;3对第4章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4增加了“4.4隧道衬砌背后注浆缺陷检测”章节内容;5增加了附录A“冲击回波设备功能核查方法”内容。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福州市高新区创业路8号万福中心3号楼,邮编:35010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4、司福建省建设工程造价总站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宁德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3福州左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华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华旭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叶黄玉富邵顺安林立军黄飞元赖苍林陈学农林燕枝池勇张玮范勇张远军王滨黄祖华张良林捷王永祯陈思远郑礼永朱晶铭本标准主要审查人:郑振王绍国吴琛陈治伙陈鸿群池毓伟廖昌辉李命成陈亚亮陈伏立苏海4目次1总则.12术语、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检测仪器.43.1技术要求.43.2校准与保养.54检测技术.64.1一般规定.

5、64.2冲击回波法测定混凝土表观波速.84.3混凝土的厚度和内部缺陷检测.114.4隧道衬砌背后注浆缺陷检测.135检测报告.15附录A冲击回波设备功能核查方法.16附录B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缺陷系统误差.17附录C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记录表.19本标准用词说明.22引用标准名录.23附:条文说明.245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33TestingInstrument43.1TechnicalRequirements43.2VerificationandMaintenance

6、54TestTechnology64.1GeneralRequirements64.2Measurementofconcreteapparentwavespeedbyimpactecho84.3Measurementonthicknessandinnerflawofconcretebyimpactecho114.4DetectingGroutingQualityofTunnelLining135TestReport15AppendixAImpactEchoInstrumentFunctionalverificationMethod16AppendixBImpactEchoSystematice

7、rroroftestingonthicknessandinnerflawofconcretebyimpactecho17AppendixCTestingRecordonthicknessandinnerflawofconcretebyimpactecho19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22ListofQuotedStandards23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461总则1.0.1为规范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方法,保证冲击回波法在我省检测混凝土结构厚度和内部缺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标准。1.

8、0.2本标准适用于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厚度和内部缺陷。1.0.3冲击回波法的检测人员应通过专项培训,具备相应的能力。1.0.4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冲击回波法impactechomethod通过冲击方式产生瞬态冲击弹性波并接收冲击弹性波信号,通过分析冲击弹性波及其回波的波速、波形和主频频率等参数的变化,判断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或内部缺陷的方法。2.1.2混凝土内部缺陷innerflawofconcrete破坏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不密实

9、区、空洞或夹杂泥沙、杂物等。2.1.3纵波(P波)primarywave质点的振动位移方向平行于波的传播方向,波传播时会产生拉应力或压应力。2.1.4表观波速apparentwavespeed纵波在半无限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2.1.5振幅谱amplitudespectrum通过傅立叶变换数值法,波或波列的振幅随频率的变化关系。2.1.6测区testingzone可以进行冲击回波法施测的构件表面区域,一个构件可制定或随机布置一个或若干个测区。2.1.7测线testingline在被测构件表面按一定方向布置的测点组成的线。2.1.8测点testingpoint测区内或测线上的检测点。22.2符

10、号CP,PP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表观速度计算值(m/s);ef频率分辨率的系统误差;ep纵波波速时的系统误差;f振幅谱中构件厚度对应的频率值(Hz);fc根据无缺陷构件厚度计算对应的频域曲线主频(Hz);fcc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MPa);f振幅谱中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Hz);h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厚度(m);H混凝土结构构件直接量测的实际厚度(m);k构件横截面形状系数;L两个传感器中心点间距(m);T试件测试厚度的算术平均值(m);Df振幅谱中的频率间隔(Hz);vP纵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表观速度(m/s);Dt两个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s);dt采样间隔时间(s)。33检测仪器3.

