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3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pdf

上传人:Q****o 文档编号:95910251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3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3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3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3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资格考试医药师资格考试.pdf(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中药的性能 药物的性能,又称药性,是指药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称为 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 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后者包括毒性作用和 副作用等。考点:中药性能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与性状的区别。第一节四气 1.四气的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2.药性的确定: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 性;能治寒证

2、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则 属热性。3.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程度上,温次于热,凉次于寒。4.四气的作用: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凉血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补阴,温经等作用。5“平性”的含义: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寒偏热的区别,并没有超 过四气的范围。6临床指导意义 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性地应用药物,治热病用寒药。如治气分高热,用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用性热的附子、干姜等。据病症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用温性之煨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

3、损伤人体。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病而定。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考点:四气的含义,确定的依据。重点关注药物四气所示的作用,及指导意义。第二节五味 1.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2.确定依据:系经口尝辨别滋味,经临床证实。所以“味”实际上是药物本身的真实滋味和药 物作用的标志。以口尝定药味是基本的,但最终是根据临床治疗作用来定的。3.五味的作用: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如荆芥、薄荷发散风寒、辛凉解表;橘皮、香 附能行气散滞;川芎、红花能活血化瘀。又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甘,能补、能缓

4、、能和。有补虚、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如人参、黄芪补气,熟 地、阿胶补血,沙参、百合补阴;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某些甘味药能解药、食毒,质 润之甘味药又能润燥,如甘草、大枣。又能助湿腻膈助湿碍胃,令人中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乌梅、五味子能固表敛汗,敛肺止咳,五倍子能涩肠止 泻。酸甘可以化阴,如乌梅、五味子。酸味药易敛邪,有“闭门留寇”之弊。苦,能泄、能燥、能坚。泄代表清泄、通泄、降泄。清泄指清热泻火,如黄苓、栀子;通泄即 通腑泻下,如大黄;降泄即降气。如代赭石能降胃气止呕逆、杏仁能降肺气平喘。燥即燥湿,如厚 朴、黄连分别能苦温燥湿和

5、清热燥湿。苦能坚代表两个含义:一指泻火存阴;一指厚肠止泻。大苦之药能伤津、伐胃(败胃),津伤脾胃虚弱者不宜多用。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如海藻、昆布能软坚散结治痰核、瘿瘤,芒硝 能软坚泻下,治燥屎内结、便秘。久食伤脉。另外还有淡与涩味。淡味,能渗、能利,具有渗湿利水作用,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如茯苓、猪苓。涩味,作用与酸味相似,如石榴皮涩肠止泻。五味之外,尚有芳香气味,有化湿、辟秽、开窍、醒脾作用。如化湿的藿香、辟秽开窍的苏合 香、麝香、醒脾的佩兰。4.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5性与味结合:每味药均有性和味,他们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 偏于定能

6、。药物之间有气(性)同味不同,或味同而气(性)不同,其功效和作用就有明显差异。如黄 连与沙参均属寒性,但黄连苦寒,可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沙参甘寒可清热养阴生津;紫苏与薄荷 味同而性异,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所以气与味必须结合起来分析,方能 全面正确地认识药物的性能,正确应用。6.气味配合原则 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一药中气只能有一个,味可以有一个或两个、多个,味越多说 明其作用越广泛。7.气味配合规律 气味均一;一气二味或多味。考点:重点关注药物五味的所示作用,特别是苦、甘、辛味。第三节升降浮沉 1.含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趋向。与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

7、疾患的病位相同。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浮,发散向外,趋向于表;沉,泄利向 内,趋向于里于下。2.升浮与沉降药物的作用 药性升浮药物-作用向上向外,能发散表邪,升提中气(升阳),涌吐,开窍,宜于病位在上 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如升麻、柴胡性升浮,能升举下陷之气,疏散在表之邪,常山性升 浮,能涌吐痰饮。药性沉降药物-作用向内向里,能泻下,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清热,降逆止呕,止咳平喘,收敛固涩等。如大黄性沉降能泻下泄热;代赭石性沉降能平肝潜阳,镇逆止 呕;车前子性沉降能利水通淋。3.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4.决定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1)药物

8、的质地轻重:质地轻者(花、叶类)多主升浮,质地重者(矿物、贝壳、化石、种子、果实类)主沉降,如薄荷、辛夷质轻,其性升浮;代赭石、龙骨、牡蛎、苏子质重,其性沉降。2)药物的性味:性味属辛甘温热者,大多升浮,如麻黄、桂枝;苦酸咸寒凉者大多沉降,如大 黄、芒硝。3)药物的气味厚薄: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金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 等。4)药物的功效 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药性的

9、确定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则属热性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作用平性的含义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寒偏热的区别并没有超过四气的范围临床指导意义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性地应用药物治热病用寒药如治气分高热用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用性热的附子干姜等据病症5.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1)酒制则升而上行,姜汁炒则外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沉而下降入肾。2)少量升浮药配入大队沉降药中,升浮之性受到制约;少量沉降药配入大队升浮药中,沉降之 性受到制约。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有它的普遍性和共性,也有