11、1技术要求3.1.1冲击回波法检测可采用单点式或扫描式冲击回波设备。3.1.2冲击回波设备应有制造商的产品合格证,在仪器的明显位置上应有名称、型号、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出厂日期等标志。3.1.3冲击回波设备应具有信号采集与数据分析功能。信号采集应包括信号激振、信号拾取、信号放大、模数转换等装置;数据分析宜包括数字信号显示、存储、分析、成像等功能。3.1.4信号激振装置应配备不同尺寸的钢球等作为冲击,能激发出不同频率的弹性波。3.1.5信号拾取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置测量表面振动的宽频带接受传感器;2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时,带宽满足检测要求,且具有侧壁阻尼功能和控制按压力度的装置;3同一

12、批次测试的传感器宜具有相同耦合力度的装置;4可以采用符合频谱特性要求的非接触式采集方式。3.1.6信号放大装置增益倍率宜为1100倍,放大器频带应大于传感器的有效频响范围。3.1.7数据采集仪宜配置有不少于2通道的模/数转换器,转换精度不应低于16位,最大采样频率不应低于100kHz,且采样点数可调。3.1.8仪器应能实时显示冲击时传感器的输出时域信号,并应具有频率幅值谱分析功能。43.1.9冲击回波设备宜在温度为-450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3.1.1冲击回波法检测可采用单点式或扫描式冲击回波设备。3.2校准与保养3.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冲击回波设备应进行检定或校准:1冲击回波设备首次启

13、用前;2超过检定或校准有效期;3更换传感器、放大器等元器件;4维修后;5对测试结果有怀疑时;6其他需要检定或校准的情况。3.2.2冲击回波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周期不宜超过1年。3.2.3为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检测前、后,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对冲击回波设备进行功能核查。3.2.4冲击回波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符合下列要求:1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关闭检测分析仪电源,清除仪器上的污垢、灰尘,将冲击装置和传感器放入仪器箱,平放在干燥阴凉处;2仪器长时间不用时,应将电池取出;3冲击装置的冲击器和传感器应定期清洁。54检测技术4.1一般规定4.1.1检测前调查、收集的资料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名称、委托单位

14、名称及设计、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名称;2被测结构或构件的名称、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验收记录等;3混凝土原材料品种和规格、配合比、浇筑和养护情况、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等资料;4被测结构或构件现状、存在的质量问题、环境条件、加固维修情况等;5委托检测的原因、目的和具体要求。4.1.2被检测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2混凝土用砂、石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3混凝土龄期不应少于14d,且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0MPa;4结构或构件厚度宜为100600mm。4.1.

15、3检测前,宜依据检测目的和要求、检测条件、结构特点等,制定检测方案,并应征求委托方的意见。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或结构概况,包括结构类型,建造年代或检测时工程的进度情况等;2委托方的检测目的或检测要求;63检测的依据,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4检测范围、检测项目和选用的检测方法;5检测部位和数量、测区划分和测线布置;6检测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7检测工作进度计划;8需要委托方配合的工作;9检测中的安全及环保措施等。4.1.4对怀疑存在内部缺陷的构件或区域宜进行全数检测,当不具备全数检测条件时,可根据约定抽样原则选择下列构件或部位进行检测:1重要的构件或部位;2外观缺陷严重的

16、构件或部位。4.1.5冲击回波设备检测时,检测部位混凝土表面应干燥、平整,无蜂窝、麻面、浮浆、灰尘等异物,必要时可用砂轮打磨平整。4.1.6若构件存在对判定混凝土内部缺陷有影响的钢筋,在冲击回波检测前应采用钢筋扫描仪按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JGJ/T152标准的要求检测钢筋的分布和保护层厚度,并在构件上标明钢筋的分布状况,在对检测部位波形分析时应考虑钢筋的影响。4.1.7检测环境应适合冲击回波设备工作,且不宜存在机械振动和高振幅电噪音情况。4.1.8受检构件测区外缘距构件的变截面或侧表面的最小距离,应大于沿冲击方向的构件厚度。4.1.9采用单点式冲击回波设备进行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区

17、范围应大于预估缺陷的区域,并应有进行对比的同条件正常混凝土部位;2每个测区的测点,应按等间距网格状布置,且不应少于20个测点,每个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0mm;3各测点应标明编号和位置;74传感器与混凝土表面可采用耦合介质粘结,处于良好的耦合状态;5冲击点位置与传感器的间距不宜大于设计厚度的1/4,且不应小于30mm;6当构件测试面存在沟槽或裂缝时,传感器和冲击点应位于沟槽或裂缝同侧。4.1.10采用扫描式冲击回波设备进行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构件的测区应标明测线的间距和扫描方向,测线的布置不应横跨沟槽或裂缝;2扫描器应紧贴混凝土表面匀速滚动,扫描速率不宜大于0.1m/s。4.1.11检测前

18、应调试数据采集系统,设定采集参数(采样频率、采样点数、触发电平、延滞时间等),并应通过现场试验在待测混凝土构件表面选择合适的冲击方式,观察数据采集系统中时域图和频谱图的波形变动情况。检测时,应观察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变化,当无法获得有效波形时,应进行复测。4.1.12当检测中出现可疑区域或测点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对其进行复测或加密检测;当仍不能确定时,可采用钻孔或其他轻微破损方法进行验证。4.2冲击回波法测定混凝土表观波速4.2.1在能直接测量构件厚度或采用钻孔取芯直接测量被测构件(区域)厚度值的情况下,可采用一个接受传感器进行混凝土表观波速测定,测试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平整混凝土表面进行检测

19、,观察数据采集系统中时域图和振幅谱图的波形变动情况,当出现与厚度值H对应的一个有效波形的振幅谱只有单主峰值时,读取频域曲线图中主频值f;2混凝土表观波速值可按式(4.2.1)计算:8vp=2Hf(4.2.1)式中:vP纵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表观速度(m/s);精确至1m/s;H混凝土结构构件直接量测的实际厚度(m);f振幅谱中构件厚度对应的频率值(Hz)。3混凝土表观波速测试不宜少于3个测点,测试结果与其平均值的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5%,取多次测试的表观波速平均值作为待测构件的混凝土表观波速值;4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厚度和内部缺陷检测时,若存在对结果有疑问,必要时应对局部部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表观速

20、度复核。4.2.2当构件所测区域厚度不能量测时,可采用两个接受传感器进行表观波速测试,测试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照图4.2.2在被测混凝土表面安装好仪器,冲击点应位于两个传感器的连线上且与第一个相邻传感器的距离为(15010)mm;300mm115010mm234图4.2.2混凝土表观波速测定示意图1数据采集分析系统;2间隔条;3冲击点;4传感器2获取的波形应按下列要求:如果从两个传感器获取的波形都有效,则存储用于分析;如果获取的纵波无法分辨,应在同一点重复进行测试,或者在传感器和9kvP=(4.2.2)混凝土接触良好的另一个位置重新进行测试;数据采集系统屏幕上应在同一时间坐标中显示从两个传

21、感器分别接收到的两条时域波段;3纵波平直段的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在时间坐标上分别读取并记录第一个和第二个传感器接收的波段上电压基准线数值开始变化点的时间t1和t2,计算纵波到达的时间差Dt=t2-t1,该时间差即为传播时间。如果在纵波到达前波形稳定(不含杂波),可使用自动探测波形图中纵波到达的时间点;4混凝土构件纵波的表观波速值可按式(4.2.2)计算:LDt式中:vP纵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表观速度(m/s),精确至1m/s;L两个传感器中心点间距(m);一般情况L=0.3m;Dt两个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s);k构件横截面形状系数,可通过现场试验确定。5每个测点应通过改变采样时间间隔重复

22、进行两次测试。当该测点上两次测得的传播时间相同时,则可进行其他测点的测试;当两次测得的传播时间不同时,应进行第三次测试,取与前两次值相同的值作为传播时间的测试值;当三个数据都不相同时,应检查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测试。6混凝土表观波速测试不宜少于3个测点,测试结果与其平均值的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5%,取多次测试的表观波速平均值作为待测构件的混凝土表观波速值。4.2.3在测量精度要求获得委托方认可的条件下,如果现场检测的混凝土构件不允许进行局部微破损检测其厚度,可用试验室制作的混凝土抗压标准试件或工地现场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测定波速值10作为检测用表观波速。也可根据构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抗压