10、特殊性和双重性。如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能升能降。考点:关注升降浮沉的意义,(与病势相反,与病位相同)。关注升浮、沉降药物所对应的作 用及各自属性,影响浮沉升降的因素。第四节归经 一、含义 归,归属,经,脏腑经络;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某一部分(脏腑经络)作用强,而对另一部分 作用弱或无作用的一种趋向。如杏仁、桔梗止咳,对肺经咳嗽有选择性作用,故杏仁、桔梗归肺经。二、理论基础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依据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的治疗作用进行归纳而定的。如羚羊 角、钩藤能清热息风,石决明能平肝潜阳,柴胡能疏肝解郁,分别治疗肝经病

11、变的肝风内动、肝阳 上亢、肝气郁结证,故这些药物归于肝经。三、确定依据 一为药物特性,二为药物疗效。四、归经的临床意义 1)临证时可作为辨证选方,随证选药的依据。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2)通过药物归经的主次,可以帮助掌握药物作用的重点;又以归经为线索,可以探索某些药物 的潜在功能;3)有些药物能治众多病证,可借归经执简驭繁,便于理解和记忆。考点:归经的意义,理论基础(脏腑经络理论),确定依据。第五节 有毒无毒 一、“毒”的含义 一开始,“毒”系指具有治病防病功能的药物总称,后来,“毒”泛指药物的偏性大小及功能 强弱。现代中药书籍性味下所标之“有毒”,“小毒”,“大毒”等是指药物的毒

12、性或副作用,是 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其中,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因过用、久用所致。畐M乍用是指常用剂量 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自行消失。二、确定依据 含不含有毒成分 整体是否有毒 用法用量是否适当 三、影响毒性的因素 主要包括品种、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齐U型、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时间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特点等。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

13、应前者即中药的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药性的确定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则属热性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作用平性的含义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寒偏热的区别并没有超过四气的范围临床指导意义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性地应用药物治热病用寒药如治气分高热用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用性热的附子干姜等据病症四、产生中毒的主要原因 品种混乱;误服伪品;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个体差异;辨证不当等。五、使用有毒中药的注意事项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去投

14、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考点:毒性的古今含义,与副作用的区别。关注确定毒性的依据,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历年考题示范 A型题 1.能够沉降的药物性味多为 A.辛、酸、温 B.辛、甘、凉 C.甘、辛、温 D.苦、咸、温 E.酸、苦、寒 答案:E 2.按升降沉浮的药性理论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辛甘温热主升 B.矿物药的质地主沉主降 C.性味苦寒药物的主降 D.花类的药物治轻主升,如旋覆花 E.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 答案:D 3本草

15、经集注的作者是 A.陶弘景 B.唐慎微 C.陈藏器 D.神农 E.李时珍 答案:A 4.具有能补能缓作用的药物是 A.黄苓 B.党参 C.龙眼 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药性的确定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则属热性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作用平性的含义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但实际上仍有

16、偏寒偏热的区别并没有超过四气的范围临床指导意义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性地应用药物治热病用寒药如治气分高热用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用性热的附子干姜等据病症D.甘草 E.杏仁 答案:D 5.宋代代表性的本草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备要 D.本经 E.证类本草 答案:E 6.明代代表性的本草是 A.本经 B.本草经集注 C.新修本草拾遗 D.本草纲目 E.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答案:D B型题 A.1500 种 B.365 种 C.730 种 D.1892 种 E.850 种 1.神农本草经载药多少种(B)2.本草纲目载药多少种(D)3.新修本草载药多少种(E)A.本草经集注 B.新修

17、本草 C.纲目 D.纲目拾遗 E.本经 1.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的是(B)2.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官修的药学著作是哪一部分(B)3.首次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是哪一部分(A)4.系统总结汉代药物学成就为本草发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E)X型题 1.药物的升降沉浮的主要因素是 A.性味 B.炮制 C.计量 D.配伍 E.以上均不是 答案:A、B、D 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药性的确定是依据药物作用

18、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则属热性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作用平性的含义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寒偏热的区别并没有超过四气的范围临床指导意义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性地应用药物治热病用寒药如治气分高热用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用性热的附子干姜等据病症2.辛味药的作用有 A.能行 B.能散 C.能坚 D.能泄 E.以上都是 答案:A、B 3.神农本草经是 A.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B.载药365种 C.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D.总结了汉代以前的我国药物学成就 E.被今人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答案:

19、A、B、D 4.本草经集注 A.载药730种 B.魏晋南北朝时代表著作 C.全面系统整理了本经 D.作者是陶弘景 E.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的分类原则 答案:A、B、C、D E 5.本草纲目 A.作者李时珍 B.被现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C.集16世纪前的大成,是多学科的成就 D.全书52卷,载药1892种,绘图1100幅,附方11000首 E.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答案:ACD 6.本草纲目拾遗 A.作者赵学敏 B.明代的代表著作 C.清代的代表著作 D收集了民间的草药,注重研究外来药物,对本草经进行了补充 E.全书十卷,载药921种,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丰富了本草学 答案:A

20、、C E 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方面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前者即中药的含义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药性的确定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性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则属热性属性温热属阳寒凉属作用平性的含义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不明显但实际上仍有偏寒偏热的区别并没有超过四气的范围临床指导意义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性地应用药物治热病用寒药如治气分高热用性寒的石膏知母治亡阳欲脱用性热的附子干姜等据病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