23、强度试验报告资料,采用福建省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冲击回波表观波速计算公式(4.2.3)计算出该构件混凝土的表观波速计算值:CP,P=461.2ln(fcc)+2079.8(4.2.3)式中:CP,PP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表观速度计算值(m/s);fcc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MPa)。4.3混凝土的厚度和内部缺陷检测4.3.1当需要准确确定厚度和内部缺陷位置时,应采用单点式冲击回波设备测定测点的波速。当需对大批量构件进行检查时,可采用扫描式冲击回波设备进行大面积的扫描检测。4.3.2检测前应确定检测点的位置或需扫描测区的范围。4.3.3采用单点式冲击回波测试系统现场检测时,传感器与混凝土测点表

24、面紧贴,冲击装置冲击混凝土表面,如图4.3.3所示。0.4H1234H图4.3.3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检测示意图1数据采集分析系统;2冲击点;3传感器;4缺陷位置4.3.4采用扫描式冲击回波设备现场检测时,在扫描区域中沿设定好的测试线移动扫描头,扫描头的冲击头以等间距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敲击,并逐点保存检测数据。11vPf24.3.5采检测过程应检查时域图及相应的振幅谱,对波形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构件边界的多次反射呈周期性振动进行检查。4.3.6对获取有效波段和振幅谱进行存储。对于波形应重复测试进行验证,如果再次测试结果相同并且有效,则可对下一点或测线进行测试。如果波段和振幅谱无效,应检查测试面是否

25、有灰尘和碎屑,传感器与测试面是否接触良好、冲击位置是否平整、冲击器选型是否正确。检查调整完毕后再次进行测试,直到获取有效波段和振幅谱。4.3.7在构件测区内应按本标准第4.1节要求布置测点或测线,厚度检测每测点应取3个有效波形,并应分析每个有效的主频(f)。主频(f)与平均值的差不超过2Df,测点的振幅谱图中构件厚度对应的主频(f)应为3个有效主频的算术平均值。4.3.8混凝土结构构件厚度应按公式(4.3.8)进行计算:h=(4.3.8)式中:h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厚度(m);pv纵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表观速度(m/s),精确至1m/s;f振幅谱中构件厚度对应的主频(Hz),精确至0.1Hz。4.3

26、.9对于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频域曲线主频fc应根据对应的无缺陷构件厚度进行计算;2对有效波段的频谱图进行分析,从频谱图中找出主频f,与计算主频fc进行比较。对于主频峰之外的频率峰应结合检测结构构件形状、管线布设情况、预埋件位置、地质等情况综合分析判断,确定内部缺陷位置。必要时可根据测试系统的三维图、厚度-距离图等进行分析;3根据频谱图的特征进行混凝土内部缺陷判断时应遵循以下12cf原则:1)混凝土密实:频谱图中只有单峰形态且主频峰数值与fc差值不超过2Df。若测试系统具备厚度-距离图分析功能,厚度-距离图显示构件厚度值随测试的距离无明显变化;2)混凝土内部有缺陷:频谱图中只

27、有单峰形态且主频峰数值与相差较大,厚度-距离图显示局部厚度值变化明显;振幅谱中频率峰呈不对称双峰或多峰形态,所测厚度对应的峰值的特征频率值向低频移动,测试系统具备厚度-距离图分析功能的可显示厚度值随测试的距离有明显变化;3)若实测波形信号复杂,波动衰减极其缓慢,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分析与评价,宜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测试,对于判别困难的区域可采取成孔或钻芯进行核实。4.3.10采用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缺陷时,为提高检测精度,应按本标准附录B的要求进行误差分析。4.4隧道衬砌背后注浆缺陷检测4.4.1对于隧道衬砌背后注浆缺陷检测,宜沿隧道纵向与环向分别布置测线进行检测。4.4.2对隧道管片、

28、二次衬砌背后注浆不密实缺陷检测,可根据检测部位测得的相对振幅与相对振幅阈值做比较后进行判定。4.4.3检测前宜通过计算或现场敲击试验确定最优的弹性波频率及相应的激振锤。注浆完全密实和完全脱空条件下的相对振幅阈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4.4.4检测区域可布置网格状测点,检测数据应采用频谱分析进行处理,并应根据不同频率绘制检测区域不同深度的相对振幅图。根据测点测得的相对振幅,绘制检测区域平面内的相对振幅平面成像图。4.4.5注浆情况宜根据不同深度的相对振幅图,并结合相对振幅平面成像图,综合分析后判定。当检测部位的相对振幅大于或等于13完全脱空条件下的相对振幅阈值时,可判定该部位存在明显的注浆缺陷;当

29、检测部位的相对振幅小于完全脱空条件下的相对振幅阈值但大于完全密实条件下的相对振幅阈值时,可判定该部位为注浆缺陷疑似部位;当检测部位的相对振幅等于或小于完全密实条件下的相对振幅阈值时,可判定该部位为注浆密实部位。145检测报告5.0.1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应以文字解释或图例、图像说明。5.0.2检测报告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委托单位名称;2建筑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3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4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情况概述;5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6仪器设备名称、型号;7委托检测数量和部位,

30、实际检测数量及部位;8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9记录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的参数;10检测项目的主要检测数据和汇总结果,检测结果、检测结论;11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12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5.0.3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缺陷时,检测记录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格式填写。15100%5%T-H附录A冲击回波设备功能核查方法A.0.1功能核查试件应按下列要求制备:1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0MPa;2厚度不应小于150mm,长宽尺寸均不应小于厚度的6倍;3不得有内部缺陷。A.0.2功能核查时,每次选取的测点位置应一致。A.0.3试件的测试厚度,应按本标准4.3.7、4.3.8条的规定进行测试,且应

31、满足下式要求:(A.0.3)H式中:H直接量测的试件的实际厚度(m);T试件测试厚度的算术平均值(m)。16附录B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缺陷系统误差B.0.1在计算纵波波速和构件厚度时会存在固有系统误差,本附录提供了计算最大系统误差的导出公式。ep=式中:epB.0.2纵波波速检测值的系统误差可采用下式计算:dtDt纵波波速时的系统误差;(B.0.2)dt采样间隔时间(s);Dt两个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s)。B.0.3公式B.0.2基于以下假定:波段中没有电噪音,因此到达的P波容易被探测到。图B.0.3为受不同采样间隔时间影响,最大系统误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曲线,采样间隔时间作为纵

32、波传播时间的一个函数,纵波波速的偏差范围为:vpepvp。图B.0.3不同采样间隔时间最大系统误差与传播时间关系曲线17ef=Df2f式中:efB.0.4本标准第4.3节中,计算混凝土结构构件厚度和缺陷时的最大系统误差与频率分辨率有关,按公式(B.0.4)进行计算:(B.0.4)频率分辨率的系统误差;Df振幅谱中的频率间隔(Hz);f振幅谱中最大振幅对应的频率(Hz)。B.0.5图B.0.5给出了受频率分辨率影响下的计算厚度的最大系统误差与频率的关系曲线,频率分辨率作为受测频率的一个函数。低频区对应较大的构件厚度,系统误差相对较大,反之,高频率区对应较小的构件厚度,系统误差也相对较小。图B.0

33、.5不同分辨率影响下构件厚度的最大系统误差与频率关系曲线图B.0.6综合系统误差计算时,在计算厚度时考虑到误差产生的各种原因,确定最大期望系统误差可通过式(B.0.6)进行计算:pfe=e2+e2(B.0.6)B.0.7考虑系统误差计算混凝土构件厚度或缺陷,其偏差范围为:eh。18附录C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记录表C.0.1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厚度和内部缺陷时,宜按表C.0.1和C.0.2的要求填写记录表。19委托编号检测依据设计强度等级检测仪器型号构件名称及部位构件浇筑日期或工程竣工时间仪器编号检测环境检测日期构件表面状态及处理措施检测前、后仪器功能核查情况测点检测次数P波到达的第一个电压基准线的数值开始变化的点时间的读数t1(s)P波到达的对应点,指针可显示时间的读数t2(s)传播时间差t(s);t=t2-t1P波波速(m/s)P波波速平均值(m/s)P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表观速度CP,P(m/s)123测点位置混凝土厚度设计值H(mm)设计厚度对应的频率峰估算值(Hz)频谱图中厚度或缺陷峰对应的频率值厚度h(mm)缺陷位置(mm)判断检测时仪器参数选择:信号量程:mv;采样频率=kHz、采样点数=点、触发延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